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鸿门宴》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一、课内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⑤为.击破沛公军⑥窃为.大王不取也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籍何以至此 B.大王来何操 C.竖子不足与谋 D.沛公安在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C.所以..宫室,还军霸上..遣将守关者 D.封闭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词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头发上.指 B.项伯杀人,臣活.之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叛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B.以.待大王来常以.身翼蔽沛公C.拔剑切而.啖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怀王与.诸将约曰欲呼张良与.俱去9.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 )①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课时素养评价十六鸿门宴(45分钟4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刑人如恐不胜【解析】选D。
A.“郤”同“隙”;B.“倍”同“背”;C.“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解析】选C。
如:到……去,往。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王来何操A.沛公安在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此亡秦之续耳D.贪于钱财【解析】选A。
例句与A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B项,省略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都是动词的一组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为.击破沛公军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军中无以为.乐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③⑥⑨B.②④⑤⑥⑧C.①②⑤⑦⑧D.①③④⑤⑧【解析】选D。
D项都是动词。
②替,介词;⑥给,向,介词;⑦被,介词;⑨呢,句末语气助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解析】选A。
A项,妇女: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成年女子的统称。
B项,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①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副词,十分,极。
D项,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 ,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解析】选C。
《鸿门宴》课堂同步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美姬/项籍鲰生/骤雨阻碍/人为刀俎B.樊哙/杂烩帷幕/蔚蓝树梢/不胜杯杓C.杀戮/绿林彘肩/卮酒骑马/不计其数D.玉玦/诀别许诺/偌大潜力/遣将守关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一人一马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同“切”,急切。
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3.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鲰生说我曰……故听之C.具告以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良乃入,具告沛公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沛公旦日..,..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认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旦日:第二天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黄河以南C.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面向东D.范增数目..项王数目:多次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句是()A.被动句B.省略句C.倒装句D.判断句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表现了范增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相比于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国人更习惯聚餐。
其实,中国人一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
《史记》所载的“鸿门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
刘邦一行登门拜会,项羽留刘邦等人吃饭,席间,项羽、范增、项伯、刘邦、张良等人分坐于不同方位,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场景。
如果他们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项庄也就不可能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了,因为那样做项羽也会有危险。
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
山东诸城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
图中官吏列坐,一人面前放置一份盛有食物的餐具。
还有四川郫都区出土的“宴饮舞乐百戏”画像砖,图中有五个人席地而坐,一人面前摆有一案,众人分餐而食。
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
中国一开始没有椅子、桌子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
将杯盘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
在汉墓中出土过一幅《宴饮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
颜师古在《急就章注》中解释:“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
”与食盘不同,这种小食案下面有足,便于放在席上。
《后汉书》记载,隐士梁鸿从太学毕业后厌倦官场,还乡后娶孟光为妻,夫妻二人后转徙吴郡,靠帮工维持生计。
梁鸿每次回来,“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孟光举的“案”,就是当时常见的小食案。
魏晋以后,各民族之间加快了交流与融合,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许多革新,进而影响到用餐的形式。
与汉人传统服饰不同,少数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而更适合活动,在用餐时不容易碰翻杯盘,也不容易沾上油污。
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胡床”,类似于人们后来一直用的“马扎”,已经是一种高足坐具了。
1.3《鸿门宴 》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答案】C【解析】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C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D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答案】B【解析】B 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B .沛公军.霸上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答案】D【解析】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C.均为副词,趁机。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具告以事B .长于臣C .得复见将军于此D .大王来何操【答案】D【解析】例句与A 、B 、C 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 项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同步练习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释义1、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犒劳)2、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说,shuì,劝说)3、戮.力(戮,lù,联合,一同)4、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5、目眦.尽裂(眦,zì眼角)6、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7、彘.肩(彘,zhì,猪)8、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9、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0、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1、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12、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1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15、约为婚姻..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1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17、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18、将军战河北..(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河南省。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河北省。
)..,臣战河南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20、吾得兄.事之【名词用作状语】像兄长一样21、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2、道芷阳间.行【名词用作状语】抄小路。
23、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24、使人言.于项羽曰【名词作动词】(告诉)25、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26、不可不语.。
