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国学《行节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4
勤俭节约教案小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所熟知的水杯、饭盒,水龙头……这些都是用水很少甚至完全不用就可以产生水垢或产生大量细菌的东西。
水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每一滴水。
一个国家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节俭就会节约一笔钱,那么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节约时,世界上就不会有贫穷的国家。
所以要培养学生树立节约光荣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也非常重要。
让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生活用纸用眼、不浪费粮食等良好习惯,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良好品质。
对学生进行“节约是美德”、“珍惜是责任”等观念教育,培养青少年对节俭和生活规律,在合理膳食中逐步建立起正确消费观。
在教育活动中要有渗透性和趣味性;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有连贯性和延续性一、教材分析《勤俭节约》是根据我国国情、农村生活实际编写的必修课文。
《勤俭节约》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从俭戒奢”板块,主要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二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板块,主要围绕《节约光荣》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三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板块,主要围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四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板块,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三个部分开展教育活动;五是“倡导学生勤俭节约”板块,主要围绕《勤俭节约》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六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板块。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及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1)坚持勤俭节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发展公民意识;(3)落实素质教育;(4)营造勤俭节约氛围;(5)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6)形成良好家风;(7)促进可持续发展。
2、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课程目标”中“以德育为首”四个板块以及《课内练习》中“注重整合教材与实践活动”板块、“渗透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板块等内容。
勤俭节约教育课教案勤俭节约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勤俭节约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勤俭节约教育课教案1为进一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守秩序、懂文明的优良品质,教育引导学生从文明细节做起,规范言行,摒弃陋习,崇尚礼仪,切实提高师生素质和学校公共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氛围,树立良好学校形象,我校决定开展“文明餐桌从我做起”活动。
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文明餐桌,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以提高小学生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不乱扔剩饭菜、有序文明就餐”为标准,大力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和文明用语,倡导节约用餐行为、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学校“勤俭节约,文明餐桌”活动的落实,指导学校开展“文明餐桌”活动,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本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张西平副组长:王琦、杜艳、赵晓爱、候冬梅、王胜奇。
成员:各班主任、年级组长。
{小学生文明餐桌勤俭节约制度规定}.四、活动安排(一)宣传发动阶段:各班要倡导节约节俭美德,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明确“文明餐桌”的标准就是“不乱扔剩饭菜、有序文明就餐”,为全面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做好思想发动。
号召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并通过自己向亲朋好友进行更广泛的倡导发动。
(二)全面展开阶段:在学校早餐(饮用学生奶)期间,争创“三个一”:1.校园广播站课间进行一次提醒,要求就餐有序文明,不到操场走廊饮用,尽量做到不剩,饮用完的牛奶盒要扔入垃圾桶;2.各班要有一名“文明餐桌”行动监督员,接受培训,讲文明用语,主动引导学生文明就餐。
3.学校安排劝导员及时跟踪各班级“文明餐桌”开展情况,并列入“每周礼仪”和“八项常规评比”,每周进行一次反馈。
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教案(通用5篇)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篇1活动目标:加强同学们的勤俭节约意识,加深同学们对勤俭节约的认识,让同学们从教室做起、从校园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时刻注意勤俭节约。
确立勤俭节约目标,改掉不良习惯,人人争做勤俭节约能手。
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节约是一种美德,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有钱难买幼时贫。
”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尽一切所能为我们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也造成了很多人不懂“节约”二字,只要求吃好的,穿好的,玩具越多越好,越高级越好。
更不懂得粮食、衣服和玩具等物来之不易,有的人随便抛洒粮食,不爱护衣物,对玩具随意破坏,乱丢乱扔。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浪费问题,如,有的孩子笔还有一大截就不要了;草稿纸上零零碎碎地画了一点东西就扔了;不想吃的饭菜说倒就倒了;牛奶不爱喝就倒掉。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让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做好吗?这些行为就是巨大的浪费。
这同样不利于我们形成节约的习惯。
应该怎么做?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样做才是好的、对的?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节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节约粮食、水电,不随意浪费和抛洒粮食;2、爱惜玩具、文具、图书、衣物及其他物品;3、学会节制不合理的欲望,不该买的东西就不要买;4、爱护公物,对损坏的公物懂得报修或学者修理。
五、教师总结第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主要是来自于长辈们给的零用钱和压岁钱。
钱多了,我们对于钱的态度也就显得不太珍惜了。
所以,要做到真正的节约,首先从观念上就要做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是金钱不是白来的。
我们中有很多人不知道家长挣钱的辛苦,以为钱来得很容易,所以花起来也不心疼。
在国外,有很多孩子也是从中小学就开始打工挣学费。
因为有了切实的劳动过程,他们对于钱的来之不易才有切身的体会,花起钱来也就不会过于大手大脚。
这一点,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也可以学一学。
关于节俭的教案【教案】教案名称:关于节俭的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俭意识和行为习惯;2. 帮助学生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并了解节俭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3. 提供学生节俭的实际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节俭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节俭在个人生活中的表现;3. 节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4. 节俭对社会的意义;5. 节俭的实际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了解什么是节俭吗?为什么要节俭?2. 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入下一环节。
二、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1. 定义节俭:节俭是指合理使用资源,尽量不浪费,克制不必要的消费。
2. 引导学生讨论节俭的重要性:节俭能帮助我们实现理财目标,培养持久的耐力和毅力,减少浪费资源等。
三、节俭在个人生活中的表现(15分钟)1. 列举个人生活中的节俭表现,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节俭行为。
四、节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节俭对于家庭的意义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讨论:节俭能够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加家庭的储蓄,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等。
五、节俭对社会的意义(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的节俭行为与社会联系起来?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讨论:节俭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六、节俭的实际技巧和方法(20分钟)1. 介绍一些实际的节俭方法,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合理安排用餐,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自己的一些节俭技巧和方法。
七、总结与小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俭。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教师通过导入、概念解释、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节俭的认识。
通过分享节俭的实际技巧和方法,培养起学生的节俭意识和行为习惯。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勤俭节约的内涵,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节约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 勤俭节约的内涵。
