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奇妙的动物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奇妙的动物世界》昌乐县特师附小吴奕霏指导教师杨文奎二年级下册《奇妙的动物世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1、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3、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对孩子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
4、开拓学生知识面,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活动准备】1.查阅资料(图书和电脑)2.走访专业动物保护组织。
【教学过程】一、制定调查计划 (想一想)1.确定调查对象A.世界范围内的你想了解的动物有哪些?你想了解他们的那些知识?B.我国范围内的你想了解的动物有哪些?你想了解他们的那些知识?C.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爱的动物?你想知道他们那些知识?打算怎样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2.调查的方式A.去查阅关于动物方面的书。
B.上网查找关于动物的资料。
C.去问动物园的叔叔阿姨D.回家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3.确定调查地点及小组A.去图书室B.去微机室C.去动物园D.走进家庭走进我们周围的社区,访问我们周围的人。
4.确定调查任务5.指导记录方法附:活动记录单奇妙的动物世界(世界范围)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 调查人------ ---年--月--日奇妙的动物世界(我国范围)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 调查人------ ---年--月--日奇妙的动物世界(家乡范围)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 调查人------ ---年--月--日二、分组调查(查一查)学生按照要求分组活动1.师先到微机室去巡视,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相关网址,加以指导。
2.再到图书室和咨询室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3.去动物园,利用周末去昌乐县动物协会,去潍坊动物园,去金宝乐园访问专业人士。
二年级数学教案:“奇妙的动物世界位置: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后安排的实践活动。
意义:一是用数学,把学习到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感受数的广泛用途;二是积累经验,以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为基础,拓展认识,积累经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经验认识;三是感受变化,通过一系列数据的比较,感受国家的发展与生活的变化,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解读1、情景图。
上图:是一幅在动物园调查的情形。
下图:是一幅在图书馆调查的情景。
右图:是一幅通过网上调查的情景。
2、教材分析:教材适宜范围:从教材设置的三幅图来分析,此项活动比较适宜大城市的学生活动,对于农村的孩子不太适宜。
动物园、图书馆、网上调查等手段的运用,必须以客观具备的条件为依托,没有这些条件作保证,活动的意义就不能较好地体现出来,活动的价值也不会从中反映出来。
教材改造思路:根据上面的分析,本着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广大农村的地域性特点及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家庭变化知多少的主题活动。
教材价值体现: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线索、一个思路,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上述的变化就是对这种想法的最好阐释,但这并不是说教材没有价值。
我们要按照教材所指示的方向及思路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创造更好的活动,这本身也是对教材的最好运用。
三、活动建议1、调查什么:家庭变化知多少主题活动,可以从衣、食、住、行、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
2、怎样调查:向家长调查了解;向书本调查了解,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把活动引向更为广泛的区域,把它作为课堂的引申,以此来达到由点及面的教学目标。
3、活动准备:要为学生准备调查用表格,这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准备,缺少了这个准备活动,调查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汇报交流环节将不能较好地进行。
我家服装的变化十年前现在结论数量品种价值数量品种价值爸爸妈妈我......我家餐桌的变化十年前现在结论数量品种平均每天价格数量品种平均每天价格我家住房的变化十年前现在结论间数面积住房结构价值间数面积住房结构价值我家交通工具的变化十年前现在交通工具价值交通工具价值我家生活用品的变化十年前现在结论品种价值品种价值家具家具电视机电视机vcdvcd录像机录像机............4、活动阶段划分:计划阶段--调查阶段--汇报阶段。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了解图表中的基本信息;2.掌握使用图表进行信息提取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图表中的基本信息:动物种类、体型大小、食物类型等;2.学习使用图表进行信息提取,如通过对比不同种类动物的大小,了解它们的相对大小。
教学重点1.掌握图表中的基本信息;2.学习使用图表进行信息提取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2.加深学生对相对大小的概念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与热身(10分钟)1.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动物世界,并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2.请学生描述其所选动物的特征,并画出该动物的形象。
学习图表中的基本信息(20分钟)1.阅读动物世界表格,理解其中的信息,如动物种类、体型大小、食物类型等;2.分组讨论,由小组选举一名代表,描述其中一个动物的特征,包括它的名称、体型大小、食物类型,同时画出该动物的形象。
使用图表进行信息提取(25分钟)1.引导学生使用表格中的信息,对比不同种类动物的大小,了解它们的相对大小;2.给学生发放纸张和铅笔,让他们用表格中给出的相对大小信息,将表格中的动物画出来。
小结(5分钟)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评估1.结合图表中的信息,要求学生能说出其中一个动物的名称、体型大小和食物类型;2.要求学生能通过对比图表中不同种类动物的大小,了解它们的相对大小;3.查看学生制作的动物图画,是否画出了相对大小。
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的特征;2.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画,注明其体型大小和食物类型。
教学扩展1.观看自然纪录片,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2.到青岛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动物的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奇妙的动物世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
2.能够在两个数中进行选择,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重点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能够在两个数中进行选择。
三、学习内容
1. 小鹿妈妈带宝宝找食物
小鹿妈妈带着宝宝找食物,遇到了两块草地,第一块草地比第二块草地多10根草,小鹿妈妈应该带宝宝去哪块草地呢?
