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豆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大豆大豆进口企业套期保值纲要上海中期运作部张鹰2005-07第一部分 大豆进口企业套期保值基础知识2004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南美访问期间,我国与巴西农业部达成谅解,以后能绕过美国的代理商,由中国外贸企业直接向巴西豆农采购大豆。
随之而来也就产生了进口南美大豆套期保值问题。
一、套期保值的重要性正如2004年4月中国大豆进口企业在1000美分的历史高价,被迫违约放弃采购定单,被国际投机资金绞杀一样。
大豆市场在其进口业务流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行。
套期保值交易能使大豆进口企业事先确定成本,锁住利润。
转移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二、 套期保值的方法对于大豆进口企业来说,市场风险来自采购南美大豆后,在发往中国分销的45天过程中,大豆价格大幅下跌。
利用期货市场,他可以进行卖出套期保值,锁定风险。
在经典期货理论中,卖出套期保值是指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与其在现货市场上买入的大豆数量相等、交割日期和交割品质、等级相同或相近的大豆期货合约。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当时期货市场价格变动以及进价成本、油厂采购意向、增值税等情况,合理调配期货交易头寸。
(详见附表一)大豆进口企业卖出保值期货交易头寸分配方案(附表一)40-60%50% 70% 30% 入市比重 不明确震荡市 熊市牛牛市市场基础判断第二部分大豆进口企业卖出保值操作计划一、入市及风险控制原则:1、在控制进口货物成本的前提下,在整体上涨趋势中,逢高抛空是操作的主基调;2、在卖出保值中,根据当时期货市场价格变动以及进价成本、油厂采购意向、增值税等情况,按附表一选择合理的保值头寸;3、在保值中,期货保证金应为企业自有资金。
4、视风险承受能力以1:2的投资比率作投资预算及选择流动性高的主力合约为保值合约。
二、卖出套期保值业务操作流程:以大豆进口企业三月进口50000吨大豆为例,在牛势前提下,决定在期货市场进行30%即15,000吨的平均价卖出保值套期保值业务操作,具体步骤如下:(附图一)步骤一选择经纪公司开户选择一家信誉好,运做规范的期货经纪公司作为其代理机构,通过签署期货经纪合同,确定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收费标准。
期货的套期保值与投机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期货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期货市场的特性使得它不仅可以用于套期保值,而且也可以成为投机的工具。
本文将从实际操作和风险管理方面对期货的套期保值与投机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期货的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或投资者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使用期货合约来锁定未来的资产价格或者成本。
通过套期保值,投资者可以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利润。
常见的套期保值对象包括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大豆等)、股指、外汇等。
套期保值的操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投资者寻找相关的期货合约,确定需进行套期保值的数量和时间;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开仓操作,购入或卖出合约;在到期时,结算盈亏,进行交割或平仓。
某公司预计未来三个月需要购入1000吨铜,但担心未来铜价上涨,导致成本增加。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公司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多头操作,购入1000吨铜的期货合约。
这样,即使在三个月后铜价上涨,公司也能以之前锁定的合约价格购入铜,从而降低成本。
反之,如果铜价下跌,公司则会损失,但这部分损失可以通过实际采购铜的成本抵消。
套期保值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护企业或投资者的利润等方面。
套期保值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套期保值成本、无法完全预测市场走势等。
二、期货的投机分析投机是指投资者为了获取利润而进行期货交易的行为。
相对于套期保值,投机更注重盈利和风险。
投机者通常会通过对市场走势、基本面和技术面等方面的分析,来预测未来价格的变化,从而获取收益。
投机交易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投资者在分析市场后,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多头或空头操作。
如果投资者判断未来价格将上涨,可以选择多头操作,等待价格上涨后再平仓获利。
反之,如果判断价格将下跌,可以选择空头操作,等待价格下跌后再平仓获利。
投机者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市场的及时把握和准确预测成为实现投机利润的关键。
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案例分析2011-6-3买入套保实例:9月份,某油厂预计11月份需要100吨大豆作为原料。
当时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该油厂对该价格比较满意。
据预测11月份大豆价格可能上涨,因此该油厂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大豆套期保值交易。
交易情况如下表:注:1手=10吨从该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买入套期保值同样涉及两笔期货交易。
第一笔为买入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买入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对冲原先持有的头寸。
第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买后卖,所以该例是一个买入套期保值。
第三,通过这一套期保值交易,虽然现货市场价格出现了对该油厂不利的变动,价格上涨了40元/吨,因而原材料成本提高了4000元;但是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盈利了4000元,从而消除了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
