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5月冲刺模拟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9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 D.开创统一格局2.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
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 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3.对人的认识,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提出“天人有分”、人道有为;有的主张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有的则认为“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下列人物中,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有()①荀子②普罗塔戈拉③苏格拉底④王守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
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5.1905年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说:“推欧人之学说,拨千年黑暗而致万里光明者,则培根创实验学派为之先驱,而自洛克、霍布士、弥儿以至于斯宾塞,凡英国之学派皆偏重物质,故能致此大效也。
”这说明康有为()A.赞成“科学万能说”B.仰慕西方的科技文明C.主张先器物后制度 D.反对欧洲的技术垄断6.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
2019-2020年高三5月综合试题(二)历史试题含答案(I)试卷类型:A本试卷共11页,共41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举制以才学作为官员选拔的标准,底层民众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层社会获得了政治参与权,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与材料含义相符,所以答案选D,A B C 三项不具有此种特点。
13.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A.汉朝和明清时期B.汉朝和隋唐时期C.隋唐和明清时期D.隋唐和晚清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神化”和“僵化”分别是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经历了神秘化和固定化,或丧失活力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的神秘化进程,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禁锢人的思想受到李贽的极大批判,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三项时间组合错误。
14.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由此反映出宋代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D.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描述的是宋代市民阶层因喜爱宋词故而对宋词所歌咏的物品也极力追捧,商家借机延揽词人为其作词推销商品,这反映了宋代词作在市民阶层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与材料汉子不相符合。
2019-2020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
材料表明(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解析】材料主要涉及耕作的态度及结果,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耕作态度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耕作水平的高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结果是禾苗繁茂、果实累累说明当时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产量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25.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太尉【解析】材料表格列举了汉初设臵太尉及其升迁情况,与不需要设臵太尉矛盾,故A 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太尉的任前职位和去向并不固定,说明当时为了加强皇权,对太尉的设臵并无定制,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卢绾和周勃为高祖世交和高祖遗命,不能说多为皇帝亲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太尉是中央设臵的官员,不是封国,故D 项错误。
【答案】B26.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的监察权【解析】材料中遭侍御史刘范弹劾中仅涉及御史弹劾权,未体现监察职能的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皇权对御史监察权的庇护,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李恪遭到弹劾,没有涉及如何处理,因此与司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李恪作为皇子,受到弹劾说明御史的弹劾不回避贵族集团,故D项正确。
镇江市201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 2012年5月15日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他强调的是A.天赋人权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15.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蒸汽轮船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16.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自然灾害B.农业人口大量减少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迅速发展17.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二战后,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在法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表明当时的法国A.公有制经济普遍建立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C.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D.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18.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极富象征性的两个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
这两个联盟是①北约②欧盟③苏联④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24.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25.旧的喜剧彻底地属于政治性,它在舞台上批评并讽刺城邦国家的生活;但新的喜剧则在私人和家庭生活里寻找资料,它表现在烹调、鱼价格、悍妻和庸医这些材料上。
”戏剧表现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后期A.城邦走向专制独裁B.人民群众普遍追求民生发展C.喜剧充分发挥了娱乐功能D.希腊物价暴涨、社会道德败坏26.“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27.美国史学界权威小阿瑟·施莱辛格教授在《自1776年以来美国与世界的碰撞》一书中把美国历史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评为“失败”。
把尼克松评价为“接近伟大/失败”。
把克林顿评为“平庸”。
其中因为这三位总统都曾被众议院提出弹劾,这主要体现了A.法律至上的原则B.分权制衡的原则C.两党政治的残酷D.联邦制的优越性28.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5月冲刺模拟试题24.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 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25.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
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
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26.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
这说明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B. 儒学统治地位的开始确立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D. 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27.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质疑:“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其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言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唐代柜坊和飞钱的问世C.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28.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整16所,整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整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整与小学的比列竞高达200:1。
