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工程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电气工程安全知识电气安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安全,指在从事工作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二是设备安全,指电气设备及有关其他设备、建筑的安全。
人身安全方面主要是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去操作和使用设备以及处理设备故障,避免给人员造成意外的伤害和设备的损坏;设备安全就要求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这里讲讲在我们工作中见到或者遇到的有关保护方面的问题。
一、电气设备的接地(一)什么情况下设备或者部件需要接地,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接地?1.电气设备的下列外露导电部分应予接地(1)电机、变压器、电器、手携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2)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全封闭组合电器的金属外壳;(3)交、直流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穿线的钢管、敷设线缆的金属线槽、电缆桥架。
2.电气设备的下列外露导电部分可不接地(1)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 50V 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20V 以下电气设备或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2)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电气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电气接触良好的设备,如套管底座等,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4)与已接地的机座之问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露导电部分,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
(二)接地的分类及作用A、接地一般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两种:1、保护性接地(1)防电击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产生漏电流时,使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带电而导致电击,将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称为防电击接地。
这种接地还可以限制线路涌流或低压线路及设备由于高压窜入而引起的高电压;当产生电器故障时,有利于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而切断电源。
这种接地,也是狭义的“保护接地”。
电气安全工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定期测定,其测定周期为( B )年。
A、0.5B、1C、2D、32、决定人体阻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B)。
A、皮肤阻抗B、体内阻抗C、骨骼阻抗D、肌肉阻抗3、人体电阻的平均值大致是( C )左右。
A、15ΩB、150ΩC、1.5kΩD、1.5MΩ4、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 D )造成的。
A、电伤B、摆脱电流C、电烧伤D、电击5、( D )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
A、数安B、数毫安C、数百毫安D、数十毫安6、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
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A )。
A、跨步电压B、跨步电势C、临界电压D、故障电压7、不接地低压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 A )欧。
A、4B、10C、30D、508、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 C )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二、判断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1、采用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无需考虑防直接电击的安全措施。
(×)2、TN-C系统不能装设RCD。
(×)3、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单设,其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
(√)4、在空旷地遇雷雨时,应及早躲到大树下避雷。
(×)5、静电接地不能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反而可能引起火花放电。
(√)6、电流频率越高对人体伤害越严重。
(×)7、随着流过人体电流时间的增加,感知阈值也会随之增大。
(√)8、在保护接零线路中,零线不得经过保护装置。
(√)9、采用重复接地的TN系统,可以不接过流、过压速断保护装置。
(×)三、名词解释(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加强绝缘加强绝缘是基本绝缘经改进后,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附能力的单一绝缘,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
安全工程师知识点: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安全工程师知识点: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安全工程师知识点: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1、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电流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电流值(①感知电流②摆脱电流③室颤电流);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左手到胸最危险);电流种类;个体特征。
人体阻抗: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
工频条件下人体电容忽略不及。
电击方式,按带电体是否正常带电: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
按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单相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离接地体20m处电压基本为0)。
2、电伤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包括:电烧伤(电流灼伤、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紫外线)。
二、电气火灾和爆炸1、电气引燃源(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①危险温度形成原因有: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芯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电磁辐射能量。
②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击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
分为工作电火花和事故电火花。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爆炸①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高温电弧(故障时产生)下气话和分解,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还可引起空间爆炸。
②电动机着火异步电动机起火原因有:电源电压波动频率过低、运行故障堵转过载扫膛、绝缘破坏短路、绕线接触不良、选型和启动方式不当。
引燃的主要部位是绕组、铁芯和轴承以及引线③电缆火灾爆炸,原因:电缆绝缘破坏、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电缆接头存在隐患、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电缆起火形成蔓延。
电气工程安全知识简介电气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从事电气工程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着重介绍电气工程安全相关的知识,帮助从事电气工程的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气工程中的常用术语在了解安全知识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电气工程术语。
•电压: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引起的势能差,通俗来说就是电流流动的力量。
•电流:电荷载体在电场作用下移动,通俗来说就是电子在导体内移动的现象。
•电阻:电流通过物质时所遇到的障碍,通俗来说就是电子在导体内移动受到的阻力。
•电功率:电路中所消耗或产生的功率。
•短路:导体之间有相对低阻抗的路径连接,通俗来说就是导体互相短路连接。
•断路:电路上有缺陷,使电流通不过去或只有一部分电流能够通过,通俗来说就是电路中出现间断。
电气工程安全知识电气工程安全意识电气工程人员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包括:1.电气设备的安全开始于设备的设计、选型和安装,检验设备符合规定标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2.了解作业区域的相关电气设备,包括其所在位置、安装方式、容量和型号等信息。
