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诊治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28
2019年第9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5期·145·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黄素洁,薛晓文*(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9)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Liver FibrosisHuang Sujie,Xue Xiaowen*(School of Pharmac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China)Abstract:Liver fibrosis is a necessary process for many chronic liver diseases,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cirrhosis,liver dysfunction and a high risk of liver cancer.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fibrosis and the main cellular molecul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liver fibrotic drug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anti-liver fibrosis drugs,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linically effective anti-liver fibrosis drugs.Keywords:liver fibrosis;signaling pathway;cytokines;treatment progress与其他器官相比,肝的纤维化同样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纤状胶原过度积累的结果。
2023肝纤维化诊断评估与治疗(全文)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纤维化诊断评估内容■病原学、■临床评估■血清生化学]非创伤性诊断■影像学"■综合诊断,■组织病理学一>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其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及影像学手段。
1、定量分析近年出现一些新的技术能够帮助全定量分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情况。
胶原面积比例(CPA)能较为准确的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可评估进展期或晚期肝纤维化。
另外,还有双光子二次谐波技术对胶原识别具有更高敏感性,可对上百个胶原指标进行位置、数量、物理性质等量化,实现对肝纤维化逆转/进展的细致评价。
2、定性评价预后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提出了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病理新分类〃北京标准〃。
该研究评估了抗病毒治疗前后慢乙肝患者肝穿样本,根据纤维间隔的特点及所占比例,将肝纤维化分为进展为主型(P)、逆转为主型(R)和不确定型⑴,即P-I-R分类。
有助于评估治疗前后分期无法精准反映的变化,也为评估肝纤维化的动态预后变化提供了依据,是对传统的肝纤维化分期分级系统的有益补充。
3、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毕竟属于有创检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无创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
近几年来欧洲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相继更新无创诊断评价指南,对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脏弹性测定为代表的影像检查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给予建议。
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均可以帮助诊断或排除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血清学诊断指标:直接血清学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nINP)、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层连蛋白(1aminin)、血清IV胶原(C—IV)及其竣基端肽(C1VCP,NCI)和氨基端肽(CIVNP,7S)、血清V1型胶原(CVI)、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1MP-I)、单胺氧化酶(MA0)、赖氨酰氧化酶(1oX)、免疫反应性性脯氨酸羟化酶(ir-PH),N-乙酰氨基葡萄糖苜酶(NAG)以及脯氨酸肽酶(P1D)、P-Z肽酶及胶原酶等多种直接血清学诊断指标。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要点一、肝纤维化的诊断要点1.诊断方法:(1)需要进行肝活检:活检是目前确诊肝纤维化最可靠的方法,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2)无创性检测方法:除了肝活检外,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无创性检测方法,如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量化纤维化程度来评估肝纤维化的进展。
2.纤维化评分系统:(1)METAVIR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将肝纤维化分为F0到F4五个阶段,F0表示无纤维化,F4表示肝硬化。
(2) Ishak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在METAVIR评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炎症指数的评分,更加全面地评估了肝纤维化和炎症。
3.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1)临床特点:肝纤维化患者常常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
(2)危险因素: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肝纤维化的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1)干预疾病的进展: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病毒感染、肥胖等,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2)治疗原发病:治疗原发病是肝纤维化患者的关键步骤,如抗病毒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
2.药物治疗:(1)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2)抗纤维化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纤维化药物,但一些抗纤维化药物如抗氧化剂、抗炎药、抗纤维化剂等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应用。
(3)替代治疗:对于肝功能严重损害的肝纤维化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治疗。
3.生活方式干预:(1)戒酒:对于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患者,戒酒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低脂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3)锻炼:合理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于肝纤维化患者的康复。
4.并发症的治疗:(1)应对并发肝硬化:肝纤维化进展到肝硬化后,需要针对性治疗肝硬化症状,如腹水、肝性脑病等。
肝纤维化的DWI 研究进展朱楠1,成德雷2,刘亚31.安徽省蚌埠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安徽蚌埠23302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安徽合肥230001;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230041[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标志,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
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分期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存在取样变异性。
因此,临床仍需无创检查技术来评估肝纤维化。
DWI 及其衍生序列近年来已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通过无创测量受胶原纤维限制水分子的运动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就肝纤维化的DWI 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3.02.026[基金项目]蚌埠市科技创新指导项目(20180351)。
[通信作者]朱楠,Email :。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标志,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成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肝纤维化早期诊治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减慢或逆转纤维化的进程。
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其有创且存在采样误差,因此急需一种无创技术来评估肝纤维化。
