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区消毒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手术区消毒和铺巾是手术准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和手术的成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区消毒和铺巾的步骤和要求。
一、手术区消毒手术区消毒是为了防止术中交叉感染,保持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
下面是手术区消毒的一般步骤:1. 预洗手:手术人员应先进行预洗手,将手臂肘部以下的皮肤和手指指缘清洗干净。
这一步可以采用皂液和流动水,时间一般为3-5分钟。
2. 给予患者皮肤准备:手术前需要对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可以使用含氯己定的消毒剂进行擦洗。
清洗的范围应该超出手术部位周围15-20厘米。
3. 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手术部位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对于一般手术来说,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碘酒或氯己定溶液等。
根据手术部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4. 消毒步骤:将选定的消毒剂涂抹在手术部位皮肤上,用力揉搓,确保消毒液能够彻底渗透到皮肤表面的每一个细小部位。
消毒液的浸润时间应根据消毒剂的要求来确定,一般为2-3分钟。
5. 清洗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手术器械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情况下,手术器械的清洗应采用高压高温的方法,确保彻底杀灭各种病菌和病毒。
6. 彻底清洁手术室:手术结束后,手术室也需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所有可移动和可清洁的物品都应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手术台、操作台、墙壁、地面等。
二、手术区铺巾手术区铺巾是为了保持手术区域的洁净和无菌,避免隐患和交叉感染。
下面是手术区铺巾的一般步骤:1. 工作台整理:手术区前,首先要整理手术台上的各种工具和物品,确保无杂乱物品存在。
将不必要的物品清理干净,只留下手术所需的器械和巾布。
2. 铺巾顺序:手术区铺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是先铺巾,后铺手术药品和器械。
巾布应从手术台的中心开始,由内向外展开,保持巾布整齐平坦。
3. 巾布覆盖:巾布要覆盖整个手术区域,以保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消毒
1.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2.墙壁、天花板保持光洁无尘、无污染,地面湿式清扫,如被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及时处理,手术间、办公室、治疗室、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须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备用。
3.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所有台面进行彻底的湿式清扫,随即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不少于30分钟,如有污染随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局部处理。
二、用品消毒
1.室内物体表面每日2次用清洁抹布擦拭,每周3次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2.氧气液化瓶及管路、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呼吸机、麻醉机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
3.灭菌物品一经打开后不能待下次使用,无菌储槽内物品一经打开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接送病人推车应根据区域使用,不得交叉使用,推车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处理。
5.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三、其他控制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前必须戴好无菌帽子遮盖全部头发,衣服要遮盖全身皮肤,戴无菌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室内要减少活动,避免大声说话、交谈、打喷嚏等。
3.手术前后认真正确洗手,刷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
4.手术间控制人员流动,不允许由污染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手术时不应开启通向走廊的门户,限制手术台上翻动病人,确需翻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带菌漂浮物沉降于无菌手术区。
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巾操作规范【目的】1、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2、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皮肤区以外,遮盖住其他部位,使手术区域成为较大区域的无菌环境,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准备及注意事项】一、手术区皮肤消毒1、消毒前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
如皮肤有感染病灶,除急症手术应延迟。
2、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及手术类型确定皮肤消毒的区域。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3、清洁备皮,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乙醛拭去。
4、病人上手术台后,再次核对病人和所施手术的种类;摆放适当的体位。
5、如皮肤无伤口,消毒选用碘酊或碘伏;对伤口处及特殊部位(面部、会阴部、粘膜及幼儿的皮肤)宜用新洁尔灭、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液。
6、消毒时一般以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榛;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则应自清洁的周围开始,最后涂擦感染部位或肛门。
7、蘸消毒液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8、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
9、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消毒完毕,应再用消毒液对手、前臂消毒,然后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二、手术区铺巾1、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由执行消毒的医师及器械护士协同进行手术区无菌巾单的铺设。