如果该油厂不做套期保值交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他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原料,但是一旦现货市场价格上升,他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相反,他在期货市场上做了买入套期保值,虽然失去了获取现货市场价格有利变动的盈利,可同时也避免了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的损失。
因此可以说,买入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卖出套保实例:(该例只用于说明套期保值原理,具体操作中,应当考虑交易手续费、持仓费、交割费用等。
)7月份,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某农场对该价格比较满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该单位担心到时现货价格可能下跌,从而减少收益。
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该农场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大豆期货交易。
交易情况如下表所示:注:1手=10吨从该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卖出套期保值实际上涉及两笔期货交易。
第一笔为卖出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卖出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进原先持有的部位。
第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卖后买,所以该例是一个卖出套期保值。
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比率及期货合约的选择——以大豆期货为例苏琳茹【摘要】随着国内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日益频繁,交易者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农产品现货的保值,而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保值途径。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期货市场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以及期货合约的选择效应,分析方法是建立模型,回归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以及不同合约下大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绩效,从而得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否具有期货合约的选择效应结论,并为以后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提供保值策略方面的建议。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套期保值;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期货合约选择【作者】苏琳茹【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2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为了规避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人们越来越关注期货市场,并通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交易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规避。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一致性,在期货市场建立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头寸,从而达到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来对冲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目的。
国外从很早就开始了对于套期保值问题的研究,研究的重心在于模型的确定、保值比率的估计以及各种效应的存在与否。
就国内来说,对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的研究起步远晚于国外,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金属商品期货合约,二是农产品商品期货合约。
金属期货合约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大部分研究结果也得出我国金属期货市场还是较好的套期保值绩效的,而对于农产品期货合约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本文选择农产品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在农产品中选择大连期货交易所大豆一号作为研究对象,抓取大豆1号从2015年9月到2016年4月的期货数据及现货数据,研究大豆期货套期保值的最优保值比率以及期货合约的选择。
通过以往数据回归出最优保值比例,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期货合约下保值的效果,检验出套期保值是否具有期货合约的选择效果。
大豆压榨厂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大豆油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植物油,在我国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大豆压榨厂作为大豆油的重要产地,也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以保障其正常的生产经营。
因此,大豆压榨厂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成为了当前农产品市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大豆压榨厂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豆压榨厂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分析,探讨其可行性及发展趋势,为大豆压榨厂提供风险管理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大豆期货市场概况以及期货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大豆压榨企业生产经营及风险状况分析。
3. 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4. 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优势分析。
