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14
文化的历史足迹知识竞赛专题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历史的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演变、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历史足迹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知识竞赛专题的形式,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一、古代文化概述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形态,包括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这些文化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竞赛了解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和重要事件,深入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世界之旅——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的文化千差万别,充满着丰富的多样性。
从非洲的部落文化,到亚洲的佛教文化,再到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化,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竞赛专题,通过问题和答案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和重要文化事件,增加他们的跨文化视野。
三、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古代的儒家文化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通过知识竞赛专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名人故事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通过知识竞赛专题,我们可以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了解如何传承与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培养了解历史和珍视文化的意识。
五、当代文化的变迁当代文化发展迅速,科技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网络文化到流行音乐,从社交媒体到时尚潮流,当代文化既复杂又多元。
通过知识竞赛专题,我们可以了解当代文化的热点话题、重要事件和知名人物,提高对当代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
六、文化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将会随之变迁。
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庆专题探索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国,每年的10月1日是国庆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是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展示祖国繁荣和向未来展望的时刻。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有许多途径来探索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带您探索祖国的丰富历史与多元文化。
第一部分:中国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历史被广泛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之一。
我们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中深入了解其历史。
1.1 了解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些发明为人类文明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同时,诸多古代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如殷商文化、周文化、秦文化和汉文化等。
1.2 拜访历史名胜古迹中国有许多历史名胜古迹,这些古迹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都是我国历史的见证。
游览这些古迹,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祖先留下的文明遗产,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和社会制度。
第二部分: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从传统绘画到传统音乐,从传统舞蹈到传统戏剧,每一个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2.1 传统绘画与书法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画通过优美的线条和悠远的意境传达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
书法则通过优雅的字体和独特的书写笔法展现文字之美。
2.2 传统音乐与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律和美妙的旋律闻名。
丝竹乐、京剧音乐和民乐等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
此外,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也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音乐艺术。
2.3 传统舞蹈与戏剧中国传统舞蹈和戏剧以其精致的动作和悲喜交加的情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其中京剧是我国优秀传统戏剧的代表之一,通过面具和动作演绎出独特的表演形式。
第三部分: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探索和保护。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
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学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强调“天行有常”,同时又指出人道有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道家: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中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第一题: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简要解析沙砾话题健康与学习的关系。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等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称。
世界文化遗产则是指具有普遍价值、共同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学科中,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道重要的考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历年真题和答案解读的方式,了解中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专题的考察内容和解题技巧。
