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红楼梦》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0
名著导读《红楼梦》学生版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家族的衰败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气息的封建社会。
以下是本书的简要导读。
内容概述
《红楼梦》共120回。
全书分为五十六个回目,涵盖了一个大户人家的炎凉兴衰。
书中通过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爱情和友谊,反映了封建家族的形态和日趋腐朽的社会风貌。
主要人物
- 贾宝玉:书中的男主角,贾府三公子之一,聪明才智但性情多疑,同时也是一位爱情至上、情感细腻的人物。
- 林黛玉:书中的女主角,贾宝玉的表妹,一位才情出众但性格比较敏感的女子。
- 薛宝钗:书中的女配角,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知识渊博、情感成熟的贵族女子,是贾宝玉另一位表妹。
地位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小说极具艺术价值,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内涵,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与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之一。
结尾总结
《红楼梦》以其优美、细致、完整的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深刻的哲理思想和人生道理、浓郁的社会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驰名于世。
此书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为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它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偏航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名著导读《红楼梦》•红楼梦背景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目录•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流•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01红楼梦背景及作者简介曹雪芹生平与家族背景曹雪芹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町子)。
他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京。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版本流传与后世影响02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小说以贾家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盛衰兴替。
贾家兴衰宝黛爱情大观园生活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核心情节,表现了纯真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冲突。
高考文学名著导读:《红楼梦》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十五回)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第三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三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六十八回)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高考名著导读之《红楼梦》一、《红楼梦》内容提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返照的局面。
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
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二、《红楼梦》故事梗概小说写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梗峰下。
这顽石自经煅炼,已通灵性,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
二仙拗不过,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
文学名著导读:《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也是故事中最为复杂和深情的角色之一。
他是贾府这个大宗家族的血脉传人,具有各种优秀的品质和才华。
他聪明、敏感,对诗词曲赋有极高的天赋和理解力。
然而,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孤独感和无奈。
虽然贾宝玉在爱情上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但他却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备受瞩目的女性人物之一,她被认为是贾宝玉最重要的伴侣之一。
林黛玉聪明伶俐、机智灵动,并且拥有出众的文学才华。
她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因为过于敏感和情绪化而备受困扰。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以及她自身的痛苦经历使她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角色。
3.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女性人物。
她出生在荣府一个贫穷但有声望的家族中,追求理想爱情并且渴望完美生活。
薛宝钗是聪明、善良和坚韧不拔的代表,她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自信和稳定性格。
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贾宝玉与薛宝钗无法成为夫妻,但他们之间所展现出来的友谊和默契却被广泛赞誉。
4. 探春探春是《红楼梦》中具有高尚品质和敏锐洞察力的角色之一。
作为黄氏大家族中最年长和最受尊重的女性之一,探春承担着家族内许多事务管理任务。
她聪明而理智,在困境中保持平衡,并总能给予他人帮助与支持。
探春注重道德和纯洁,对于家族的兴衰感到忧虑,并在故事中扮演着引导贾宝玉的角色。
5. 贾政贾政是《红楼梦》中具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贾府大家族的族长,贾政极其重视家族传统和声誉。
他精于管理,同时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人。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逐渐看到了贾政内心深处那种温情与细腻。
他对子女们充满爱心,在遭受打击时表现出无尽的痛苦和忧虑。
以上是《红楼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简要分析。
每个人物都拥有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情感经历,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层次和动力。
这些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复杂性和生动性赋予了读者更多思考、讨论以及共鸣的机会。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中国人的心中,红楼梦不仅是一本经典名著,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文学杰作。
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来说,读懂《红楼梦》的意义非凡。
本文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导读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巨著,共有一百二十回。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多个形象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缩影。
通过描写贾府和荣府两个富贵世家之间复杂的关系及其内部矛盾,作者深刻剖析了封建社会道德堕落和人性善恶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1.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红楼梦》之前,初中生可以先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情况,包括家族制度、宴会礼仪、男女婚姻等。
这些背景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
2.关注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角色是《红楼梦》的核心。
读者可以注意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3.品味诗词曲赋:《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古典文学精华,其中包括大量的诗词曲赋。
初中生可以借助注释或教辅材料来理解并欣赏这些优美动人的文字。
4.读图揣摩:《红楼梦》中有许多插图,插图往往能够提供作者意图或背后暗示。
初中生可结合文本仔细观察这些插图,并推测其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
三、经典章回推荐1.第五十二回宴大观园惑僧尼风流惹祸这一回中,贾府中展开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引起了观众们的广泛兴趣。
林黛玉因为对僧尼状况引起了好奇,并试图参与其中,结果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通过这一回的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变化。
2.第八十四回骤雨撞船探春分金在这一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下雨时意外相遇。
这段描写在形式上是浪漫主义手法,但却潜含着浓厚的哲学思考。
读者可以通过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微妙变化的关系来体味曹雪芹对人性之美与丑陋的思考。
3.第九十二回破镜重圆佳期如梦整个故事走向愈发紧凑与激动人心,在这一回中,贾宝玉失去了记忆并被迫离开红楼。
名著导读《红楼梦》之20个人物简介1贾宝玉神瑛侍者转世真身,出生时口中即含玉,此玉相传是女婿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境峰下,后通了灵性,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让它与神瑛侍者一起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一贾宝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
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
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2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
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扼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塞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4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
自幼由贾母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