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历年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面板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 格式:xlsx
- 大小:18.13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农村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4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072、0.3134、0.3292、0.3210、0.3415、0.3210、0.3415、0.3299、0.3285、0.3369、0.3361城镇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8、0.28、0.29、0.295、中国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88、0.2496、0.2461、0.297、0.2656、0.2968、0.3052、0.382、0.349、0.343、0.324、0.376、0.33592、0.436、0.445、0.458、0.403、0.403、0.397差异:一,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458,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最小的为0.2496,表示比较平均,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相对合理。
二,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饿,最小为0.15,最大为0.3,表示比较平均,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较高的。
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是较差的,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
各自反映的问题:一,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乐观的,但贫富差距在扩大。
二,城镇居民收入整体上水平较高,但基尼系数在逐渐增大,这说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三,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大,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原因: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整体水平提高,所以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作者:李文君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5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为343.4元,2009年达到17174.7元,是1978年的5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3.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133.6元,2009年达到5153.2元,是1978年的38.5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2.50%,但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98上升到2009年0.49,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表1 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比指标年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差(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设农村为1)1978198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52006200720082009 343.4 477.6739.1899.61002.21181.41373.91510.21700.62026.62577.43496.24283.04838.95160.35425.15854.06280.07702.88472.29421.610493.011759.513785.815780.817174.7 133.6 191.3397.6423.8462.6544.9601.5686.3708.6784.0921.61221.01577.71926.12090.1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3254.9 3587.0 4140.4 4760.6 5153.2 ———21.7211.4117.8816.299.9212.6119.1727.1835.6512.98 6.64 5.13 7.91 7.28 9.23 12.29 9.99 11.2111.3712.07 17.23 14.47 8.83 ———6.59 9.16 17.79 10.39 14.10 3.2517.5532.4929.2122.088.513.442.231.955.014.615.9211.9810.8510.2015.4314.988.25 209.8 286.3341.5475.8539.6636.5823.9992.01242.61655.82275.22705.32912.83070.23263.13643.74026.64493.25227.2585064867238.18172.59645.411020.212021.5 2.57 2.501.862.17 2.17 2.29 2.20 2.40 2.58 2.28 2.86 2.71 2.51 2.47 2.51 2.65 2.792.903.11 3.23 3.21 3.22 3.28 3.33 3.31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四个阶段。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苏素;宋云河【摘要】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除西藏外,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及金融发展等则因区域不同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0(029)012【总页数】6页(P107-112)【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转移支付;面板数据模型【作者】苏素;宋云河【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5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9%,创造了“增长的奇迹”。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变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居前列的国家,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331扩大为2007年的0.50,城乡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扩大到2008年的3.34,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1]。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城市内部、乡村内部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城乡收入差距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
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挑战。
对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
Hannum和Park[2]认为,具有话语权的城市人口导致了高度倾向于城市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开支,从而导致偏向城市的要素回报。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分析作者:刘冬建来源:《财讯》2018年第13期本文首先描述了1798-2016年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成因对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对有关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将我国1978-2016年期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进行了绘图,直观地展现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
1978-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是不断提高的,但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1978-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第一阶段(1978-1983年):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这一时期城乡收入比从1978年的2.58下降至1983年的1.82,下降幅度达29.46%。
第二阶段(1984-1994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这一时期城乡人均名义收入比由1984年的1.83上升至1994年的2.86,增幅达56.28%,且重新超出了1978年的水平。
第三阶段(1995-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再度缩小。
城乡居民人均名义收入比由1995年的2.72降至1997年的2.47。
第四阶段(1998-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拉大。
城乡收入比由1998年的2.51攀升至2009年的3.33,并从2002年开始一直维持在3.1以上的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恶化。
第五阶段(2010-2016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人均名义收入比2013年下降至2.81,2014-2016年一直维持在2.75左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1978-2016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体现在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城市经济与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主的小农经济并存,且城市经济与小农经济在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效果、资源投入、技术状况、产品交换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产生较大差距。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财政学论文题目: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任课教师:2014年3月内容摘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来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关键字:收入分配;城乡差距;原因;解决措施目录一、引言 (1)二、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情况 (1)三、造成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 (3)(一)资源禀赋的制约和要素市场化的要求。
(3)(二)市场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先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三)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4)(四)城乡、区域、群体的发展不平衡。
(4)(五)体制机制不合理。
(4)1.财税体制不完善。
(4)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4)3.公共服务不均等。
(5)4.行业垄断问题和企业分配机制缺陷依然存在。
(5)四、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原则 (5)(一)基本思路:收入分配差距的结构性调整 (5)(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对策措施 (6)1.大力营造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
(6)2.构建以就业政策为积极手段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
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
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xx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
直到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
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如图1所示)。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
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如图2)。
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 7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 761.0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1∶1。
从绝对差额上来看,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多209.8元。
此后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1985年为341.5元,到1994年增加到2 275.2元,2008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 9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20.6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绝对差额也增加至11 020元。
过去的3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52倍。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和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表明,我国城乡间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已很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表1和图2的数据变化特征也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由2.57倍缩小到1.86倍,这是由于农村的率先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历史上居高不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迅速缩小;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扩大到1994年的2.86∶1;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从1997年起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差距又逐步扩大:199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达到3.11∶1,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达到3.33∶1,2008年为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