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分析与上机图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20.42 MB
- 文档页数:49
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第一节 织物上机图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用以指导织物的上机装造工艺。
设计人员根据所设计的织物组织确定综框页数、穿综顺序、综框的提升顺序以及穿筘的方法。
所以织物上机织造前必须先确定上机图。
一、上机图的组成上机图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及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的位置组成的。
上机图的布置应符合在织机上的工作位置,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筘图在它们中间,而纹板图在组织图的右侧。
如图2-1(a)所示。
(2)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筘图在它们中间,而纹板图在穿综图的右侧(或左侧)如图2-1(b)所示。
工厂里的上机图,一般不把四个图全画出来,只画纹板图或只画穿综图与纹板图,穿综图及穿筘图常以文字说明。
(a)(b)图2-1 上机图的组成及布置二、上机图的画法(一)组织图组织图是表示织物组织中经纬纱浮沉规律的图解。
一般用意匠纸来描绘组织图。
意匠纸是一种专门用来描绘织物组织的方格纸,如图2-2所示,为八之八意匠纸。
图2-2 八之八意匠纸意匠纸上每一纵行代表一根经纱,经纱的顺序为自左至右;每一横行代表一根纬纱,纬纱的顺序为自下而上。
每一个方格代表一个组织点(浮点)。
当组织点为经组织点时,则在格子内涂满某种颜色或标上某种符号,如符号█等;当组织点为纬组织点时,则小方格为空白格子,即方格内不绘符号。
图2-3(a)中为意匠纸表示的组织图,(b)为结构图,(c)为第1根经纱剖面图;(d)为第1根纬纱剖面图。
图2-3 织物的组织图、结构图与剖面图在描绘组织图时,一般只需画出一个组织循环即可,如图2-3(a)中箭头标出的范围。
垂直箭头左侧的经纱根数为完全经纱数R j,水平箭头下面的纬纱根数为完全纬纱数R w。
图2-3(a)中,R j= R w=2。
图2-4(a)(b)(c)分别是经面组织、纬面组织及双面组织三种组织的组织图。
三种组织的R j = R w=4。
第一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第一节织物及其结构的概念一、织物的概念织物可分为机织物、编织物和无纺织物(非织造物)。
[出示样布]1、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经纱和纬纱),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而成的织物。
编织物是指由单独一组线编连而成的织物,分经编和纬编两种。
非织造布是将松散的纤维用粘合法或针刺法而连成的织物。
2、织物的分类:(1)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棉、毛、丝、麻、化纤;纯纺、混纺、交织物。
(2)按织物的用途分:衣着用织物:外衣、内衣、衬里等,约占50%;装饰用织物:窗帘、床罩、帷幔等,约占30%;产业用织物:传动带、水龙带、帘子布等,约占20%。
三者所占比例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3)按织物组织(织物交织规律)分: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大花纹组织。
二、织物的量度1、匹长(米):约25—40米工厂一般以联匹形式:厚重织物二联匹,中厚织物3—4联匹,轻薄织物4—5联匹。
2、幅宽(厘米):织物向宽幅发展。
窄幅织物:80—120厘米;宽幅织物:127—168厘米。
织机分44”、56”、65”、75”等。
(1”=2.54cm)3、厚度(mm):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保暖性随织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4、重量(克/平方米):指每平方米织物的无浆干重的克数。
它与纱线细度和织物组织等有关。
三、织物组织的概念1、经纱和纬纱:经纱——沿织物长度方向的纱(与布边平行的纱)。
纬纱——沿织物宽度方向的纱(与布边垂直的纱)。
2、织物组织和组织点:(1)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的规律。
(2)组织点:经纱和纬纱交织处。
经组织点用涂色表示,纬组织点用空白“口”表示。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循环)R:经、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重复是时的纱线数。
分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
3、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用组织图表示:纵行表示经纱,次序从左到右;横行表示纬纱,次序由下而上。
[例]指出下列各组织图的Rj和Rw,并用符号表示。
