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诗歌:介绍了清朝前期诗歌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和创作风格。
2.散文:阐述了清朝前期散文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分析了桐城派等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3.小说:介绍了清朝前期小说的繁荣景象,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4.戏曲:阐述了清朝前期戏曲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昆曲等戏曲形式的兴起和流行。
5.绘画、书法和建筑:介绍了清朝前期绘画、书法和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分析了文人画派等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类课程兴趣较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2.掌握清代诗歌、小说、戏曲的主要特点;3.能够深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与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清代诗歌的发展特点;2.清代小说的特点及代表作品;3.清代戏曲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与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1. 清代诗歌1.清代诗歌的发展特点:–清代诗歌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的多样化;–清代诗人的集体性和个性化;–清代诗歌的古今融合。
2.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龚自珍《己亥杂诗》:反映了近代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批判诗歌代表作;–李商隐《锦瑟》:描写了唐代人物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文学作品的个性特点。
2. 清代小说1.清代小说的特点及代表作品:–以写实为主,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肮脏面貌,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以讽喻、批判封建道德为主,如《镜花缘》、《聊斋志异》等。
2.《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及主题:–描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突出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伪;–主题在于对封建道德和统治阶级的讽刺。
3. 清代戏曲1.清代戏曲的发展及主要特点:–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期;–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融合,出现了一批标志性的优秀演员和创作者。
2.代表作品:–《长生殿》:反映封建主义下的豪华生活和官场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清代戏曲的代表作之一。
–《汉宫秋》:讲述了一个皇帝陷入痛苦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黑暗。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清代诗歌、小说、戏曲的主要特点,深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与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清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
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
2.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3.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4.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红楼梦》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结合课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视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什么新的发展?(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红楼梦》(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一乾隆中(一七六五年),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语言庙市。
其本止八十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学习与探究:《石头记》即《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红楼梦》以何种版本流传民间的。
曹雪芹。
手抄本。
(2)教师展示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二《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学习与探究:材料中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当今也有很多人热衷于《红楼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1)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药、茶道、花卉种植、人生哲理等等;(2)以爱情为主线。
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以悲剧展示给读者,让人有撕心裂肺之痛;(3)词文优美,结构严谨,笔法高超;(4)影射历史,疑案重重,引起众多学者讨论,成为焦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知道昆曲与戏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把《红楼梦》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教学重点: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了解昆曲和戏剧的特点,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9世纪初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关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你知道多少,关于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徜徉在文学的海洋。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一)《红楼梦》:1、特点:古典小说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意愿。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3.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师生探究一:《红楼梦》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掌握其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风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强调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对照教材,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掌握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清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学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以“古文运动”为标志,向着古典规范追求,恢复了明朝时期文艺的封建色彩。
2.以“诗、文、小说”三大门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小说最为兴盛。
3.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中西合璧,形成了具有新鲜生动特点的文学艺术风格。
2. 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清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金瓶梅》: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写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富争议和争议的典型之作。
3.《西厢记》:清代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作为传统戏曲剧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4.《长生殿》:清代古典剧目,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主线,其演出形式和文学艺术都十分优美。
3. 清代艺术的代表作品1.瓷器艺术:清代粉彩瓷、釉里红瓷、蓝花瓷等,纹饰娟秀多彩,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书法艺术:清代书法家如王铎、张瑞图、陈大箴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清代画家如石涛、郑燮、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生动形象和艺术性极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
2.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清代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展示清代文艺代表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清代文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1.讲述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包括向古典规范追求、以诗、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等方面。
2.介绍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推动等方面。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及其艺术成就,通过了解昆曲与京剧,初步感知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与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帮助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重点《红楼梦》和京剧。
难点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曹雪芹塑像》图片、昆曲《牡丹亭》片段、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主探究:你知道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品吗?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导入二】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
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
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自主探究:《红楼梦》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这样时期在戏曲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新课讲解一、《红楼梦》(文学成就小组)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小组合作,设计表格,从《红楼梦》的作者、朝代、主题等几个方面归纳学习。
著作《红楼梦》作者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定稿了前80回。
高鹗整理续写后40回,并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朝代清代类型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主题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地位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词、戏曲、绘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掌握其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清朝前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词、戏曲、绘画等。
同时,简要介绍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以及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传统文化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认识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
2.教学难点: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习氛围。
提问:“你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5分钟)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并展示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掌握清朝前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3.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规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课程标准本课程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为标准。
课程内容包括: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艺术作品、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2.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特点的学习。
2.清朝前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3.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的认识。
3. 教学难点1.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2.掌握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方法。
3.了解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及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融合了汉文化和满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景观。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成就卓著,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2. 学习过程第一步:教师讲解通过课本和PPT等多媒体教学载体,结合图文,讲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主要作品和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二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步:文学作品解析老师选取数篇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详细讲解其内容、风格和影响等方面,并结合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词、戏曲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期间,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
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繁荣。
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基础的。
学习清朝前期文学艺术,首先要了解清朝前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衰落时期。
政治上,清朝统治者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发展到顶峰。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
统治稳固过程中,满洲民众语言、衣食、习俗等迅速汉化,学习汉文、读汉文著作、写作诗文成为风尚。
但从康熙末年开始,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清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揭露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历史命运。
与此同时,经济上,经过几朝的努力,到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盛世局面。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城市平民的增多、印刷业的兴盛,自由买卖、交换的经济形式使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摆脱人身束缚的愿望不断增强,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市民文化繁荣,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戏剧迅速发展起来。
此外,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清朝之前的文学艺术成就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和京剧。
【教学难点】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歌词,猜歌名导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中学分校郝志红
一、教学背景
课标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材分析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8课,同时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
本课共两个子目,分别以《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为例,从文学和艺术领域,讲述了清朝前期的文化成就和特色,帮助学生体会清朝前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深入理解。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初中学生对《红楼梦》、京剧等有关知识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如电视剧《红楼梦》、京剧选段等等。
认知能力:学生接触的《红楼梦》和京剧,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较少将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量,很少探究其产生和形成的根源,未能将文学艺术作品和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
所以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文学艺术作品置于当时社会大背景进行分析、解读,提升其赏析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身心水平:文化史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易于激起学生的参与体验。
基于以上学情,在课程的重点内容,尽量从学生已知入手,引导学生探求未知。
以问题引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自己的体验,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色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及地位;
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认识文学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赏析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红楼梦》小说片段和问题探讨,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特色,理解文学艺术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静听昆曲、近观京剧微视频和问题探讨,一方面直观感受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了解清代前期戏曲繁荣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和观赏中华戏曲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楼梦》和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难点: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教学过程
五、学习评价设计:
任选其一作为自己的作业:
1.观、辨、学:央视网视频:京剧《守岁大观园》—春节特别节目。
数一数11分钟的开场剧,提到了《红楼梦》里的几个人物?他们分别表演的戏曲名称是什么?尝试学唱一段。
2.网上查:中国地方剧种多,有哪些剧种?
自己录一段微视频,学唱+录一段家乡戏曲,或者制作PPT,通过微信等形式与大家分享。
3.踏访历史遗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北京的畅音阁、大百顺胡同、正乙祠戏楼等等
4.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收集与本课相关的物件(邮票、手工艺品等等)举办小型展览,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