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人生经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14 MB
- 文档页数:14
三一文库()〔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王健林昔年为何辞官下海?王健林本人说: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王健林白手起家到首富的励志故事▲为何辞官下海?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
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
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
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
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
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
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
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
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
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
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
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
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
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
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
王健林做什么起家的有什么创业故事王健林并不仅仅是个埋头苦干的人。
他很精明,善于抓住机会,非常雄心勃勃。
那么王健林是如何起家的呢?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王健林做什么起家的,希望能帮到你。
王健林起家的创业故事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
在他的带领下,万达集团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形成以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翻开万达的创业史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总能“快人半拍”的企业: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总是快半拍最终让这个曾濒临破产的区办小企业成长为今天资产超百亿的地产巨头。
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王健林创业历程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
在他的带领下,万达集团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形成以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翻开万达的创业史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总能“快人半拍”的企业: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总是快半拍最终让这个曾濒临破产的区办小企业成长为今天资产超百亿的地产巨头。
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多年以后,王健林轻描淡写回顾当年的成功。
东北股改示范企业尝到甜头的“开发公司”开始将改造当成自己的“主业”,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王健林的艰辛发家路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李德林任何意气风发的成功背后,除了自己的坚持努力以外,那就是有智慧或战略眼光的一场生意。
王健林的艰辛发家路定一个自己能够实现的小目标,比如先挣他一个亿。
首富王健林的小目标背后,到底这一个亿是怎样挣着的呢?今天,德林社来到了王健林的发迹之地--大连。
当然,同时来的还有我们德林社全国各地的小伙伴。
这是我们德林社全国巡回私享会的第三站。
下一站去哪?小伙伴们可以期待一下。
王健林实现小目标背后,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呢?1989年,大连的企业西岗房地产公司频临破产,政府实在是玩不下去了就跟当时从军队转业的王健林说,小王呀,这个公司我们实在玩不了,你还特别年轻,要不你来搞搞?这个小王可不是隔壁小王哈,他就是王健林,王健林一看既然是政府的公司,那就接手过来嘛。
王健林一接手,发现当时特别的不对劲。
当时由于全国经济过热,中央专门召开了经济过热的整顿会议。
自然,王健林的西岗房地产公司就在整顿之列。
政府一看,说这个小王时运真是不好,刚刚一接手,国家就来整顿。
政府有点对不起他。
怎么办呢?当时王健林的西岗房地产公司土地是可以抵押的,证照也是齐全的。
可是就是没有银行愿意贷款给他。
当时政府还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召集了二十多家银行参加。
政府就告诉这些银行行长们说,这是小王的公司,公司是我们政府转给他的,你们得有觉悟,从贷款上进行支持。
当时那些银行的行长纷纷表态,说那小王的公司我们当然得支持啦。
其中有一家国有银行的行长就承诺了。
当时王健林特别的高兴,心想既然银行的行长都发话了,那这个钱肯定没问题。
当时王健林的小目标,可不是一个亿。
而是借两千万,如果他没有这两千万的话,那就没有万达的今天。
王健林就跑到那行长的银行那儿去等着拿钱,王健林早上8点钟就到了,一直在走廊上等,可是就是不见行长的门开开。
一直等啊等到晚上八点,一问原来行长已经下班了,行长从后门走的,把王健林晾了一天。
王健林怎么起家的推荐文章•王健林是怎么起家的热度:•属兔的天蝎座性格怎么样热度:•长痘痘的原因有哪些该怎么调理热度:•平安夜用日语怎么说热度:•平安夜用英文怎么说热度:王健林怎么起家的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王健林起家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王健林起家的创业故事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
在他的带领下,万达集团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形成以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翻开万达的创业史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总能“快人半拍”的企业: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总是快半拍最终让这个曾濒临破产的区办小企业成长为今天资产超百亿的地产巨头。
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王健林王健林先生感冒五六天了,一直没好,不过12月9日星期一,他还是早上7点就到了北京CBD的办公室,依然是全公司最早上班的人。