这个问题也许会让小朋友感到迷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小朋友直观地比较两块草地上的草的数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画出两个草地,并标记出草的数量,然后进行比较,找出正确答案。
2. 在动物世界中寻找正确答案
在动物世界中,有很多奇妙的生物,它们的数量各不相同。
我们可以问小朋友这样的问题:
•小猫比小狗多3只,请问小猫和小狗的数量分别是几只?
•小象比小狮子少6只,请问小狮子和小象的数量分别是几只?
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知识,找出正确答案。
四、学习策略
1.直观感受数值大小,理解大小关系。
2.比较数值大小时可以使用画图等方式辅助。
3.可以尝试将问题转换为实际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趣。
五、课后练习
1.小兔比小猫多5只,请问小兔和小猫的数量分别是几只?
2.小老鼠比小蚂蚁少9只,请问小老鼠和小蚂蚁的数量分别是几只?
六、课程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答案。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掌握更多的实际问题求解方法。
奇妙的动物世界(导学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掌握简单的数量比较和分类方法。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归类方法。
•学习基本的数量比较和分类方法。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数量比较和分类的思维方法。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进入动物世界,体验动物的众多特征和习性。
2. 学习动物的分类方法
•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不同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相同特征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是否有脊椎骨,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掌握简单的数量比较方法
•向学生出示若干组动物图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动物的数量大小。
•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如用手指对照或画图来进行数量比较。
4. 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如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空中动物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食性进行分类,如食肉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等。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动物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简单的数量比较和分类方法,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
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更进一步地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和生态环境。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正式版)第一章:动物的分类与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及特征。
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2 教学内容:动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生态学分类等。
动物的特征:生物特征、行为特征、生活习性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并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和总结其特征,并进行分享。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学生的观察报告,了解他们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哺乳动物的特征与适应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毛发、温血、器官系统等。
哺乳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态位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并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哺乳动物,研究和总结其适应环境的方式,并进行分享。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学生的观察报告,了解他们对哺乳动物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鸟类的特征与适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鸟类的主要特征:羽毛、飞行、体温调节等。
鸟类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态位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各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鸟类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并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鸟类,研究和总结其适应环境的方式,并进行分享。
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页内容教学目标:1. 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3. 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图片、各种动物的相关资料、电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先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几个小图片,你们都认识它们吗?生:认识。
师: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它们啊?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着你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亲近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比较容易地深入生活实际,同时也容易进行积极地思考。
二、探究新知1、制定调查计划(1)确定调查对象师:你最想了解哪种动物?生:老虎,熊猫,海归,猎豹……师:原来大家有这么多想了解的啊师:你想了解关于这种动物的哪方面知识?生:我想了解各种动物有多高,有多长生:我想知道它们都能活到多少岁师:原来你们是想从数学的角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调查。
(板书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方式谈话:你想用什么方式得到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生:我可以去图书馆查一些资料生:我可以在电脑找到答案生:我可以去动物园问管理员阿姨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调查方式,这节课咱们就采用同学们喜欢的这些方式进行调查。
(板书调查方式)(3)确定调查地点及小组师:大家认为我们该去哪些地方进行调查?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还可以去动物园师:同学们想的很好我们就按调查方式划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调查。
老师这里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各种有关动物的小资料,还有电脑。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习动物的数量关系,包括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3. 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链,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数量关系、比较大小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动物模型、教学PPT等。
2.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或播放动物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
2. 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引导学生发现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交流他们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 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数量关系、比较大小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
5.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动物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展示动物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的动物。
2. 用彩色粉笔标注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一目了然。
3. 列出数学问题的解答步骤和结果,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分类,并与同学分享。
2. 设计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世界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奇妙的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1.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3.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课外调查吗?你都了解哪些课外调查的知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吸引我们的地方,动物世界就更奇妙了,今天我们的调查小组就要派出全体队员,对奇妙的动物世界进行考察,进行科学研究,看看他们都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信息图,探索调查的方法
1.看信息图1,你看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询问。
2.看信息图2,你看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3.看信息图3,你看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查阅图书资料。
你还有其它的调查内容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吗?
