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据卡模块Linux第三方集成指导文档 V1.1
- 格式:doc
- 大小:901.50 KB
- 文档页数:27
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企业版V20安装手册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07月目录1.概述 (1)1.1.支持的硬件 (1)1.1.1.支持的体系 (1)1.1.2.多处理器的支持 (2)1.1.3.图形卡的支持 (2)1.1.4.外围设备的支持 (3)1.1.5.存储系统的支持 (3)1.2.需要固件的设备 (3)1.3.避免专有或封闭的硬件 (4)1.4.安装介质 (5)1.4.1.U盘 (5)1.4.2.CD-ROM/DVD-ROM (6)1.4.3.网络 (6)2.安装准备 (7)2.1.备份数据 (7)2.2.硬件环境 (7)2.3.网络设置 (8)2.4.系统分区 (8)2.5.最低配置要求 (10)2.6.获取镜像 (10)2.7.制作安装介质 (10)2.7.1.光盘刻录 (11)2.7.2.U盘制作 (11)2.8.PXE安装配置 (12)2.8.1.概述 (12)2.8.2.网络图 (12)2.8.3.服务器要求 (13)2.8.4.客户机要求 (14)2.8.5.服务器软件安装 (14)2.8.6.NFS安装配置 (14)2.8.7.TFTP安装配置 (15)2.8.8.Dnsmasq安装配置 (17)2.9.相关设置 (19)2.9.1.BIOS设置菜单的使用 (20)2.9.2.选择引导设备 (20)2.9.3.具有UEFI固件的系统 (21)2.9.4.需要留心的硬件问题 (22)3.安装过程 (23)3.1.虚拟机安装 (23)3.1.1.统信操作系统 (23)3.1.2.Windows或其它操作系统 (23)3.2.安装引导 (23)3.2.1.U盘启动 (24)3.2.2.光盘启动(CD/DVD) (24)3.2.3.网络引导启动 (24)3.3.引导界面 (25)3.3.1.Install UOS Server Enterprise20(Graphic) (25)3.3.2.Check ISO md5sum (26)3.4.执行安装 (27)3.4.1.图形方式安装 (27)4.系统配置 (34)4.1.选择时区 (35)4.1.1.地图选择 (35)4.1.2.列表选择 (36)4.1.3.时间设置 (36)4.2.创建用户 (37)4.2.1.创建用户 (37)4.2.2.选择键盘布局 (38)4.3.网络设置 (39)4.4.登录系统 (40)5.使用系统 (42)5.1.激活系统 (43)5.2.更新系统 (44)5.3.关闭系统 (45)1.概述本文档主要讲述的是64-bit设备,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企业版V20的安装及相关配置。
HUAWEI P6-U06 V100R001C17B115SD卡升级包指导书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HUAWEI P6-U06 V100R001C17B115 SD卡升级包指导书 (1)1 升级注意事项 (3)1.1注意事项一 (3)1.2注意事项二 (3)2版本要求 (3)2.1历史版本信息表. (3)2.2升级环境 (3)2.3升级文件清单 (4)3升级准备 (4)3.1检查升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4)3.2检查升级软件包 (4)4升级说明 (4)5升级操作 (4)5.1强制升级 (4)5.2正常升级 (5)6升级验证及问题处理 (6)6.1版本检查 (6)6.2升级问题处理方法 (6)1 升级注意事项1.1 注意事项一该版本为P6-U06V100R001C17B115版本,请详细阅读该版本的特性说明后,谨慎升级。
(1). 软件版本要求保证手机升级前使用的为华为原始版本,没有进行其他网上非官方版本的升级,否则有升级不成功的风险并可能引入未知问题。
请不要尝试其他国家的订制版本,否则有升级不成功的风险并可能引入未知问题。
(2). 硬件版本要求该软件仅适用于P6-手机硬件,如果使用其他手机型号的软件升级可能造成不能开机的后果。
对于用户由于违反以上注意事项导致的手机故障,华为不予保内维修。
1.2 注意事项二升级过程会擦除用户数据,如果有重要内容,建议在升级前先做好备份。
为了确保升级过程中电池电量充足,建议在升级过程中连接USB线供电。
2 版本要求2.1 历史版本信息表.2.2 升级环境适用于P6-手机软件,需要使用MICRO SD卡升级2.3 升级文件清单3 升级准备3.1 检查升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检查MICRO SD卡是否可以读写,SD卡的剩余空间须大于软件包。
建议使用Sandisk, Kingstone, 或Kingmax。