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A.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C.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D.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29.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A.外国侵略延缓近代化进程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C.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30.1854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收入上缴给中央政府而不归各省掌握。
1894年的关税比1864年增长了近2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1/7左右上升为1/4左右。
此举反映了A.清政府的关税自主权正在逐步丧失B. 中国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C.外国商品对中国市场冲击日益加深D. 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加深3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发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4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32.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公元前304年,弗拉维乌斯将有关诉讼的材料公布于众,使罗马人第一次了解到法律诉讼的文字程式;二是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祭司长提贝鲁斯·克伦卡尼乌斯第一次公开地讲授罗马法,向公众提供咨询意见。
据此可知在这两件大事发生前A.平民无法得到法律保护B.法律知识垄断在少数人手中C.罗马法处于习惯法阶段D.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较小33.图5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
这一作品A.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C.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D.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34.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孙家恒、孙秀峰主编《苏联对外经济贸易》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35.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
“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平遥古城平面图材料二民国4年,张志圣、张志道、张志徳兄弟三人在(平遥)县城下东门外创办了“公益盛”织布局,率先引进鉄织布机,生广規模相当可观;民国5年,宋梦槐、赵鸿谟创办了“金井火柴公司”;民国6年,直隶省(今河北)交河县孙希发来到平遥,随后创办了“聚共鉄工厂”;民国13年,祁敬斋联合赵鴻猷创办了“金井电灯公司”;民国19年,王汝恩、祁敬斋、楊汝霖等创办了“晋生面粉公司”;民国23年,又购置发电机組,向城内送电,更名为“晋生面粉电灯公司”。
——摘編自郝亮《平遥近代工业发展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概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的主要特色。
从图中选择一处遺址,指出其历史文化价値。
(13分)(2)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 分析推动山西平遥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分)42.罗马法。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
[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
[2]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
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
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
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
[4]由此看来,……资料未源:[1] 《罗马法词典》[2]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 《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4] 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分)(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2分)(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8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撒彻尔夫人是在美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
地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
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
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表落的根源之一。
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美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
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
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
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
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美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
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8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彻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彻尔夫人改革的影响。
(7分)46. (15分)【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3年起,美国开始考虑对中国南海诸岛的处理问题,提出“将根据安全需要对此前由日本统治的太平洋岛屿进行安排”,并制定了三种方案: 交还给中国,交给法国和国际托管。
在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新方案,规定日本必须放弃战争期间内占领的南沙群岛等地区的领土,却没有确定由谁接收,仅仅将南沙群岛定为“非托管区域”。
1947年3月,美国在“对日和约”草案中明确指出日本在南海地区应放弃的岛屿包括“东沙岛、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或者南海中的任何其他岛屿”。
1950年,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1951年3月对日和约草案依然未提及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仅在涉及到中国领土的部分规定:“日本放弃对朝鲜、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所有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
后在法国要求下,才决定在草案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
最终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基本上沿用了这一措辞。
——摘编自栗广《美国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考量与行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园南海政策的核心内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南海政策。
(6分)47.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26年3月,中共党员恽代英受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教官。
1927年初,他又奉命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工作。
在这段时期内,他先后写了《党纪与军纪》《纪律》《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方法》《修正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大纲草案》《最近学校改革之意义》等文章。
恽代英明确指出:“所谓党高于一切,是说军队不能违背党的主义。
”假如我们的军队不肯受党的指导,不肯为党的主义作战,反而跟着帝国主义和军阀镇压革命,这种军队便只能是反革命的军队。
”他认为每一个忠实热心革命的党员,“一定应知道为了革命运动,必须要有一个军纪很严肃的党军……若是蔑视军纪,便证明他们不明了主义”。
恽代英认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特别重要,“只有借政治工作阐明本党的学说与主张,养成士兵确定革命观点,方可以保证军队统一与为主义奋勇作战的革命精神”。
“譬如我,假使跟着蒋介石,也大可升官发财,但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不能不反对反革命的甘作民众叛徒的蒋介石!这种反对,是有益中国的。
我们要真正建设廉洁政府,使每一个工作的同志都能尽职,决不像蒋介石一样专门招致他的同学同乡同姓来占满了一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