DWI 及其衍生序列,如DWI [1]、DTI [2]、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 )成像[3]、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 )[4]等近年来已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且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笔者对肝纤维化的DWI 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研究背景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慢性肝病均可能导致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对急、慢性肝病的伤口愈合反应。
肝损伤引起炎症,将肝星形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增殖状态,活化的肝星形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会导致纤维化进展[5-6]。
肝纤维化与MMPs及TIMPs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简介肝纤维化是一种渐进性纤维化过程,通常是由慢性肝病引起的。
纤维化是指肝脏中形成了大量胶原蛋白和其他成分的成纤维细胞。
这些细胞会替换原本的肝细胞,形成病变和硬结。
肝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不良的生活习惯、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率日趋增加。
MMPs和TIMPsMMPs(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能够降解基质蛋白质的酶,TIMPs(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则是MMPs的天然抑制剂。
MMPs和TIMPs共同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学作用。
MMPs和TIMPs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
MMPs能够降解基质成分,这包括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成分,都是纤维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TIMPs起着抑制MMPs降解作用的作用。
研究显示,MMPs/TIMPs比值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的过程中,MMPs/TIMPs比值的异常产生可能导致肝脏内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基质组织的过度沉积,而在恢复阶段,MMPs/TIMPs比值紊乱可能导致疤痕过度吸收、疤痕韧度的下降和肝脏结构瘤变等差错。
MMPs和TIMPs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MMPs和TIMPs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在纤维化过程中,MMPs的表达量会减少,而TIMPs的表达量会增加。
在肝脏内MMPs/TIMPs比值的异常变化是导致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沉积物措施之一。
研究还发现,MMPs和TIMPs在各个期间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病人突然遭受肝脏损伤时,MMPs的比例倾向于有所上升,有助于降解和去除坏死细胞,同时也有助于发动肝脏修复过程。
然而,在肝脏的纤维化过程中,MMPs的比例趋向下降,但TIMPs比例略有上升。
MMPs和TIMPs作用关系的失衡是造成肝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性因素。
·综述·作者单位:20033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消化内科(赵晨、邱懿雯);200232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姜美玲)通信作者:邱懿雯,肝纤维化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赵 晨 姜美玲 邱懿雯【摘要】 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而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
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为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由于其为有创检查,并存在取样误差及病理科医生诊断的主观性因素,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查发展迅速,研究表明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较高,该文就其优点、缺点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血清学;影像学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4. 01. 004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硬化,肝纤维化可分为F0期~F4期,分别对应无肝纤维化、轻度肝纤维化、中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
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由于其为有创检查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寻找有效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本文就其优点、缺点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血清学指标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较多,其中较常用的包括AST 与血小板计数(PLT )的比值(APRI )、AST 与ALT 的比值(AAR )、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Forns 指数及Fibro 指数等。
APRI 常被用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APRI 的计算公式:[AST/AST 正常值上限(ULN )]/PLT (×109/L )×100。
Xiao 等[1]的研究纳入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细胞癌(HCC )患者,结果显示APRI 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但其对HCC 患者中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
过去普遍认为肝纤维化一旦形成,无法逆转,近20年来,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地进展,在概念上、病理形成机制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显着的进展,尤其在治疗上证实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都是可逆的,部分药物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并肯定中西医结合具有较好的综合疗效[摘要]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目前抗纤维化药物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以减少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基质的生成。
本文从纤维化产生的分子机制入手,介绍了参与信号传导的环节,并对一些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进行简介,其中小分子抑制剂可能会成为未来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纤维化,中药,小分子药物,细胞基质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阶段,是肝脏本身慢性损伤向严重损伤的必然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各种因子,酶,发生了重大变化,细胞内环境的改变,成为纤维化的先决条件。
在中国,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比例非常之高,乙肝、丙肝以及酒精,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三大原因。
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作用机制明确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
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抗体、小分子抑制剂以及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纤维化疾病,其中尤以小分子药物的发展最为迅速。
病毒感染、酒精以及其它的慢性损伤,是导致纤维化产生的重要原因[1],在受损伤的部位,大量的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被激活,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比如TGF-beta)过量表达,TGF-beta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通过逐级磷酸化的过程,活化Smad 信号通路,磷酸化的Smad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积成纤维母细胞活化(例如: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活化),后者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比如胶原、蛋白聚糖等。
这些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就会在组织中形成纤维斑,进而器官产生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