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8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营养物质是指在生物体内具有生命活动必需特性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4大类。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1、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转换:蛋白质能够被消化分解后,在
体内会被代谢转化成氨基酸,经过生物糖、脂肪和其它生物体的代谢,它能被转化成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也能被消化分解后,通过氨基酸和其它营养物质的代谢,转变成蛋白质。
2、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转换:脂肪可以通过氧化和分解,把三
酸甘油脂转变成三酰甘油和水,而从三酰甘油又能转变成乙酰辅酶
A和乙醛,而乙酰辅酶A也能被转变成碳水化合物,这种转变过程通常称为Beta酸氧化反应。
3、蛋白质和脂肪的转换:蛋白质可以分解出氨基酸,而氨基酸
又可以在体内利用葡萄糖或脂肪进行二次氧化,把氨基酸转换成脂肪,而脂肪也可以被氨基酸氧化分解,转换为蛋白质。
- 1 -。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展开全文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
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
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人体中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道的水解作用,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后进入人体,在细胞内经细胞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为各种生命活动所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人体的膳食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动物性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40%~60%),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0%~50%。
植物性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0%~90%),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为10%~20%。
人体内脂肪代谢的过程可概括如下图:蛋白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种类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食物中的动植物蛋白被水解成氨基酸后,经消化道的吸收进入细胞,再合成各类蛋白质。
在人体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同一种物质也往往有几条代谢途径,例如,糖、脂质和氨基酸在细胞内部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谢特点,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往往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
各条代谢途径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代谢物发生联系,或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从而确保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通常上来讲,营养物质的转化代谢可以分为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
下面就对这三大营养物质转化代谢关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蛋白质不会转化为脂肪,但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或病理情况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有些中间产物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再转化成合成脂肪的原料,继而合成脂肪。
第十一章 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前述各章分别介绍了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事实上, 各类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按其表现性质可归纳为四种形式: 一、协同作用;二、相互转变;三、相互拮抗;四、相互替代。
产生这些关系的生物学基础是高等动物新陈代谢的复杂性、整体性和代谢调节的准确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这就要求各营养物质作为一个整体,应保持相互间的平衡。
保持营养物质间的平衡对高效经济地组织动物生产十分重要。
因此,了解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章重点介绍主要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养分平衡的重要性。
第一节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一、能量与有机营养物质的关系饲料中的有机物质,特别是三大养分都是能量之源, 在有机营养物质代谢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代谢。
饲料中有机营养物质种类及含量直接与能量高低相关。
(一)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 饲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应保持适宜的比例, 比例不当会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并导致营养障碍。
例如, 乳牛饲喂高能量低蛋白质或低能量高蛋白质饲粮均能使乳牛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以及卵巢机能异常。
育肥猪饲粮能量水平正常而蛋白质水平过高时, 其增重比适量蛋白质时差。
家禽有根据饲粮能量浓度调节采食量的能力,饲喂高能饲粮时, 由于采食量减少, 虽满足了能量的需要, 却降低了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绝对食入量而影响生长速度和产蛋量。
实践证明, 由于蛋白质的热增耗较高, 蛋白质供给量高时,能量利用率就会下降。
相反,如果蛋白质不能满足动物体最低需要, 单纯提高能量供给, 机体就会出现负氮平衡, 能量利用率同样会下降。
因此, 为保证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和避免饲粮蛋白质的浪费, 必须使饲粮的能量及蛋白质保持合理的比例。
饲粮氨基酸种类和水平对能量利用率有明显影响。
饲粮中苏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缺乏时, 会引起能量代谢水平下降。
用缺乏赖氨酸的饲粮喂生长育肥猪时, 每单位增重的能量消耗增加。
关于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的解读
人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物
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代谢关系。
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活动的重要物质,参与细胞新陈代谢,是组成血液和淋巴细胞的原始物质,也是体内激素,酶和免疫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蛋白质在人体各种活动中都有重
要作用。
脂质既可以作为营养物质,也可以构成部分细胞膜,有着重
要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供能量和跳动剂,在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
中脂质的代谢机制也发生变化。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非常复杂,它可以
作为人体的热量来源,也可以作为合成多种有机分子的原料,在细胞
供氧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细胞代谢的角度来看,这三类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
关系。
