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2. 详细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表示:矢量表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单位。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
2.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矢量表示法,介绍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扯弹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
4. 讲解力的单位:牛顿(N),举例说明1N的力可以使1kg的物体产生1m/s²的加速度。
5. 例题讲解: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示意图。
6.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表示:矢量表示法,箭头表示方向和大小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单位: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题目:计算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3. 题目:解释生活中一个力的现象,如抛物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表示方法、作用效果和单位,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力的合成与分解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2. 拓展延伸:研究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探索力的应用领域,如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5.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叫做重力。
6.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能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重力和摩擦力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2.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重力和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2. 知识点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力的作用的例子,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力的示意图,分析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5. 重力和摩擦力讲解: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1)画出课本上给出的力的示意图,并注明力的三要素。
(2)举例说明重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探究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学会用图形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二、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三、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四、教学器材:气球、橡皮筋、弹簧。
五、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力的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那些效果呢?问:力的作用效果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一、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上节课学习,大家都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是力的作用效果由什么影响的呢?问:大家请看,一把塑料尺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同学们想一下,这把塑料尺发生形变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答: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塑料尺弯曲得越厉害对,想想看还有那些例子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学生进行探究用力压弹簧,力越大,弹簧被压的越紧;用力压气球,力越大,球变形越大。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问: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定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吗?同样一根弹簧,为什么有时会伸张,有时又缩短呢?学生探究二:对弹簧向不同的方向施加力,观察到弹簧有什么不同?观察实验现象,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有时拉,有时压呀。
用力方向不同。
力的方向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问:还有这样的例子吗?用力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的?学生进行探究:开门,往里拉就关,往外推就开。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是否还会跟其它因素有关呢? 洒水壶引入课题。
学生探究三:开门时,用力的点不同,有时费力,有时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引导学生归纳出:力作用点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分析门把手和扳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演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怎样描述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单位,并对等有具体的感受;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或听、看,对力的三要素形成初步认识;感悟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在交流讨论中初步养成勇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尊重他人见解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三要素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教学用具三角板,弹簧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先后弯一根弹簧,请同学们思考: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会根据两名同学对弹力棒的弯曲程度,很容易得出与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
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二.进行新课1、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
(2)力的方向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须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
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开始运动。
我们观看足球比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控制好。
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
(3)力的作用点教师: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方便。
如果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力。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教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
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黄山二中蒋小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探究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学会用图形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二、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三、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四、教学器材:气球、橡皮筋、弹簧。
五、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力的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那些效果呢?问:力的作用效果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一、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让学生结合教材所示的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回答讨论结果,师生互评。
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一个气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请学生解释此现象。
探究一:请学生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教师设疑: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吗?探究二:对弹簧向不同的方向施加力,观察到弹簧有什么不同?观察实验现象,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方向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是否还会跟其它因素有关呢? 洒水壶引入课题。
探究三:准备两只笔,一只做支撑点,用另一只将物理课本撬起,观察手在距离支撑点远近不同的地方,谁更容易将课本撬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力作用点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分析门把手和扳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演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让学生归纳总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师给以评价并总结。
力有大小之分,自然就要有单位。
二、力的单位(1)介绍力的单位,并简单介绍牛顿的由来。
(2)让学生感受力的大小。
让学生感受1N力的大小,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托起一瓶矿泉水的力,托起一瓶矿泉水的力.力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如何将这些力形象的描述出来?三、力的示意图:(1)教师设疑:太阳和光的传播都可以用图形表示,力可不可以用一种图形象直观的描述呢?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画图的方法,把力的三要素全部描述出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的三要素,以及掌握力的作用相互性。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相互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的三要素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相互性,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力的作用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示例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力的作用现象,如拉扯、推动、提升等,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力的示意图,练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5. 力的作用相互性: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让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相互性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情景。