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10产品白皮书麒麟软件有限公司2021年11月目录1概述 (3)1.1时代背景 (3)1.2关于麒麟 (3)2产品介绍 (5)2.1产品简介 (5)2.1.1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10新特性 (6)2.1.2同源策略 (8)2.1.3产品维护周期 (9)2.2产品特性与优势 (9)2.2.1性能与可靠性 (9)2.2.2系统安全管理 (11)2.2.3数据安全管理 (16)2.3配套扩展软件 (17)2.3.1高可用集群软件 (17)2.3.2虚拟化管理平台 (19)2.4系统主要功能及服务 (21)2.4.1Web服务 (21)2.4.2邮件服务 (21)2.4.3文件打印服务 (22)2.4.4域名解析服务 (22)2.4.5FTP服务 (23)2.4.6代理服务 (23)2.4.7SSH服务 (23)2.4.8DHCP服务 (24)2.4.9NFS服务 (24)2.4.10数据库服务 (25)2.4.11远程管理 (25)I2.4.12容器虚拟化 (25)2.5产品技术指标 (25)3生态适配 (30)3.1服务器整机适配部分列表 (30)3.2数据库适配部分列表 (31)3.3中间件适配部分列表 (31)4应用场景 (33)4.1海量数据管理 (33)4.2网络业务系统支撑 (34)4.3应用案例 (34)5开发环境与工具 (36)5.1系统开发环境 (36)5.2构造工具 (36)5.3调试器 (36)6技术服务 (38)7结束语 (39)1.1时代背景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承载各种信息设备和软件应用运行的基础平台,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
它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是用来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控制所有应用程序运行,提供人机交互的平台,是计算机工作的灵魂,CPU、数据库、办公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需要与操作系统深度适配。
华为BMC管理卡命令设置⽬录4 ⽤户指南(iBMC版本为2.21)介绍iBMC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模块。
介绍iBMC Web界⾯的详细信息。
介绍如何登录iBMC命令⾏,以及iBMC⽀持的命令。
介绍常⽤的linux命令的使⽤⽅法。
介绍iBMC的常⽤操作。
4.1 iBMC管理软件概述介绍iBMC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模块。
4.1.1 简介介绍iBMC的主要功能。
iBMC系统是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
iBMC系统兼容服务器业界管理标准IPMI2.0规范,⽀持键盘、⿏标和视频的重定向、⽂本控制台的重定向、远程虚拟媒体、⾼可靠的硬件监测和管理功能。
iBMC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有:丰富的管理接⼝提供智能平台管理接⼝(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命令⾏接⼝(CLI,Command-line Interface)、超⽂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和简单⽹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满⾜多种⽅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完全兼容IPMI1.5/IPMI2.0提供最标准的管理接⼝,可与任何标准管理系统集成。
故障检测和告警管理故障检测和故障管理,保障设备7*24⼩时⾼可靠运⾏。
虚拟KVM(Keyboard, Video, and Mouse)和虚拟媒体提供⽅便的远程维护⼿段。
基于Web界⾯的⽤户接⼝可以通过简单的界⾯操作快速完成设置和查询任务。
系统崩溃时临终截屏与录像分析系统崩溃原因不再⽆处下⼿。
屏幕快照和屏幕录像让定时巡检变得简单轻松。
⽀持DNS/LDAP域管理和⽬录服务,简化服务器管理⽹络。
软件镜像备份提⾼系统的安全性,即使当前运⾏的软件完全崩溃,也可以从备份镜像启动。
⽀持智能电源管理功率封顶(Power Capping)技术助您轻松提⾼部署密度;动态节能技术助您有效降低运营费⽤。
.华为认证Cloud系列教程华为云计算高级工程师认证HCIP-Cloud Computing华为FusionAccess实验指导手册华为认证体系介绍基于“平台+AI+生态”战略,围绕“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技术架构,华为公司打造了业界唯一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和行业ICT认证三类认证。