2、先铺无菌巾,再铺无菌单。
3、根据手术切口的走向判断铺巾顺序。
4、原则上除手术野外,至少要有两层无菌布单遮盖。
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4〜6层,手术野以外为两层以上。
5、铺巾者(第一助手)铺好手术巾后,应再次消毒手和前臂,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操作方法】一、手术区皮肤消毒以碘酊、酒精消毒法说明。
1、首先取碘酊纱球1~2块,顺着一个方向有顺序地涂擦皮肤:首先自上而下地涂抹切口部位,然后依次向左右两侧做对称性的涂抹,最后涂手术区的外周部分,消毒应以切口为中心向外周扩大,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在向外消毒过程中,每次涂擦应稍有重叠,不可留有空白区。
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标准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是保证手术环境无菌的重要程序。
在手术过程中,正确的消毒和铺巾标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的标准,包括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时间、铺巾的要求等内容。
首先介绍手术区的消毒方法。
手术区消毒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包括高温湿热消毒和辐射消毒。
高温湿热消毒是通过加热和蒸汽的作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辐射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或电子束辐射杀灭微生物。
化学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化学消毒分为两种方法:低温消毒和常温消毒。
低温消毒通常使用过氧乙酸和氯化二异氰尿酸盐等物质进行消毒。
常温消毒则是通过使用乙醛、酒精等化学物质进行消毒。
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其杀菌效果、毒性、安全性等因素。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乙醛、过氧乙酸、氯化二异氰尿酸盐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根据手术器械的种类和要求来确定最适合的消毒剂。
消毒时间是保证手术区无菌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物理消毒需要较长的时间,如高温湿热消毒需要至少20分钟才能达到杀菌效果。
化学消毒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5-15分钟左右。
除了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外,铺巾的要求也是手术区消毒的重要环节。
铺巾要求必须符合无菌标准,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传播细菌和病毒。
铺巾的选择应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则,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铺巾应保持干燥、无沾污和无破损,以确保手术区的整洁和安全。
总结起来,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标准是确保手术环境无菌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时间和铺巾要求,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手术区消毒导言手术区消毒是在手术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步,它的目的是防止术中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就手术区消毒的意义、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意义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手术区消毒对于预防术中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区消毒的主要意义包括:1.预防术中感染:手术区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或去除手术区表面的微生物,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2.保护患者:通过手术区消毒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保护患者免受术中感染的威胁。
3.保护医务人员:手术区消毒还可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手术区内病原体的侵袭,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原则手术区消毒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覆盖:手术区消毒应覆盖整个手术区域,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以及医务人员使用的各种工具。
2.高效杀菌:选择能够高效杀菌的消毒剂进行手术区消毒,确保可以有效地杀灭或去除手术区表面的病原体。
3.合理用药:根据手术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和浓度。
4.遵循无菌操作:在手术区消毒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方法手术区消毒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前手术区消毒和术中手术区消毒。
前手术区消毒前手术区消毒是在手术开始之前对手术区域进行的消毒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消毒剂:根据手术区消毒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并按要求配制好。
2.清洁手术区:使用无菌溶液和无菌纱布清洁手术区,去除污垢和油脂等。
3.涂擦消毒剂:使用无菌的棉球或棉签,将消毒剂涂擦在手术区表面,应保持消毒剂湿润,以保证其杀菌效果。
4.注意细节部位:对于手术区内的细节部位,需要细心处理,确保完全涂擦到位。
5.等待作用:根据消毒剂的说明,在手术区表面停留一定时间,以确保杀菌效果的实现。
术中手术区消毒术中手术区消毒是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区域进行的反复消毒处理,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消毒剂:选择快速起效的消毒剂,可以是酒精类或碘类消毒剂。
15种常见手术消毒范围及注意事项手术消毒是一种重要的防控措施,旨在杀灭或去除手术区域及周围环境中的所有病原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消毒的范围较广,涵盖了手术器械、手术区域、手术室、手术床等等。
下面将介绍15种常见的手术消毒范围及注意事项。
1.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是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
