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74.65 KB
- 文档页数:3
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在急性心梗中的诊断意义关键词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AMI是一系列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终事件,它从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开始,经过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进入无Q波心肌梗死,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 患者发病早期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强调AMI早诊断、早治疗。
而血清学心肌酶学将是一项很好的早期诊断指标。
在急性心梗发生后,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都将从被损害的心肌组织中释放出来。
心梗发生1~3小时期间,肌红蛋白(Mb)被释放。
接下来4~6小时,肌钙蛋白(cTnI)被释放。
相比较而言,肌红蛋白对于心肌组织没有特异性,它们也出现在其他的骨骼肌肉损伤中。
而肌钙蛋白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其浓度的升高可以用于判断心梗的发生。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的测定,探讨这两项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
资料与方法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为AMI的患者。
年龄32~70岁。
检验方法:入院疑似AMI患者每4小时采血1次。
确诊AMI患者后每12小时采血1次,至1周停,所有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清,及时测定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浓度。
仪器:日立7180E全自动生化仪,参数按试剂盒要求。
结果肌红蛋白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100.0%,肌钙蛋白94.4%和92.0%,肌红蛋白明显高于肌钙蛋白(P<0.05或P<0.01),而肌钙蛋白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5.8%和97.1%,肌红蛋白为83.3%,58.3%和78.3%,肌钙蛋白明显高于肌红蛋白(P<0.05或P<0.01)采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其特异性达100.0%,高于单纯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讨论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快速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或排除AMI,方法简便快捷,适合于急诊及院前急救。
心脏肌钙蛋白Ⅰ与肌红蛋白比值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目的研究心脏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比值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检测的患者1075例,采用回归分析研究肌钙蛋白,肌钙/肌红蛋白比值以及肌红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3个指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界值。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肌红蛋白的估计值为0.00106,标准误为0.000293,卡方值为13.0451,P值为0.0003,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1731;肌钙蛋白的估计值为0.0994,标准误为0.0194,卡方值为26.3095,P<0.0001,标准偏回归系数为1.9595;肌钙/肌红蛋白的估计值为4.7482,标准误为1.2454,卡方值为14.5367,P值为0.0001,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7561。
ROC分析表明,肌钙蛋白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5%可信区间0.898~0.936,P值为0.0001,界值为0.21;灵敏度为96.32%,95%可信区间为93.3%~98.2%;特异度为77.45%,95%可信区间为73.8%~80.8%。
肌红蛋白AUC为0.635,95%可信区间为0.602~0.668,P值为0.0001,界值为112;灵敏度为51.47%,95% CI为45.4%~57.5%;特异度为71.26%,95%可信区间为67.4%~74.9%。
肌钙/肌红蛋白比值AUC为0.815,95%可信区间0.787~0.840,P值为0.0001,界值为0.0112;灵敏度为72.79%,95%可信区间为67.1%~78.0%;特异度为82.79%,95%可信区间为79.5%~85.8%。
ROC分析结果表明,两两相比肌钙蛋白诊断效能优于肌钙/肌红蛋白比值,而肌钙/肌红蛋白比值又优于肌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衡量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重要指标,通常出现于心肌梗死患者。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测定,是高效快速诊断心脏病的客观可靠的手段,促进了早期心肌梗死的有效及时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作用。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内所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正常浓度很低,当发生心肌梗死时,体表浓度会急剧升高。
在动脉血中,肌红蛋白往往仅用1小时就可检测出,能及时判断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以便由此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肌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提前诊断心肌梗死,而且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穿刺后心肌梗死的复发可能性。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大分子量的肌蛋白,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前后的6-9小时出现在血浆中。
肌红蛋白及其后定量的升高是发生心肌坏死的急性阶段,而肌钙蛋白则是第二阶段,有利于衡量心肌坏死的总体大小以及总供氧需求量,使临床医生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便于科学施治。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研究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项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三项指标的联合测定较单项测定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三项标志物可为临床评估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用于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 CKMB 肌红蛋白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病中的一种危重症,该病有发病急且严重、病情发展速度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其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临床上,患者往往会出现严重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即使患者休息或服用硝酸盐类药物,也不能缓解。
随着血清中心肌酶活性增加和心电图波形的逐渐变化,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
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不断升高,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疾病发生多和饮食习惯、精神压力以及长期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2]。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3],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其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诊断方式主要依靠心电图和临床表现,但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进步,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水平检测已经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手段。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检测到生物体内生理或病理过程的物质,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伴随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心肌损伤有关标志物逐渐被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其中肌钙蛋白属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对心梗和心绞痛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同时有逐渐代替心肌酶的趋势。
肌钙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全血肌红蛋白(CK)、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些用于临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它们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老年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与修复,同时释放一系列的生物标志物。
全血肌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酶,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
心肌肌钙蛋白Ⅰ则是心肌特异性蛋白,其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迅速释放,并能持续升高一段时间。
而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的水平会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迅速上升。
这三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从临床角度来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面临着一些困难,因为老年人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本身也可能引起心肌损伤的表现。
针对老年人群的心肌梗死诊断,特别需要一个更加准确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组合。
一些研究表明,全血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有效区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而将超敏C反应蛋白加入到联合检测中,可以更好地区分出心肌梗死的炎症反应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临床判断和治疗。
除了对诊断的帮助外,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还能够提供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信息。