在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中,可以将原物质通过代谢反应进行改变,并将其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碳水化合物可
以通过呼吸酶催化反应,将糖类物质分解转化成同位素CO2和水;另
外蛋白质和脂质也可以通过催化反应进行互转。
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人体内会产生能量作为新物质形成的催化剂,而能量则会通过ATP
产生和消耗来得到衡量。
总之,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依存于复杂的代谢关系,除了彼此间
的相互关系,这些物质还深入了解了细胞的新陈代谢及能量的代谢机制,使得我们对营养的获取和利用有了全面的了解,以此来促进健康
的生活。
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营养物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人体如果缺乏了营养物质,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必须的营养物质,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
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应该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内就能够生成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例如某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首先使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谓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然后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例如,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则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可以转变成葡萄糖。
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
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之间相互制约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
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增加。
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就由脂肪和蛋白质来完成分解功能,因此患者表现出消瘦。
第九章各类营养物质间的互相关系1. 氨基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协同、转化与替代、拮抗作用。
2. 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拮抗、转化和替代的关系。
3.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注:本题考畜群营养中的指标的掌握。
P1484. 饲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动物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5.进入动物组织中的氨基酸通过协同作用,构成体内的各种组织蛋白。
6.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7.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等关系。
8.饲料中补加硫酸盐可减轻动物硒酸盐中毒症,但对亚硒酸盐和硒的有机物中毒无效。
9.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10.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
11. 随着饲粮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其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12. 维生素D对维持动物体内的钙、磷元素平衡起重要作用。
13. 补饲锰盐可治疗雏鸡__滑腱症_ ,但饲粮中必须含有足够的_尼克酸__。
14.动物种类和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和环境温度等是影响饲粮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15.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16. 饲料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水平17. 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利用依赖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18.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作用。
19. CU 盐可促进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
20.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21. 畜禽营养中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22. 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和拮抗作用。
23. 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营养指标是能量、蛋白质25.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有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
26. __维生素D 对维持动物体内的Ca、P平衡起重要作用。
27. 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等28. 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存在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关系。
29.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30. 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1.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动物饲粮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2. 硒是动物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维生素E 在动物体内抗氧化作用方面有协同作用;某些氨基酸与维生素之间也有协同关系,例如蛋氨酸与VA的协同关系。
33. 高赖氨酸饲粮引起雏鸡的生长势减弱,只有提高__精氨酸__的供给量才能消除。
34.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是相互制约。
35. 用缺乏赖氨酸的饲粮喂生长肥育猪时,每单位增重的能量消耗将提高,而当氨基酸供给超过实际需要时,代谢能的利用率则降低。
理由: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改善代谢能的利用率。
但过多的供给家畜以蛋白质,一方面提高了家畜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另外也提高了体增热,反而会使饲粮的代谢率下降。
而蛋白质供给不足时,就会消耗其他能量物质,能量的消耗也会增加。
36. 精氨酸与赖氨酸存在着典型的拮抗关系。
37. 在动物体内,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协同、颉颃、转化与替代。
38. 各种矿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9. 饲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质水平,而蛋白质需要量又决定于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40. 饲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质水平,而蛋白质的需要有取决于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42.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大养分也是饲料中的能量之源。
