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谈人际关系学十大要点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58.28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中西方人际关系对比:西方是神本位,中国则是人本位神本位就会走向个人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人本位则走向家庭主义,中国则是家庭主义西方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是平等的,每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儿子与父亲是平等的中国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不平等的,但是是合理的不平等(伦理),中国是人伦关系西方关系讲权利义务,中国讲彼此对待,中国人对别人和对自己是双重标准西方是法律性的,西方法律规定很清楚,执行很严格;中国是道德性的,道德是看不见的约束力,法律很有弹性西方人与人之间只是好奇,所以西方人之间是距离性的;中国人之间是关怀、是亲密性的西方讲利害,(不喜欢就踢掉)中国人讲势利(不喜欢还要考虑到别人的背景,背景强大不敢踢)第二讲圆通人际关系做人是圆满、圆通、圆融,绝对不圆滑搞好人际关系的十大要诀:一表人才1.不要以第一印象取人2.但大多人用第一印象(外表)来评价对方3.外表良好有利也有弊4.靠内心的涵养慢慢的表露出来,所以要不断充实自己人经常有两个相,比如有的人外表男人(刚强),内心女人(温柔),两套西装要看场合来调整服装,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做人要随和,让人愿意接受你,不要标新立异,让人对你疏远三杯酒量酒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打成一片,但是酒后会乱性,过量的酒会破坏人际关系。
做人要随和,不要在嗜好上面与人家格格不入,不会也试着去欣赏或者尝试,是社交场合必要的修养(不要一开始就说自己完全不能喝酒,给你倒就喝一点,“够了够了”,否则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在里面打混就可以了)四圈麻将麻将是代名词就是各种社交游戏或者运动(但也不要老是赢,不要玩的太好)为了和目标打成一片,就去做相同的兴趣活动。
通过介绍认识目标或者毛遂自荐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比如目标喜欢钓鱼,你就远远的钓鱼,不要打草惊蛇,“单纯的钓鱼”,目标就不会防备你。
放长线钓大鱼五方交友不要排斥交友,不要对自己的交友设限,五方是东南西北中,不论各行各业,都打交掉,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朋友,把所有认识的人都当做贵人(卖瓜的永远说瓜甜,不同行的人介绍才容易相信,中国人愿意相信道听途说,正面来的资讯和广告通常都很防备)对每个人都保持安全距离,但是都对你有一个很好的印象六出祁山诸葛亮的故事,六次伐魏明明知道不可能,但是该做的就去做学历越高的人,月没有成就太会判断否定了很多有可能的事情反而那些没有读什么书的人靠第六感和灵感去尝试了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到非洲卖鞋、在寒带卖冰箱)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要以六出祁山的毅力,不要害怕挫折,就去做七术打马打马就是拍马屁马屁味道和拍马屁的区别让对方觉得很受用但事后想想没觉得是拍马屁拍马屁:老板说话之后,你说“这真是明智的决定,我们非这样执行不可”马屁味道:“像这样的话,我们很多问题就可以化解了!”或者“怎么我想了半天没有想到这个方法”顾全场面人前歌功颂德与老板单独讲自己的想法70%的马屁味道和30%真诚的劝告八口吹牛稍微夸大自己的贡献是可以的但是避免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夸大别人的事迹就是夸大自己给同事一些面子,把功劳都让给他功劳是让出来的让来让去都有功劳,抢来抢去都没有功劳人捧人就是捧自己如果对方没有把功劳还过来的意思可以事后翻盘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别人是抢不掉的关键:九分努力不是靠努力就是靠关系人家提携你,就要更努力前面的八条都需要努力关键:十分忍耐忍耐远比努力重要,脾气坏是致命伤,前面的八条都做到了,脾气爆发就前功尽弃气你的人都是你的贵人都在帮你修忍耐的功夫要心存感谢转换思维忍耐不是靠压抑而是靠化解好听的话会害你难听的话对你才有帮助,别人给你难看,说难听话,不要去怪,一怪就是自己受气,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的错误,及时调整,多感谢而不是埋怨第三节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西方那样的人际关系西方人大家一起相信上帝中国人就有人情世故西方人会看规定、法律条文中国人是不看的中文的弹性很大我们知道处处有规定,但不会完全按照规定去做西方人信仰宗教中国人利用宗教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的,道德和艺术法律无法约束坏人,只能限制好人没有一样东西能代表中华文化,因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服装也是,没有代表的服装不停的变才有进步,所以中华文化就是不断地变化,但外人却看不出你在变西方人偏重于求真,中国人求善(圆满)西方人的自传求真,好的坏的都写,中国人的自传求善(只写好的,坏的都摒弃,删掉、报喜不报忧)比如岳母刺字这个故事,岳飞的妈妈给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可是故事是假的,因为岳飞的妈妈不识字,可是这样的故事讲述虽然真实,但不圆满。
曾仕强:人和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中国没有人际关系,只有人伦关系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千奇百怪的差异,东西方存在的差异可谓是十分显著:从宏观上来看,东方文明历史悠久,在表达情感时,相对而言更加含蓄内敛;长时间的帝制使得人们比较容易在秩序当中做自己,成为一个有序整体中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西方欧美社会则是更加强调个体的。
西方文明由海洋和城邦孕育,建立在基督教犹太教世界观基础上,认为维护世界秩序的根本是社会契约。
在关系的处理上,东西方文化对于个体及群体关系的处理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孕育文明的环境不同,导致生活在不同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显著的对比感。
东方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都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有独特的方式去界定关系的亲疏远近:中国儒家思想当中的伦理纲常、日韩的长幼有序及尊卑有礼以及东南亚的类种姓制度......这也导致人与人交往时,会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而调整自己的言行。