小组交流……
三、实施调查
1.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
小组讨论调查内容、场所、方式以及小组分工及应注意的问题,确定好方案。
(如调查家乡的农作物、家乡的特产等)
2.分工调查
在调查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做好调查记录。
3.分析整理数据
4.小组交流
小组长负责组织全组对数据进行交流。
5.调查总结
全班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展示。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在生活中、活动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在等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去发现生活、学习中的数学知识,好吗?。
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奇妙的动物世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奇妙的动物世界》是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单元之一,该单元旨在通过介绍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思维。
2. 教材内容本教材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动物的形状与颜色:认识常见动物的外貌特征,比较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动物的数量:通过观察动物的数量,学习数数并用数字表示动物的数量。
•动物的大小:比较动物的大小,培养学生对大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
3. 教材特点•简单易懂:教材内容贴近二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简练易懂,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
•实用性强:教材内容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动物,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实际运用兴趣。
•互动性高: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动物实物,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常见动物的形状和颜色;•能够用数字表示动物的数量;•能够比较动物的大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类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共享乐趣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形状与颜色的认知;•数字的表示和运用;•动物的大小的比较。
2. 教学难点•动物的大小的比较;•动物形状和颜色的分类。
四、教学准备•教材《奇妙的动物世界》;•动物实物或图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动物的形状与颜色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动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描述动物的形状和颜色,并进行小组讨论。
3. 数动物的数量教师出示一些动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动物的数量。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记录一个动物的数量,并通过白板展示每个小组的结果,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奇妙的动物世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3.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制订好调查计划,在“分工调查——分析整理数据——小组交流——调查总结”的过程。
2.难点:感受调查活动的全过程。
三、导学问题
1.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想更多的了解动物吗?
2.你想了解哪一种呢?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
3.你想用什么方式得到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
4.大家认为我们该去哪些地方进行调查?
5.你们小组想调查哪类动物的知识?
6.调查时还需要做什么准备?
7.通过上面的问题请总结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四、参考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知识---奇妙的动物世界。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学习比较不同动物个体数量,掌握“多/少”概念;3.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用品:铅笔、橡皮、尺子;2.教师用品:黑板、彩笔、统计表模板、图片资料等。
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1)引入在生活中,我们身处一片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动物让我们充满了好奇心。
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呢?今天我们将了解各种动物,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特征。
(2)学习教师通过图片、教具等方式介绍各种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同时让学生认识不同动物的特点,如身体形态、食物习性等。
(3)巩固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带领学生总结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学习“多/少”概念(1)引入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千奇百怪,那么我们要如何描述它们的数量多少呢?今天我们学习“多/少”概念。
(2)学习通过图片、教具等方式实物和数字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多/少”概念,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些动物的数量,如:请问花园里有3只小狗和2只小猫,哪种动物比较多?学生通过比较数目计算出狗较多的答案。
(3)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数字,让学生接着练习“多/少”概念的应用。
3. 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1)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分类和数量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统计图表来展示和分析这些数据。
(2)学习通过示范与实践,教师介绍柱形图、饼图等方式制作统计图表,并带领学生了解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请看这张柱状图,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3)巩固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制作统计图表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学习了“多/少”概念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奇妙的动物世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
教材简析
“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制定调查计划、选择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活动以及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使学生了解开展数学调查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3、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制定调查计划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你们愿意吗?
1.确定调查对象
(1)谈话:你最想了解哪种动物?
(生可能想了解:①小狗、小兔②鲸鱼③小鸟、蝴蝶……)
师小结:大家是想了解陆地上的、水里的和天上飞的动物。
(2)谈话:你想了解关于这种动物的哪方面知识?
(生可能想了解:①速度②身高③体重④寿命……)
师小结:你们是想从数学的角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调查。
(板书:调查对象)
2.确定调查方式
谈话:你想用什么方式得到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
(生可能:①去查阅关于动物方面的书。
②上网查找关于动物的资料。
③去问动物园的叔叔阿姨……)
师小结:这些都是很好的调查方式!这节课咱们就采用同学们喜欢的这些方式进行调查!(板书:调查方式)
3.确定调查地点及小组
谈话:大家认为我们该去哪些地方进行调查?
(生可能:①去图书室②去微机室③去动物园)
师小结:同学们想的很好!我们就按调查方式划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调查。
不过今天想去动物园的同学就不用外出了!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动物园的科技员,你们去顾问室咨询就可以了。
(板书:调查地点)
4.确定调查任务
你们小组想调查哪类动物的知识?