根据ICT从业者的学习和进阶需求,华为认证分为工程师级别、高级工程师级别和专家级别三个认证等级。
华为认证覆盖ICT全领域,符合ICT融合的技术趋势,致力于提供领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认证标准,培养数字化时代的新型ICT人才,构建良性的ICT人才生态。
HCIP-Cloud Computing V4.0定位于培养具有FusionCompute、FusionAccess运营与运维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FusionCompute、FusionAccess日常操作与维护的人才。
HCIP-Cloud Computing V4.0认证课程包括:FusionCompute的产品介绍、虚拟化资源池管理、日常管理及故障处理,FusionAccess的产品及组件介绍、安装部署、业务管理及故障处理等。
相对于V3.0,HCIP-Cloud Computing V4.0增加了FusionCompute虚拟机发放与管理,优化FusionCompute与FusionAccess实验内容,删除FusionCloud私有云以及全内存桌面。
通过HCIP-Cloud Computing V4.0,将证明您基本掌握了FusionCompute和FusionAccess产品特性原理和运营运维能力。
企业拥有通过HCIP-Cloud Computing V4.0认证的高级工程师,意味着企业具备搭建华为虚拟化平台和桌面云的资质和能力。
前言简介本书为HCIP-Cloud Computing V4.0认证培训教程,适用于准备参加HCIP-Cloud Computing V4.0考试的学员或者希望了解华为桌面云FusionAccess部署方案、组件功能以及如何运维桌面云并做一些故障处理的读者。
RHCS双机调测指导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HCS双机调测指导书指导书文档密级:内部公开修订记录RHCS双机调测指导书指导书文档密级:内部公开目录第1章安装规划 (1)1.1实例说明 (1)1.2安装环境 (1)1.2.1 硬件环境 (1)1.2.2 操作系统 (1)1.3 安装规划 (1)第2章系统安装配置 (5)2.1 系统安装 (5)2.1.1 操作系统安装 (5)2.1.2 RHCS安装 (15)2.2 配置系统环境 (16)2.2.1 打开telnet服务 (16)2.2.2 开启root用户Xmanager远程登录 (17)2.2.3 缩短内核引导超时限度 (18)2.3 HP ILO卡配置 (18)第3章双机调测 (23)3.1 配置双机 (23)3.2 集群管理 (32)3.2.1 集群启动和关闭 (32)3.2.2 显示群集和服务状态 (32)RHCS双机调测指导书指导书文档密级:内部公开关键词:RHCS、Redhat、Liunx、DHCP、DNS、Cluster摘要:RHCS双机调测指导书介绍了如何安装redhat操作系统和RHCS集群软件,并通过配置实例介绍了RHCS双机调测过程,旨在对工程师的开局和维护有指导作用。
缩略语清单:RHCS:Redhat Cluster Suite参考资料清单:RHCS双机调测指导书指导书文档密级:内部公开第1章安装规划1.1 实例说明本文以两台HP服务器搭建HTTP服务双机为例,并使用最少的资源,详细介绍RHCS双机配置过程。
1.2 安装环境1.2.1 硬件环境HPDL585机架服务器:(HP ProLiant DL585R05机架式机箱)*1/(CPUAMD O8380 Quad-Core Processor)*4/(内存 HP 2GB Reg PC2-64002x4GB)*16/(网卡 HP NC364T PCIe 四通道千兆网卡 (铜介质))*1/(硬盘146GB 10K SAS 2.5"双端口热插拔硬盘)*41.2.2 操作系统Redhat 5.4企业版x86_64,集群软件:Redhat Cluster Suite,操作系统自带。
云数据库(RDS)2.23.01.200用户指南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23-03-30版权所有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2023。