但是由于西方人笃信所谓自由平等,且在基督教犹太教影响之下,将人视为是“上帝的子民”,大家都是平等的,无所谓亲疏远近,能够影响社会地位和阶级的,往往就是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这种差异也就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在很多方面的不一样,有些差异也切实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曾仕强:不平等是社会本质曾仕强先生是著名国学大师,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几千年来人们的管理逻辑有着十分深刻的研究。
曾仕强先生举例说:在西方社会当中,他们十分追求平等,因为他们认为彼此都是上帝的子民,社会也是由平等的大众构成的,所以不会顾及彼此的辈分、年龄,中国没有人际关系,只有人伦关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人在自己的父母时会直呼其名,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在中国,谁会毫不顾忌的叫自己的父母“老张”“老王”呢?这就是因为中国人并不是将所谓“公平”视为这种浮于表面、仅仅存在于浅层的表现,而是真正去追寻“平等”。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人际关系学》主讲:曾仕强教授第一集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我们这次要讲的课题是人际关系,这本书它的名字叫做《人际关系与沟通》,那为什么我们这一次不直截了当地讲人际关系与沟通,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实际运用上面,人际关系是离不开沟通的,你不会沟通,关系大概不会好,你关系不够,你再会说话他就是听不进去,他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不是很理性的。
人不是很理性的,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听,没那回事。
因此我们离不开沟通,否则人际关系不会好,可是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开,否则扯在一起,你就永远搞不清楚,什么叫做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都会告诉你这是人跟人的关系,我觉得不是这样,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只要你跟你自己处的好,你跟所有人都处的好,我们现在就是不了解自己,跟自己处不好,然后天天生自己的气,天天捣自己的蛋,我是看了30年,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专家,什么专家,叫做整自己的专家,基本上你整不了别人,到时候你都整自己,本来身体好好的,整到胃痛整到肝硬化。
最后整到呜呼哀哉。
你干吗跟自己过不去。
这是我们研究人际关系的,一个主要的重点。
倒不是希望大家整天跟人家打哈哈,好象八面玲珑,到处都是很风光的样子,那个不叫人际关系,一个人先跟自己处好,跟你家人处好,跟你同事处好,跟你朋友处好,跟所有人处好,你慢慢都会觉得处的都很愉快,但事情要办得很好,这两个东西要同时讲究。
讲到这里,我就要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受一种观念的影响,叫做成果管理,这个成果管理在美国,是很被重视的,叫做management by without,就是说你不要讲那么多,你把成果拿出来,你做得出来,你绩效好才要紧,讲一大堆没有用,这样好不好,标准答案是三个字:很难讲。
你说他好,人家也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好,这样就是不择手段,我不择手段,我就要达到目标,只要成果拿出来了,那这种人还得了,你如果说他不好,他就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搞了半天没有成果,那不是白搞了?各位慢慢会发现,我们中国人的事情,是永远讲不清楚的,一讲清楚就有偏差,就不对了,成果从哪里来,这个比较重要,成果不是开会开出来的,成果不是嘴巴说就能够达到目的的,我们整天开会没有用,他没有成果,说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成果、结果、效果是从关系来的。
圆通的人际关系---曾仕强★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人际关系既复杂又很微妙,而这种复杂与微妙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表达的尤为突出。
对大多数人而言,人际关系无疑是件头痛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何吃透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如何在当今复杂的人际依赖网络中做到轻松自如?如何将人际关系能力演化为事业成功的法宝?对每一个人特别是职场人士而言,是值得思考的。
中国式管理之父、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仕强教授在本课程中立足于中国文化,全面解析了圆通人际关系之道,以期帮助学员走出人际关系困境,提升个人交际魅力,促成事业成功。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商务人士★企业各级管理者★政府领导、公职人员★其他职场人士★中国人际关系文化研究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认知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2.掌握搞好人际关系的要领3.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4.掌握人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5.学会如何通过人际关系推动事业发展★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1.前言2.中西方人际关系对比第二讲圆通人际关系概述1.引言2.搞好人际关系的十大要领第三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一表人才”1.如何理解“一表人才”2.修炼“一表人才”的具体建议第四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两套西装”1.“两套西装”的内涵2.“两套西装”应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第五讲人际关系媒介之“三杯酒量”1.人际关系媒介概述2.运用“三杯酒量”交际应注意的事项3.酒桌交际应对技巧第六讲人际关系媒介之“四圈麻将”1.关于输赢的哲学2.重视人际关系经营第七讲人际关系交往之“五方交友”1.“五方交友”的益处2.勤于请教与“请”字文化第八讲人际关系交往之“六出祁山”1.交友要交心2.未雨绸缪结交知己第九讲人际关系技巧之“七术打马”1.引言2.“七术打马”的交际妙用第十讲人际关系技巧之“八口吹牛”1.吹捧自己的技巧2.吹捧的语言要适度第十一讲人际关系修养之“九分努力”1.努力与用心2.努力与运气的内在联系第十二讲人际关系修养之“十分忍耐”1.忍耐的关键2.少数服从多数的谬误3.合理追求圆满第十三讲人际关系根本之家庭关系1.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夫妇2.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父子3.人际关系根本的其它环节第十四讲人际关系的破坏因素1.破坏因素之锋芒与自负2.破坏因素之轻率第十五讲人际关系应从自我做起1.对成长目标的自主选择2.人际关系的磁场论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一、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我们在实际运用上面,人际关系是离不开沟通的,你不会沟通,关系大概不会好,你关系不够,你再会说话他就是听不进去,他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不是很理性的。