5. 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6. 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分析。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探讨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绪论、大豆期货市场概况、大豆压榨企业生产经营及风险状况分析、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结论与展望。
其中,绪论部分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等;大豆期货市场概况将介绍大豆期货市场的情况;大豆压榨企业生产经营及风险状况分析部分将对大豆压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将详细介绍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将对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论文研究成果,并对大豆压榨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景进行展望。
实验四期货套期保值(2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期货行情分析软件深刻理解套期保值的含义、原理和作用,掌握基差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和套期保值交易的基本方法,进行套期保值模拟交易实验。
二、实验类型设计操作验证型,通过学生设计后上机操作验证所学内容三、本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假定自己是某商品的拥有者,对这种商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通过期货行情分析软件结合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利用期货模拟操作系统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用品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期货行情系统和模拟软件系统五、实验操作步骤和基本内容(一)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套期保值策略套期保值的方法很多,卖出套期保值和买入套期保值是其基本方法。
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套期保值方法进行模拟交易实验。
由于套期保套需要知道商品的现货价格,在实验时,学生要根据当前某商品的期货价格确定一个模拟的现货价格,以此为参照来计算模拟交易的盈亏。
(二)卖出套期保值卖出套期保值是为了防止现货价格在交割时下跌的风险而先在期货市场卖出与现货同样数量的合约所进行的交易方式。
通常是在农场主为防止收割时,农作物价格下跌;矿业主为防止矿产开采以后价格下跌;经销商或加工商为防止货物购进而未卖出时价格下跌而采取的保值方式。
现以CBOT玉米合约为例进行实验,其合约文本如下:经过基本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分析,预计在7月份收割时玉米价格会下跌,于是学生确定在7月份将现货售价锁定在327美分/蒲式耳。
因此,学生在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市场上以327美分/蒲式耳的价格卖出一份“七月玉米(合约代码CRCN)”合约以进行套期保值。
2周后,学生确定玉米现货价格下跌到300美分/蒲式耳,将现货玉米以此价卖出。
同时,期货价格也同样下跌,跌至300美分/蒲式耳,学生就以此价买回一份“七月玉米(合约代码CRCN)”期货合约,来对冲初始的空头,从中他赚取的27美分/蒲式耳,正好用来抵补现货市场上少收取的部分,而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丧失了有利的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利益。
豆类企业套期保值案例2004年的大豆风波造成了本地区其它10多家油脂企业都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倒闭。
而新春油脂能够存活的原因是利用期货对现货做了套期保值,其它油脂企业则由于没有重视期货保值,甚至没有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所以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
2004年,大豆价格价格一路疯狂上涨,到3月份,大豆现货价格上涨至4100元/吨的历史新高。
对于大豆压榨企业要维持生产、持续经营,就必须继续购买大豆原料,以便维持生产。
但是由于大豆价格高涨,处于历史高价位,购买即意味着风险,不购买就无法维持持续生产。
面对此难题,新春公司的领导决定利用期货套期保值,控制价格风险。
在现货市场4100元/吨的高价买入现货,在期货市场上3800元/吨的价格卖空大豆期货。
在高价买入现货后,价格在当月末出现崩溃式下跌,而新春油脂的损失由于成功套保而降至最低。
2 0 0 8年的大豆行情很多方面与2004年的行情很像,价格不断高涨,新春油脂再次面对高价位购买大豆的风险。
对此,公司毅然决定在5月份购买4000吨现货大豆的同时,在CBOT以1514.25的价格卖出相当于4000吨大豆量的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当时很多人对公司的行为感到不解,认为大豆价格还有不断高涨的可能,卖出期货很容易出现期货上的浮动亏损。
而卖出期货后,确实很快就出现了期货浮动亏损。
而其它几家企业在购进现货的同时,认为价格还会上涨,放弃了套期保值,并在期货盘子上面买入大豆期货而改做投机,取得浮动盈利。
2008年7月,国内外大豆期货现货均出现大幅度、急剧的下跌,下跌幅度和速度都是历史罕见的,那些没有套期保值的油脂企业投机而来的浮动盈利变成了大幅的亏损,而新春油脂由于前期的套期保值,在这波行情里再次躲过价格的波动风险。
2008年5月,有一家企业以11800元/吨的价格提前订购了新春油脂的豆油,而此时豆油价格已经有下跌的迹象,在现货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新春也在不断卖出豆油现货,以便控制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套期保值的基本内涵及原理,对套期保值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通过国内企业套保案例具体说明套期保值策略运用不当的不利后果,分析了其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中国现阶段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有益的策略思路,希望为企业套保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套期保值,风险,策略研究一、背景介绍(一)套期保值的基本内涵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以达到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的一种有效地回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的期货投资形式。
