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卫生资格药学中级主管药师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11
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2018年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018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包含:中药学、方剂学。
中药学考试单元、细目、要点续表(方剂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方剂学一、概述(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2.常用治法1(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方剂配伍的目的12.方剂的组方原则13.方剂的变化形式1(三)常用剂型汤、丸、散、膏、酒、丹、栓、注射剂的特点1二、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1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辛温解表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12.九昧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三)辛凉解表 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1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四)扶正解表败毒散的组方原理1三、泻下剂(一)概述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1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寒下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1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1(三)温下温脾汤的组方原理1(四)润下1.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1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1(五)逐水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1(六)攻补兼施黄龙汤的组方原理1四、和解剂(一)概述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1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12.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1(三)调和肝脾1.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12.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1(四)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五、清热剂(一)概述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1方剂学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清气分热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三)清营凉血清营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犀角地黄汤的鉴别应用1(四)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12.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13.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
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2018年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2018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包含: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
中医学基础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学基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2(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22.辨证论治2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2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及其特性2(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22.阴阳的互根互用23.阴阳的消长平衡24.阴阳的相互转化2(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2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4.指导疾病的诊断25.指导疾病的防治2三、五行学说(一)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特性2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2(二)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与相克22.五行相乘与相侮23.五行母子相及2(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2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2四、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脏腑的特点1.五脏、六腑功能的共同特点22.脏腑学说的主要特点2(二)心1.心主血脉22.心藏神23.心在体合脉24.心开窍于舌25.心在液为汗26.在志为喜27.心其华在面2(三)肺1.肺主气、司呼吸22.肺主宣发肃降23.肺主通调水道24.肺朝百脉、主治节2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6.肺开窍于鼻27.在志为悲28.肺在液为涕2(四)脾1.脾主运化22.脾主升清23.脾主统血2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5.脾开窍于口26.脾在液为涎27.在志为思28.脾其华在唇2(五)肝1.肝主疏泄22.肝主藏血2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4.肝开窍于目25.在志为怒26.肝在液为泪2(六)肾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2.肾主水23.肾主纳气24.肾在体合骨2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26.肾在液为唾27.在志为恐28.肾其华在发2(七)胆1.胆贮存胆汁22.胆泄胆汁23.胆主决断2(八)胃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22.胃主通降23.胃喜润恶燥2(九)小肠1.小肠主受盛化物22.小肠主泌别清浊2(十)大肠1.大肠传化糟粕22.大肠主津2(十一)膀胱1.膀胱贮存尿液22.膀胱排泄尿液2(十二)三焦1.三焦的概念22.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23.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2(十三)女子胞1.女子胞的主要功能2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2(十四)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22.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3.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2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27.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十五)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22.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23.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24.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25.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2(十六)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2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2五、气血津液(一)气1.气生成22.气的生理功能23.气的运动24.气的分类2(二)血1.血的生成22.血的生理功能2(三)津液1.津液的代谢22.津液的生理功能2(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22.气与津液的关系23.血与津液的关系2六、经络(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22.奇经八脉23.十五别络2(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1.走向和交接22.表里相合23.流注次序24.体表分布2(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2(四)经络的生理功能1.经络的基本功能22.奇经八脉的功能2七、病因(一)六淫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22.风邪23.寒邪24.暑邪25.湿邪26.燥邪27.火(热)邪2(二)疫气1.疫气22.疫气的致病特点2(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2.饮食不洁23.饮食偏嗜2(五)劳逸过度1.过劳22.过逸2(六)痰饮1.痰饮22.痰饮的形成因素23.痰饮的致病特点2(七)瘀血1.瘀血的形成因素22.瘀血的致病特点2八、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2(二)发病形式1.感而即发22.伏而后发23.徐发24.继发25.复发2九、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2(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22.阴阳偏衰23.阴阳互损24.阴阳格拒25.阴阳亡失2(三)气血津液失常1.气的失常22.血的失常23.津液代谢失常2十、诊法(一)望诊1.望神22.望色23.望形体24.望头项五官25.望舌26.望排出物2(二)闻诊1.听声音22.嗅气味2(三)问诊1.问寒热22.问汗23.问疼痛24.问饮食口味25.问大小便26.问睡眠27.问耳目2(四)切诊1.切脉部位22.正常脉象23.常见病脉24.按肌肤25.按手足26.按脘腹2十一、辨证(一)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22.寒热辨证23.虚实辨证24.阴阳辨证2(二)脏腑辨证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6.小肠病的辨证27.大肠病的辨证28.胃病的辨证29.胆病的辨证210.膀胱病的辨证2十二、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22.既病防变2(二)治则1.扶正祛邪22.标本先后23.调整阴阳24.正治反治2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2。
药物化学1 绪论细目要点要求1。
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了解2.药物化学的任务——- 了解3.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熟练掌握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二)药物化学的任务1.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2。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三)药物名称国际非专有药名(INN)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的名称。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
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化学名(1)英文化学名(2)中文化学名如:阿司匹林,中文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商品名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通用名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并努力提高产品的声誉.商品名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举例: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ParacetamolN–(4—羟基苯基)乙酰胺通用名中文的INN商品名国际非专有药名化学名2 麻醉药细目要点要求全身麻醉药(1)全身麻醉药分类了解(2)异氟烷、γ-羟基丁酸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3)氯胺酮结构特征、性质、代谢途径和用途掌握麻醉药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全身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非吸入性麻醉药,即静脉麻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