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说课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23
机械基础说课稿《机械基础》说课稿安徽省黄山茶业学校鲍智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属于劳动部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机械基础》中第五章的第1节。
第1节铰链四杆机构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和性质。
下面我来着重说一说《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部分内容是第5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2)利用掌握的条件对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判断和实践应用,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
2、难点: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
四、学情分析一涉及到机械,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难”、“厌”。
难就难在于理解,厌就厌在于枯燥。
再加上现阶段的中专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继而便是害怕、担心、烦恼。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学情分析,我把主要教学重点放在消除学生这种害怕、担心上,从培养兴趣着手。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用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善于提问;再配合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平面连杆机构?(2)什么叫铰链四杆机构?它有哪些基本形式?(3)试联系实际举出一些关于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的实例。
2、引出新课通过复习巩固了前面的内容,那么(1)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区别在哪里?(2)铰链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与机构中各杆相对长度和以哪个杆为机架有关吗?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新课学习。
机械基础说课稿
能够:分析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设计轴的结构和结构工艺性;进行轴的装配结构练。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法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示范和练相结合的方法。
在讲解轴的结构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挂图进行辅助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轴的结构和零件的固定方式。
在轴的结构和结构工艺性要求的讲解中,采用示范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轴的结构和结构工艺性。
在轴的装配结构练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轴的装配结构。
◆学法指导
在研究本节课程时,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
学生还应该注重课后练,加强对本节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轴的结构分析、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和轴上零件的固定。
在每个部分的讲解中,都会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挂图进行辅助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轴的结构和零件的固定方式。
在轴的结构和结构工艺性要求的讲解中,采用示范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轴的结构和结构工艺性。
在轴的装配结构练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轴的装配结构。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第一章:机械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3. 理解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 机械的基本参数(如力、速度、功率等)3. 机械的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磨损等)4. 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机械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机械?机械有哪些分类?”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3. 分析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机械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机械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举例说明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评价一个机械的优劣。
第二章:静力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3. 能够运用静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作用点、力矩等)2.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求解方法3. 力矩平衡的条件及求解方法4. 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公式推导法,讲解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3. 开展数值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4. 分析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静力学?静力学有哪些基本概念?”2. 讲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讲解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4. 开展数值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练习二力平衡、力矩平衡的求解方法。
3. 举例说明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件人教版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教材版本:人教版适用年级:高中课程时长:40分钟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
- 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 学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机械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和简单机械的工作过程。
3. 讨论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机械运动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初步认识,为新课做铺垫。
2. 讲解新知识- 详细讲解机械运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 介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原理、滑轮组的组成和作用。
3.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实验,如使用杠杆举起重物,观察滑轮组的工作效果。
-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 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章节一: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2. 分析机械的主要特点;3. 介绍机械的分类;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的应用。
章节二:常用机械传动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蜗轮传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演示皮带传动的过程;3. 讲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4. 分析蜗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章节三:机械零件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功能和选材。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 分析机械零件的功能;3. 介绍机械零件的选材;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零件的应用。
章节四: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 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3. 分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章节五:机械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机械制造的方法,机械制造的工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2. 演示机械制造的方法;3.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制造的应用。
章节六:机械强度计算教学目标:学习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轴、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练习计算轴的强度;3. 教授齿轮强度计算的方法;4. 演示联轴器强度计算的案例。
中职机械基础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基础》部分。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传动的原理和应用,理解常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机械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树立机械工程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传动的原理和应用,常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如何让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次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
学生则通过听讲、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课:通过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机械传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记忆。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六、说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一、教学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一版《机械基础》中第五章的第1节。
整个第五章讲的是齿轮传动,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传动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更是机械基础重点的重中之重。
而该章的第1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一共阐述了二大问题:齿轮传动的特点、齿轮传动的分类。
本次说课中就对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这两个内容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性较强,是学习齿轮传动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其他各种齿轮传动的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基础。
2、学情分析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主,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2)明确齿轮传动的分类;(3)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是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齿轮传动的特点,以及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为齿轮传动出现的主要缺点的原因,以及对产生原因的分析结果。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知识,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3. 理解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 机械的基本参数3. 机械的性能指标4. 机械的运用和维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
2. 难点: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引出机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
3. 实例分析:分析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第二章:机械传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和特点。
3.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2. 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3. 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
2. 难点: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引出机械传动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六章:联接件与紧固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联接件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紧固件的种类和选用方法。
3. 理解联接件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联接件的概念和作用2. 紧固件的种类和选用方法3. 联接件的设计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联接件的概念、紧固件的选用方法。
机械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基础》。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这门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部件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场合。
熟悉机械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精度设计等基础知识。
了解机械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常见的机械传动和机构。
具备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能够对机械零件进行合理的选材和精度设计。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机械传动带传动:介绍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重点讲解 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链传动:讲解链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滚子链的标准和设计。
齿轮传动:包括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重点是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
蜗杆传动:介绍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参数,以及其设计计算和应用。
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讲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重点是铰链四杆机构。
凸轮机构:介绍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间歇运动机构:讲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轴系零部件轴:介绍轴的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