(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套期保值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原因是:1、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一致。
同一种商品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虽是两个不同市场,但这种商品的价格会受到相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一般同一种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长期走势上会趋于一致;只是在某一时间段因为时间、成本和其他因素影响,两种价格会出现偏差。
利用这种差异特别是时间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可以使套保者通过一个市场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
2、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两者趋向一致。
期货市场独特的交易机制,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会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收敛,趋向一致。
因为期货合约到期时如果不反向平仓,就必须进行实物交割,当期货合约临近到期日时,两者价格的差异必然接近于零。
否则就会存在无风险套期机会,无风险套利机会同时会使无风险套利区间逐渐缩小,即期现两种价差趋向一致。
二、套期保值策略分析套期保值分为买入套期保值者和卖出套期保值者。
对于生产商,产品市场价格下跌会导致收入下降。
生产商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实行卖出套保。
对于销售商或原料使用商,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会导致成本上升,套保操作方向与生产商相反进行买入套保。
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关系可以用基差来描述: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在实际的现货/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中,基差并不总是一致。
豆类期货套期保值第一部分:套期保值概述一、套期保值概念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商品或资产相同或相关、数量相等或相当、方向相反、月份相同或相近的期货合约,从而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之间建立盈亏冲抵机制,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套期保值者的特点一般来说,套期保值者具有的特点是:(1)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直接影响其利润的稳定性;(2)避险意识强,希望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而不是像投机者那样通过承担价格风险获取收益;(3)生产、经营或投资规模通常较大,这是因为期货合约规模一般较大,且参与期货交易需要相当的资金规模和操作经验,只有规模较大的机构和个人才适合做套期保值;(4)从套期保值操作上,所持有的期货合约买卖方向比较稳定且保留时间长。
三、套期保值原理1、同一品种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一致2、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两者趋向一致四、套期保值操作原则1、种类相同或相关原则种类相同或相关原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所选择的期货品种必须和套期保值者将在现货市场中买进或卖出的现货商品或资产在种类上相同或有较强的相关性。
只有如此,在套期保值操作中所选择的期货品种的价格与现货价格才能有大致相同的趋势,从而在两个市场上采取反向买卖行动才能取得保值效果。
2、数量相等或相当原则数量相等或相当原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买卖期货合约的规模必须与套期保值者在现货市场上所买卖的商品或资产的规模相等或相当。
只有如此,才能使一个市场上的盈利额与另一个市场上的亏损额相等或最接近。
3、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所选用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最好与交易则将来在现货市场上实际买进或卖出现货商品的时间相同或相近。
这是因为两个市场上出现的亏损额和盈利额受两个市场上价格变动幅度的影响,只有选用在相同或相近时间段的期货合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联系才会更加紧密,套期保值效果才更显著。
一套期保值定义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例如,一个农民为了减少收获时农作物价格降低的风险,在收获之前就以固定价格出售未来收获的农作物。
二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征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
从而在“现货”与"期货"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一)传统套期保值理论传统套期保值理论由凯恩斯和希克斯于1930年提出,其核心在于对同一商品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部位相反的头寸,以规避现货的价格风险。
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走势趋同(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由于这两个市场受同一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二者价格同涨同跌;但是在这两个市场上操作相反,所以盈亏相反,期货市场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
“品种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是市场对于套期保值的整体印象。
本文下述所做分析如无特殊注明,一般分析描述的都是基于传统套期保值。