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黔中大道交兴功路华为云数据中心邮编:550029网址:https:///目录1 RDS for MySQL快速入门 (1)1.1 操作指引 (1)1.2 步骤一:创建实例 (2)1.3 步骤二:连接实例 (6)1.3.1 实例连接方式介绍 (7)1.3.2 通过内网连接RDS for MySQL实例 (8)1.3.2.1 内网连接实例流程 (8)1.3.2.2 设置安全组规则 (9)1.3.2.3 通过内网连接RDS for MySQL实例 (11)1.3.2.4 连接云数据库RDS实例(国密用户) (15)1.3.3 通过公网连接RDS for MySQL实例 (19)1.3.3.1 公网连接实例流程 (19)1.3.3.2 绑定弹性公网IP (19)1.3.3.3 设置安全组规则 (20)1.3.3.4 通过公网连接RDS for MySQL实例 (22)2 RDS for PostgreSQL快速入门 (27)2.1 操作指引 (27)2.2 步骤一:创建实例 (28)2.3 步骤二:连接实例 (32)2.3.1 实例连接方式介绍 (32)2.3.2 通过内网连接RDS for PostgreSQL实例 (33)2.3.2.1 内网连接实例流程 (33)2.3.2.2 设置安全组规则 (34)2.3.2.3 通过psql连接实例 (35)2.3.3 通过公网连接RDS for PostgreSQL实例 (37)2.3.3.1 公网连接实例流程 (37)2.3.3.2 绑定弹性公网IP (37)2.3.3.3 设置安全组规则 (38)2.3.3.4 通过psql连接实例 (39)3 MySQL语法参考 (41)3.1 概述 (41)3.2 SQL语法 (41)3.2.1 SELECT (41)3.2.2 SELECT DISTINCT (42)3.2.3 ORDER BY (42)3.2.4 AND & OR 运算符 (43)3.2.5 WHERE 子句 (43)3.2.6 INSERT INTO (43)3.2.7 UPDATE (44)3.2.8 DELETE (44)3.3 SQL函数 (45)3.3.1 SQL Date函数一览表 (45)3.3.1.1 NOW (45)3.3.1.2 CURDATE (46)3.3.1.3 CURTIME (46)3.3.1.4 DATE (46)3.3.1.5 EXTRACT (47)3.3.1.6 DATE_ADD (48)3.3.1.7 DATE_SUB (48)3.3.1.8 DATEDIFF (49)3.3.1.9 DATE_FORMAT (50)3.3.2 SQL NULL函数一览表 (50)3.3.2.1 ISNULL (50)3.3.2.2 COALESCE (51)3.3.2.3 IFNULL (51)3.3.3 SQL Aggregate函数一览表 (51)3.3.3.1 AVG (52)3.3.3.2 COUNT (52)3.3.3.3 MAX (53)3.3.3.4 MIN (53)3.3.3.5 SUM (53)3.3.4 SQL Scalar函数一览表 (54)3.3.4.1 FORMAT (54)3.3.4.2 LCASE (54)3.3.4.3 LEN (55)3.3.4.4 MID (55)3.3.4.5 ROUND (56)3.3.4.6 UCASE (56)3.3.5 HAVING 子句 (57)3.3.6 GROUP BY 语句 (57)4 RDS for MySQL用户指南 (58)4.1 使用规范 (58)4.1.1 数据库使用规范 (58)4.2 数据库迁移 (61)4.2.1 使用mysqldump迁移MySQL数据 (61)4.3 性能调优 (65)4.3.1 RDS for MySQL性能规格建议 (65)4.3.2 RDS for MySQL参数调优建议 (66)4.3.3 如何提高RDS数据库的查询速度 (67)4.3.4 MySQL性能调优-解决慢SQL问题 (67)4.3.5 RDS for MySQL性能调优-解决空间不足问题 (69)4.3.6 RDS for MySQL性能调优-解决内存使用率高问题 (71)4.3.7 RDS for MySQL性能调优-解决高I/O问题 (72)4.4 实例生命周期 (74)4.4.1 创建与原实例相同配置的数据库实例 (74)4.4.2 重启实例 (75)4.4.3 自定义列表项 (76)4.4.4 导出实例 (76)4.4.5 删除实例 (77)4.4.6 回收站 (78)4.5 变更实例 (79)4.5.1 修改实例名称 (79)4.5.2 修改实例备注 (80)4.5.3 修改数据同步方式 (80)4.5.4 切换主备实例的可用性策略 (81)4.5.5 变更实例的CPU和内存规格 (82)4.5.6 磁盘扩容 (83)4.5.7 设置可维护时间段 (84)4.5.8 单机转主备实例 (85)4.5.9 手动切换主备实例 (86)4.5.10 迁移可用区 (87)4.6 只读实例 (87)4.6.1 只读实例简介 (88)4.6.2 创建只读实例 (88)4.6.3 管理只读实例 (91)4.7 数据备份 (91)4.7.1 备份概述 (91)4.7.2 设置自动备份策略 (92)4.7.3 创建手动备份 (93)4.7.4 下载备份文件 (95)4.7.5 下载Binlog备份文件 (96)4.7.6 设置RDS for MySQL本地Binlog日志清理 (98)4.7.7 复制备份 (99)4.7.8 删除手动备份 (100)4.8 数据恢复 (100)4.8.1 通过备份文件恢复RDS for MySQL实例数据 (100)4.8.2 通过备份文件恢复到自建数据库(MySQL) (102)4.8.3 将数据库实例恢复到指定时间点 (104)4.8.4 将库表数据恢复到指定时间点 (106)4.9 参数模板管理 (107)4.9.1 创建参数模板 (107)4.9.2 修改RDS for MySQL实例参数 (108)4.9.3 导出参数模板 (110)4.9.4 比较参数模板 (111)4.9.5 查看参数修改历史 (112)4.9.6 复制参数模板 (113)4.9.7 重置参数模板 (113)4.9.8 应用参数模板 (114)4.9.9 查看参数模板应用记录 (114)4.9.10 修改参数模板描述 (115)4.9.11 删除参数模板 (115)4.10 连接管理 (115)4.10.1 查看和修改内网地址 (116)4.10.2 绑定和解绑弹性公网IP (116)4.10.3 修改数据库端口 (117)4.10.4 设置安全组规则 (118)4.11 数据库管理 (120)4.11.1 创建数据库 (120)4.11.2 修改数据库备注 (121)4.11.3 数据库授权 (122)4.11.4 删除数据库 (122)4.11.5 开启或关闭事件定时器 (123)4.12 帐号管理(非管理员权限) (124)4.12.1 创建数据库帐号 (124)4.12.2 重置数据库帐号密码 (125)4.12.3 修改数据库帐号权限 (125)4.12.4 修改主机IP (126)4.12.5 删除数据库帐号 (126)4.13 帐号和网络安全 (127)4.13.1 重置管理员密码 (127)4.13.2 修改实例安全组 (128)4.13.3 设置SSL数据加密 (129)4.13.4 开启透明数据加密功能 (130)4.14 监控指标 (130)4.14.1 支持的监控指标 (130)4.14.2 查看监控指标 (136)4.15 CTS审计 (136)4.15.1 查看日志记录 (136)4.16.1 日志配置管理 (137)4.16.2 查看或下载错误日志 (138)4.16.3 查看或下载慢日志 (139)4.16.4 查看主备切换日志 (142)4.16.5 开启SQL审计日志 (142)4.16.6 下载SQL审计日志 (143)4.17 任务中心 (145)4.17.1 查看任务 (145)4.17.2 删除任务 (146)4.18 标签 (146)5 RDS for PostgreSQL用户指南 (148)5.1 数据库迁移 (148)5.1.1 使用psql命令迁移PostgreSQL数据 (148)5.2 参数调优 (150)5.2.1 RDS for PostgreSQL参数调优建议 (150)5.3 RDS for PostgreSQL增强版 (151)5.3.1 RDS for PostgreSQL增强版简介 (151)5.3.2 函数 (151)5.3.3 系统视图 (156)5.3.4 数据类型 (158)5.3.5 隐式类型转换 (158)5.3.6 预定义参数 (159)5.3.7 宏变量 (159)5.3.8 操作符 (160)5.3.9 语法 (160)5.4 实例生命周期 (162)5.4.1 创建与原实例相同配置的数据库实例 (162)5.4.2 重启实例 (163)5.4.3 自定义列表项 (163)5.4.4 导出实例 (164)5.4.5 删除实例 (164)5.4.6 回收站 (165)5.5 变更实例 (166)5.5.1 修改实例名称 (167)5.5.2 修改数据同步方式 (167)5.5.3 切换主备实例的可用性策略 (168)5.5.4 变更实例的CPU和内存规格 (168)5.5.5 磁盘扩容 (169)5.5.6 设置可维护时间段 (171)5.5.7 单机转主备实例 (171)5.5.8 手动切换主备实例 (172)5.6.1 只读实例简介 (173)5.6.2 创建只读实例 (174)5.6.3 管理只读实例 (176)5.7 数据备份 (176)5.7.1 备份概述 (176)5.7.2 设置自动备份策略 (177)5.7.3 创建手动备份 (177)5.7.4 下载全量备份文件 (178)5.7.5 下载增量备份文件 (179)5.7.6 复制备份 (180)5.7.7 删除手动备份 (180)5.8 数据恢复 (181)5.8.1 通过备份文件恢复RDS for PostgreSQL实例数据 (181)5.8.2 将数据库实例恢复到指定时间点 (183)5.9 参数模板管理 (184)5.9.1 创建参数模板 (184)5.9.2 修改RDS for PostgreSQL实例参数 (185)5.9.3 导出参数模板 (187)5.9.4 比较参数模板 (187)5.9.5 查看参数修改历史 (188)5.9.6 复制参数模板 (189)5.9.7 重置参数模板 (189)5.9.8 应用参数模板 (190)5.9.9 查看参数模板应用记录 (190)5.9.10 修改参数模板描述 (191)5.9.11 删除参数模板 (191)5.10 连接管理 (192)5.10.1 查看和修改内网地址 (192)5.10.2 绑定和解绑弹性公网IP (192)5.10.3 修改数据库端口 (193)5.10.4 通过pgAdmin连接实例 (194)5.11 插件管理 (196)5.11.1 创建和删除插件 (196)5.11.2 支持的插件列表 (198)5.12 表空间管理 (201)5.13 帐号和网络安全 (203)5.13.1 重置管理员密码 (203)5.13.2 修改实例安全组 (204)5.14 监控指标 (205)5.14.1 支持的监控指标 (205)5.14.2 查看监控指标 (208)5.15.1 查看日志记录 (209)5.16 日志管理 (210)5.16.1 下载错误日志 (210)5.16.2 下载慢日志 (210)5.17 任务中心 (211)5.17.1 查看任务 (211)5.17.2 删除任务 (212)5.18 标签 (213)6 常见问题 (214)6.1 产品咨询 (214)6.1.1 使用RDS要注意些什么 (214)6.1.2 RDS实例是否会受其他用户实例的影响 (214)6.1.3 云数据库RDS支持跨AZ高可用吗 (214)6.1.4 为何使用了RDS后网站登录较慢 (215)6.1.5 多台弹性云服务器是否可以使用同一个RDS数据库 (215)6.2 资源及磁盘管理 (215)6.2.1 占用RDS磁盘空间的日志及文件有哪些 (215)6.2.2 哪些内容会占用用户所创建的RDS实例空间 (216)6.2.3 DDL操作对磁盘空间的要求 (216)6.2.4 ECS资源余量检查 (216)6.3 数据库连接 (217)6.3.1 RDS数据库连接数满的排查思路 (217)6.3.2 RDS数据库实例支持的最大数据连接数是多少 (217)6.3.3 如何创建和连接ECS (218)6.3.4 内网方式下ECS无法连接RDS实例的原因 (218)6.3.5 客户端问题导致连接失败 (219)6.3.6 服务端问题导致连接失败 (219)6.3.7 应用程序怎么访问VPC中的RDS实例 (220)6.3.8 应用程序是否需要支持自动重连数据库 (220)6.3.9 如何通过JDBC连接RDS for MySQL数据库 (220)6.3.10 通过JDBC连接RDS for MySQL数据库超时的解决方法 (224)6.3.11 如何通过JDBC连接RDS for PostgreSQL数据库 (226)6.3.12 RDS跨地域内网能访问吗 (229)6.3.13 使用SSL连接数据库发生主备切换后是否可以正常连接 (229)6.3.14 为什么重置密码后新密码没有生效 (229)6.4 数据库迁移 (229)6.4.1 为什么要采用mysqldump和pg_dump工具迁移 (229)6.4.2 RDS支持导入哪些数据库引擎的数据 (229)6.5 数据库权限 (230)6.5.1 root帐号为什么没有super权限 (230)6.6 数据库存储 (230)6.6.1 RDS for MySQL支持哪些存储引擎 (230)6.6.2 RDS使用的什么存储 (231)6.6.3 数据超过了RDS for MySQL实例的最大存储容量怎么办 (231)6.7 安装客户端 (232)6.7.1 如何安装MySQL客户端 (232)6.7.2 如何安装PostgreSQL客户端 (233)6.7.3 如何安装jdk客户端 (234)6.8 备份与恢复 (235)6.8.1 RDS能够保存多长时间的备份 (235)6.8.2 数据库在备份时间段中是否可用 (236)6.8.3 如何将RDS数据库备份到弹性云服务器上 (236)6.8.4 为什么自动备份会失败 (236)6.8.5 为什么数据表会丢失或数据被删除 (237)6.9 数据库监控 (237)6.9.1 用户平时需要关注实例的哪些监控指标 (237)6.10 扩容及规格变更 (238)6.10.1 RDS实例在扩容和规格变更期间是否一直可用 (238)6.10.2 为什么端口变更后实例状态异常 (238)6.11 数据库参数修改 (238)6.11.1 哪些参数设置不合理会导致数据库不可用(RDS for PostgreSQL) (238)6.11.2 RDS for MySQL密码过期策略 (239)6.12 网络安全 (240)6.12.1 如何保障EIP数据传输安全 (240)6.12.2 如何防止任意源连接数据库 (240)6.12.3 将根证书导入Windows/Linux操作系统 (241)6.12.4 如何确认SSL根证书的有效期 (242)6.12.5 数据库中数据被损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42)A 常用操作 (244)A.1 创建VDC和VDC用户 (244)A.1.1 VDC租户模型简介 (244)A.1.2 创建租户(含管理员、默认一级VDC和企业项目) (245)A.1.3 为VDC租户配置网络 (246)A.1.4 创建资源集 (247)A.1.5 配置企业项目 (248)A.1.6 创建VDC业务员 (249)A.1.7 创建二级及以下VDC(含管理员和默认企业项目) (251)A.1.8 登录ManageOne (252)A.2 打开管理员鉴权模式 (253)A.3 登录云数据库RDS控制台 (254)B 修订记录 (255)1 RDS for MySQL快速入门1.1 操作指引本章节提供了在华为云Stack全新安装场景下,使用Huawei Cloud Core Turnkey安装部署后,VDC资源初始划分、创建实例、连接实例的具体操作流程。
