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能愿动词(可、得、肯、愿、欲、能)+名词(后面没有 其他动词) 【例2】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不是名词活用为 动词,为什么?并翻译。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答案】 (1)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2)面:名词没有活用为动词,而是名词作状语,因为“面” 后面还有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名词 如果两者不存在修饰或并列的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可能 会活用为动词。 1.小明的爸爸→偏正短语 一个名词 2.小明小赵→并列短语 【例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个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并翻 译。 (1)范增数目项王。( ) (2)籍吏民,封府库。( ) 【答案】 (1)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2)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造册。
【答案】 (1)美:认为……美丽。 (2)师:以……为师。 (3)师:以……为师。 (4)耻:认为……耻辱。
四、名词活用为状语 (一)形式:名词+动词 (二)条件:该名词不作主语 【例8】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不是都是名词活用 为状语,并翻译。 (1)沛公军霸上。 ( ) (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4)吾得兄事之。 ( ) (5)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 ) 【答案】 (1)“沛公”不作状语,因为“沛公”作主语。 (2)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4)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5)人:名词作状语,像人一样。
(三)名词+介宾短语(于+地点名词) 【例3】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个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并翻译。 (1)沛公军(于)霸上。 ( ) (2)沛公欲王(于)关中。( )
【答案】 (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四)副词+名词 【例4】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个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并翻译。 (1)亡去不义。 ( ) (2)二月草先芽。 ( ) 【答案】 (1)义:名词活用为动词,符合道义。 (2)芽:名词活用为动词,发芽。 (五)所+名词 (1)我所说的就是你所想的。 (2)置人所罾鱼腹中。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一)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之)→ 一般动词 意动 使动
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动宾短语,而没有形宾短语。但在古汉 语中恰恰存在着形容词后面跟着名词、代词或之的情况,形 式上构成了“形宾短语”。这和现代汉语发生了矛盾,这样 形容词就活用为了动词。 1.我美丽你。(错误)→
我认为你美丽。(正确)(形容词作意动) 我使你美丽。(正确)(形容词作使动)
【知识梳理】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 的某种语法功能,离开句子,离开语法结构,就不存在活用。 词的“活用”会使它原来的意义发生变化,一般是既保留了 原来的意义,又增加了新的意义。 本小节内容涉及较多语法知识,为简单明了地加以呈现,我们采 用了较多的图表形式,同学们可以复制成小卡片随时复习。
一、回顾现代汉语的语法公式 (定语)主语 + 〔状语〕 谓语 <补语> + 名词 能愿动词 动词 趋向动词 代词 介宾短语 形容词 介宾短语 副词 (定语)宾语 名词 代词
部分同学在复习时,也许会觉得现代汉语的语法部分 较难,但那是判断文言词句是否“正常”的基本参照系,如 果和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不一致,也就是“不正常”,那就可 能存在活用的情况了。所以,请务必排除畏难心理,记牢上 面的表格。
【答案】 (1)从:使……跟从。 (2)乐:使……快乐。 (3)绿:使……变绿。 (4)急:使……着急。 (5)荣:使……荣耀。
2.意动: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形容词、名词都可能作 意动。 【例7】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个词是活用为意动,并翻译。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3)吾从而师之。 ( )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典例精析】
【例题1】 (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见前)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躬操杵臼 名词作动词 B.服危冠大襦 名词作状语 C.人望见咸异之 意动用法 D.遂书以为传 使动用法 )
(四)词类活用 【考情分析】
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继2011年仅作为一个干扰 项出现后,单独对词类活用进行考查的题目接连在 2014年至2016年出现。尽管2017年换成考查的是虚词, 但不排除以后还会考查词类活用的可能性。
【考纲解读】
在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古 代诗文阅读”具体要求中的第一点即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而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相 当高。要牢固掌握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一方面要保持现代 汉语和古汉语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同时 要牢记一些典型的句子。另外,在文言文阅读量提高的过程 中,要有意地培养词类活用的意识,提高敏感度,阅读中遇到 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时,就应考虑到是否 存在活用的问题。
(三)使动、意动的讲解 一般:主语→谓语→宾语
1.使动: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是宾语。不及物动词如后面带 宾语,往往作使动。形容词后面如带了宾语,也有可能是作使 动。
【例6】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个词是活用为使动,并翻译。 (1)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2)钟鼓乐之。 ( ) (3)春风又绿江南岸。 ( ) (4)大王必欲急臣。 ( ) (5)足以荣汝身。 ( )
2.我打你。(正确)
【例5】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个词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 性动词,并翻译。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 ) 【答案】 (1)私:偏爱。(2)远:远离。
(二)所(能愿动词)+形容词 能愿动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作状语的,后面可以跟形容词,但 在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动词优先的原则,此时形容词作动词。 1.秋毫不敢有所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近:接触,沾染) 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