(二)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的演变与创新在实践中,完全利用“品种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传统套期保值理论运作,对于企业来说,会感到效果并不一定非常好。
实际上,这个理论的提出,其前提条件是期货市场的金融属性并不是很强,现货企业的品种比较单一,而且现货产业的单位利润率比较高,此时利用这个理论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考量保值效果,其规避的是一个时间点上的风险问题。
比如对于玉米贸易商来说,在企业买玉米现货的同时,抛出等量的期货,规避的就是买玉米时间点往后的价格波动风险。
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期货市场的认识,基本上处在这个领域阶段。
期货市场的大豆期货分析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衍生品交易市场,它允许投资者通过合约买卖标的资产在将来某个约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进行交割。
大豆期货是期货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品种,其价格变动对农业产业和全球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大豆期货为案例,分析期货市场中的大豆期货走势,以及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因素。
一、大豆期货走势分析大豆期货的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季节性需求变动、政策调控、天气等。
在对大豆期货走势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需求变动:大豆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需求变动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农业收获季节,大豆供应增加,价格相应下降;而在种植季节,大豆供应减少,价格则有可能上涨。
2. 政策调控:政府的政策调控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对大豆的进出口政策、农业补贴等措施都可能对大豆期货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 天气因素: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干旱或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收成,从而对大豆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二、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除了走势分析,我们还可以从供需关系和市场情绪等角度来分析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1. 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应偏紧、需求增加,会推动大豆期货价格上涨;而供应过剩或需求减少,则会导致价格下跌。
2.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大豆期货价格。
例如,经济增长、通胀预期、汇率变动等因素都会对大豆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3. 投机情绪: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往往会对价格产生短期波动。
投资者对大豆市场的预期和情绪变化,包括技术指标、资金流向等,都会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
三、风险管理与交易策略在大豆期货交易中,风险管理和交易策略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管理和交易策略:1. 多空对冲:针对大豆期货价格波动,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空对冲策略,即同时买入和卖出大豆期货合约,以降低单一方向的风险。
大豆压榨套利投资策略分析大豆、豆油与豆粕三种商品在国内与CBOT期货市场都已上市,为大豆产业链的三种商品进行套利交易提供了条件。
大豆压榨套利是期货市场上经典的套利模式,本文首先分析大豆压榨套利的原理,然后利用历史样本数据对大豆压榨套利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当前大豆、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分析潜在的套利机会与存在的风险。
一、大豆压榨套利原理大豆作为豆粕、豆油的原材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价格联系,这个联系就是压榨利润。
投资者可以根据压榨利润公式计算出压榨利润,与正常区间的压榨利润进行对比,从而据此确定套利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进口大豆的出油率为19%-22%,进口大豆的出粕率:78%-79%;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国产大豆的出粕率为79%-80%,大豆压榨的加工成本一般为100-120元/吨。
大豆的压榨利润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压榨利润=豆粕价格×出粕率+豆油价格×出油率-加工成本—大豆价格。
当压榨利润偏高时,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大豆,卖出其压榨产品豆油与豆粕,反之亦然。
大豆压榨套利分为大豆提油套利与反向大豆提油套利两种。
(1)大豆提油套利大豆提油套利是大豆加工商在市场价格关系基本正常时进行的,目的是防止大豆价格突然上涨,或豆油、豆粕价格突然下跌引起的损失,或使损失降至最低。
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由于大豆加工商对大豆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不能够同时进行,价格变动风险。
大豆提油套利的作法是:购买大豆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豆油和豆粕的期货合约,并将这些期货交易头寸一直保持在现货市场上,购入大豆或将成品最终销售时才分别予以对冲。
这样,大豆加工商就可以锁定产成品和原料间的价差,防止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2)反向大豆提油套利反向大豆提油套利是投资者在市场价格反向时采用的套利方法,当大豆价格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出现大幅上涨时,卖出大豆期货合约,同时买进豆油和豆粕期货合约。
(3)大豆压榨套利操作策略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大豆压榨利润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波动,当压榨利润超过正常的区间,如图1中的A点,即可以采取提油套利交易策略;相反,当压榨利润低于正常的区间水平,如图1中的B点,即可以采取反向提油套利交易策略。
