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1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一、概述本单元的知识全部属于基础型课程,由牛顿运动定律、国际单位制、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等组成。
其中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反映了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它们与其他力学、电学等知识联系紧密,是学习机械能、电磁运动的基础。
在本单元学习中,要经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学习,感悟理想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要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设计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要在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的学习中,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
要了解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体会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领略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基础型课程需13课时,拓展型课程内容学习需要4课时。
二、学习内容与要求(一)内容与水平(二)导图:(三)要求3.1.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
①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②知道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感受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④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实际现象。
3.1.2 设计“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②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等方法,设计用DIS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方案;③能参照设计的实验步骤,独立完成相关操作;④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a-F 图像、a-m 图像;⑤能将a-m 图像转换成a-1/m 图像,使之成为一条直线;⑥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3.1.3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①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②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③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④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⑤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简单计算;⑥能联系运动学等规律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3.1.4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①知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②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③会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示意图;④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⑤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分享牛顿定律在物理这门学科中都是了解的,牛顿是被从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之后发现了牛顿运动第一定律,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尝试发现了第二第三定律,这些在生活中都是经常遇到的,下面分享总结的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以及利用在线工具编辑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需要使用的朋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进行操作。
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点击链接在线编辑使用/#R3f98fd6e3c9065c1a0c2c3af327132 a4模板简介:这是分享的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主要是从三大定律超重失重,平衡力,以及单位制三点进行说明的,颜色搭配和谐,制作思路清楚一目了然,可以参考使用。
操作方法介绍:1.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模板打开使用,复制上面我分享的链接或者是搜索迅捷思维导图里面的精品模板之后下载模板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打开模板之后展现在面板中间。
2.我分享的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是个人简介,需要二次编辑思维导图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上角插入同级主题或者是下级主题。
3.新添加的节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里面的内容进行修改,双击文本框就可以编辑里面的内容。
4.接下来我们就要丰富思维导图了,就是在里面添加链接,图片以及备注等这些操作都可以丰富思维导图内容。
5.在上面的三个栏目里面有外观选项,这是对思维导图的整体颜色进行更改的操作,里面有很多颜色可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6.在视图选项中的展开栏目中,可以对每一级节点进行分类检查,这样可以让思维导图的错误率降低到最底。
7.这时就可以将制作完成的思维导图导出使用了,点击迅捷思维导图后面的标识就可以选择导出选项,之后选择导出格式就可以导出使用啦。
上面就是分享的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以及利用在线工具编辑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需要使用的朋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进行参考。
1. 运动的描述
2.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
摩擦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弹力
万有引力与航天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曲线运动
静电场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宇宙航行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功率
势能动能动能定理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电容
电场电场强度
气体
磁场
交变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磁场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恒定电流
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安培力洛伦兹力
分子动理论
力与机械
动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定律
热与热机
波粒二象性
物态和物态变化
相对论简介
实验与探究
机械振动
气体
原子结构
电磁波
高中学习,一定要抓好逻辑结构大框架!了解整个知识框架体系后,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抓住主干知识点来进行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任何一个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知识点:惯性: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倾向。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开始运动,匀速运动变成变速运动等)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 = ma)其中,(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知识点: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一旦作用力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就会立即发生变化。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受到作用力时,会对施力物体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力(称作用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而另一个力(称反作用力)作用在与之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上。
力的性质相同:它们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且不能合成,不是平衡力。
作用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作用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力;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而平衡,是一对以上的力。
通过这三个定律,牛顿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章(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基础知识点扫描: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定律理解如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大小关系二、夯实基础: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A.向北跳最远B.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4、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5、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物体F,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Array 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6、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7、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8、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9、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10、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以下几种分析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B.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D.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第四章(2) 牛顿第二定律一、基础知识点扫描:1.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2.对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梳理【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适用条件:惯性参考系。
2.惯性(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3)注意:惯性大小是在运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反抗改变也是表现了保持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达式:F合=ma适用条件与范围:惯性参考系与宏观低速物体2.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0。
(3)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思路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相同。
但在选择研究对象这个环节上有一些技巧。
3.超重与失重(1)超重:当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加速上升,减速下降)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超重了ma。
(2)失重与完全失重:当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加速上下降,减速上升)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失重了ma。
如果系统正好以大于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这时物体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了作用力,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作用,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相同的力;这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效果不可以抵消;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不一定相同;但这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效果可以抵消,达到平衡。
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框架】【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受力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速度大小无关.3、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即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例】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合理的推理相结合,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下列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A)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科学探究(B)伽利略设想的对接光滑斜面实验(C)用DIS实验系统测物体的加速度(D)利用刻度尺的落体运动,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小实验☆力和运动的关系【例】(2013海南卷)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BCD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例】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了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下面给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四个事件:①减小斜面BC的倾角(到图中的BC′),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仍能到达原来的高度②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沿斜面AB滚下,滚上另一斜面BC,高度几乎与原来相同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斜面BC的倾角,最终使它水平,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下列对事件性质的判断及排序,正确的是( )A 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B 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C 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D 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例】有一只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达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