人不是很理性的,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听,没那回事。
因此我们离不开沟通,否则人际关系不会好,可是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开,否则扯在一起,你就永远搞不清楚。
什么叫做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都会告诉你这是人跟人的关系,我觉得不是这样,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只要你跟你自己处的好,你跟所有人都处得好。
一个人先跟自己处好,跟你家人处好,跟你同事处好,跟你朋友处好,跟所有人处好,你慢慢都会觉得处得都很愉快,但事情要办得很好,这两个东西要同时讲究。
关系是多方面的,不是单方面的,关系是会变化的,不是固定的,所以关系可好可坏可大可小,但是有一句话很重要,关系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坏,他不可能静止。
成果是关系所造成的,但是关系会变化,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
关系是从自己发动的,它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为什么?因为你要控制别人非常困难,可是你要控制你自己,相对地就很方便。
你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关系,一定要注意自己去调整,而不是片面的寄望于别人,因为那是你无法控制的。
只要你关系够,你机会就比别人多,只要你关系够,你看不到机会,人家会告诉你,这是你的机会。
只要你关系够,你随便一抓,机会就被你抓住了。
你关系不够,用两手怎么拼命地抓,就是抓不到。
建立关系的三个原则:第一个不能讨好,人际关系不是讨好别人。
第二个不能拍马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拍马屁,而是靠制造很浓厚的马屁味道。
第三个不要欺骗,你可以不讲实话,但是你不能骗人。
从现在开始要认清三个事情,第一,人际关系是我跟我自己的关系;第二,人际关系不是讨好、不是拍马屁;第三,关系要多找几个人来靠。
二、样建立成功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十大要诀:一表人才。
记住千万不要用第一印象来取断别人,你不可以用第一印象去论断别人,那太危险了,但是你要小心,几乎所有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凭第一印象就论断你,所以你自己要给人家很好的第一印象。
圆通的人际关系---曾仕强★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人际关系既复杂又很微妙,而这种复杂与微妙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体现的尤为突出。
对大多数人而言,人际关系无疑是件头痛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何吃透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如何在当今复杂的人际依赖网络中做到轻松自如?如何将人际关系能力演化为事业成功的法宝?对每一个人特别是职场人士而言,是值得思考的。
中国式管理之父、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仕强教授在本课程中立足于中国文化,全面解析了圆通人际关系之道,以期帮助学员走出人际关系困境,提升个人交际魅力,促成事业成功。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商务人士★企业各级管理者★政府领导、公职人员★其他职场人士★中国人际关系文化研究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认知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2.掌握搞好人际关系的要领3.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4.掌握人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学会如何通过人际关系推动事业发展★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1.前言2.中西方人际关系对比第二讲圆通人际关系概述1.引言2.搞好人际关系的十大要领第三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一表人才”1.如何理解“一表人才”2.修炼“一表人才”的具体建议第四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两套西装”1.“两套西装”的内涵2.“两套西装”应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第五讲人际关系媒介之“三杯酒量”1.人际关系媒介概述2.运用“三杯酒量”交际应注意的事项3.酒桌交际应对技巧第六讲人际关系媒介之“四圈麻将”1.关于输赢的哲学2.重视人际关系经营第七讲人际关系交往之“五方交友”1.“五方交友”的益处2.勤于请教与“请”字文化第八讲人际关系交往之“六出祁山”1.交友要交心2.未雨绸缪结交知己第九讲人际关系技巧之“七术打马”1.引言2.“七术打马”的交际妙用第十讲人际关系技巧之“八口吹牛”1.吹捧自己的技巧2.吹捧的语言要适度第十一讲人际关系修养之“九分努力”1.努力与用心2.努力与运气的内在联系第十二讲人际关系修养之“十分忍耐”1.忍耐的关键2.少数服从多数的谬误3.合理追求圆满第十三讲人际关系根本之家庭关系1.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夫妇2.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父子3.人际关系根本的其它环节第十四讲人际关系的破坏因素1.破坏因素之锋芒与自负2.破坏因素之轻率第十五讲人际关系应从自我做起1.对成长目标的自主选择2.人际关系的磁场论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
圆通的人际关系---曾仕强★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人际关系既复杂又很微妙,而这种复杂与微妙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体现的尤为突出。
对大多数人而言,人际关系无疑是件头痛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何吃透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如何在当今复杂的人际依赖网络中做到轻松自如?如何将人际关系能力演化为事业成功的法宝?对每一个人特别是职场人士而言,是值得思考的。