(1)力是什么?(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4)力的作用是否相互?请举例说明。
教案:第6章第2节怎样描述力(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描述力的方法:通过力的三要素来描述力,如用手势、箭头等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用刻度尺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图示: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如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其作用效果。
2. 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力,并能通过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描述力的方法。
难点:力的图示的绘制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图示模型、橡皮筋、小车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力的例子,如拉扯物体、推动小车等。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力的作用对象(物体)。
3.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举例说明。
5. 教授描述力的方法:用手势、箭头等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用刻度尺表示力的大小。
6. 力的图示的绘制和理解:讲解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几个力的图示,并解释其含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力的图示表示几个给定的力,并解释其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描述力的方法、力的图示。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教材第6章第2节的内容,加深对力的理解。
2. 家庭作业:绘制几个力的图示,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效果。
3. 创新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一种力的作用,用力的图示表示,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其作用效果。
《6.2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描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描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描述力的三要素,能够运用三要素来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描述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描述力的三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如拉开抽屉、抛掷物体等。
2. 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图片,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讲解描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引导学生掌握三要素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要素来描述实际问题,如拉力、重力等。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描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拉开抽屉(2)抛掷物体2. 答案:(1)拉开抽屉:力的大小适中,方向向前,作用点在抽屉的拉手上。
(2)抛掷物体:力的大小适中,方向向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和描述力的三要素,但在力的作用效果的讲解上,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还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释,可以作为课后拓展内容进行讲解。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描述力这一节能深化对力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必需的预备性知识。
本节学习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
本节内容是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例中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
然后,从量度力的大小出发,引出和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并让学生感受1牛的力。
最后,介绍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力的三要素;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②知道力的单位;③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日常经验、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②通过学画力的示意图,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信息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养成乐于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②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力既“熟悉”又“陌生”。
力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教学从“熟悉”入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逐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边动手边思考,运用控制变量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第二环节——新课内容(一)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一: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⑵了解力的单位,并对常见力的大小有较具体的感受;
⑶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
的影响。
让学生知道用图示的方法表达抽象的物理
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敢于质疑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
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身边一些力现象找出力的三要素
难点: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三:教学方法: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四:教学用具:铁环,弹簧,立方体海绵,小车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1.踢球过程中,足球是否受到脚施加的力?
2.脚施加给球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 足球受力向前运动与向后运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4.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进行试验探究。
学生汇报试验结果:下列问题的顺序可以不同,按学生的回答顺序。
1.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2.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呢?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上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测量出力的大小。
那么,测量就必须规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板书:二.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学生:说说牛顿的贡献。
教师:牛顿刻苦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牛顿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英国诗人波普曾说道:自然和自然的法
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诞生吧!”于是一
切都变得光明。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所以物
理上把力的基本单位规定为牛顿。
教师: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吗?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1N。
学生:同学们感受一下:提起一本物理课本大约多少牛呢?
教师:提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力大约需要4牛,身边的物品一些量的估测要留心。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构成一个力的主要要素:分别是:
大小,方向,作用点。
而力是没有具体形状的。
如何把一
个没有具体形状的力描述出来呢?
板书:三.力的描述
学生:可能回答有图示来描述。
教师点拨(随机处理):当用语言不能具体表达时,我们可以选择图示的办法,这样可以变抽象为形象。
教师:用手提起物理课本的力约4N,该如何画图呢?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如何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三要素。
教师:(多媒体展示)
一:用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二:用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并标注出大小。
三:在线段末端打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教师:这样描述一个力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
它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清楚描述出来。
物理上我们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也是采
用这种方法。
预案:根据时间可准备几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绘画。
1.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2. 画出人对小车的拉力(已知拉力等于
20牛)。
教师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6.2怎样描述力
(一):力的三要素:
1.大小
2.方向
3.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字母“N”表示
(三):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八:布置作业:1.作出电灯拉电线力的示意图?
2.与地面成30度角拉木块。
作出力的示意图?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