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 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 空气占据。
设计意图: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现象——水的变化、空气的变化以及 纸巾的变化,这些现象观察起来容易,记录下来也不难,难点在于学生 能否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也就是基 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2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认识了空气后对这个物质的进一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 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 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 ,最后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 、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说学情
3.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告诉 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预设:能)划去“吗”字
板块五、拓展延伸 1.谈话激趣: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会吹气球? 2.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里面 的气球,谁来吹?
(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家说 说原因。 (预设:子里面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三年级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 备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 事物都充满好音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