中国式管理之父、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仕强教授在本课程中立足于中国文化,全面解析了圆通人际关系之道,以期帮助学员走出人际关系困境,提升个人交际魅力,促成事业成功。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商务人士★企业各级管理者★政府领导、公职人员★其他职场人士★中国人际关系文化研究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认知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2.掌握搞好人际关系的要领3.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4.掌握人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学会如何通过人际关系推动事业发展★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1.前言2.中西方人际关系对比第二讲圆通人际关系概述1.引言2.搞好人际关系的十大要领第三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一表人才”1.如何理解“一表人才”2.修炼“一表人才”的具体建议第四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两套西装”1.“两套西装”的内涵2.“两套西装”应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第五讲人际关系媒介之“三杯酒量”1.人际关系媒介概述2.运用“三杯酒量”交际应注意的事项3.酒桌交际应对技巧第六讲人际关系媒介之“四圈麻将”1.关于输赢的哲学2.重视人际关系经营第七讲人际关系交往之“五方交友”1.“五方交友”的益处2.勤于请教与“请”字文化第八讲人际关系交往之“六出祁山”1.交友要交心2.未雨绸缪结交知己第九讲人际关系技巧之“七术打马”1.引言2.“七术打马”的交际妙用第十讲人际关系技巧之“八口吹牛”1.吹捧自己的技巧2.吹捧的语言要适度第十一讲人际关系修养之“九分努力”1.努力与用心2.努力与运气的内在联系第十二讲人际关系修养之“十分忍耐”1.忍耐的关键2.少数服从多数的谬误3.合理追求圆满第十三讲人际关系根本之家庭关系1.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夫妇2.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父子3.人际关系根本的其它环节第十四讲人际关系的破坏因素1.破坏因素之锋芒与自负2.破坏因素之轻率第十五讲人际关系应从自我做起1.对成长目标的自主选择2.人际关系的磁场论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
聆听曾仕强教授演讲《人际关系学》《01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人际关系不是人跟的关系,而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
只要你跟你自己处的好,你跟所有的都处的好。
因为每个人都是整自己的专家,基本上你整不了别人,到时候你都整你自己。
一个人先跟自己处好,跟你家人处好,跟你同事处好,跟你朋友处好,跟所有人处好,你慢慢会觉得处的都很愉快,事情办的也很好。
成果、结果、效果是从关系来的,关系很好的时候成果自然很显著。
管理就搞关系。
任何事情都是关系所产生的,这是不可能例外的。
关系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坏,他不可能静止的。
所以我们要花时间不停地去调整各种关系。
你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关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调整,而不是片面的寄望于别人,因为那是你无法控制的,一个人的成功比机会加努力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关系。
人的很多关系其实是靠灵感,不是靠五官的感觉,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根本说不出来为什么喜欢他,凡是说的出来的都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都是不纯真的,不纯真的都是很虚伪的,很虚伪都是很短暂的,因为条件会变,条件一变你就完了。
只要是有条件的喜欢都是不持久的。
建立关系应注意的事项:第一个不能讨好。
人际关系不是讨好别人,因为你讨好别人,他就会产生警觉,你要干什么?你讨好他只有让他怕你,只有让他对你拉出更远的距离,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第二个不能拍马屁。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拍马屁而是靠制造很浓厚的马屁味道。
你拍马屁拍到你的领导发现你在拍马屁你就完了,你死定了。
你拍到那个马屁味道很浓,但是他不觉得你在拍马屁,他觉得很受用,你就上去了。
第三个不要欺骗。
中国人一定不能骗人的,但我们一定不讲实在话。
人际关系是我跟我自己的关系,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他会到处去讨好别人。
不讲实在话只是鉴于不要让对方生气,只是基于尊重对方,但是一定要保证后来那个成果是很美满的。
《02怎样建立成功的关系》一个人要内方外圆。
圆是圆遍、圆满、圆融,绝对不圆滑。
圆就是大的方。
你的内心很原则,但绝不能表现出来,只要表现出来与人家格格不入,你要外边表现的要随和一点,但不影响内心的原则。
曾仕强人际关系学(2)曾仕强人际关系学:人伦关系有哪几个阶段一、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务实。
任何人一社会做人做事。
二、要先学不变,再学变。
从规矩开始,才能。
任何事要先看清楚,再去做,人云亦云。
三、人的生命是健康,人的生命是信用。
信用是从地得来的。
人和你唱反调并不是不相信你,而是试探,想确信是事实。
四、想发脾气的时候,把的反应转换一下,转换到其它事情上去。
受到刺激的时候,不把反应太快,不要用嘴反应,而是把嘴闭起来。
五、有很难说的意见,可以暗示给他,摆脸色给他。
六、有话直说、有话实说是目无尊长。
七、务实的人去变,应变;不务实的人去变,乱变。
变是在规矩的基础上才能变。
要变就要变到大家都能就了。
八、小心地去变,逐渐地,逐渐地。
九、人是亲疏有别的民族。
十、养成习惯,不要讲废话,不乱说话,简单明了。
比如打电话问你有空吗?你说有空,那就会你平时找事干;你说你没空,会你很官僚。
社会凡是把话讲得很清楚的都很倒霉。
十一、人要实实在在,人只知道实实在在,就永远前途。
站在实在的立场去不实在,才是对的。
十二、地去代替变。
从逐渐的变来突变,从量变质变。
萧规曹随并完全不变,而是站在不变的立场去变。
十三、人做事靠势而靠权。
十四、人际关系就六个字:布局、造势、摆平。
十五、布局要造到大家都能。
十六、因公去做心安理得,因私去做,良心不安。
曾仕强人际关系学:人伦关系有哪些经和权一、一切从做起。
经得起吃亏的人是很有福气的。
施比受更有福气。
二、把人跟人当作一面镜子。
人会无故地对另人发出不友善的表情。
把过错推给的人,是很容易进步的。
三、礼尚往来。
侵略性大、英雄性、自我的人,在社会是很很吃亏的。
人同情弱者,西方人同情有理的人。
四、一切往好处想。
所人际关系都从好的去看,多吸收,多包容。
五、把个人和团体合在一起看。
人的成靠他身后的团队来支撑的。
六、假里有真,真里有假。
人翻脸比外人还厉害,,不要让别人完全你,也不要完全别人。
在面前,让他觉得他的事你都看透了。
圆通的人际关系之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之曾仕强在曾仕强先生的新浪博客中看到一些好文章,转给各位,让大家也学一学先弄清对方是谁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弄清楚对方到底是谁。
