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称的演变_
- 格式:docx
- 大小:15.57 KB
- 文档页数:1
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中国的都城是随着早期国家的建立而诞生的,而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都城则产生得更早,如山西临汾是我们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平阳,传为帝尧建都之地,史称“陶唐古都,伊祁旧地”。
山西省最西南端的永济县相传为舜都。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相传其都是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这样我国最早的全国性都城诞生了。
后因各种历史的原因,古都数目不断增多,据《水经注》载,到北魏时止,都城约有180处,加上以后各朝都城,总数应在200处以上。
在所有的王朝都城之中,特别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安阳七处。
在历代古都之中,以七大古都所统治的地域最为广大,经历的年代最为悠久,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
北京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是燕、蓟重镇,辽的陪都和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现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延展着、变化着、丰富着。
城墙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
说到文明就总是离不了城墙、青铜器、文字、阶级这几个标志,而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掘无不以城墙遗址为要,可见城墙对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挖壕筑墙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了古代青铜矿冶和铸造的科技进步水平。
只有相对高级和相对发达的城墙建筑,才能够保证城市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这才是城墙“文化”最贴切的核心内涵。
一、城之形制在我国古代的汉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墙”,另一方面又指“城市”。
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的建设来说,大多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
北京地名由来北京地名由来丰富多样,很多地名背后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北京地名的由来:1. 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故宫的地名来源于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认为紫微星垣位于中天,是天帝的居所。
因此,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皇宫,意为天帝的宫殿。
2. 天安门:位于故宫南侧,原名承天门,意为承受天命之门。
清朝时期,这里是皇帝宣布重大决策和举行庆典活动的地方。
3. 长安街:位于北京市中心,原名长治街,意为长久太平的街道。
长安街是北京最长、最宽的街道,被誉为“神州第一街”。
4. 建国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原名光熙门,意为光辉照耀的城门。
民国时期,这里设立了警察署,更名为建国门,意为新中国成立的象征。
5. 朝阳区:原名赤骥区,源于元朝时期的一个典故。
当时,一位名叫赤骥的官员在此地建立了一座别墅,后来成为皇帝的行宫。
清朝时期,这里设立了赤骥县,民国时期改为赤骥区。
6. 西单: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名喜鹊胡同。
据说,这里曾有一棵喜鹊栖息的树,因此得名。
后来,这里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更名为西单。
7.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原名中海子。
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以湖为中心,湖中有琼华岛,岛上建有白塔、五龙亭等建筑。
北海公园的地名来源于古代对海洋的向往,寓意皇权至上。
8.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原名清漪园,为清朝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地名取自《诗经》中的“颐养千年”,寓意皇帝长寿、国家安宁。
9.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原名圆明园,为清朝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地名取自佛教教义,意为圆满、光明。
10. 东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原名东四牌楼。
这里是明清两代四牌楼之一,分别为东、南、西、北四牌楼。
民国时期,取消牌楼,更名为东四。
以上仅为北京地名由来的部分例子,实际上,北京地名由来丰富多样,反映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
很多地名背后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成为了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读音:jì),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
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
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
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蓟”的成长“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
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在北方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
这样一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
后来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这桩悬案,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
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蓟丘和蓟城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蓟城城址的确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北魏(386-534年)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的关系,作了说明。
古代城市称呼大全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城市的常见称呼:
1. 北京:大都、蓟、幽州、涿郡、幽都、永安、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兴、汗八里、北平、顺天府、京师。
2. 开封:大梁、汴梁、汴州、东京、汴京。
3.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4. 镇江:京口、润州。
5. 杭州:临安、钱塘、武林。
6. 苏州:姑苏、吴郡、平江。
7. 扬州:淮上、江都、广陵、淮扬。
8. 绍兴:会稽、蠡城、越州。
9. 西安:长安、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
这些古代城市的称呼展现了它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果您对某个城市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其称呼的由来和意义。
都城的名词解释都城,又称为首都,是一个城市或地区中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行政中心。
一、都城的起源和演变都城这一概念源于古代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早期的国家通常没有明确的首都,君主或统治者会在特定地点定居,作为政权中心,但并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
然而,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的需求。
历史上著名的都城包括古埃及的底比斯、古代中国的北京、古罗马的罗马、古印度的德里等。
这些都城多数是在历史上经过一系列变化和迁徙后,最终确定下来的。
都城的演变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
当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城往往会变得更加繁荣和重要。
然而,一旦国家经历严重的政治危机或被外敌征服,都城的地位往往会受到动摇或改变。
二、都城的特征与功能1. 政治中心:都城作为政治中心,是国家实施中央集权的地方。
在都城内,政府机构、国家元首或政治领袖的办公处、议会、政府大楼等重要政治机构通常设立在此。
2. 文化与教育:都城往往承载着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中心。
国家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大学、高等学府等文化教育机构一般集中在都城内,以促进文化繁荣和知识的传播。
3. 经济与商业:都城作为经济中心,有着繁荣的商业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
