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54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第一章:人口增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让学生掌握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概念,理解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速度。
2.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差异。
3. 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
4.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的概念和计算,人口机械增长的概念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概念。
2. 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3. 讨论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4. 讲解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和政策。
3. 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人口分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和理解人口密度。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的概念: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
2.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地理分布,人口密度。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
4.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部与西部的人口分布差异,沿海与内陆的人口分布差异。
5. 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的大小,人口密度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地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概念。
七年级下册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地形和河流5.亚洲气候的特点6.亚洲人口的特点7.亚洲各国经济差异及划分标准二、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1.日本⑴多火山地震的国家⑵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①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②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
③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④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⑶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东南亚⑴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⑵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⑶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
⑷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⑸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⑹气候类型⑺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⑻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⑼主要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3.印度⑴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⑶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⑷印度的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八年级上册地理4章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学习地球表面地理形态、地表资源分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规律的科学。
其中,第四章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的重要章节,涵盖地球人类活动、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一、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等方面,这些活动影响了环境、资源、人类生存等多个方面。
在工业方面,人类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但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方面,人类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但也造成了土地退化和化肥农药污染等问题;在城市化方面,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也导致了城市环境污染和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
二、地球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其中最典型的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分布。
这些资源在一些地区丰富存在,但在其他地区几乎没有,从而引发了国际资源争夺问题。
此外,森林、水资源、土地等也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但它们的分布也受制于多种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
三、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结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来获取、处理、分析地理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质量、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地质勘探、城市规划、航运和交通等各个领域。
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地理4章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上的环境、资源和人类生存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走向生态文明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2.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__人口__、__资源__、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__经济建设__、政治建设、文化建设、__社会建设__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资源与环境安全观(1)内容:人与自然__和谐共生__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__生态文明__的一种具体体现。
(2)要求(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①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__可持续利用__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②应在地球资源、__环境__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__资源短缺__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③应避免__资源安全__和环境安全问题对__国家安全__、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1)根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__生态文明__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途径(措施)①推进生产方式的__绿色化__,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__环境污染少__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绿色产业__,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__绿色低碳__、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绿色生产方式3.4.低碳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节国家战略与政策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1)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__资源、环境与发展__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不仅对__资源开发利用__、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__技术__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简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它涵盖了以下研究内容:
1. 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人口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2. 人口与粮食安全:探讨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
3. 生态脆弱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在生态脆弱地区,如何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
4. 区域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分析特定区域的人口容量,研究如何在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5.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资源枯竭之后。
6.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7.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8. 环境问题治理:研究如何治理各种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9.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包括环境税、生态补偿机制等。
以上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旨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第一章: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 分析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从公元1世纪到21世纪的人口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图像资料。
2. 通过地图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1. 观看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2. 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掌握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特点。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人口分布图,标注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人口增长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 分析中国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的增长历程:从公元1世纪到21世纪的人口增长。
2.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图像资料。
2. 通过地图分析中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1. 观看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历程。
2. 分析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掌握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特点。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标注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第三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