中国人认为“有人才有事”,而且“事在人为”,很难“对事不对人”,所以常常把人和事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社会,每听到一句话,如果不清楚是谁说的,就很难判断它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可见弄清楚对方是谁,乃是开展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中国人比较倾向于“差别性待遇”,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身份的人。
如果你的职位比我高,那你说什么都应该是比较正确的。
如果你和我职位平等,那就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对待你。
如果你的职位比我低,我不会以大欺小,却绝不容许你以“下”犯“上”。
这样看来,中国人似乎没有是非观念,但事实绝非如此。
在中国社会,职位低的人是不宜反驳职位高的人的。
举例说明,如果你的上司冤枉了你,你该怎么办?据理力争的话,他会明白是他错而非你错,但这又如何呢?他身为上司,竟然失察而冤枉了你,自然觉得相当没面子。
中国人没有面子的时候,最要紧的,便是设法找回面子。
如何挽回他的颜面?很简单,一心一意地找你的毛病,只要被他抓着了,他的面子便全回来了。
他一心一意找你的差错,你真的插翅难逃,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迟早会被他逮个正着。
但是,如果上司冤枉你后,你保持沉默,一句话都不讲,表面上看你是忍辱负重,其实不然。
你的上司看到你居然一言不发,就会觉得奇怪:“这个人怎么搞的?难道我屈说了他?”于是,他自然想着解开谜团,结果发现自己确实冤枉了你,并由于自己内心愧疚而善待你。
一般来说,上司冤枉你,纯属偶然,很少有上司故意颠倒是非,存心而为之。
但是你若不幸碰上这种上司,足以证明上司早已容不下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据理力争又有何用?不如另谋高就,“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如果你没有别的门路,最好忍气吞声,说不定上司见你一直逆来顺受,网开一面,不再针对你。
管理大师曾仕强:不论什么身份地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这一点先修己而后安人(一)“修己”与“安人”的关系“安”的观念,长久以来都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人。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难以安人,“修己”与“安人”贯穿与中国式人际关系的始终。
处理中国式人际关系,应秉持着“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拿“圆满、圆融、圆通”作为标准,使个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而又合中有分,从而谋求安居乐企及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惠,最终各得其安。
(二)人际关系从自己做起1.“修己”的要旨“修己”是指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
前文所提到的“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友”、“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以及“十分忍耐”都是在“修己”方面所应该注重的。
除了应该做到以上内容之外,要处理好中国式的人际关系,还应该把握“修己”的三个要旨:Æ 自觉当别人对你客气的时候,你必须提高警觉,自动讲理,不管对方怎么说,你自己要赶快衡情论理,表现出合理的态度和行为,以求合情合理。
中国人讲求“由情入理”,便是喜欢采取“给足面子,让他自动讲理”的途径,借由客气的口吻来提醒对方:“最好赶快清醒过来,自觉地讲理,以免闹得彼此都下不了台。
”有了面子,则应该赶紧自动按照道理去做,这就是所谓的“自觉”。
而有了面子之后,还误认为对方一点都不介意,不懂得赶快调整自己,甚至得寸进尺就是“不自觉”的表现了。
Æ 自律当人们不满意别人的表现时,不可以直接加以指责,也不能够立刻和其讲道理。
最好先给其面子,用情来点醒他,使其自动讲理,合理地调整其言行。
人们希望别人由情入理,先给自己面子再来诱导你自动讲理,因此,需要将心比心,必须了解到别人也有同样的期待,以满足顾全面子的需求。
由此可见,处处克制自己,时时提醒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人都可能有糊涂的时候,不可以一下子就将其逼到死胡同里,使其没有自动改善的机会。
搞好人际关系的十大要领与人相处,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呀!想要搞好人际关系,可得掌握一些要领。
你得学会倾听呀!别总是自己滔滔不绝,人家说话的时候你就竖起耳朵认真听,就像听有趣的故事一样。
你想想,要是你自己说话的时候别人都不搭理,你心里啥滋味?这就跟吃饭一样,不能光自己吃,也得给别人夹夹菜呀!还有啊,要多笑笑!别整天板着个脸,好像谁欠你钱似的。
笑容就像阳光,能温暖别人的心呢!你对别人笑,别人也会对你笑,这不就关系就近了嘛。
真诚那是必须的呀!别玩那些虚头巴脑的,有啥说啥,实实在在的。
要是你对人不真诚,那人家能跟你好吗?就像交朋友,你总不能拿个假面具去对待人家吧!要懂得赞美别人哟!谁不喜欢听好听的呀?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大大方方地夸出来,可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词。
但也别夸得太夸张了,不然人家还以为你在讽刺呢!尊重别人的意见也很重要呀!别老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别人说啥都不行。
大家一起商量,互相尊重,这样关系才能和谐呀!别在背后说人坏话呀!要是有啥意见,当面提,坦坦荡荡的。
在背后嚼舌根,那多不地道呀!还要大方一点呢!别小气巴拉的,一点小事就计较个没完没了。
偶尔请人吃个饭呀,送个小礼物呀,感情不就升温了嘛。
遇到矛盾的时候,可别冲动呀!冷静下来,好好沟通,别动不动就发脾气。
你想想,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多关心关心别人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人温暖。
人家生病了,问候一句;人家有困难了,帮一把。
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呀!别太黏人了,给别人一点私人空间。
就像两只刺猬,靠得太近会扎到对方呢!总之呢,搞好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靠我们慢慢去经营,去努力。
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用心对待我们的。
你说是不是呢?让我们都成为人际关系的高手,在这个世界上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吧!。
圆通的人际关系---曾仕强★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人际关系既复杂又很微妙,而这种复杂与微妙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体现的尤为突出。
对大多数人而言,人际关系无疑是件头痛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何吃透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如何在当今复杂的人际依赖网络中做到轻松自如?如何将人际关系能力演化为事业成功的法宝?对每一个人特别是职场人士而言,是值得思考的。