一些研究表明,联合检测这三种生物标志物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包括心衰、再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心血管并发症,他们的预后通常较差,因此对于他们的预后评估尤为重要。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能够更精准地判断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风险,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随访管理。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Jun25(11)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陈燕锋(东莞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00)摘要: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同样方式选取体检中心的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对所有入选对象都进行Mb和TnI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研究组Mb水平为185.59±51.36μg/L,对照组为61.05±16.73μg/L,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TnI水平为3.74±1.05μg/L,对照组为0.46±0.17μg/L,差异显著(P<0.05)。
Mb和TnI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
关键词: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8174(2014)11 ̄2527 ̄0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疾病,死亡率较高[1]。
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酶谱检查是一项常见的辅助诊断方式,但检查花费时间较长,不利于对患者救治工作的积极进行。
本次我们选取42例被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对其进行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nI)的检测,并与40例体检中心的健康者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旨在了解Mb和TnI对AMI早期诊断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同样方式选取体检中心的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2~76(69.16±8.95)岁;病变部位:前壁14例,下壁11例,前壁合并下壁10例,下壁合后壁7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5(69.16±8.95)岁;病变部位:前壁12例,下壁10例,前壁合并下壁10例,下壁合后壁8例。
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由于老年人体内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对心肌的供血及心肌本身的功能维护也逐渐受损,因此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对较高。
准确快速地进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对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救治至关重要。
目前,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将就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讨论。
全血肌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血红蛋白,它主要通过携氧传递氧气到组织。
在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会大量死亡,释放出大量的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全血肌红蛋白水平的升高常常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全血肌红蛋白的升高并不专属于心肌梗死,它在其他心脏疾病和一些非心脏疾病中也会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单独依靠全血肌红蛋白的水平进行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十分准确。
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种心肌特异性的蛋白质,它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内。
它的升高并不受其他身体组织的影响,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而且,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升高还可以发生在全血肌红蛋白升高之前,因此它具有更早期的诊断价值。
心肌肌钙蛋白Ⅰ已经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主要是由肝脏合成而来。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机体会受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的刺激,导致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迅速升高。
它的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可以用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综合以上三种生物标志物,全血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联合检测指标可以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同时检测这三种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可以更好地评估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1.027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施磊,何丽,徐璐,赵玲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6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 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方法选择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nI、Mb、CK-MB水平,评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另根据发病时间差异将患者分为0~<6 h与6~12 h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cTnI、Mb、CK-MB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cTnI(21.16±5.20)ng/mL、Mb(156.47±25.19)ng/mL、CK-MB(51.92±10.33)U/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5、33.263、28.054,P<0.05)。
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3.41%、95.65%,高于CTnI、Mb、CK-MB单独检测的81.32%、69.57%;82.42%、73.91%;81.32%、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为91.11%,与CTnI、Mb、CK-MB单独检测的93.33%、91.11%、95.5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12 h组cTnI、CK-MB水平均高于0~6 h组,Mb水平低于0~<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效能更高。
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中的价值
张志虎;张有建;贾志云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25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5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 h、8 h、12 h、24 h、48 h、3 d、5 d和7 d的血清,以及对照组48例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结果 AMI组血清cTnI、Mb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早期0~4 h 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 h以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结论 CTnI、Mb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张志虎;张有建;贾志云
【作者单位】736202,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急诊科;736202,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急诊科;736202,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清肌钙蛋白及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谷双清;谷慧敏;杜娟
2.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梁会
3.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r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王祖红
4.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J], 吕月
5.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 [J], 白焕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关键词】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特异性;敏感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AMI是一系列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终事件,它从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开始,经过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进入无Q波心机梗死,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患者发病早期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1],因此在临床上强调AMI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们测定CKMB 一直认为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此酶测定诊断特异性差,早期诊断6 h内灵敏度不高,诊断窗口时间较短等不足之处,国内外学者在不断的寻找一些能克服上述不足的新指标。
近年来新的心脏标志物的研究发展,如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应用于临床诊断,二者联合检测起到优势互补作用,并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强、诊断率高等优点,特做出以下综述。
1 生物特性肌钙蛋白是横纹肌收缩的主要蛋白,有三个亚单位:Tnc、TnI、TnT,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的状态下TnI、TnT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几乎难以检测,故健康人血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T、cTnI。
