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解读-情节经典概念与三类题
- 格式:pptx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76
情节内容简介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阅读指要把握小说情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情节安排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展开的方式(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好处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
其好处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其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2)分析情节不是阅读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阅读实践【方法指引】中考小说阅读法用中考小说阅读法阅读小说,首先要明确中考中考查小说情节时常用的题型:1.概括中心事件。
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找出小说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1)以某一事物为线索。
(2)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4)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5)以时间、空间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即为线索,《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为线索,《孤独之旅》中以杜小康的心理变化为线索。
阅读小说,要注意小说的标题,有时小说标题就是线索;还应注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这个词语或事物往往也揭示出行文线索。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种题型。
考法一:梳理情节结构题点·必备知识小说情节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2 小说的线索安排备考·关键能力2 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情节梳理的三种思路3 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
情节的核心要素为“人物+行为”,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式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答题模式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答题模式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典题·满分解构例题(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课外阅读】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
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了备考高考语文,阅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复习环节,而分析小说情节则是其中的重点。
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还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的含义与重要性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精神活动与事件的总和。
小说情节是对毕生经历和成果的高度浓缩,它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深刻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因此,分析小说情节是读懂和领悟小说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1.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在分析小说情节前,要首先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线、名字、人物等。
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节,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把握小说的关键事件小说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主线和次线,而主线的发展就是小说的情节发展。
因此,要把握小说中的关键事件,理解事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事件背后反映的作者思想。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情节的铺陈往往是由人物行为所推动的。
因此,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进而分析情节的发展。
4.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情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分析小说情节时,要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情感要素,从中分析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三、情节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极其坎坷,同时,故事情节也充满着阴暗的色彩。
请问,这个小说的情节由哪些元素构成?答案:这个小说的情节由祥子的悲惨命运、社会不公、人性的扭曲、毒瘤般的环境等元素构成。
2.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相识之初,他们对彼此都有很大的偏见,而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转变。
请问,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有哪些变化?答案: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变得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开放,胆识更加豁达,而达西则表现出更多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逐渐摆脱了高傲自大的心态。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小说阅读重要考点:概括分析情节【突破点一:情节梳理】[设问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答题模板]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典例(2013重庆,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1、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阅读测试时,常见的题型是: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考点一:概括分析情节一、情节的梳理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问:•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依次概括。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小说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3、答题方法:把握矛盾冲突根据时间、地点梳理根据线索来梳理4、答题模板: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②……③……5、举例:二、情节的作用1、问:•文中多次提到某一情节,有何意图/用意?•开头/结尾/文中某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讲述某一情节?2、答题模板:①本身:讲述了一个……的故事,展现了……的内容②环境: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③情节: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情节,引出下文的…情节结尾——照应上文的…情节,收束全文④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⑤主旨:揭示/寄托/暗示了…的主旨,深化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突出⑥读者: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三、情节的手法注意:插叙的补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2、问:•本文的情节是如何组织的?•作者是怎么展开叙述的?•开头/结尾/中间某一情节设计巧妙,采用了什么手法?3、答题模板:①情节本身写了什么②具体手法+结合文本分析③……四、情节安排的效果1、问: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效果?2、答题模板: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全文叙述方式及其效果。
③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以……作为贯穿情节的线索。
使文章情节紧凑。
⑥总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小说情节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方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