第一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第一节织物及其结构的概念一、织物的概念织物可分为机织物、编织物和无纺织物(非织造物)。
[出示样布]1、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经纱和纬纱),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而成的织物。
编织物是指由单独一组线编连而成的织物,分经编和纬编两种。
非织造布是将松散的纤维用粘合法或针刺法而连成的织物。
2、织物的分类:(1)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棉、毛、丝、麻、化纤;纯纺、混纺、交织物。
(2)按织物的用途分:衣着用织物:外衣、内衣、衬里等,约占50%;装饰用织物:窗帘、床罩、帷幔等,约占30%;产业用织物:传动带、水龙带、帘子布等,约占20%。
三者所占比例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3)按织物组织(织物交织规律)分: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大花纹组织。
二、织物的量度1、匹长(米):约25—40米工厂一般以联匹形式:厚重织物二联匹,中厚织物3—4联匹,轻薄织物4—5联匹。
2、幅宽(厘米):织物向宽幅发展。
窄幅织物:80—120厘米;宽幅织物:127—168厘米。
织机分44”、56”、65”、75”等。
(1”=2.54cm)3、厚度(mm):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保暖性随织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4、重量(克/平方米):指每平方米织物的无浆干重的克数。
它与纱线细度和织物组织等有关。
三、织物组织的概念1、经纱和纬纱:经纱——沿织物长度方向的纱(与布边平行的纱)。
纬纱——沿织物宽度方向的纱(与布边垂直的纱)。
2、织物组织和组织点:(1)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的规律。
(2)组织点:经纱和纬纱交织处。
经组织点用涂色表示,纬组织点用空白“口”表示。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循环)R:经、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重复是时的纱线数。
分经纱循环数Rj和纬纱循环数Rw。
3、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用组织图表示:纵行表示经纱,次序从左到右;横行表示纬纱,次序由下而上。
[例]指出下列各组织图的Rj和Rw,并用符号表示。
第一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置2、简述从哪几个方面对织物进行量度?3、试分别说明组织点(浮点)、经组织点(经浮点)、纬组织点(纬浮点)的含义。
4、试说明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纱循环数Rj、纬纱循环数Rw的含义。
5、试分别说明同面组织、经面组织、纬面组织、异面组织的含义。
6、试说明织物中经纬纱交错次数与交织次数的区别。
第一节织物及其结构的概念一、织物的概念织物可分为机织物、编织物和无纺织物(非织造物)。
[出示样布]1、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系统的纱线(经纱和纬纱),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而成的织物。
编织物是指由单独一组线编连而成的织物,分经编和纬编两种。
非织造布是将松散的纤维用粘合法或针刺法而连成的织物。
2、织物的分类:(1)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棉、毛、丝、麻、化纤;纯纺、混纺、交织物。
(2)按织物的用途分:衣着用织物:外衣、内衣、衬里等,约占50%;装饰用织物:窗帘、床罩、帷幔等,约占30%;产业用织物:传动带、水龙带、帘子布等,约占20%。
三者所占比例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3)按织物组织(织物交织规律)分: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大花纹组织。
二、织物的量度1、匹长(米):约25—40米工厂一般以联匹形式:厚重织物二联匹,中厚织物3—4联匹,轻薄织物4—5联匹。
2、幅宽(厘米):织物向宽幅发展。
窄幅织物:80—120厘米;宽幅织物:127—168厘米。
织机分44”、56”、65”、75”等。
(1”=2.54cm)3、厚度(mm):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保暖性随织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4、重量(克/平方米):指每平方米织物的无浆干重的克数。
它与纱线细度和织物组织等有关。
三、织物组织的概念1、经纱和纬纱:经纱——沿织物长度方向的纱(与布边平行的纱)。
纬纱——沿织物宽度方向的纱(与布边垂直的纱)。
2、织物组织和组织点:(1)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的规律。
(2)组织点:经纱和纬纱交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