大型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商业中心、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集聚于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推动。
4. 文化特色:都城通常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
这些都城特色包括建筑风格、城市规划、历史遗迹、传统节日等,是吸引游客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5. 国际影响力:作为国家的代表,都城有着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峰会、外交活动、跨国合作等重要国际事件通常在都城举行,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三、都城对城市与居民的影响1. 城市发展:都城作为国家的中心城市,其建设和发展往往成为全国城市化的榜样。
都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完善。
城市之旅穿梭中国四大历史名城感受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历史名城。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穿梭中国四大历史名城的旅程,感受这些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
一、西安——古都长安的繁华与辉煌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古代东方文明的核心之地。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安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西安市中心的明城墙。
这座城墙修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长的古代城墙之一。
走在城墙上,不仅能够俯瞰整个城市全貌,还能感受到长安古都的繁华和辉煌。
从明城墙出发,我们来到了秦始皇陵,这座巨大的坟墓蕴藏着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秦朝的兴衰。
陵墓内部有大量的陪葬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兵马俑。
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生动地展现了秦朝兵马威武的风采,让人为古人的智慧和壮举所折服。
二、北京——帝王之城的辉煌与磅礴北京,古称燕京,是中国的首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们首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这里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
广场北端耸立着天安门,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穿过天安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故宫的别称。
故宫内部建筑宏伟,珍宝众多,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
从故宫出来,我们来到了长城。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古代的边防工程,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站在长城上,可以远眺起伏的群山和蜿蜒的烽火台,体会到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壮丽和巧夺天工。
三、南京——江南古都的文化与底蕴南京,古称金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
我们首先来到了中山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陵墓建筑庄严肃穆,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热血与牺牲的精神。
从中山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明孝陵。
孝陵是明朝的陵墓之一,墓地内埋葬着明成祖朱棣及其皇后。
孝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名。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中国地名沿革是指中国各地地名的变迁过程,包括地名的起源、演变、改名等情况。
地名沿革对照表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名对照,以了解地名的变迁情况。
下面是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名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时代,北京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后来,蓟被称为“蓟门”,意为“通向蓟州的门户”。
宋朝时期,蓟门改名为“大都”,成为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大都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之京都”。
二、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
早在唐朝时期,上海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上海港”,意为“河口之前”。
元朝时期,上海港改名为“上海”,此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清朝时期,上海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迅速崛起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三、广州市广州市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早在秦朝时期,广州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脚州”,意为“鱼脚地”。
汉朝时期,脚州改名为“广州”,意为“广阔的州郡”。
广州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之一,对中国人与外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南京市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京在古代被称为“金陵”,意为“金色的陵墓”。
金陵在秦朝时期就有人类聚居,曾是齐国和吴国的首都。
随着历史的变迁,金陵成为了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金陵改名为“南京”,意为“南方的京都”,成为中国的首都。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
早在汉朝时期,香港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乌巴”和“游牧”。
后来,香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城市。
1997年回归中国后,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早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
唐朝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蕃界”,意为“番地”。
北京古称的演变
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的时候,北方的燕国迁都于蓟城,“蓟”由此得名。
这个地名延续时间很久,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在出土文物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而且还衍生出一系列地名,如蓟门、蓟丘、蓟苑、蓟城等。
排行第二的是“燕”。
“燕”衍生的地名也不少,如燕台、燕城、燕市、燕京等。
北京的一些学校、工厂、饭店也用“燕”来命名的,如“燕京大学”、“燕京饭店”等。
从公元1153年开始,经历了元、明、清几个朝代,历时800余年,北京一直处于国都的地位,因此又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别称、美称,如长安、春明、日下、京华、都门、帝州、帝台、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等。
除此以外,北京在历史上还曾经叫过“北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封国改立郡县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大事件。
作为防范六国旧贵族复苏反抗的手段,在原六国都城地区设置郡级行政机构,北京地区叫做“广阳郡”,郡的首府就设立在原燕都的蓟城。
除了燕地和蓟城,北京小平原在更大范围上也沿用着传说中的那个字,被叫做——“幽州”
西汉时期,北京地区或为国(诸侯国)或为郡,但治所都在蓟城。
作为十三州之一的幽州刺史,驻地也是蓟城。
东汉时期,幽州作为一级行政区,以蓟城为地方行政中心。
三国时期,广阳郡归曹魏所属,首府仍在蓟城。
西晋时期,北京地区属燕王封地,还是都蓟城。
从秦汉到魏晋,当朝的换了一代又一代,蓟城因为无可改变的地理优势,和长期的文化经济积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原政治集权管辖或抵御塞北的中心城市。
东汉末到南北朝时期,所有者风云变幻,蓟城时而是割据势力的盘踞中心,时而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据点。
纷纷乱乱的战局,在摧残着这片土地上百姓们生活的同时,也把蓟城迅速地推到了政治、军事上更为重要的地位上,使得她的占有者,逐渐掌握到中国北部的控制权,和间接左右全国的实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