第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题目要求简要解析“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 为什么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3. 世界文化遗产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解答:1. 世界文化遗产是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传统技艺和自然景观等。
它们代表着人类创造力和智慧,是文明进步的见证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2.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保护不当会对人类整体文化造成损失。
3. 世界文化遗产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个时期、各个地区文化交流的结果,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增进人类的互相了解和尊重。
同时,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培养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专题不仅要求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还需要理解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参观实地景点等方式来进行综合学习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解析中考历史世界文化遗产专题的相关真题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专题四:中国古代艺术史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 •美术(1)春秋战国时期:①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当时许多贵族府第都有壁画。
②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③青铜器装饰从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的画面,如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画面。
(2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等。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珍品。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是了解当时人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珍贵资料。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①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②东晋: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以擅长画人物著称,布局严密、线条流畅,《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隋唐时期: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姿多彩。
①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②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
③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④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
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5)北宋:表现人们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代表作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 •音乐(1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说明了那时音乐的发展。
(2)隋朝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著名的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3 .舞蹈、隋唐的舞蹈也受到了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舞蹈分为雄劲的健舞和柔美的软舞。
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成就很高。
4 .雕塑(1)秦汉:雕塑成就辉煌。
陶塑精品最突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和洛阳的杂技俑,造型生动活泼。
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极具艺术价值。
(2)魏晋南北朝:因佛教传播,在一些地方修造了石窟寺。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5 .书法(1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著名的书法家是蔡邕。
(2)魏晋南北朝时期:①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
河北历史文化专题讲解
河北,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河北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河北的历史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石家庄赵国古城遗址、邯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遗址、邢台战国赵国都城遗址和保定清西陵。
这些遗址见证了河北地区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河北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最为知名的当属秦始皇。
虽然秦始皇出生在陕西,但他的祖籍所在地却在河北邯郸。
此外,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出生于沧州,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杜甫、白居易祖籍河北,清代名将、直隶总督曾国藩长期在河北任职。
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成就,为河北历史文化增色添彩。
河北特色文化独具魅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河北梆子戏。
此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皮影等也在河北大地广为流传。
在这些民间艺术中,剪纸和泥塑技艺独具匠心,皮影戏则是一种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和绘画的综合性艺术。
河北美食同样享有盛誉。
如保定驴肉火烧、藁城宫面、邯郸驴肉卷饼等地道美食,吸引了无数食客。
这些美食不仅彰显了河北的饮食文化,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展望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河北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雄安新区将打造成为绿色智慧新城,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同时,各地市也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在新的历史
