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
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运动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1、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2、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先介绍了常见的运动现象:、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通过对生活中运动现象的描述,初步领略科学的奥妙,获得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不容易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上作进一步改进,使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实例理解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概念。
2、尝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以“分析事实—总结概括—活动体验—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思维程序进行教学。
教案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演示PPT12】展示图片:电梯上升过程中提问: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分别选择乙、丙、丁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若选择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若选择丙、丁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我们发现: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演示PPT13】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板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演示PPT14】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路边有行人在步行,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司机和一位乘客。
研究坐在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若以路上的行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
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演示PPT15】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后方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
研究飞在前面的战机的运动状态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对的。
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判断实例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做参照物;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题运动的描述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取参照物.3.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重难点重点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难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播放不同物体的运动视频,创设情境.我们看到哈雷彗星、猎豹、蜗牛等物体都在运动,这种运动是什么运动,我们又是根据什么知道它们是在运动呢?通过观察宇宙和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机械运动师:刚才我们说物体在运动是根据什么判断他们在运动?生:这些物体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活动一:探究新知图1-2-1生:司机相对于路边孩子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路边孩子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司机相对于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乘客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师:【课件展示图片】(如图1-2-2)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图1-2-2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师:小明和爸爸一起乘坐电梯上楼,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电梯为参照物呢?生: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以电梯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师:老师站在讲桌旁,分别以地面和太阳为参照物,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生:以地面为参照物,老师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老师是运动的.师: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师生这些问答,既是对前面参照物的复习巩固,又使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引入水到渠成.活动一:探究新知师:非常正确.严格来说,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所谓的静止,只是相对静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一般也是不同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想想议议】说说图1-2-3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以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足球比赛等相关运动的影片.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特点:参照物都被看作是静止的
选取: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与选取的参照物有关,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情况一般不同。
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阅读课本图 1.2-1“形形色色的运动”,观看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
让学生想想看,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吗?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由此引入这一节的学习。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的根据是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这些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总结: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奔驰的火车、天上飞的飞机……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7,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都市中人流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流、浩瀚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等都是机械运动吗?总结: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过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典例解读【例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二·九运动B.电梯上升C.飞机的飞行D.正在下沉的潜水艇【解析】判定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要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的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及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足球比赛等相关运动的影片.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特点:参照物都被看作是静止的
选取: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与选取的参照物有关,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情况一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