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27.71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职能分工。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进步的产物,自有历史以来,城市的特征,均因特殊的需要而改变,如军事性的防御、行政制度、科技进步、生产关系和交通方式的发展改变等,都影响到城市的特征。
因此,城市的性质就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城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城市特征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一成不变。
对于城市性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
城市是一个综合实休,其职能往往也是多方面的,城市性质只能是主要职能的反映。
不同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起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城市的性质。
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一般原则与城市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切合实际。
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重视并正确拟定城市发展性质的,则规划的方向明确,建设依据充足,功能结构比较合理;否则,城市发展方向不明,规划建设被动,规模难于估计,或规模过大,或用地过小,造成建设和布局的紊乱,致使有的刚新建地区不得不改造或造成布局长期不合理。
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确定的某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这个城市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市域规划则规定了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布以及城市的职能和大致的、相对的规模,因此,它们是分析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
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
城市性质名词解释城市性质是指城市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是对城市所具备的一系列特性的总称。
它包括城市的规模、作用、职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下面是对城市性质的一些解释:1.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城市面积的大小。
根据国际上的通常标准,通常将人口数量在几万以上、城市面积在几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划定为城市。
2. 城市作用:城市作为一个集聚人口和资源的中心,具有辐射、引导和集散的作用。
即城市可以吸引周边农村人口、资金和产业等向城市集中,同时向外部辐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城市职能:城市的职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城市在这些职能上有所侧重,如政治经济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
4. 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和分工的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由不同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行政区等,这些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城市的空间格局。
5. 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市化率反映了城市化的程度,城市化率越高,表示城市化进程越快速。
城市化对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 城市阶级:城市阶级是指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城市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工阶级、知识分子阶级等。
城市阶级结构的变动和变化,反映了城市社会结构的演变和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
7. 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外部之间进行人员、物品、信息流动的网络。
城市交通系统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等。
8. 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城市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
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城市绿化等。
综上所述,城市性质是指城市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涵盖了城市的规模、作用、职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尺度。
其它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传统预测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现代预测法二次移动平均数法二次指数平滑法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模型皮尔斯模型GM(1,1)灰色模型法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土地承载力法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P = L / l式中:P——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l——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水资源承载力法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P =W / w式中:P——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W——预测目标年可供水量;w——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
相关分析法经济相关分析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Pt = a + b ln(Y t)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GDP 总量;a、b——参数。
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道路承载力法根据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面积和人均道路面积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P = D / d式中:P——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D——预测目标年末道路总面积;d——预测目标年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经济弹性系数法基本原理Pn=P0(1+v′)n其中v′=V′/ K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P0-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n-规划期;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
V′-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K-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城市的性质概念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集中的地区。
城市的性质涵盖了它的地理、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的地理性质表现在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方面。
城市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着其发展,如沿海城市借助海洋资源发展,内陆城市依靠交通运输和内陆资源开发。
地形地貌也会对城市的布局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山区城市的地形多变,街道曲折狭窄,而平原城市的地形相对平整,街道规划相对简单。
气候条件对城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干旱和寒冷的气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其次,城市的人口性质是指城市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人口流动性等方面。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的地方,其人口数量往往比较庞大。
人口结构也会因城市的特点而异,一般来说,工业城市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商业城市的人口结构相对成熟。
此外,城市的人口流动性也表现为城市居民的迁移,城市人口的流动既有城市内部的流动,也有城市间的流动。
第三,城市的经济性质体现在其经济结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其经济结构往往多样化,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不同城市的经济活动也会因其特点而不同,如工业城市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工业加工,商业城市以及金融和服务业为主。
同时,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经济性质的重要指标,发达的城市往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水平的人均收入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
第四,城市的社会性质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
城市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阶层的存在,如上层社会、中层社会和底层社会。
城市社会关系的发展也具有其特定性,城市居民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更加频繁,社会关系相对较为复杂。
此外,城市的社会福利也是城市社会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享有更好的医疗、教育、安全等社会福利。
最后,城市的文化性质涉及到城市的文化传承、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4.2.1 城市性质城市性质的概念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01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城市性质的分类 020101 0304确定城市性质需注意的问题 054.2.1 城市性质(一)城市性质的概念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的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上海(一)城市性质的概念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的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这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宏观区位因素:城市在所在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地位。
把城市放在区域更大的范围内,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城市性质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
主要是分析城市主导产业,确定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分工。
分析:国际性的:有一定的影响,并逐渐的加强;全国性的:全国的中心城市;地方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流域性的:长江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杭州结论: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宏观区位因素:城市在所在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地位。
把城市放在区域更大的范围内,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城市性质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
主要是分析城市主导产业,确定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分工。
主导产业:风景名胜主导产业:历史文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城市性质的概念: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协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热岛效应:城市建筑密集、硬地过多,生产与生活散发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温度比郊区高的现象,规划中应增设大面积的水体和绿地。
城市人口的概念:指城镇集中连片部分和它周围能够享受城镇各种生活的人口。
周王城营国制度反应的规划思想?周王城营国制度反应以“天子为中心”的规划思想,体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在封建社会历代都城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土地的统一机构”。
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
3.应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道路系统的部署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城市法规体系的内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城市规划行政和城市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工业用地的基本要求?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一、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尺度。
二、如何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1、不要简单地把城市职能搬到城市性质中来,罗列一大堆职能,也不要完全脱离现状职能,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
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城市职能,继承和发展其中合理的部分,抛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预计未来的可能变化。
2、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
要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城市对比的方法。
3、城市性质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上要适当,其繁简要看用于什么目的。
三、城市职能的概念什么是城市职能?职能的词义指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承担的职责及具有的用途。
城市职能是城市科学里的专门术语,它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
有观点把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服务活动都归入城市职能范畴,这就势必削弱“城市职能”这一术语的特定内涵。
城市职能是从整体上看一个城市的作用和特点,指的是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城市的分工,属于城市体系的研究范畴。
这样理解更为严密。
经济基础理论表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本地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即非基本活动部分;另一部分是为满足城市外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即基本活动部分。
这两部分活动的发展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基本活动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主导和主动的因素。
城市职能的概念应着眼于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一般而言,单一职能的城市是很少的。
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总会有几方面的作用,不过有的职能影响的区域广,有的则小;有的职能强度大,有的则弱;有的城市有1个或2个主导职能,有的则几个职能势均力敌,不分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