时期,河北文化产业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总之,河北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既有古老的文明遗址,又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和美食。
一.科学技术(一)四大发明A、造纸术我国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所发明的纸被成为“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时,纸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传播:4世纪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7世纪)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传到欧(12世纪)、非(12世纪)16世纪由欧洲传入美洲19世纪传至大洋洲意义:方便了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创造了条件B、指南针我国先秦时已有司南宋代时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了中国船只用指南针辨识航向的情况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意义: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C、活字印刷术我国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中有记载:“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传播: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使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意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D、火药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制成火药的配方:“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管型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意义: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物质条件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地理学建筑学科学著作领先世界的成就成就领先时间铸铁柔化处理技术2000年东汉华陀麻沸散1600年南朝祖冲之精确圆周率1000年春秋哈雷彗星记载600年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400年(领先欧洲)元朝郭守敬《授时历》300年春秋十九年七闰原则160年诸子百家儒教、道教儒教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文学艺术文字文学诸子散文赋诗歌词小说绘画雕塑书法音乐历史。
满族发源地乌拉街历史专题研究1.历史沿革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族便在学古、阿拉山一带,以半地穴式居住形式为主。
自唐尧虞舜至商汤周武等历史时期,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为肃慎人活动的范围之一。
公元前107年(汉武帝元封三年),汉置辽东四郡,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属玄莬郡的上殷台县境地。
学古四方山汉代文化遗存和杨屯大海猛汉代文化遗存。
四世纪初,东晋王朝在东北地区设护东夷校尉,以管辖东夷等部族,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属东夷校尉管辖下的夫余国领地。
据《晋书、四夷传》记载:“夫余国跨松花江,尽有吉林西北境矣”。
五世纪末,由勿吉人(鲜卑人)灭夫余国,建勿吉国,而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属勿吉七部之一的粟末部。
五世纪至六世纪中叶,五世纪至六世纪中叶,勿吉族的粟末部曾一度为高句丽的领地。
富尔村曾出土过铜碗、铜勺、铜盘等具有高句丽民族风格的文物。
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年),唐遣使册封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正式承认粟末部为中原藩属。
公元762年(唐太宗宝应元年),粟末部诏封为渤海国。
公元926年(辽太祖天显元年)辽灭渤海国,改名东丹国,辽称渤海国族人为女真。
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曾先后归东丹国涑州和东京道涑州管辖。
公元1115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达建立金朝,并在东北设置上京、咸平、东京、北京四路。
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曾先后属于上京路会宁府宜春县地和咸平路玉山县地。
汪屯、大常、张老、河北、高屯均发现金代遗址,并有大量文物出土,如双鲤鱼铜镜、陶罐、辽金铁锅和六耳铜锅等。
元朝统一中国后,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为元朝咸平府辖地。
公元1409年,明政府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并先后设立384个卫所。
乌拉街满族镇区域先后设立了三个卫,即乌拉卫、富尔哈卫(今富尔村)、萨尔达卫(今查里巴村)。
公元1562年(明嘉靖四十年),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主纳齐布禄第六世孙布颜,征服了乌拉诸部,在乌拉河岸洪尼罗城(今旧街村)号“乌拉国”。
公元1613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率兵灭亡乌拉国。
公元1636年,建州女真改国号为大清,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属盛京管辖。
公元1648年,清廷内务府在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乌拉街的旗人归总管衙门直接统辖,乌拉街的汉回族人隶属地方行政机关统辖。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归宁古塔副都统辖区统辖。
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隶属奉天府永吉州。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属吉林副都统辖区统辖。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吉林府改为吉林县,全县划为十个乡公安区,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是第一个公安区。
公元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以后,乌拉街沦为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伪满洲帝国傀儡政府所统治。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伪大同二年),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设3个保76个甲。
公元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15日,伪满洲傀儡政权解体。
1947年,乌拉街满族镇所在区域得到解放。
1984年3月1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乌拉街乡改为乌拉街满族乡。
