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1.75 KB
- 文档页数:5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代的都市生活。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马关条约》及影响。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修正稿)(与2013年相比有10处变动)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结果既可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四)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杜绝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
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三、考试依据广东省义务教育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而制定。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说明:红色楷体字内容是删除的考点;蓝色宋体内容是新增加及改动的考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删)(2011版新课标无)3、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016年、2017年广东省历史学科考纲内容比较(注:黑色字体内容为两年相同考点,蓝色字体为2017年新增考点,红色斜体为2017年删除考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代的都市生活。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侵略与 1.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的抗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016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闭卷考试形式)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2016·广东)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
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2016·广东)2.()题2表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2016·广东)3.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2016·广东)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16·广东)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a)秦统一货币(b)唐开元通宝(c)北宋交子题5图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2016·广东)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2016·广东)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2016·广东)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
材料中“俄国人要求领土”位于我国()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016·广东)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考试依据《广东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 2002]26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而制订。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01201、1401)2.半坡居民(1301、1601)、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701)(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202、1502、1702)2.商鞅变法。
(1402)(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1203、1403、1605),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303、1503)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426、1703)(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1304)(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704)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204、1504)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404、1604)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604)(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代的都市生活。
(1526、1605、1705)(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606、1706)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505)3.戚继光抗倭(1306)、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1405、1608)。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01205)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1506、1707)(八)科学技术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茂名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茂名市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茂名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一、命题原则1.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茂名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
2.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注重与社会实际的结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3.坚持科学、准确、可行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考查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题型类别1.单项选择题I(3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2.单项选择题Ⅱ(10道组合型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3.双项选择题(10道,每题3分,共30分)三、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四、例题选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吠了。
”“大炮”是指(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马克思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5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伏尔泰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②提出三权分立原则③宣传自由平等思想④提出“进化论”思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肯定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选对一个给1分,最多只能选择两个选项,错选、多选则该题不给分。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以下是对北京人社会生活的描述,请你指出哪些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A.他们用石头做成武器,在森林里打猎B.他们用火将猎物烤熟后再吃,味道真香啊C.他们使用牛耕,种植水稻,丰衣足食,其乐融融D.他们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四、考试内容(知识点)古代历史:约占30%,近现代历史:约占70%,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约为6:4(一)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北京人,半坡居民,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朝的建立,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影响,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汉武帝及其评价,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1、名称生活地点距今年代体质特征工具制造用火情况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约170万年打制石器自然火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打制石器自然火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18000年和现代人差不多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2、原始居民时间地点原始农耕家畜手工业房屋河姆渡距今6000多年长江下游水稻猎狗、水牛黑陶干栏式房屋半坡距今5000多年黄河中游粟和蔬菜猎狗、牛、马、羊、鸡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第 1 页共46 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3、朝代建立时间建都建立者最后一位君主阳城禹桀夏公元前2070年商公元前1600亳汤纣牛4、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结束时间最后君主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前771年周幽王东周前770年周平王洛邑5、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随后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先后称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6、战国七雄是齐(东)、楚(南)、秦(西)、燕(北)、赵、魏、韩(中间)。
(可自己对照课本看图)7、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2)主要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土地;②奖励耕战;(体现了以第 2 页共46 页农为本)③推行县制。
(3)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它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结束时间最后君主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前771年周幽王东周前770年周平王洛邑9、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10、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10、评价秦始皇(1)秦始皇先后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切实有效地把考察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
(三)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试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四)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杜绝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
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三、考试依据《广东省2016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而制定。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代的都市生活。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八)科学技术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九)思想文化1、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3、《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马关条约》及影响。
5、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近代化的起步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的概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1、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科教兴国战略”。
(七)社会生活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一)上古人类文明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二)中古亚欧文明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2、西欧城市的兴起。
(三)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神曲》,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历史贡献。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意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四)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六)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2、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七)科学与思想文化1、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2、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1、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
3、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2、欧洲联盟。
3、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解体。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度独立的基本史实。
2、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八)科学技术和文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