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工程(第二版)
- 格式:ppt
- 大小:21.27 MB
- 文档页数:8
第一早1.电力系统是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
发电将自然界中蕴藏的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
变电接受电能、改变电压和分配电能,是联系发电厂和电能用户的中间枢纽。
配电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功能。
输电线路是将发电厂的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配电线路是将负荷中心的电能配送到各个电能用户。
电能使用是用电设备或单位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
2.①进线电压为35kV,先经总降压变电所变为10kV的配电电压,在送到各车间变电所,再经车间变电所变为0.4kV低压电分送到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②进线电压为10kV,经总配电所分送到各车间,经车间变电所变为0.4kV低压电,分送到各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③进线电压为1OkV,经变电所变为低压电分送到车间,再送到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④进线电压为0.4kV,经配电室分送到各车间或直接送到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3.GB/T2900.50-2008规定,高[电]压通常指高于1000V(不含)的电压等级,低[电]压指用于配电的交流电力系统中1000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国际上公认的高低压电器的分界线交流电压则是1000V(直流则为1500V)4•规律和特点:①触电事故有明显季节性②低压多于高压③农村多于城市④青、中年人多⑤携带式、移动式设备多于固定式设备原因:①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③设备不合格5•事故类型:①触电事故②火灾爆炸事故③雷电事故④静电事故。
6.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7.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例如特别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机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的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的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第一章1-1什么是电力系统?建立联合电力系统有哪些好处?答: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
建立联合电力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可以减少系统的备用容量;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以安装大容量的机组;可以合理利用动力资源,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2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电力系统有哪些要求?答: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电能不能大量存储;过渡过程十分短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电能;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我国规定的三相交流电网额定压等级有哪些?用电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答:我国规定的三相交流电网额定压等级,低压有0.22/0.127 kV, 0.38/0.22 kV和0.66A).38kV;高压有3kV、6kV、10 kV、35 kV、60 kV、110 kV、220 kV> 330 kV、500 kV 和750kV。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规定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对于降压变压器,应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对于升压变压器, 应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变压器二次绕的额定电压,当二次侧供电线路较长时,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当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较短时,应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01-4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简述它们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
答: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高次谐波(波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度及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略)。
1-5什么叫小电流接地系统?什么叫大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各相对地电压如何变化?这时为何可以暂时继续运行,但又不允许长期运行?答: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1•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当接触电压在50—100v时,皮肤阻抗明显下降,当皮肤击穿后,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
感知电流: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 1.1mA,成年女性0.7mA相2•对于群体而言,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摆脱电流:人在接触后能够自行摆脫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16mA,成年女性10.5mA。
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
成年男性9mA,成年女性6mA。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
最小室颤电流被定义为室颤阈值。
3•直接接触点击: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
间接接触点击: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意外带电体。
4•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部分”而引起的电击。
而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体接触到发生漏电故障电气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 而引起的电击。
5•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
6•吸收比:是加压测量开始后60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测量开始后15s时的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7•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
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8•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遮拦高度应不低于1,7米。
9•什么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率的影响因素?绝缘电阻式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
温度,湿度,杂质含量,电场强度的增加都可能降低电介质的电阻率。
1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是离子容易迁移,电阻率按指数规律下降2湿度升高,一方面水分的侵入式电介质增加了导电离子,使绝缘电阻下降;另一方面,对亲水物质,表面的水分还会大大降低其表面电阻率。
3杂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内部的导电离子,也使电介质表面污染并吸收水分,从而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4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的离子迁移能力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使电阻率下降,党电场强度临近电介质的击穿电场强度时,因出现大量电子迁移,使绝缘电阻按指数规律下降。
电气安全工程电气第一章安全基础1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组成。
2 送电线路是指电压为35KV及其以上的电力线路,分别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3 我国标准规定:交流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上者属高压,1000V以下者属低压。
4 对地电压而言,交流250kV以上者属高压,1000V及其以下者属低压。
5 我国工频低压最常用的是380V和220V电压。
6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我国普通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功率为50HZ,一般称之为“工业频率”,简称“工频”。
7 根据企业用电规模的不同,工业企业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有多种,常见的供电方式有以下四种:(1)对于大型工业企业和某些电源进线为35KV及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一般经过两次降压,即先经总降压变电所将35KV及以上的进线电压变为10KV的配电电压,然后通过高压配电所或直接经高压配电线路将电能分配到各车间配电所,再经车间配电所将为0.4KV 低压。
(2)对于一般中性工业企业,进线电压为10KV,电能经由高压配电所有高压配电线路分送到各车间配电所,或有高压配电线路直接共给高压用电设备。
车间变电所将10KV的高压直接将为0.4kv。
(3)对于一般小型工业企业,进线电压为10KV。
经变电所有高压变为低压。
(4) 对于所需容量不大于160KV A的小型工业企业,直接由公共低压电网供电,进线电压为0.4KV,经低压配电室分送到各车间或直接送到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8 我国根据电力负荷的性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9 工业企业高压配电有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等三种基本方式。
10 电气事故具有以下特点:(1)电气事故危害严重;(2)电气事故类型多;(3)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4) 电气事故的概念较为抽象;(5)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电气事故时有规律的,且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识别和掌握的。
电气事故的危害:电气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危害和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电气施工安全技术是指在电气施工过程中,为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施工前期准备、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施工后的安全维护等方面详细介绍电气施工安全技术。