中国式管理之父、中国式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仕强教授在本课程中立足于中国文化,全面解析了圆通人际关系之道,以期帮助学员走出人际关系困境,提升个人交际魅力,促成事业成功。
★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商务人士★企业各级管理者★政府领导、公职人员★其他职场人士★中国人际关系文化研究者★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1.认知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2.掌握搞好人际关系的要领3.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4.掌握人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学会如何通过人际关系推动事业发展★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1.前言2.中西方人际关系对比第二讲圆通人际关系概述1.引言2.搞好人际关系的十大要领第三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一表人才”1.如何理解“一表人才”2.修炼“一表人才”的具体建议第四讲人际关系起点之“两套西装”1.“两套西装”的内涵2.“两套西装”应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第五讲人际关系媒介之“三杯酒量”1.人际关系媒介概述2.运用“三杯酒量”交际应注意的事项3.酒桌交际应对技巧第六讲人际关系媒介之“四圈麻将”1.关于输赢的哲学2.重视人际关系经营第七讲人际关系交往之“五方交友”1.“五方交友”的益处2.勤于请教与“请”字文化第八讲人际关系交往之“六出祁山”1.交友要交心2.未雨绸缪结交知己第九讲人际关系技巧之“七术打马”1.引言2.“七术打马”的交际妙用第十讲人际关系技巧之“八口吹牛”1.吹捧自己的技巧2.吹捧的语言要适度第十一讲人际关系修养之“九分努力”1.努力与用心2.努力与运气的内在联系第十二讲人际关系修养之“十分忍耐”1.忍耐的关键2.少数服从多数的谬误3.合理追求圆满第十三讲人际关系根本之家庭关系1.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夫妇2.人际关系根本环节之父子3.人际关系根本的其它环节第十四讲人际关系的破坏因素1.破坏因素之锋芒与自负2.破坏因素之轻率第十五讲人际关系应从自我做起1.对成长目标的自主选择2.人际关系的磁场论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人际关系学》主讲:曾仕强教授第一集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我们这次要讲的课题是人际关系,这本书它的名字叫做《人际关系与沟通》,那为什么我们这一次不直截了当地讲人际关系与沟通,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实际运用上面,人际关系是离不开沟通的,你不会沟通,关系大概不会好,你关系不够,你再会说话他就是听不进去,他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不是很理性的。
人不是很理性的,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听,没那回事.因此我们离不开沟通,否则人际关系不会好,可是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开,否则扯在一起,你就永远搞不清楚,什么叫做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都会告诉你这是人跟人的关系,我觉得不是这样,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只要你跟你自己处的好,你跟所有人都处的好,我们现在就是不了解自己,跟自己处不好,然后天天生自己的气,天天捣自己的蛋,我是看了30年,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专家,什么专家,叫做整自己的专家,基本上你整不了别人,到时候你都整自己,本来身体好好的,整到胃痛整到肝硬化。
最后整到呜呼哀哉。
你干吗跟自己过不去.这是我们研究人际关系的,一个主要的重点。
倒不是希望大家整天跟人家打哈哈,好象八面玲珑,到处都是很风光的样子,那个不叫人际关系,一个人先跟自己处好,跟你家人处好,跟你同事处好,跟你朋友处好,跟所有人处好,你慢慢都会觉得处的都很愉快,但事情要办得很好,这两个东西要同时讲究.讲到这里,我就要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受一种观念的影响,叫做成果管理,这个成果管理在美国,是很被重视的,叫做management by without,就是说你不要讲那么多,你把成果拿出来,你做得出来,你绩效好才要紧,讲一大堆没有用,这样好不好,标准答案是三个字:很难讲。
你说他好,人家也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好,这样就是不择手段,我不择手段,我就要达到目标,只要成果拿出来了,那这种人还得了,你如果说他不好,他就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搞了半天没有成果,那不是白搞了?各位慢慢会发现,我们中国人的事情,是永远讲不清楚的,一讲清楚就有偏差,就不对了,成果从哪里来,这个比较重要,成果不是开会开出来的,成果不是嘴巴说就能够达到目的的,我们整天开会没有用,他没有成果,说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成果、结果、效果是从关系来的。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人际关系学》主讲:曾仕强教授第一集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我们这次要讲的课题是人际关系,这本书它的名字叫做《人际关系与沟通》,那为什么我们这一次不直截了当地讲人际关系与沟通,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实际运用上面,人际关系是离不开沟通的,你不会沟通,关系大概不会好,你关系不够,你再会说话他就是听不进去,他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不是很理性的.人不是很理性的,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听,没那回事。
因此我们离不开沟通,否则人际关系不会好,可是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开,否则扯在一起,你就永远搞不清楚,什么叫做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都会告诉你这是人跟人的关系,我觉得不是这样,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只要你跟你自己处的好,你跟所有人都处的好,我们现在就是不了解自己,跟自己处不好,然后天天生自己的气,天天捣自己的蛋,我是看了30年,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专家,什么专家,叫做整自己的专家,基本上你整不了别人,到时候你都整自己,本来身体好好的,整到胃痛整到肝硬化。
最后整到呜呼哀哉.你干吗跟自己过不去。
这是我们研究人际关系的,一个主要的重点。