【名词作动词】(告诉)27、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动词】(侍奉)28、籍.吏民。
【名词作动词】(登记)29、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作动词】(处罚)30、道.芷阳。
【名词作动词】(取道)29、范增数目.项王。
3.《鸿门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D.范增数目.项王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交往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缘故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亏,幸而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乡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执事,指办事的有关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C.左尹,官名,掌管军事。
与之相对应的有右尹,其地位略高于左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烛之武的牢骚引出郑文公的自责,使故事富于变化;乙文详述项伯夜告之事,松弛了紧张的氛围。
B.甲文“夜缒而出”既暗示局势紧张,又衬托出烛之武的勇敢:乙文座次安排既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又见双方力量悬殊。
C.古人很重视“义”。
鸿门宴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走小路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军中无以为乐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⑧/⑤/⑥/⑦3.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①沛公居山东时②今者有小人之言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④日夜望将军至⑤末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大王来何操沛公军霸上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沛公奉卮酒为寿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拔剑撞而破之④道芷阳间行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头发上指⑩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6.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令将军与臣有郤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D.因击沛公于坐7.一般来说,宾语都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但也存在宾语前置的情况。
如“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时应将语序调整为“沛公在安”。
下列各项不属于此类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B.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C.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D.大王来何操(《鸿门宴》)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3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练习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完成下列填空。
司马迁,西汉_____、_____、_____。
字____,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______之子。
早年受学于_____、_____,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_____《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鸿门宴》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_____,出自_____。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_____和_____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_____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_____、_____,以_____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一词多义。
2、如:固不如也(_________)劳苦而功高如此(_________)沛公起如厕(_________)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3、辞:卮酒安足辞(_________)今者出,未辞也(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_)动以朝廷为辞(_________)4、文学常识。
古代座次礼仪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______,臣下______;古人筵席时,设在“堂”上的筵席比较正式,座次一般以______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
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______,主______;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______,幼者_____。
1.3《鸿门宴 》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答案】C【解析】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C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D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答案】B【解析】B 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B .沛公军.霸上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答案】D【解析】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C.均为副词,趁机。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 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答案】D【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如今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1)人方为刀俎(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其意常在沛公也(4)大行不顾细谨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②,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赤泉侯:汉将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
②船待:使船靠岸等待。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答案】A 【解析】A 项,“壁”是“设营驻守”的意思。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以.故汉追及之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D.⎩⎪⎨⎪⎧项王嗔目而.叱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答案】B【解析】B 项,前者是连词,“于是”;后者是副词,“竟”。
A 项都是代词,“他”。
C 项都是介词,“因为”。
D 项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④⑤⑥【答案】D【解析】①表现项羽气概;②表现其战功;③表现其推卸责任。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里听到四面的楚歌声,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 .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B【解析】B 项,项羽在垓下时有八百余人,过淮河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2)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天下。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参考译文:项王的军队设营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一个叫虞的美人,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一匹名叫骓的骏马,项王一直骑着它。
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骑马跟随他的士兵有八百多人。
趁夜突破重围,向南飞驰而逃。
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这件事,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他们。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大片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场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天下。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必定要决一死战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于是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个时候,赤泉侯杨喜担任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于是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使船靠岸等待,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于是自刎而死。
三、创新语用13.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根据文意,另举事例;句式与画线句子相同。
没有自知之明,其害无穷;反之,则能走向成功。
项羽刚愎自用,蒋干自作聪明,不都害己误国吗?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刘邦从谏如流,唐太宗“三鉴”照身,不都利己利国吗14.从下列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要有文采,100字左右。
孔子屈原刘邦项羽荆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孔子:遥望山川,他是最高的峰;俯视大地,他是最深的海;眺望苍穹,他是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