3.切勿擅自改变电气设备的设备参数,如电阻、电流、电压等。
4.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应该了解电气工作中的常见事故,提高个人防护知识。
电气工程中的安全要求1.电气工程的设备选型应符合相关规范及安全标准,对于特殊电气设备,应特别注意其防护、过载保护等。
2.在电气工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防静电衣等,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3.在电气工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不得随意改变电气设备的原有配置,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4.在电气工程中,应该切勿随意接触高电压电器,避免电击和设备损坏等。
一、基本概念1. 安全用电:在电气设备使用、安装、维修过程中,遵循相关安全规范,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 电气安全: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
3. 触电: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或高压设备,导致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生理伤害。
二、基本要求1. 施工现场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即具有专用保护零线(PE线)、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五线制系统。
3. 施工现场必须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原则进行。
三、安全用电常识1. 严禁非电工人员私自乱拉、乱接电线,挪动电箱、电气设备时必须有电工在场。
2.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3. 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他用。
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4. 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作保护接零: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柜的金属外壳。
5. 发电机、柴油空压机的排烟管道必须伸出室外,发电机、柴油空压机及其控制配电室内严禁存放油桶。
6. 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假设在树木、脚手架上。
7. 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8. 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
固定点间距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重。
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四、紧急情况处理1. 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关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
2. 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
3. 发现电线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4.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
五、安全教育1.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交底,提高安全意识。
2. 定期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
电气安全工程1、电力系统的组成:由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组成。
2、电力负荷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一般的电力负荷)。
3、企业高压配电和企业低压配电都有三种方式:树干式,放射式,环式。
4、电气事故由以下几个特点:①电气事故危害大;这里可能出问答题为什么电气事故危害大?答:电气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危害和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造成人员的伤亡②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③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④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
5、触电事故:电击和电伤6、静电危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⑵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起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⑶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造成生产故障,乃至停工。
7、射频: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
射频伤害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
射频电磁场的危害主要有:⑴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⑵在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会造成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引爆8、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输送、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主要体现在:引起火灾和爆炸,异常带点和异常停电9、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上述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尤其是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几个名词解释:⑴感知电流: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阈值:感知电流的最小值⑵摆脱电流: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摆脱阈值:摆脱电流的最小值⑶室颤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室颤阈值:其最小电流值10、伤害的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通过对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害就越大。
电气安全工程复习资料--钮英建版一、工业企业供配电(是指工业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1.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电线路(35KV及以上,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变电所、配电网(10KV及以下,也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和电力负荷组成。
2.额定电压: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电压。
3.交流额定电压:4.对地高低压: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我国普通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50Hz,一般称之为“工业频率”,简称“工频”。
5.工频低压:220V,380V6.工业企业供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线路进厂开始到用电设备进线端为止的整个电路系统。
7.工业企业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一级负荷应用两个电源供电,而且要求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二级负荷如果突然断电,将造成大量废品,产量锐减,生产流程紊乱且不易恢复,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因而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3)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一般电力负荷。
【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可用单回线路供电】7.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电磁场危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作用于人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等影响其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8.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9.电流作用机理:(1)电流致伤机理:细胞激动作用、破坏生物电作用、发热作用、离解作用。
(2)电击致命原因:心室颤动、窒息、电休克10.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感知阈值是指感知电流的最小值。
对于正常人体,感知阈值平均为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感知电流2室颤电流3跨步电压答案:1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2是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