5.指导记录方法
谈话:调查时还需要做什么准备?现在咱们就分头行动,把你们调查到的数据整理在老师发的题纸上。
调查活动为20分钟,小组长负责掌握时间,20分钟后准时回教室。
奇妙的动物世界
二、分组调查
师巡视了解各组情况,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查找资料,并指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
1.师先到微机室去巡视,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相关网址,加以指导。
2.再到图书室和咨询室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三、数据的整理与交流
(一)组内交流
谈话:把你们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一会儿咱们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好吗?
(学生交流,师巡视了解资料搜集情况)
(二)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先把你们组的调查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小组轮流汇报,投影出示)
学生可能搜集到的知识:
①东北虎:肩高1米以上,身长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350千克左右,“森林之王”之称,虎爪长6厘米,犬齿10厘米,住在600——1300米的高山针叶林地带,寿命28年左右。
(根据学生汇报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释。
如:刚才这位同学说东北虎肩高1米以上,那同学们想想你们的身高大约是多少,东北虎肩高与你的身高怎么样?东北虎体重350千克左右,同学们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相当于咱十几个同学的总体重啊!它的犬齿10厘米,那我们身边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0厘米?看来东北虎真的好厉害啊!以下学生搜集的信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把搜集到的数据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
)
②大熊猫:身长约1.5米,肩高60—70cm,体重100—180千克,每天吃20千克左右鲜竹,春天生长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山坡上,寿命20—30年,刚生下的熊猫只有150克左右。
③蜻蜓:一只复眼由1万只小眼组成,每秒速度可达40米左右,可以连续飞行1小时不着陆,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的看到9米开外的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
一小时能吃29只苍蝇或840只蚊子,全世界的蜻蜓大约有5000多种,我国约有300种。
④猫头鹰:是捕鼠能手,我国有30多种猫头鹰。
它的食物95%是野鼠,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能捕上千只野鼠,为人类保护1000千克粮食,相当于三个人一年的口粮。
⑤鸵鸟:身高可达2.75米,身长2米左右,体重约160千克,跑动时一步可达8米,在15分钟或半小时之内,毫不费力地将时速提高到50千米,最快的每小时可达70千米左右,连快马也比不上它。
鸵鸟蛋每枚约1300克,相当于25枚普通鸡蛋的重量。
⑥蓝鲸:身长30米左右,体重约7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到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时速可达27千米,一头蓝鲸每天吃约4吨重的小磷虾,如果肚中食物少于2吨,它就会饿得发慌。
它经常潜入水深三四十米处搜寻食物。
换气时,喷射的水柱高达15米左右。
幼鲸长7.5米左右,重约
6吨,经过24小时喂奶,体重就能增加100千克左右,平均每分钟增加约75克,幼鲸经过7个月的哺乳,体重可达23吨左右,体长约16米,小蓝鲸到5岁才算成年,寿命20—30年。
⑦蜂鸟:体长不过5厘米,体重仅2克左右,蜂鸟有300多种,羽毛有十几种颜色,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
它的翅膀每秒能震动50—70次,飞行速度可达时速50千米,飞行高度有四五千米,蜂鸟心跳每分可达615次,蜂鸟蛋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量约0.5克,大约200个蜂鸟蛋才有一个鸡蛋那么大。
……
(三)教师提供动物信息
谈话: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关于动物的信息,真让老师大开了眼界。
老师也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与大家共享。
(屏幕出示)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
体长达2米以上,雌鱼体重约二三百千克,可活一二百年,中华鲟鱼肉质肥美,卵可制鱼子酱,是珍贵食品,鳔和脊索可制鱼胶,所以过去一直遭到过度捕捞。
许多水利工程由于忽视生态平衡,也使这种鱼类自然遭受严重影响,中华鲟濒临灭绝的危险。
麋鹿:我国是世界上产鹿最多的国家,有十六七种。
最珍贵的是麋鹿,肩高1—3米,身长2米以上,体重达200千克左右,头上的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脱换一次,尾巴也有75厘米长。
雌鹿无角体小,重量仅100千克左右,尾巴长约60厘米。
麋鹿寿命一般20年。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三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流地区有麋鹿,1865年,在北京南郊发现120头麋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有的麋鹿被杀死,有的被运往国外。
从此,国内的麋鹿全部绝迹。
后来,只有英国的一个私人别墅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生长良好。
到1976年,已繁殖增加到400多头,至今全世界麋鹿已过千头。
1956年和1973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为表示友好,先后两次赠送给我国4对麋鹿,这样麋鹿才回到故乡,繁殖生息。
四、总结调查活动
谈话:对刚才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以及你和同学的表现,你想不想说点什么?
(生谈体会、收获。
如果学生谈的不够,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的数据进一步发现一些问题,如:某种动物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我们要加以保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