大豆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过去十多年,我国大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从1990年的不到1000万吨,增长到2003的3500万吨左右,其中榨油用大豆增长更为快速,从1993那边占大豆总消费量的约一半,增长到目前的74%。
但我国大豆生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年产量维持在1300~1600万吨之间(其中黑龙江占三分之一)。
2003年全国产量达到165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巨大的供求缺口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自1996年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大豆净进口国后,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2001年进口大豆接近1400万吨,2003年进口大豆首次突破了2000万吨。
近几年来,随着对植物油脂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国际油脂产业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我国以大豆压榨为核心的油脂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大豆压榨中心。
在压榨能力快速增长过程中,油脂企业大型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新建油厂在规模、装备和技术上,多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油脂企业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对进口大豆价格波动导致的经营风险,没有较好地利用套期保值工具,特别是过去一年来,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导致许多大豆压榨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2004年,国际、国内大豆现货和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国内榨油企业经历了严峻考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4月份以后的大豆及其相关产品价格的暴跌,直接导致榨油行业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许多企业因此元气大伤,经营陷入困境。
面对痛苦的现实,我们不能不对我国相关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当国内企业面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需要同时驾驭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时候,成败的关键将不是盈利的多少,而是控制风险和价格管理是否成功,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第一是保本,第二是保本,第三才是盈利。
作为现货企业,管理生产、流通和销售,参与市场竞争,是企业管理者们可以直接控制的。
但是,原料和产成品价格的变化,作为单个企业是无法决定的。
很多企业希望准确预测原料和成品价格的变化,并调整产销以帮助企业增加盈利。
但是,要完全做到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通过利用期货市场做到管理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则可以保证企业在价格变动频繁的情况下不受到大的冲击。
期货市场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市场平台,只要运用得当,套期保值、套利、期货现货互相转换等期货交易手段和现货经营紧密结合,都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经营风险和控制原料、成品价格的有效方式。
贸易、压榨与饲料等涉及大豆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数理统计根据一、大豆与豆油、豆粕的比较关系对中国现货市场豆油、大豆和豆粕的月价格数据进行统计,样本数量为67,数据来源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软件为Eviewsl.l。
1.豆油、大豆和豆粕的现货价格月波动率统计分析经统计可得,豆油价格月波动率的均值为0.021893,而大豆和豆粕的分别为0.02824和0.033808;豆油标准差为0.019736,而大豆和豆粕则为0.02019和0.036443,都是豆油较低,表明豆油价格的波动比大豆和豆粕要小。
但豆油的最大月波动率为0.113636,低于豆粕而高于大豆。
2.豆油、大豆和豆粕的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检验经过检验,我们发现在我国现货市场上,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性极强,相关系数高达0.95,是正相关。
而豆油与豆粕相关系数为-0.21,相关性很低,豆油和大豆相关系数仅为-0.04,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3.豆油、大豆和豆粕的现货价格的因果性检验经过Granger&Sims的因果关系检验,分别用2-4期滞后,结论如下:①大豆价格是豆油价格原因,豆油价格非大豆价格原因。
②豆粕价格是大豆价格原因,大豆价格非豆粕价格原因。
③豆粕价格是豆油价格原因,豆油价格非豆粕价格原因。
从因果检验可知,豆粕价格是原因,豆油价格是结果。
由于大豆和豆粕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豆粕的价格上涨,将会使大豆压榨需求增加,导致大豆价格上升,而豆油的产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豆油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价格将下降。
所以,大豆压榨行业主要根据豆粕价格的变化作出生产决策,豆粕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大豆和豆油价格的相应变化。
这一结论也基本符合近几年大豆压榨行业的市场情况。
二、期货大豆和期货豆粕关系比较以黄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和豆粕期货价格作为变量。
采用的样本数据区间为2002-3-15--2005-6-20,将各个不同合约的期货价格和成交量作为权数计算出期价加权平均数。
1.DCE期货大豆和豆粕加权平均期价的因果相关分析从表1的计算结果上看,大豆加权平均期价和豆粕加权平均期价的相关系数为:0.972996,属于正向高度相关关系。