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正确操作和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2.手术区域消毒:术前手术区域消毒是手术前的必备步骤。
包括患者的皮肤消毒和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
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伏、酒精等。
消毒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浸泡时间和避免引起过敏等并发症。
3.手术室消毒:手术室是手术进行的场所,对手术室的消毒十分重要。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无菌,消毒时要注意覆盖整个手术室的所有表面,包括墙壁、地面、手术灯、手术台等。
4.手术床消毒:手术床是患者手术时所躺的床榻,在手术前后需要对手术床进行消毒。
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正确操作和保证消毒的全面性。
5.术中的患者自身消毒:手术过程中,患者自身要进行相应的消毒,包括患者的口腔、胃肠道和呼吸道等。
术前宜进行口腔清洁,术中应避免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污染。
6.手术衣消毒:手术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术前需要对手术衣进行消毒。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和化学消毒,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正确操作和保证消毒效果。
7.手术帽、口罩和手套消毒:手术帽、口罩和手套是手术人员的防护装备,需要保持无菌。
术前应对手术帽、口罩和手套进行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和化学消毒。
8.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室空气中的病原体可能会对手术带来感染风险,因此手术室的空气需要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辐射和高效空气过滤等。
9.手术用水消毒: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包括洗手、冲洗伤口等。
手术用水需要进行消毒,常见的方法有化学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
手术区消毒的具体方法及注意要点Operation Disinfection一、目的手术区域消毒的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防止细菌进入创口内。
因此,手术区域准备是无菌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适应证任何手术均需通过皮肤或黏膜进人手术野才能进行操作。
所以原则上来讲,凡是准备手术者均需要进行手术区域的消毒。
三、禁忌证目前消毒剂常用 2%一 3%碘酊加用 70%—75qo 酒精脱碘、0.50-/0(吡咯烷酮)PVP-碘、0.5% 碘尔康溶液或 1:1000 苯扎溴铵溶液。
对某种消毒剂过敏者应更换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
注意: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四、消毒前准备1. 患者准备1) 手术前应对手术区进行清洗、剃毛和酒精消毒,并加以保护。
注意:剃毛时间:以接近手术为佳(但不应在手术室内。
剃毛时勿损伤皮肤,应用安全刺刀,也可用除毛剂。
2) 如为腹部手术应剃除阴毛,胸部和上肢手术应剃除同侧腋毛,头颅部应剃除一部分或全部头发,并用 70%酒精涂擦,最后用无菌巾包裹。
3) 择期手术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前一天要沐浴更衣,用肥皂温水洗净皮肤,尤其手术区域必须洗净。
注意清除脐或会阴等处的积垢,以免影响手术台上的皮肤消毒,如皮肤上留有膏药或胶布粘贴痕迹,需用乙醚或松节油擦净。
4) 心血管手术、器官移植术、人工组织植入术等手术前须用3%碘酊和 70%乙醇涂擦,骨科的无菌手术须用碘酊、乙醇连续三天消毒准备,每天一次, 用无菌巾包裹。
5) 儿外科手术除在头部者以外不必去毛。
注意:术前注意沟通,确认知情很重要。
6) -般非急症手术,若发现患者皮肤切口处有红疹、毛囊炎、小疖肿等炎症,应延期手术,以免造成切口感染。
7) 烧伤后和其他病变的肉芽创面施行植皮术以前,需换药尽量减轻感染和减少分泌物。
2. 材料准备1) 手术扇形台。
2) 消毒剂。
3) 消毒棉球。
4) 托盘 1 只。
5) 卵圆钳 3 把。
3. 操作者准备1) 消毒者剪短指甲。
手术消毒原则
一、彻底清洁
在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清洁过程应包括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擦拭表面、清洗设备等。
清洁后,应使用无菌毛巾或纸巾擦干表面,以避免细菌再次生长。
二、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区域和患者情况来确定。
应选择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消毒剂,同时也要注意消毒剂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正确的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浪费和污染。
三、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在消毒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消毒程序,包括正确的配制消毒液、擦拭手术区域、浸泡医疗器械等。
在消毒过程中,应注意细节,如手套的使用、口罩的佩戴等,以确保整个消毒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四、消毒范围适当
在消毒过程中,应确保消毒范围适当,不仅要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还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同时,应注意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源,如血液、组织等,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消毒。
五、注意细节
在消毒过程中,应注意细节,如消毒液的配制、手套的更换、口罩的佩戴等。
这些细节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消毒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因此,在消毒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确保每一个细节
都得到妥善处理。
总之,手术消毒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消毒过程中,应遵循彻底清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消毒范围适当和注意细节等原则,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一.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目标】 ,
祛除拟作瘦语处及其四周皮肤上的细菌.
【操纵办法】
预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传统办法是术者洗手后用2%~3%碘酊涂擦皮肤三遍,待干后用70%酒精消毒脱碘二遍.今朝消毒办法有效0.5%%苯扎溴铵)消毒会阴部.