2. 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2. 融入实际生活,做到勤俭节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浪费粮食、水电等资源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看到的浪费现象。
3. 引出课题:勤俭节约。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勤俭节约的内涵,包括节约粮食、水电、时间、资源等方面。
2. 学生讨论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勤俭节约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c. 勤俭节约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勤俭节约。
三、活动环节1. 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践行勤俭节约?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a. 家长签字,监督学生在家里践行勤俭节约。
b. 撰写一篇关于勤俭节约的作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活动效果: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将勤俭节约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能够将勤俭节约的理念传递给家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的内涵和重要性。
在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使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年级《勤俭节约》-教案“厉行节俭从我做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教学目的:1、进一步提高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虽然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行动的目标和信念。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在校门口听到两个同学的对话,想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谁来读一读?2、指名读(甲:默默,你在干嘛呢?乙:我早上买的饼子和牛奶吃不完了,准备扔了。
甲:那是不是有点浪费啊?乙:嗨,有什么浪费的啊!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哪里还在乎这一点点啊!节约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甲:也是,国家现在也提倡超前消费,既然如此,就更没有必要再提倡节约了!)3、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二、宝贵的资源是的,这些资源究竟如何宝贵呢?我们一起看一看!1、一度电能干什么?2、一张纸的价值。
3、一滴水的作用。
三、我们的浪费尽管这些资源很宝贵,但还是有些人在浪费!1、浪费电的现象随处可见及其后果2、浪费纸的现象屡见不鲜及其后果3、浪费水的新闻屡屡报道及其后果4、浪费粮食的现象到处都有及其后果同学们,就是因为这种种的浪费,你看:地球母亲和人们正遭受着多么大的苦难!四、父母的钱是这么挣来的那么,有没有想过,你的浪费不仅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也和我们的亲人息息相关。
你知道父母亲人的血汗钱是如何挣来的吗?(指名说)看,•为了几十块钱起早贪黑卖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不畏寒冷在外打工每天憋在车内的司机们辛苦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们烈日下的交警办公室里不见天日的工作者所以,同学们,我们还能拿着父母的辛苦血汗钱来浪费吗?五、节俭的故事其实不止是我们,古今中外的很多人都很勤俭节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1、毛泽东的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教案7篇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教案【篇1】活动目的: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美德,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知道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活动准备:1、请学生们谈谈对勤俭节约的认识。
说说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以及对于这些现象改善的想法。
3、收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勤俭节约倡议书。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有一首古诗,我们代代传唱,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感受?配乐播放古诗《悯农》3、学生谈感受及对生活中勤俭节约的认识。
4、老师举例一个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请学生们谈谈对于这些现象改善的想法。
小丽常常浪费纸,一张纸才写几个字就扔掉了。
小英批评她,她说:“一张纸才几分钱,用完了再买。
”B、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
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
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C、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但是在我们的周围,仍然存在着浪费现象,请看:(多媒体出示有关浪费的照片),这些,都是老师在课间拍摄到的,这些行为,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你看了后,有什么感想?二、明理课件出示毛泽东、周恩来、雷锋、陈嘉庚等勤俭节约的故事。
学生思考:他们的故事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三、导行(一)说说关于勤俭节约我最欣赏敬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首古诗、一句格言。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节俭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节俭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了解节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俭。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组浪费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浪费资源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浪费资源不仅浪费了金钱,还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对环境造成破坏。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节俭的含义:节俭是指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节制地使用资源,避免浪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节俭?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节俭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的节约小妙招”活动,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做法。
2.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将节约资源的做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俭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节俭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节俭。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消费”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一份合理消费计划。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消费计划。
四、分享交流1. 学生分享自己的消费计划,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 教师总结:合理消费是节俭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到合理消费。
勤俭节约国学经典教案及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3. 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勤俭节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内容:1. 勤俭节约的起源和含义。
2. 勤俭节约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 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重点:勤俭节约的具体实践方法。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和难点。
3. 教学软件,例如PPT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勤俭节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讨论法:小组讨论勤俭节约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勤俭节约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勤俭节约的起源、含义、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意义和价值等。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勤俭节约的例子,或者自己如何做到勤俭节约的。
4. 归纳小结:总结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
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故事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勤俭节约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价值。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了对勤俭节约的理解。
4.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良好。
不足之处:1. 对于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分享身边的勤俭节约的例子,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
2. 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勤俭节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3. 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不够积极,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改进措施:1.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时间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2. 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在课后作为作业或者下节课的探讨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