3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
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自接地的带电体流入地下时,在接地点周围的土壤中产生的电压降形成的。
二、选择题1、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_________________ 毫安。
a. 160;b. 16;c. 1.6;d. 0.162、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定期测定,其测定周期为年。
a. 0.5;b. 1;c. 2;d. 33、决定人体阻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皮肤阻抗;b.体内阻抗;c.骨骼阻抗;d.肌肉阻抗4、人体电阻的平均值大致是__________ 左右。
a. 15 Q;b. 150 Q;c. 1.5k Q;d. 1.5M Q5、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_ 造成的。
a.电伤;b.摆脱电流;c.电烧伤;d.电击6、 _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
a.数安;b.数毫安;c.数百毫安;d.数十毫安7 、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
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a. 跨步电压;b.跨步电势;c.临界电压;d.故障电压8、工频电流与高频电流在电击危险性上相比,_ 。
a.高频危险性大;b.工频危险性大;c.危险性相同;d.无法确定谁的危险性大9、从单相触电的危险性来看,接地电网同不接地电网相比, _ 。
a.接地电网危险性大;b.接地电网危险性小;c.它们的危险性一样大; d.它们的危险性不能确定10、从一相故障接地的危险性来看,接地电网同不接地电网相比,_ 。
a.接地电网危险性大;b.接地电网危险性小;c.它们的危险性一样大;d.它们的危险性不能确定答案:1 B 2 B 3 B 4 C 5 D 6 D 7 A 8 B 9A 10 B三、是非判断题1 电流频率越高对人体伤害越严重。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1、我国标准规定:交流额定电压1000V以上为高压,1000V以下为低压。
2、关于电力负荷分级:根据电力负荷的性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的条件:a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b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c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3、电气事故的特点:a危害严重b事故类型多c危险直观识别难d概念抽象e防护研究综性强。
4、直接接触点击: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
间接接触点击:电气设备发生事故时,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
5、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因素相关。
心脏电流因数反应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K=I0/I,I0左手到脚的电流,I人体某一电流途径的电流.6、感知电流: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的电流。
成年男性1.1mA女性0.7mA。
摆脱电流:人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16mA,女性10.5mA。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
23页图1-17.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电击防护的基本准则是:在正常情况下(正常操作和无故障情况下),或在单故障情况下,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均应是无危险的。
2.电击防护基本准则中所谓“单故障”是指那几个方面:1)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易触及可导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2)易触及的无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3)正常不易触及的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易触及的3.针对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可以由哪些防护措施来提供:可以由绝缘(基本绝缘)、屏护(外护物)、间距(包括置于伸臂范围之外)、限制稳态接触电流、限制电压(特低电压)等4.根据所防范的接触方式不同,防止电击事故的措施分为哪几类: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3)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5.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由那几个参数来表示:1)绝缘电阻率2)介电常数3)介质损耗6.绝缘破坏的的形式:1)绝缘击穿2)绝缘老化3)绝缘损坏7.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1)电击穿2)热击穿3)电化学击穿4)放电击穿8.什么是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用2500V的摇表测得60s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单选题1. 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_______。
(5分)(A) 触电的方式(B) 人体电阻的大小(C) 触电电压的高低(D) 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参考答案:D2. 日光灯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是_______烤着可燃物。
(5分)(A) 灯管发热(B) 灯管爆炸(C) 镇流器发热(D) 电线发热参考答案:C3. 通常电气隔离是指采用电压比为_______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电气回路的电气隔离。
(5分)(A) 1﹕1(B) 1﹕2(C) 2﹕1(D) 380﹕220参考答案:A4. 为了防止由于线路故障引发火灾,架空线路不应跨越_______。
(5分)(A) 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B) 道路(C) 通航河流(D) 索道参考答案:A5. 施工现场照明设施的接电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_______。
(5分)(A) 戴绝缘手套(B) 切断电源(C) 站在绝缘板上(D) 以上均不对参考答案:B判断题6. 请问,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7. 请问,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8. 请问,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请问,对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时,应使用的滚球半径应为45 m?(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0. 请问,变电所的位置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请问,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为二级?(5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请问,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
电气安全工程考点第一章1.工业企业供配电是指工业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
2. 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水电站、火电厂、核电站等发电厂),变电所(升压变电所、负荷中心变电所等),输电、配电线路和负荷中心(电力系统中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各电源点还互相联接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电能交换和调节,从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输电线路与变电所构成的网络通常称电力网络。
电力系统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
3. 电压等级的划分我国标准规定:额定电压1000V以上的属高压装置,1000V及其以下的属低压装置。
对地电压而言,250V以上的为高压,250V以下为低压。
可见我们平常使用的380V/220V系统,对地电压在250V以下是低压系统;使用的10KV系统,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就是高压系统。
一般将高压分为中压(1—10KV)、高压(10—330KV)、超高压(330—1000KV)、特高压(>1000KV)。
4.安全电压是指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的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其保护原理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范围内。
5. 感知电流是指在一定概率下,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
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 1.1mA( 有效值,下同 );成年女性约为 0.7mA 。
对于正常人体,感知阈值平均为 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可能因不自主反应而导致由高处跌落等二次事故。