倒不是希望大家整天跟人家打哈哈,好象八面玲珑,到处都是很风光的样子,那个不叫人际关系,一个人先跟自己处好,跟你家人处好,跟你同事处好,跟你朋友处好,跟所有人处好,你慢慢都会觉得处的都很愉快,但事情要办得很好,这两个东西要同时讲究。
讲到这里,我就要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受一种观念的影响,叫做成果管理,这个成果管理在美国,是很被重视的,叫做management by without,就是说你不要讲那么多,你把成果拿出来,你做得出来,你绩效好才要紧,讲一大堆没有用,这样好不好,标准答案是三个字:很难讲。
你说他好,人家也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好,这样就是不择手段,我不择手段,我就要达到目标,只要成果拿出来了,那这种人还得了,你如果说他不好,他就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搞了半天没有成果,那不是白搞了?各位慢慢会发现,我们中国人的事情,是永远讲不清楚的,一讲清楚就有偏差,就不对了,成果从哪里来,这个比较重要,成果不是开会开出来的,成果不是嘴巴说就能够达到目的的,我们整天开会没有用,他没有成果,说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成果、结果、效果是从关系来的。
曾仕强谈人际关系学十大要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曾仕强谈人际关系学十大要点曾仕强先生是中国式管理的集大成者,他的很多论点,非常贴近中国人的实际,这其中就包括他对中国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所提出的十大要点。
【一表人才】一表人才讲的不仅仅是我们身材长相,而且包括我们在人际关系处理活动中的形象处理。
首先,要注意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第一印象将会对一个人的成功取得积极正面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像面试等第一次见面,必须注意衣着;像做简报,就有专家提出“开场前三页”和“开口前三句”的要求,等等。
其次,不要对美丑是非有固定的标准,不要用第一印象去论定别人,不要用表面现象去判定事情。
一个人的内涵在内,而不是表面,我们不要忽视表面,但更不要被人的外表(外在态度)所蒙蔽。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口蜜腹剑,笑里藏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人是这样,事情同样如此。
然后,要重于修炼自己的内在素质。
人的外表形象是可以通过修炼来提升的,它会随心智而改变,正所谓“面由心生”。
工作之后之后不要让人专注于自己的长相,而是在自己的形象上。
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后天修炼出来的人品和气质上,将自己炼就成一个强有力的磁铁,吸引很多人来和我们在一起,到那时我们可能就成功了,即使没有成功也离其不远了。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有道理。
相面、相术等学问流传了几千年依然生命力旺盛,不是没有道理和根据的。
【两套西装】这里提到的两套西装,不仅包括你的穿着打扮,还包括你的言谈举止、行事态度、处世技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学会变通,因势而处,在合适的场合穿相适应的服装,在特定的状况下采用相适应的态度。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变则通,通则达”,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更大的弹性空间。
人生别太自我设限,学会跟别人配合,是我们成功之前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基础,当然其前提是不要逾越底线,像道德伦理、职场操守、人格修养、法纪法规等。
不要标新立异,更不要惊世骇俗。
三奇,奇装异服、奇谈怪论、奇招迭出,都是很不值得推荐的,因为一般结果就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当然,正因为一般人都会循规蹈矩,所以有些时候,适当的反其道而行之往往可以起到引人关注的作用,但那只能是开头,后面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内容。
【三杯酒量】三杯酒量讲的是互动的原则。
孔子说对人对事“态度要随和,原则要坚持”,这是真理。
要顾虑别人的感觉,学会有弹性的做人,随主、随和、随众,和人打成一片,同时从人际交往中了解别人的个性、探寻事情的进展或状况。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要适量且量力而行。
中国人谈事情、做生意,大多从酒桌上开始,酒是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媒介,很多关系都是喝酒时结交的。
在酒桌上,一杯不喝肯定行不通,我们可以客客气气接受人家的敬酒,但也不要酒量太过,一般应该坚守绝对不喝醉的原则与信念。
须知,酒会乱性,酒后会出错,很多无法挽回的错误就是在酒后发生的。
不仅喝酒,抽烟、打牌、喝茶、请客吃饭、娱乐消费等等,莫不如此。
除了适度,互动中另外的一重境界便是交心,这样的互动才能持久,利己、利人。
交人贵莫于心,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一般应当保持适当的诚意。
一个人付出的和他得到的同样多,只是发生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而已。
【四圈麻将】这里所讲的麻将代表他人所好,四圈麻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培养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能力,同时要适当的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要有共同的平台,这样才会有共同的语言;要有适合的环境,才会达成谈话的效果和目的。
场合决定气氛,气氛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内容,内容决定结果。
在办公室谈,是公事,公事就得公办;在休闲会所谈,可能就变成是私事,甚至是闲聊了,可能很快就达到一致了;更厉害的,是在对方所喜欢的活动或环境中谈,对方心情高高兴兴的,心态轻轻松松的,谈事情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当然,这其中的分寸拿捏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很有技巧和智慧的。
像有求与人,环境有了,机会有了,但什么时候说、怎么说、谁来说都是技术。
要引而不发,而不要开门见山;要看似漫不经心,而不要让人感觉到心怀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对方主动、自动给出答案,而不是让对方来回应我们的问题而给出答案,但这样的效果是需要大量前面合理有效的铺垫的。
【五方交友】一个人要想成功,则需建立广阔的人脉,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人脉有多宽,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
五方交友。
指的就是我们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要尽可能的扩大交友范围,并增加交友的数量和质量。
交友广阔,可能会让你遇到贵人。