一、施工前期准备1.施工方案在电气施工前,必须制定一套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施工方案要以安全为前提,合理安排施工的顺序和步骤。
2.安全组织机构在施工前期,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个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施工安全的全面管理。
3.场地准备工作在电气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细致的勘察和清理。
清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施工中的安全措施1.人员防护在电气施工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还需要配备专用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靴、呼吸器等。
2.电气设备的维护在电气施工中,必须对使用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特别是对老化或破损的电气设备要及时更换,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3.安全用电在电气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电,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
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电源、电缆的敷设,确保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
4.施工现场的标识和警示在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如禁止通行、高压危险等。
合理划定施工区域,确保施工人员和非施工人员之间的安全分离。
三、施工后的安全维护1.设备运行检查在电气施工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运行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不存在安全隐患。
及时处理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2.安全交底在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明确设备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3.安全档案管理在电气施工完成后,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电气安全工程1、电力系统的组成:由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组成。
2、电力负荷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一般的电力负荷)。
3、企业高压配电和企业低压配电都有三种方式:树干式,放射式,环式。
4、电气事故由以下几个特点:①电气事故危害大;这里可能出问答题为什么电气事故危害大?答:电气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危害和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造成人员的伤亡②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③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④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
5、触电事故:电击和电伤6、静电危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⑵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起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⑶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造成生产故障,乃至停工。
7、射频: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
射频伤害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
射频电磁场的危害主要有:⑴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⑵在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会造成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引爆8、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输送、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主要体现在:引起火灾和爆炸,异常带点和异常停电9、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上述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尤其是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几个名词解释:⑴感知电流: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阈值:感知电流的最小值⑵摆脱电流: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摆脱阈值:摆脱电流的最小值⑶室颤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室颤阈值:其最小电流值10、伤害的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通过对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害就越大。
电气安全工程复习资料--钮英建版一、工业企业供配电(是指工业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1.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电线路(35KV及以上,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变电所、配电网(10KV及以下,也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和电力负荷组成。
2.额定电压: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电压。
3.交流额定电压:4.对地高低压: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我国普通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50Hz,一般称之为“工业频率”,简称“工频”。
5.工频低压:220V,380V6.工业企业供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线路进厂开始到用电设备进线端为止的整个电路系统。
7.工业企业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一级负荷应用两个电源供电,而且要求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二级负荷如果突然断电,将造成大量废品,产量锐减,生产流程紊乱且不易恢复,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因而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3)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一般电力负荷。
【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可用单回线路供电】7.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电磁场危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作用于人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等影响其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8.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9.电流作用机理:(1)电流致伤机理:细胞激动作用、破坏生物电作用、发热作用、离解作用。
(2)电击致命原因:心室颤动、窒息、电休克10.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感知阈值是指感知电流的最小值。
对于正常人体,感知阈值平均为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电气安全工程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1、我国标准规定:交流额定电压1000V以上为高压,1000V以下为低压。
2、关于电力负荷分级:根据电力负荷的性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的条件:a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b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c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3、电气事故的特点:a危害严重b事故类型多c危险直观识别难d概念抽象e防护研究综性强。
4、直接接触点击: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
间接接触点击:电气设备发生事故时,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
5、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因素相关。
心脏电流因数反应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K二10/1,10左手到脚的电流,I人体某一电流途径的电流.6、感知电流: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的电流。
成年男性1. 1mA女性0. 7mAo摆脱电流:人在触电后能口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16mA,女性10. 5mA.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
23页图1-17.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电击防护的基本准则是:在正常情况下(正常操作和无故障情况下),或在单故障情况下,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均应是无危险的。
2.电击防护基本准则中所谓“单故障”是指那几个方面:1)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易触及可导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2)易触及的无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危险的带电部分3)正常不易触及的危险的带电部分变为易触及的3.针对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可以由哪些防护措施來提供:可以由绝缘(基本绝缘)、屏护(外护物)、间距(包括置F伸臂范围之外)、限制稳态接触电流、限制电压(特低电压)等4.根据所防范的接触方式不同,防止电击事故的措施分为哪儿类: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3)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5.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由那儿个参数來表示:1)绝缘电阻率2)介电常数3)介质损耗6.绝缘破坏的的形式:1)绝缘击穿2)绝缘老化3)绝缘损坏7.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1)电击穿2)热击穿3)电化学击穿4)放电击穿8.什么是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用2500V的摇表测得60s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 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