6. 摆脱电流是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
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mA;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人要小。
7.室颤电流是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其最小电流即室颤阈值。
由于心室颤动几乎终将导致死亡,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
(>30~50mA)8.电气事故特点(1)电气事故危害大(严重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触电死亡人数占每年事故死亡人数的5%。
(2)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抽象性)1)专业性;2)电本身特点;3)电气安全教育(3)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广泛性)9.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1)季节性明显(雨季,6、7、8、9月2)(2)电压规律——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5)误操作事故多(6)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7)行业——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10.电气事故类型(1)触电事故(2)静电危害事故(3)雷电灾害事故(4)射频电磁场危害事故(电磁场)(5)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异常带电或起火)11.灭火器种类1)干粉灭火器(NaHCO3或(NH4) n+2PnO3n+1 )2)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CO2)3)泡沫灭火器(AlSO4、NaHCO3)1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3.影响触电程度的因素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感觉电流——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1mA/0.7mA)摆脱电流——人触电后能自动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6mA/10.5mA)致命电流——在短时间内能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50mA)直流电的最小感知电流:男性约为5.2mA,女性约为3.5mA;均匀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6mA,女性约为51mA;可能引起心室颤抖的电流:通电时间0.03s时约为1300mA,通电时间3s时约为500mA。
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触电时间越长,情绪紧张,发热出汗,人体电阻减小,危险大。
若可迅速脱离电源则危险小。
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关系最危险:经过心脏(手——手,手——脚)危险较小;不经过心脏(脚——脚)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人体被伤害程度与电流频率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50~60HZ最危险,大于或小于,其危险性降低;通电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伤害程度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低矮潮湿,仰卧操作,特别是在金属容器中工作,不易脱离现场的情况下触电危险大,安全电压取12V。
其它条件较好的场所,可取24V或36V。
人体健康情况及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情绪乐观的人电阻大,较安全。
情绪悲观,疲劳过度的人电阻小,较危险。
14.人体阻抗定义: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
皮肤阻抗 ZP体内阻抗 Zi人体总阻抗 ZT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欧姆计算,人体电阻因人而异。
手有毛茧,皮肤潮湿、多汗,有损伤,带有导电粉尘的电阻较小,危险性较大。
15.正常情况下的电流流经途径①干燥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②湿润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单手至双足。
③有水蒸气等特别湿润场所的皮肤,电流途径为双手至双足。
④游泳池或浴池中的情况,基本上为体内电阻。
16.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1)皮肤角质层的厚薄:凡是角质层薄的皮肤电阻小;角质层厚的皮肤电阻就较大。
2)皮肤湿润、多汗、有损伤、带有导电粉尘等,都会降低人体电阻。
3)接触面积加大,接触压力增加,也会降低人体电阻。
4)通过的电流增大、通电的时间加长,会使人体增加发热出汗,从而也会降低人体的电阻。
5)接触电压增高,会击穿人体的角质层,并增强机体电解,从而使人体电阻降低等。
17.带电作业根据人体所处的电位高低可分为间接作业法、中间电位作业法和等电位作业法3种。
间接作业法是指人处于低电位,通过绝缘工具代替人手对带电体进行作业;中间电位作业法是指在人体与地绝缘的情况下,利用绝缘工具接触带电体的作业法;等电位作业法是指人体与地绝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直接到带电体上进行工作等,这种作业法也称直接作业法。
18.导体的外壳对它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19.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2.1 直接接触防护a.防止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2.2 间接接触防护a.防止故障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故障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c.在故障情况下触及外露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引起流经人体的电流等于或大于电击电流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源。
20.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定义:防止危险的带电部分被有意或无意的触及两个原则:a.防止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基本措施:绝缘、屏护、间距21.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绝缘是作为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作用:防止设备、元件短路;防止触电。
绝缘是衡量电气设备寿命的指标绝缘材料定义:又称电介质,凡由电阻系数大于107的物质构成的材料,在电工技术上便称为绝缘材料。
22.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缺点的线路流动。
电气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电、热、机械和理化性能,而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与材料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
(陶瓷、橡胶、玻璃)1、气体绝缘材料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2、液体绝缘材料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3、固体绝缘材料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分类:有机、无机、复合23.对绝缘材料的基本要求良好的介电性能良好的耐热性能导热性与耐潮性,较高的力学强度,且又便于加工24.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25.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极化特征的性能参数。
(储电能力,又称相对电容率)。
26.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27.绝缘的破坏①绝缘击穿②绝缘老化28.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目前主要采用保护接地、接零以及等电位联接等技术措施。
29.将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的某些部分与埋入大地的金属导体相连接,即为接地。
30.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
接地线:电气设备与接地体连接的导线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体总称接地装置31.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
32.燃烧—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3.爆炸—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
34.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35.点火源—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36.引起火灾的成因: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3.机械及其它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37.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
38.导线、对导线起支持和绝缘作用的绝缘子、支架、电杆、横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