奋斗固然很重要,但有贵人赏识可以加速你的成功。
多方尝试,把触角伸的广阔些,兴许就会遇到你的贵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朋友”,所有你认识的人,都有可能是你未来的贵人。
一方面,不要固步自封,交友不要只限于同行,也不要只限定在特定的领域或范围内。
多结交各种行业的朋友,这样可以弹性更大、触类旁通。
多和异业交流,才能增广见闻与人脉。
另一方面,要学会经营自己的人脉。
交友待人不能势力眼,帮助别人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只有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你帮助了他,他才会真心感谢你,才会成为你肝胆相照的贵人。
结交朋友时,适当的人际投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交朋友是臭味相投,也是志同道合,需要的适当的投其所好,并不是见不得光的事情,这不是简单的功利。
人际关系是需要经营的,当今社会变动很快,如果朋友关系不注意维护,慢慢就会越来越疏远.【六出岐山】六出岐山来源于三国时诸葛亮。
这个故事,代表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
孔明到底知不知道,他蜀国的实力肯定打不过魏国以他的智慧,应该是知道的,但他依然六出岐山而伐魏,为什么因为那是他答应先帝刘备的,所以,他一定要坚持去做,哪怕“理论上”不可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托孤大臣,他的过程是完美的。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事,只问应该不应该,不要问可能不可能。
凡事都有因果,到底我们该关注因还是重视果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因比较重要。
“尽人事,知天命”,告诉我们的就是过程是人力可全面掌握的,也是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但结果却非我们人力所控制。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努力尽心的去做,遇到挫折不灰心,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在事实层面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曾国藩就这么轻轻一改,来自湘军的这份奏折在天子眼中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没什么呢因为屡败屡战,结果虽然是糟糕的,但过程,也就是败了之后还能继续战斗,体现出来的却是坚贞、勇毅和韧性。
在利益横流的今天,重提六出岐山的人际关系手法,真的是很有必要,是大智慧,是大智若愚;与之相对的,结果论的人际关系往往只能是小聪明而已。
【七术打马】打马就是拍马屁。
七术打马讲的是人际关系中拍马屁的哲学。
曾经有学生问曾先生:老师,我将来要不要拍马屁呢?曾先生就告诉他:如果你能做到拍了别人马屁,但别人看不出来,那你就去拍吧。
不要把拍马屁当作是完全负面的东西来看待。
别忘了,拍马屁能让别人感觉舒适、地位很高,这方面和赞美的作用是一样的,被拍马屁的人和被赞美的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只要马屁不是太露骨而让人生厌。
马屁太露骨,和赞美太虚伪是一样的。
一方面,中国人最讨厌拍马屁的人,但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享受被拍的感觉。
所以,马屁可以拍,但要注意艺术。
不要存心去讨好某人,中国人的警觉性很高,怀疑心也很重。
让别人不易察觉则可尽力去拍,人人皆看得出则不可为之。
打马打到不让人觉得是拍马屁的境界,在合适的时间,合理的场合,抓住关键的要点,利用自然的方式,在七分事实的基础上,注入三分的水分,去赞美别人,乐人、乐己,何乐而不为之?要想让马屁拍起来让人不生疑,要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这样才能在你拍出马屁时对方或他人不至于倍觉突然反常而生疑心。
一个人要能够常常欣赏别人的长处,并作适当的拔高来赞美别人,即使这个人是你的老板也不例外。
学会照顾别人的颜面和尊严,包括对你的老板、下属,甚至是对你的家人、朋友哪怕是一面之缘的路人。
像管理学者都在讲“老板讲的话永远都是对的”,其实并不是要我们没有原则,而是告诉我们要会用拍马屁的思路和技巧去处理老板给出的意见:人前顾全老板的颜面,人后实事求是给出真诚的谏言。
拍马屁也是一门学问,有用则用、该用则用、能用则用,让人不易察觉则可尽力去拍;人人皆可看出则不可为之。
【八口吹牛】吹牛皮不好,但那是不是就不要吹牛了呢?其实并不尽然。
适当的吹吹牛,出出风头,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多为自己营创一些表现的机会,其实是在人际关系学中必须要有的意识和技巧。
适度的夸大自己的表现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
但不要过度。
吹牛表现自己有很多种方式,最合理的是“隔山打牛”,借用别人为载体,把自己表现出来。
像邀功,可以对别人的功劳吹嘘,但听话的人都是明白事理的,脑筋转几转,最终还是会把功劳的矛头指向自己,所以最终还是为自己吹嘘;所以,有人说,功劳是让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因为功劳有人前的和人后的,人前的功劳,要学会推来推去,推给别人,目的就是去抢那人后的功劳。
要想掌握好吹牛的艺术,首先是要学会捧别人。
不会常常赞美别人的人,被人也不会愿意听你吹牛,因为没有人甘愿听别人高谈阔论而却没自己什么事儿。
先看得起别人,再看得起自己。
要人捧人,不要人损人;让自己的吹牛被别人能够接受:切不可压别人吹自己;先拍拍别人的马屁,替他吹吹风邀邀功,然后才能顺势去吹一下自己,不要多,点到就好。
吹牛要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别过分吹牛,吹破了就不好了;“英雄不提当年勇”,不要老吹同样的牛。
【九分努力】每个人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外界的因素,但个人的努力是必须、首要的前提。
九分努力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点。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
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努力规划,努力付出,努力等待。
把事情做好是最基本的条件。
做事与做人是一体的两面。
做人是做给别人看,做事是做给自己看;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事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好好做人,是为了好好做事;不能好好做事,做人做得最好也只能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一个人努力不努力,只有自己知道;你努力成功了,别人就知道了;你没有成功,但只要你努力了,你还是知道的。
九分努力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成功;但正因为只有九分,而不是十分,是因为努力了并不一定就会成功,努力只是证明了有无成功的命运而已;但这丝毫不允许努力所带来的价值,因为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人际关系,到最后事实上就是人的素质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