华为数据卡/模块Linux第三方集成指导文档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Date 日期RevisionVersion修订版本CR ID /DefectIDCR号SectionNumber修改章节Change Description修改描述Author作者2009-4-15 V1.0.0 初稿方晓志001103212009-8-18 V1.1.0 修改了usb_stor_huawei_init函数的返回值方晓志00110321 华为数据卡/模块Linux第三方集成指导文档Catalog 目录1 目的 (4)2 范围 (4)3 总体概述 (4)3.1 Linux内核支持华为数据卡的驱动架构 (4)3.2 Linux数据卡支持的集成流程 (5)3.2.1 第三方后台集成流程: (6)3.2.2 Linux内核集成流程 (6)4 Linux驱动模块集成方案 (8)4.1 针对2.6.18或是2.6.19内核版本的集成步骤 (8)4.1.1 usb-storage驱动模块的集成步骤 (8)4.1.2 Linux串口驱动模块的集成步骤 (11)4.2 针对2.6.20或是更高的内核版本的集成方案说明 (14)4.2.1 usb-storage驱动模块的集成步骤 (14)4.2.2 Linux串口驱动模块的集成步骤 (16)4.3 针对低于2.6.18的内核版本的集成步骤 (18)4.4 hw_cdc_driver网卡驱动模块的集成方案 (18)4.4.1 hw_cdc_driver网卡驱动集成说明 (18)4.4.2 Linux网卡设备拨号集成 (23)5 Linux驱动工具的集成方案 (24)5.1 Linux驱动工具介绍 (24)5.2 Linux驱动工具的集成操作 (25)5.3 第三方后台的Ndis驱动集成步骤 (26)6 附录 (26)6.1 获取单板当前的端口映射情况信息 (26)6.2 Linux驱动工具HWActivator的查询操作 (27)6.3 在Linux系统上的modem拨号 (27)1 目的本文档主要针对华为数据卡/模块设备基于Linux 系统的集成开发活动进行相关的指导说明。
主要面向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集成开发人员。
2 范围本文档主要说明了在Linux 系统上支持华为数据卡/模块设备的相关开发工作,及其注意事项。
3 总体概述3.1 Linux 内核支持华为数据卡/模块的驱动架构对于华为数据卡/模块和模块来说,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接口,其上报的复合设备接口,最终均是加载为Linux USB 设备驱动层中的相关驱动模块。
对于华为数据卡/模块设备的支持,Linux 系统相关的的USB 驱动架构如下图所示:如上图所示,在Linux 系统中的USB 驱动架构中,跟华为数据卡/模块设备相关的驱动模用户程序华为数据卡/模块设备字符设备层 USB 主控制器Usb-storage.ko 驱动 Option.ko 驱动 Hw_cdc_driver.ko 驱动 USB 核心 块设备层 网络设备层VFS 层 USB 设备驱动程序层TTY 层 其他…其他设备驱动用户空间内核空间块,主要是USB设备驱动程序层中的usb-storage驱动模块,option串口驱动模块,hw_cdc_driver网卡驱动模块。
其中,hw_cdc_driver网卡驱动模块用于适配华为数据卡/模块的NDIS网口,该驱动模块目前还没有合入Linux内核版本中;而usb-storage驱动模块和option 串口驱动模块,则是Linux内核版本中内置的驱动模块。
3.2 Linux数据卡/模块支持的集成流程集成之前,请先确认需要在第三方Linux后台软件中支持华为的数据卡/模块设备,还是需要在Linux系统上直接支持华为的数据卡/模块设备。
如果是想在第三方后台软件中支持,则按照3.2.1说明的集成流程进行集成;如果想直接在Linux系统上支持,则按照3.2.2说明的集成流程进行集成。
支持Linux Ndis的判断方法:在Windows系统上查找华为数据卡/模块的Modem端口的Product ID,如果为0x14AC,则说明需要支持;否则不需要支持。
注意:当前仅有PID 14AC支持NIDS,之后华为有可能新增其他PID支持NDIS,若有更新,会刷新该文档,请留意和华为支持人员获取该文档得最新版本。
若集成过程中发现问题,也请及时和华为支持人员取得联系。
3.2.1 第三方后台集成流程:3.2.2 Linux 内核集成流程按照5.1步骤集成Linux 驱动工具开始支持Linux Ndis按照5.3步骤集成Ndis 网卡驱动按照4.4.2步骤集成Ndis 网卡拨号动态库结束是否开始使用 “uname –r ”命令查询当前Linux 内核的版本号大于等于2.6.18按照4.3步骤集成、修改内核驱动按照4.2步骤修改内核驱动大于等于2.6.20按照4.1步骤修改内核驱动判断支持的华为数据卡是否支持Linux Ndis 功能支持 按照4.4.1步骤集成Ndis 网卡驱动按照4.4.2步骤集成Ndis 网卡拨号动态库结束是是是否否否4 Linux驱动模块集成方案本节主要说明通过修改Linux内核的方案来支持华为数据卡/模块的集成方案。