43. 饲料三大有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动物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P14244. 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拮抗、转化、替代。
46. 随着饲粮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其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47. 核黄素与烟酸都是生物基质氧化过程中的辅酶成分,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选择题48. 畜禽营养中的两个主要指标为能量、蛋白质。
49.锌能促进家禽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 A 并增加机体对该维生素的蓄积力。
50. 饲料三大有机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51.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52. 能量和蛋白质畜禽营养中的两大指标。
二、选择1. 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转化于利用依赖一定的(B )。
A)维生素B)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C)矿物质元素D)水解析:B族维生素作为辅酶参与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机体代谢过程能量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存储在ATP及磷酸肌酸中。
2. 饲料中各种氨基酸之间有着浮渣的关系,其中与精氨酸存在典型拮抗的的氨基酸是(D ).A) 蛋氨酸B) 苯丙氨酸C) 亮氨酸D) 赖氨酸PS:赖氨酸与精氨酸之间存在典型的拮抗作用3. 饲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B )水平。
A)非蛋白氮B)粗蛋白质C)蛋白质D)蛋白氮注:饲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质水平。
P1494. 各类氨基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D )A)协同B)转化和替代C)颉颃D)都是5. 随饲料(a)水平升高,能量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很多单胃动物不能利用粗纤维。
)A)粗纤维B)氨基酸C)淀粉D)蛋白质6. 维生素C与(B )不具有协同作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理由:维生素B1在机体的功能是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不具有与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
7. 下面哪个不是颉颃关系(A )A)半胱氨酸与蛋氨酸B)精氨酸与赖氨酸C)钙与镁D)硫与铜理由:半胱氨酸与蛋氨酸是转化关系。
8. 能量与有机物质的关系中表述错误的是(D )。
A) 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碳水化合物等的利用率B) 改善饲料蛋白质品质则可降低体增热的产生C) 改善饲料蛋白质品质可提高代谢能的利用率D) 氨基酸供给超过实际需要时也可增加代谢能的利用率解析:D氨基酸供给超过实际需要时也可降低代谢能的利用率。
9. 饲料中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作用有(E )A)协同B)拮抗C)转化D)替代E)全部多是课本:14910. 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间的关系中,能够促进家禽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矿物质是(B) )。
A)铁B)锌C)铜D)硒理由:锌能促进家禽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并增强机体对维生素A是蓄积能力。
11. 与矿物元素硒一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且常用作抗氧化剂的维生素是(C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解释:硒和维生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12. 下列关于各种矿物元素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C )A.高钙饲粮可能会导致缺锰的溜腱症(鸡)B.高钙导致缺锌的不完全角质症(猪)C.磷过量对钙的吸收没影响D.锰过量会抑制钙的吸收13. 下列有关各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错误的是(C )。
A) 锌能促进家禽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B) 饲粮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就越低C) 高脂肪和高蛋白饲粮都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D) 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相互制约的;理由:高脂肪饲粮不利于动物对钙、磷的吸收;而高蛋白饲粮则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14.下列哪个不是动物营养需要的表示体系( C )。
A) 消化能体B) 代谢能体系C) 吸收能体系D) 净能体系主要为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净能体系。
15. (B )与Lys间存在典型的拮抗。
A)Met B)Arg C)Phe D)Cys理由:Arg与Lys存在典型拮抗,Met可转化为Cys,Phe可转化为Tyr。
16. 精氨基酸与下列哪种氨基酸存在典型拮抗作用(C )A )酪氨酸B)蛋氨酸C)赖氨酸D)半胱氨酸17. 铜、钼、硫之间存在典型的(B )作用。
A)协同B)颉颃C)转化D)替代理由:见课本P148页18. 硫与硒之间的关系是。
(C )A)协同B)转化C)颉颃作用D)替代理由:试验证明,饲料中补加硫酸盐可减轻动物硒酸盐中毒症,但对亚硒酸盐和硒的有机化合物中毒无效。
19. 维生素D可以促进常量矿物质的吸收代谢以下不包括(B )。
A) Ca B) Fe C) Mg D) P理由:Fe属于微量元素。
20. 猪饲粮中粗纤维含量每增加1%,其蛋白质消化率降低(A )A )0.3% B)2% C)3.5% D)8%理由:详见书P143.能量与粗纤维的关系。
21. 下面不属于氨基酸间的相互作用的是?( E )(见书149页)A)协同B)拮抗C)转化D)替代E)异构22. 与精氨酸具有典型拮抗关系的是(B )。
A)蛋氨酸B)赖氨酸C)酪氨酸D)苏氨酸理由:赖氨酸与精氨酸具有典型拮抗关系,故选择B。
23. 动物如果摄入过多的钾、钙可导致哪个的吸收率降低?(C )A )磷B )铁C )镁D)锌理由:这是营养之间的拮抗作用25. 在鸡的高钙饲粮中可能导致缺锰的( A )A)溜腱症B)不完全角化症C)贫血D)痉挛症理由:在书本P147中对于矿物质元素间的关系中有提及。
26. 摄入过多的K和( B ) 会但只Mg的吸收率降低,从而引发“草痉挛”症。
A)Al B)Ca C)Na D)P理由:“草痉挛”症的发病机理是,采食含Mg量低,吸收率也低的牧草而引发的。
摄入过多的Ca和K会导致Mg的吸收率降低,从而引发“草痉挛”症27. 下列各组元素间,那一组元素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协同作用的。
(C )A)铜与钼B) 钙与镁C)铁与铜D)钙与磷理由:铜与钼、钙与镁是拮抗关系,钙与磷既有拮抗又有协同关系。
28. 氨基酸的相互关系中,不利于动物机体的事(D)。
A) 协同B) 转化C) 替换D) 颉颃29.理由:氨基酸间的颉颃作用会破坏物质代谢的正常过程。
高赖氨酸饲粮能引起雏鸡的生长势减弱,只有提高精氨酸的供给量才能够解决,这体现了氨基酸间什么关系。
(D )A)协同B)转化C)替代D)拮抗注:对氨基酸间相互关系的理解30.下列不是各类氨基酸间的关系(D )A)协同B)转化与替代C)拮抗作用D阻碍作用31.精氨酸与赖氨酸的相互作用属于(B )。
A)协同B)颉颃C)转化D)替代理由:精氨酸、胱氨酸、鸟氨酸与赖氨酸在期吸收过程属于一个转运系统,彼此间相互竞争。
32. 缺硒动物供给( D )有缓解硒缺乏的作用。
A)VB1B)VB2C)VK D)VE理由:硒与VB2有互补作用。
33. 蛋白质对钙磷吸收的影响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而起主导作用的是(D )。
A)精氨酸B)甘氨酸C)色氨酸D)赖氨酸34. 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D )A)协同作用B)转化与替代C)拮抗作用D)以上所有理由:(课本P144)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协同、转化与替代、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