【留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间向四周涂擦.如为沾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心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该再返回涂擦干净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规模要包含手术瘦语四周15cm的区域.如手术有延伸瘦语的可能,
【铺巾】
手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接近瘦语.铺巾的次序是:如铺巾者未穿手术衣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接近铺巾者一侧(若已穿好手术衣,则先铺好本身的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改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然后再依据须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位应垂下超出手术台边沿30cm.。
常用的手术病人体位
手术时病人需要取一定的体位,主要是为了显露手术野利于操作。
手术各部位所取的体位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
凡从人体前面径路施行的手术,一般采取水平的仰卧位,上下肢作适当的固定。
为了使手术部位显露良好,有的还要从背侧垫高局部。
例如:颈后和肩后加垫,使头部后仰;肝胆和牌的手术,垫高腰背或提高手术的桥架,使季助部前凸。
2、侧卧位:
从人体侧方施行手术,如肺叶切除术、肾切除术等,需采取侧卧位。
有的是采取“半侧卧位”,躯干背面与手术台面呈45o或120o左右。
为保持侧卧位稳定,应适当固定躯干;同时安置固定上、下肢,尤其要注意避免臂丛、挠神经或排总神经受压。
3、截石位:
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验关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
适用于肛门、直肠、尿道、阴道等部位手术。
此体位起初用于膀脱结石摘取术,故称截石位。
4、俯卧位:
主要用于背部径路的手术。
病人呈俯卧、头面转向一侧,上肢屈肘垫子颌下,腹例适当加垫,注意保持呼吸通畅。
5、安置体位的注意事项如下:①病人上手术台后,首先要安定其情绪,说明保持一定体位的意义,取得其合作。
②除了用局部浸润麻醉
以外,其他麻醉方法均需取一定的体位方能实施。
巡回护士或手术组人员(未洗手前),应予配合。
③施行较大手术时,应有静脉通路,以备输液、输血、给药。
故安置体位应有安排。
④固定体位可用各种垫和带,以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原则。
还需防止着床的部位组织受压损伤,对消瘦病人的骨突起部位尤应注意。
手术消毒
一、方法
1、检查消毒区皮肤清洁情况,如有较多的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乙醚拭去。
2、手臂消毒后(不戴手套),用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纱球涂擦两遍,脱净碘酊。
操作的关键是涂擦均匀,严密无漏,待碘酊干燥后再脱碘。
3、不同手术部位所采用的消毒溶液
(1)婴幼儿、会阴部、面部等处手术区,可用1:1000新洁尔灭酊或1:1000洗必泰酊涂擦两次。
(2)颅脑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手术区皮肤消毒:用3%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0%酒精脱碘。
(3)普通外科手术皮肤消毒:用3%碘酊消毒,待干后,用70%酒精脱碘,或用1%(有效碘)碘伏消毒2遍,无需脱碘。
(4)会阴部手术消毒:用1%碘伏消毒2遍。
(5)植皮术对供皮区的皮肤消毒可用70%酒精涂擦2~3遍。
(6)烧伤清创和新鲜创伤的清创,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创
面基本上清洁时拭干。
烧伤创面按其深度处理。
创伤的伤口内用3%过氧化氢和1:10碘伏浸泡消毒,外周皮肤按常规消毒。
创伤较重者在缝合伤口前还需重新消毒铺巾。
4、不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
(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0)颈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
(11)胸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下至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12)腰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13)肾脏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后过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14)会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
(15)四肢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周圈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二、注意事项
1、涂擦药液时,应自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
如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应自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
2、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擦清洁处。
3、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如手术时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适当扩大消毒范围。
会阴消毒技术
(一)目的:
为阴道操作、自然分娩、妇产科手术做准备。
(二)实施要点:
(1)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2)观察、了解患者会阴清洁度及外阴皮肤情况。
(3)如是孕妇,了解其孕周及产程、阴道流血、流液情况。
2.操作要点:
(1)帮助患者取外展屈膝位或者膀胱截石位,卧位合适,并为患者遮挡。
(2)用清水或者肥皂水依顺序冲洗/擦洗会阴。
(3)进行消毒。
第一遍消毒:用持物钳夹取浸有消毒液的纱球或者棉球擦洗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左右大腿内侧上1/3处→肛周→肛门。
根据需要第二遍消毒:更换持物钳,同法擦洗,步骤同上。
(4)消毒后,根据需要以生理盐水冲洗会阴,将无菌治疗巾置于臀下。
(1)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臀部不要抬起,以免冲洗水流入后背。
(2)告诉孕妇如果宫缩来临时,身体不要左右翻动,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3)告知患者双手不能触碰消毒区域。
(三)注意事项:
1.消毒原则应当是由内向外,自上而下。
2.操作过程中注意遮挡患者,给予保暖,避免受凉。
3.进行第二遍外阴消毒时,消毒范围不能超过第一遍范围。
4.操作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