而Linux 内核源代码可以从下面的网站链接上获取:/pub/linux/kernel/v2.6/4.1 针对2.6.18或是2.6.19内核版本的集成步骤4.1.1usb-storage驱动模块的集成步骤涉及的Linux内核源码文件有:\drivers\usb\storage\libusual.c\drivers\usb\storage\usb.c\drivers\usb\storage\unusual_devs.h\drivers\usb\storage\initializers.c\drivers\usb\storage\initializers.h具体的修改步骤如下:1、修改libusual.c文件a)在文件中“#define UNUSUAL_DEV(...)”宏定义后面增加一个新的宏定义:#define UNUSUAL_DEV_HW(id_vendor, id_product, bcdDeviceMin, bcdDeviceMax, \ bIntClass, vendorName, productName, useProtocol, useTransport, \initFunction, flags) \{ .match_flags = (USB_DEVICE_ID_MATCH_DEVICE_AND_VERSION |USB_DEVICE_ID_MATCH_INT_CLASS), \.idVendor = (id_vendor), .idProduct = (id_product), \.bcdDevice_lo = (bcdDeviceMin), .bcdDevice_hi = (bcdDeviceMax), \.bInterfaceClass = (bIntClass), \.driver_info = (flags)|(USB_US_TYPE_STOR<<24)}b)在文件中“#undef UNUSUAL_DEV”宏定义后面增加下面的宏定义:#undef UNUSUAL_DEV_HW2、修改usb.c文件a)在第一个“#define UNUSUAL_DEV(...)”宏定义和“static struct usb_device_idstorage_usb_ids [] = ...”之间,增加如下的宏定义:#define UNUSUAL_DEV_HW(id_vendor, id_product, bcdDeviceMin, bcdDeviceMax, \ bIntClass, vendorName, productName, useProtocol, useTransport, \initFunction, flags) \{ .match_flags = (USB_DEVICE_ID_MATCH_DEVICE_AND_VERSION |USB_DEVICE_ID_MATCH_INT_CLASS), \.idVendor = (id_vendor), .idProduct = (id_product), \.bcdDevice_lo = (bcdDeviceMin), .bcdDevice_hi = (bcdDeviceMax), \.bInterfaceClass = (bIntClass), \.driver_info = (flags)|(USB_US_TYPE_STOR<<24)}b)在“static struct usb_device_id storage_usb_ids [] = ...”语句块中的宏定义“#undefUNUSUAL_DEV”之后,增加如下的宏定义:#undef UNUSUAL_DEV_HWc)在第二个宏定义“#define UNUSUAL_DEV(...)”和“static struct us_unusual_devus_unusual_dev_list [] = ...”语句之间,增加如下宏定义:#define UNUSUAL_DEV_HW(id_vendor, id_product, bcdDeviceMin, bcdDeviceMax, \ bInterfaceClass, vendor_Name, product_Name, use_Protocol, use_Transport, \init_Function, flags) \{ \.vendorName = vendor_Name, \.productName = product_Name, \.useProtocol = use_Protocol, \.useTransport = use_Transport, \.initFunction = init_Function, \}d)在“static struct us_unusual_dev us_unusual_dev_list [] = ...”语句块中的“#undefUNUSUAL_DEV”宏定义之后,增加如下宏定义:"#undef UNUSUAL_DEV_HW3、修改unusual_devs.h文件unusual_devs.h文件是用于声明需要特殊处理的设备,其顺序为根据Vendor ID进行升序排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