“哎,天天如此,习惯,习惯,天天如此。
”他说。
传说他一年365天只休5天,《人物》记者求证此事,他呵呵笑,“5天可能不止吧,十一,春节,可能都会休一点儿。
”做了26年生意,这样的工作状态也就从1988年持续至今。
2013年,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成为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的双料中国首富—在万达未上市的情况下。
王健林身边的人提醒,“他最烦别人叫他首富。
”但无法阻止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情与尊崇。
两天前,王健林出席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他一出现在会场,所有在座的人起立鼓掌,后排的人甚至纷纷站到了椅子上。
王健林的2013年就是在这样昂扬的气氛中度过的,所到之处皆如旋风。
他的会见名单上除了繁密来访的各地官员之外,国际客人正在快速增加。
9月11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午10点半他会见了比利时首相,紧随其后的还有保加利亚总理。
中午和达沃斯主席的会见刚刚结束,万达方面又接到芬兰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强烈希望安排芬兰总理的会见,哪怕只有10分钟也行。
最新的国际客人是12月3日在上海会见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卡梅伦称赞万达是中国企业的榜样,愿为万达在英国发展给予全力帮助和支持。
最初万达是以住宅为主业的大连本地企业。
之后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公司。
然后转型做商业地产,一个万达广场就能造就一个城市中心的神话令地方政府趋之若鹜。
现在,王健林的目标是把万达做成一流跨国文化企业。
不仅如此,王健林在6月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说,要把中国文化输出到全球,就是要掌控全球的文化、媒体话语权,就需要有超大手笔的规划和投入。
但是王健林并不认可自己是个民族主义者,他不喜欢谈那么高,只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勇气,“不一定我们有什么责任感,我主要是觉得,如果我们都不敢做,那谁敢做呢?”细究王健林走过的路,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骨子里这是一个朴素的人,他像普通人一样,为朴素的愿望所驱动。
王健林创业初期王健林的创业故事1.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多年以后,王健林轻描淡写回顾当年的成功。
2.东北股改示范企业尝到甜头的“开发公司”开始将改造当成自己的“主业”,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确实挣了不少,钱哗哗的来!”今天的王健林说起那个时候,依然兴奋。
然而,那时的他却苦恼随着利润而来,原有的旧体制根本无法让企业展开手脚。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辞退两个“霸道”的司机,王健林最终要跑到市领导面前以辞职“相挟”,才能办到。
而王健林心里最不能忘的,是那次员工集体“公费旅游”事件。
“员工跟着我连续埋头干了两年多,第三个五一节,大家提议平时加班加点却不能加工资,能不能出去集体旅游一下,我想那也是应该的啊!”于是,包了几辆大巴,到一个景点,大家开开心心过了个周末。
王健林简历王健林发家史曝光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最近可谓是非很多。
前段时间,网络上疯传他被限制出境,万达集团一直在忙着极力撇清传言。
今天,《新财富》杂志联合民生银行发布的一个500富人榜,再度让他成为了新闻焦点。
根据这份富人榜,王健林以460亿的身家成为了首富,这已不是他第一次登上榜首,在2010年的富人榜中,他同样是首富。
王健林15岁参军,后下海创业,踏入房地产圈,却因为玩足球成名,他赞助的大连万达足球队创造了原甲A联赛连续55场不败的骄人战绩。
11年后,提起大连万达,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已不是足球,而是另外四个字:万达广场。
据媒体报道,32岁之前的王健林,是一个优秀的军人。
今天的王健林,声望来自他一手创办的万达集团,一个曾经因为足球而扬名天下,依靠地产而迅速壮大的企业。
1988年,万达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确实挣了不少,钱哗哗的来!今天的王健林说起那个时候,依然兴奋。
然而,那时的他却苦恼随着利润而来,原有的旧体制根本无法让企业展开手脚。
1991年,当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准备在大连选择三家企业作为东北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王健林却积极申请了,并成功争取到了名额,从而在企业制度改造上,在整个东北先行了一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万达老总王健林个人资料王健林是万达集团的老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万达老总王健林个人资料,欢迎阅读!王健林 - 简介王健林,1954年10月生于四川,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8年组建万达集团,1992年,万达集团正式改制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万达集团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购物广场建设管理为两大支柱产业,拥有资产50亿元,年销售额逾7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15岁到沈阳的军区服兵役,28岁被任命为正团职干部,转业后,涉足住宅地产。
1993年3月起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十几年来,万达集团奉献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累计达8亿多元人民币。
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建树。
1994年3月8日,王健林进入足球圈,宣布成立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
到201X年退出足球圈,6年里取得了5个冠军,创下了55场不败的纪录。
万达集团品牌知名度全国排名第5,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万达的主业是什么。
201X年1月9日,大连实德接替大连万达,王健林对退出足坛的原因做了最后的解释:“我的退出不是经济原因。
足球和生意都是我的工作,房地产生意运作很复杂非常耗费精力,我越来越觉得精力不够用,最后决定还是舍弃其中的一项。
我们在转让中没有赚钱,我一直认为足球队是大连市人民的,我不应该在这上面赚钱。
”自从万达退出足球圈以来,王健林这三个字在很多媒体上就消失了。
但王健林并未停止发展,相反,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带领万达进行了一次腾飞--进军商业房地产。
何谓商业房地产,这是王健林的一个创造,就是与世界知名的商业企业合作,投资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shopping-mall(购物广场),简单地说,万达负责建设,租售给他们进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