2.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2.1历史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置于顺治初年,由“内务府拔设以来,建衙署为分隶之公庭;别地面为打牲之区处。
管界周围五百余里,严禁山河,原资采捕”(《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
最初设立时,衙门隶属于北京内务府,由盛京内务府直辖,“非吉林将军管辖之区”(《打牲乌拉志典全书》)。
康熙、乾隆年间,吉林将军曾一度兼管打牲乌拉总管之事,形成了一地两个管理机构共治其事的局面,但重大事务仍直接听命于北京内务府。
首任总管由噶珊达迈图“经理贡品”、“管理乌拉地面”。
顺治十四年(1657年),将达迈图改为六品总管,“专司采捕诸役”,其凡“诸殿贡品以及案牍、俸饷,均系本总管自行经理、关领,委非别有节制”(《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
打牲乌拉总管成为该衙门最高长官,直接听命于内务府,其人选由内务府都虞司具题,然后由皇帝批准,采取世袭制。
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总管改为四品总管。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将打牲总管改为“三品总管,养廉银二百两,由都京广储司关领,俸银一百三十两”(《打牲乌拉志典全书》)。
雍正十年(1732年),因乌拉牲丁已至二三千名,朝廷便在此牲丁内,“简拔年力强壮者千人为兵”,“遇有调遣,以便急用”(《清会典事例》)。
后经总理事务大臣议奏,东三省等处,俱有驻防官兵,惟乌拉采捕地方,向未设兵,拟将此千兵留乌拉,即为一支精兵,仍归吉林将军管治。
后因官兵在乌拉吉林两地往返当差,甚是劳苦,故于1741年正式设乌拉协领衙门。
其职能是平时共同与打牲机构采捕,操演骑射,战时披甲出征。
2.2职能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主要职责是直接在北京内务府管辖之下,负责组织所辖区域内广大牲丁进行采捕朝廷所需各种贡品。
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派遣组织打牲官员牲丁采捕东珠、松子、蜂蜜、鳇鱼等贡品。
第二,对所辖区的人口管理,其中包括户籍管理,“名下人”管理,“内监人犯”管理,奴人管理;“五官庄”人犯,选女入宫,采捕禁令等等。
第三,对划为贡山、贡江、贡河的“禁地”的看护管理。
第四,组织牲丁从事农垦,设立官庄,垦荒种地,供应补充牲丁生计。
第五,在遇有紧急战事之时,听从朝廷的军事调遣,参加征战,负责打牲乌拉地方治安,缉查盗贼之事。
其中最主要的职能为,采捕贡品。
每年年初派遣官员组织牲丁开始采捕各种贡品的准备工作,并规定具体采捕种类和数额。
2.3打牲章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朝廷兼管下专门制订采捕章程,对采捕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对采捕人员编额、贡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采捕线路、范围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打牲章程是在八旗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包括清顺治至清乾隆的旧章程和清乾隆至清末的新章程。
旧章程中,在八旗中采珠设三旗,捕鱼设八旗。
新章程中,采珠设八旗,捕鱼设八旗。
除为最高官员的总管外,每旗下设翼领、骁骑校、领催、珠轩达、铺副、仓官、学官、笔帖式仵作、五官屯、弓匠、铁匠、牲丁、庄头等,共同构成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从上至下的内部组织结构,按规定各行其事,各司其职,承担对皇室的采贡任务。
采捕东珠是打牲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项活动,现以采捕东珠的制度来说明打牲章程:2.4管辖范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为了采捕朝廷所需的贡品,划定专门作为围捕和采捕贡品的贡山、贡江和贡河,并在光绪十年(1884年)设立贡山南界碑、贡山北界碑和贡江碑,作为圈定贡山、贡江和贡河的历史见证。
贡山区主要为松子、松塔采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给吉林将军的一份咨文明确指出贡山四至界址:“东至拉林河界、南至横道河子(今蛟河县)迤南杨树咀子、以上乾棒子河(今舒兰县境)、舒兰河(溪浪河上游)、帽儿山(舒兰),过拉林河磨盘山(今五常县境)止,与吉林塔界,北至边外二道河源(舒兰二道乡境)东北古井子、五道河,过拉林河团山子止(今榆树县境),与伯都讷搭界,但西界原与煤窑厂(今永吉县境)切近熟地止。
”贡山东西宽一百四、五十里,南北长二百三、四十里,其周界包括现今的五常县南部、舒兰县大部、蛟河县北半部以及永吉、榆树县的部分地方。
贡江区主要为圈养、围捕鲟鳇鱼以及其他鱼类的区域,包括松花江的大小支流。
贡河区主要为采珠河口,涉及的范围极广,共有64个采珠河口,从松花江到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遍布吉林、黑龙江两省。
总的来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采捕贡品的辖区极为广泛,以打牲乌拉城为中心划定的贡山、贡江和贡河区,大致包括永吉县中部、北部,舒兰县西部,九台市东部、榆树县南部,以及蛟河和双阳县部分。
2.5贡品种类据《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中记载,打牲乌拉衙门向清廷内务府进贡的贡品为东珠、松子、松塔、红白蜂蜜、鲟鳇鱼、鳟鱼、细鳞、尧头白鱼、细鳞白鱼、草根鱼、鲤鱼、季鱼,另有土硝、大缸、白小米,共计十五种。
其中,东珠和鲟鳇鱼为打牲乌拉供品中最为重要的贡品。
东北地区的东珠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后汉书·东夷传》中《晋书·东夷传》中记载,扶余国出美珠,珠大如酸枣。
唐代,东珠声名远播,东北少数民族更是以“富人以五色珠垂领”为俗。
宋代,东珠更是远销中原及海内外。
据《北盟录》记载:“宋崇道、熙宁间(1004—1077年)竟尚北珠。
……美者大如弹子,而小者皆梧桐子,皆出辽东海汊中”。
元代蒙古贵族更重珠饰,加之贸易需要,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一带产珠地区,采捕东珠。
明代前期,女真沿江各卫如兀者左卫、肥河卫、友帖卫等都曾向明廷进贡东珠。
但明代皇室一方面有广泛的南珠来源,另一方面只重视东北的马匹和貂皮,因而并不重视东珠,还曾一度禁止贡珠。
清代,东珠成为打牲乌拉供品中最为重要的贡品之一。
一方面由于清代满族有用东珠装饰衣物的习俗,另一方面由于东珠出产于满足的发祥地,所以清代朝廷特别重视东珠,把采捕东珠列为皇家要务。
东珠也是清王朝用以标识王公贵族地位等级的装饰品。
如皇冠规定用东珠37颗,皇后凤冠用98颗;一品官只准用一颗,二品以下不准用东珠,只能用蓝宝石、绿松石等为饰,而后宫的嫔妃可以使用东珠。
鲟鳇鱼是东北地区最为著名的鱼种。
《永吉县志》记载,鱼之种类中,排号第一就是“黄鱼”(鲟鳇鱼);著名鱼种中,第一位的仍然是“鲟鳇,即黄鱼”。
鲟鳇鱼中因有“鳇”与“皇”谐音,故名声亦显尊贵。
3.城市变迁3.1明代古城乌拉街明代古城位于乌拉街镇北250米处,古城所处位置是肥沃的松花江冲击平原。
古城东北和西北侧,分别为海拔300米以上的凤凰山和九泉山,古城东南处为团山和牛山,古城西侧为松花江支流,四山一河构成了古城的天然屏障。
古城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沟通南北交通的主要陆路驿站和水上交通枢纽,从而使古城成为历史上军事、交通的要冲之地。
明代古城分为内城、中城和外城三个部分,总占地面积102.9公顷。
其中,内城占地面积3.9公顷,中城68.4公顷,外城30.6公顷。
城墙均系分层夯土筑成,每层厚度在6—10厘米之间,夯层明显,并有排列有序的柱洞痕。
内城,略呈梯形,保存较好,城垣周长为786米,残高在3-4之间不等,顶宽3米,基宽10米左右。
城垣四角均有高出城墙而又突出城墙的土台基,台基上散布着青灰色砖瓦残片及陶瓷片,据推测可能有角楼。
内城外垣有护城河一周,现仍可辨识。
内城中央近北墙处有一略呈椭圆形的高台,俗称“白花点将台”。
高台东西长50米,南北宽25米,高7米,高台正南面有花岗岩条石铺砌的阶梯可通台而上,台梯每阶长2米,宽0.5米,共34级。
从其地理位置和高度上来分析,此高台可能是军事上的瞭望建筑遗址。
内城是乌拉部统治者及官署驻地。
中城,呈不规整四边形,东墙长879.4米,西墙长1409米,南墙长584.7米,北墙长648.3米,城垣周长353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