肌钙蛋白I与T区分在于它的敏感性与特异性,cTnI检测对AMI诊断敏感性要大于cTnT,cTnT其特异性尚不如cTnI,也有文献报道,cTnI显示出较低的初始灵敏度[2]。
cTnI分子质量为235kD,分子质量较小,比CK MB 分子量小,它的N端比骨骼肌多了31个氨基,其一特性使得cTnI的特异性。
肌红蛋白(MB)肌红蛋白是一种含铁朴啉的红色蛋白,肌红蛋白分子由分子量约17 000的一条肽链组成,含153 个氨基酸残基。
每个肌红蛋白分子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是肌肉组织中特有的一种蛋白质。
其功能为运输或储存氧,参与葡萄糖氧化[3]。
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细胞的低分子蛋白,约占肌肉总量的0.1%~0.2%。
2 检测方法学2.1 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免疫比浊法采用特异抗体结合于胶乳颗粒表面。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指标、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32例AMI患者为A组,选取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为B组,另选取同期在徐州市矿山医院体检的32例健康者为C 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检测并比较各组心肌酶谱指标、cTnI、MYO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指标对AMI的诊断效能。
结果:三组心肌酶谱指标、cTnI、MYO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A组>B组>C组(P<0.05)。
不同冠脉病变AMI患者心肌酶谱指标、cTnI、MYO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无病变组(P<0.05)。
ROC曲线显示,心肌酶谱指标+cTnI+MYO诊断AMI的AUC值为0.901(0.829~0.950),较三者单独诊断的AUC值0.809(0.723~0.878)、0.795(0.708~0.866)、0.794(0.706~0.865)明显更大(P<0.05)。
结论:心肌酶谱、cTnI、MYO与AMI发生及病情进展存在密切关系,联合检测上述指标能够提高对AMI的诊断效能,并能够准确评估AMI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为临床制定与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诊断价值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多发病症,是冠脉连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死亡风险高[1]。
由于AMI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常通过心电图诊断,但会缺乏特异性变化,无法动态掌握患者病情[2]。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均是心肌坏死标志物,能够反映心肌损伤状况,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3]。
心肌酶、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的联合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作者:史占林付红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与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临床价值意义。
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就诊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与50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心肌酶谱(AST、LDH、LD1、CK、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比较其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结果 65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5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7.7%,63例肌钙蛋白I阳性,敏感性为96.9%,肌红蛋白65例全部升高,敏感性为100%。
50例阴性对照中,4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2%,0例肌钙蛋白I阳性,特异性为100%,肌红蛋白9例升高,特异性为82%。
结论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 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
起病3-6小时内溶栓治疗可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预后改善。
这使得患者发病后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但临床实践表明约30%的AMI患者可有临床症状不明显;约25%的AMI患者可无明显心电图(ECG)异常,因此心肌标志物在AMI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1]。
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作为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故对早期心梗的诊断不失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本文即通过对65例心肌梗死病人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肌酶谱、肌红蛋白与肌钙蛋白Ⅰ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以来收治的确诊病人,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以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标准。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3-02-14T05:35:02.0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8期作者:艾静[导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艾静(秦淮区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04)【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水平。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3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9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与396名观察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结果:比较两组血样,观察组肌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67.96±46.61(ng/ml),肌钙蛋白的平均值为1.59±0.83(ng/ml),而对照组肌红蛋白的平均值为50.18±19.691(ng/ml)。
肌钙蛋白的平均值0.08±0.02(ng/ml)。
观察组病人的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64小时恢复到正常值。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含量可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有利于早期康复,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检测指标也越来越明确,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肌红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早期检测指标,它对心脏损害的早期敏感性很高,通常持续5~12小时。
然而,肌红蛋白并不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因此,在临床上,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常采用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主要蛋白,是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人体血中的肌钙蛋白含量很低,或者没有,但如果心肌细胞在血氧或缺血后发生变性坏死,肌钙蛋白就会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
血清肌钙蛋白特异度高,肌红蛋白、肌酸激酶敏感性高,两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血清肌钙蛋白与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常玉梅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刊名:
实用医技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年,卷(期):2008,15(5)
被引用次数:3次
1.赵保健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05)
2.敬华;李丹;王晓非几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03)
3.陈荣健;赖兆新;卢焕兴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11)
4.Tucker JF;CollinsRA;Andersen A J Value of aerial myglo-binlevel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admitted for acute myo-eardialinfaretion[外文期刊] 1994(04)
5.刘果霞血清酶类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期刊论文]-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6(01)
6.李立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4(04)
7.陈静;韩英杰;方云霞使用三合一心肌梗死快速诊断法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3(02)
8.王利娜;李忠信人心肌肌钙蛋白T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3(04)
9.马宏伟;赵卫国;潘柏中血清肌红蛋白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发的建立[期刊论文]-检验医学 2006(01)
10.RidkerPM;CushmanM;Stamper Mu;Traey RP Inflammation,aspirin,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pparentiy healthy men 1997(07)
11.丁海明;庄俊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2(04)
12.诸骏仁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01)
1.靳岩.张凤华.秦桂娥两种不同仪器检测肌红蛋白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2)
2.陈国浩.黄锦洲.吴启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10(28)
3.林伟华.陈华英.梁金明.朱彩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标志物的合理选择和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热带医学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yjzz2008050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