2.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3.检验结果与实证说明。
通过采用协整研究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研究方法,就大豆加权期价和豆粕加权期价的因果关系进行详细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大豆期价与豆粕期价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关系),且大豆期价与豆粕期价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②在短期内,大豆期价的变动对豆粕期价具有引导性;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期价对豆粕期价得影响在逐渐减弱,而当滞后值取144时,豆粕期价的影响已经取代大豆期价的影响,使得豆粕期价的变动对大豆期价具有引导性;④在长期关系中,大豆期价和豆粕期价具有互动的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即大豆期价的上涨(下降)促进豆粕期价的上涨(下跌),而在豆粕期价的变化同时也制约着大豆期价变化。
以上分析结论可以说明,豆类企业参加期货对现货物流和生产是可行的。
大豆套期保值策略分类研究一、大豆豆粕贸易企业套期保值策略1.大豆进口贸易商套保策略进口大豆在从国外装船到运至国内口岸大约需要50-55天。
大豆到港后一般以两种方式销售:定单式和随行就市式。
我们设计了如下操作思路:在04年初我们预计4月底、5月初大豆价格会到达3000元/吨附近,之后将展开有可能长达大半年时间的上涨,高点应该会超过前期的3600一线。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假设第一批大豆数量2万吨,装船时间为2004年3月初,到达国内口岸时间为4月底或5月初。
销售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事先在国内已经同大豆需方客户预先签定好2万吨大豆的销售合同,而且价格是确定的。
由于采购、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价格已经确定,大豆从采购到销售之间的两个月时间的价格风险就对这次经营活动没有影响,在此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套保。
(2)与国内大豆需方预先签定好部分大豆(例:1万吨)的销售合同,价格是确定的。
在此情况下,仍有1万吨大豆暴露在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下,也就是说,从该贸易商和国外供货方签定好合同那一刻起,一直到把大豆运至国内销售完毕,价格风险始终存在。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防止签定采购合同之后大豆价格下跌,在签定采购大豆合同的同时(或相邻的几天)观察期货盘面,利用技术分析手段,寻找相对的高点,卖出1000手大豆合约(可以挑选当时比较活跃的月份)进行卖出套期保值。
在两个月之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A.大豆价格果然下跌,1万吨未签定好销售合同的大豆现货随行就市销售之后出现亏损;期货价格同时下跌,在期货市场持有的1万吨大豆卖出合约在大豆销售的同时买入平仓,获得赢利。
在此种情况下,现货的亏损由于期货的赢利而得到弥补。
B.大豆价格出现上涨,1万吨未签定好销售合同的大豆现货随行就市销售之后出现赢利,期货价格同时上涨,在期货市场持有的1万吨大豆卖出合约在大豆销售的同时买入平仓,出现亏损。
两者相抵之后是稍有赢利还是稍有亏损要看基差的变化以及进、出场点位的选择。
现货市场的额外的赢利由于期货的亏损而使利润没有因为价格上涨而扩大,但暴露在价格风险之下的1万吨大豆得到了很有效的保值。
成本计算:假设明年3月初的价格为3300,4月底的价格3500,保证金及手续费水平同前。
那么一手大豆需要的保证金为3300×10×8%或3500×10×8%约为2640元/吨或2800元/吨,1000手需要保证金264万-280万,加上防止价格意外波动而预备的准备金约需要300万,成本为7.8万。
2.豆粕经销商套保策略豆粕现货经销商不论是否偏好长期囤货,都会出现因现货价格突然下跌,使得货物滞留在手上的"被套"可能,使得豆粕现货经营因为价格风险大起大落。
2004年3月份,某经销商囤积了5000吨的现货豆粕,成本在3400元/吨左右。
此时市场看好而现货成交清淡。
该经销商微利出售了800吨豆粕之后,发现很难继续出货。
此后,虽然豆粕现货报价仍然很高,但该经销商担心手中的存货风险。
于是该经销商于2004年3月16日,以3532元/吨的价格在豆粕0405合约上抛空420手。
此后的两周之内,当期货价格上涨到3600元/吨左右,该经销商继续持有,并且最后完成了现货交割的手续,获取赢利。
进入4月份以后,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一路暴跌,期货价格跌到了2900元/吨以下,该经销商保值的功效显现。
经销商的利润模式在于短期内货物转手的价差,任何情况导致的货物滞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但是实际经营过程中,货物在经销商手中滞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及时进行卖出保值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二、大豆压榨企业套期保值策略以油厂为代表的大豆压榨类企业在大豆产业链中涉及的环节最多,所承担的的价格风险也最复杂,在大豆价格波动日趋剧烈的今天,能否合理利用期货市场对各个环节进行套保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
1.油厂利用期货大豆代替现货大豆2004年3月份,高企的进口成本以及后期供应量偏紧的预期推动了港口大豆价格,国内进口大豆现货价格跟随CBOT大豆持续上涨。
到3月29日,大部分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已经到4000-4050元/吨。
截至到3月份已经定购的美豆已经基本装船完毕,4月份后期的进口大豆供应主要依赖于南美大豆,但由于前期的罢工影响,4月底5月初的南美大豆到港数量可能会偏低。
大型油厂的大豆库存基本可以维持到4月底到5月初之间,但从后期进口大豆成本来看,3月船期的南美大豆基本定价区间在4000-4400元不等,3月份以后国内进口大豆现货价格可能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某油厂前期以850美分/蒲式耳的低价购入一船大豆,其中1万吨大豆已经安排到生产中,但另4万吨大豆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压榨完毕。
由于国内现货趋紧,豆粕价格维持在高位,刚好有另外一油厂大豆原料缺乏,其打算按豆粕3500元/吨折成的大豆价格购买这4万吨大豆。
该油厂想出售,又怕错失后期进口大豆现货价格继续上涨的利润。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其通过买入大连大豆0409期货合约来代替持有现货。
短期内大豆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但是如果CBOT大豆价格出现转势,后期进口大豆价格将降低,出现较大的压低国内现货价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