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美丽中国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2
【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十八大和美丽中国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十八大和美丽中国,本专题肯定会在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出现,或大题出现,或小题出现。
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
美丽中国,任重道远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
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
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6分)(1)①切实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法律,严控排放总量。
⑤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答出三点给6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环境恶化,从而被称为“雾都”。
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
这让古板的英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关闭城内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交通拥堵、建有大型环形绿地……英国人用30年的时间治理环境污染,走出一条与城市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治理之路。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五:美丽中国携手你我制作人:章新叶一、热点材料聚焦1.十八大报告中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的新词汇。
2.内涵丰富,新意十足,让人浮想联翩。
3.科学发展,绿水青山,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人间温暖等。
4.美丽中国: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5.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6.“美丽中国”———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二、知识链接1.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2.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社会。
5.中学生应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6.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1)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3)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4)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8.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形势。
(1)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2)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3)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
《美丽中国》主题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美丽中国》主题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关于专题片,我们在课上观摩了很多,而我之所以选择这部片子来分析除了想在相似的影视分析中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外,就是因为在看过BBC做得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后估计和所有看过的人一样地无比痛心疾首地痛骂央视的直播之后,对BBC的技术和观念很是尊崇,所以对于他们和央视合作的《美丽中国》也就多了分喜爱,分析起来自然更加认真。
关于主题网上对于《美丽中国》的定位是“由中英联合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纪录片”,虽然在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在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就全部是自然生态,但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自然景观的影片,它自始至终都在探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一直在强调这种关系里的“和谐”。
“和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财富,是道家倡导的哲学思想,“和谐”更是中国政府在近几年提出的治国观念,所以我认为英国人能以“和谐”作为影片的中心,是明智的,是贴切的,也是新颖的。
并且,在近几年中国以强劲势头发展的情形下,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缺失了中国的特质,所以把镜头对准自然,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在沿袭了中国古老生活方式的那些古朴的人之中,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专题片最核心最基本的主题的选择上,他们的选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也有人提出,《美丽中国》有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在贬低中国,这片子也不过是在抛开他们发达国家对中国环境方面的强权与迫害不谈而只是嘲讽中国对自然的破坏。
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的看法大概是受了国际上对中国长久以来不怎么友好的打压态度的影响,也有因为发达国家将落后工业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发展规律而感到怨恨的原因。
影片中虽然是有一些诸如“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的批评,然而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专题二建设美丽中国背景材料2023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初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引起与会代表广泛热议。
2023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发表发言,再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由此可见,中央对“建设美丽中国”已有深层次思考,拟定了未来中国建设和发展目的,对“建设美丽中国”充满信心。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是法制健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呈现,是人民生活殷实富裕的表达,是全面迈向小康阶段的伟大手笔。
当然,“美丽中国”的实现,不也许仅靠中央决策部门和部分领导、部分地区就能实现,更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齐心、协调配合、共同努力。
知识整合1.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什么让中国人振奋,期待?①有助于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引领未来②有助于唤醒公民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③有助于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 “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宏伟蓝图面前遭遇哪些短板?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②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资源紧张;③我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水平相比落后;④社会主义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够健全;4.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皆有个性,如何统筹兼顾,融为一体?(1)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坚持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可连续发展道路。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
5.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1)是贯彻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
热点五: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背景材料:1、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2、2013年1月24日,201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并讲话。
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导向,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任务。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新的一年,全国环保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深化改革上有所突破,在推进重点工作上有所突破,在改进工作作风上有所突破,创造亮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应对热点,全面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3、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
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
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4、节能减排被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2012年,我国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00多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今年财政安排500多亿元,加快推广节能定频空调、电机、汽车、节能灯、半导体照明产品以及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等工业设备。
在8个城市启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5、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的极端全球气候频发,泥石流、沙尘暴、海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惨痛的人员伤亡;而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等问题,更是为人类的生存买下了隐患。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类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很多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而忽略生态文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对生态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甚至是难以挽回的破坏。
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高瞻远瞩,“美丽中国”的理念在十八大报告中应时而生。
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这一部署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深刻把握。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新期盼所作出的战略部署。
既有其崭新的时代意义,也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1我国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第一,水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资源拥有量的1/4。
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实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同时,水污染不断加重的情况又导致我国水资源形势不断恶化,而且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浪费、用水效率低下并存。
第二,土地资源短缺。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占世界总量的8.4%;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耕地净减少了2亿亩左右。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日趋减少,同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也日益严重,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
1.2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第一,水污染不断扩散。
美丽的中国,我的梦2013年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会在贵阳召开,习近平同志亲发贺信,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所以实现中国梦必先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写入报告,“美丽中国”不仅仅意味着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也不仅仅意味着丰衣足食、高楼大厦,它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它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因为,只有人是美丽的,社会才是美丽的;只有社会是美丽的,国家才是美丽的;只有国家是美丽的,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实现!毛泽东在《水调歌头》中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而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彻底摆脱了仰人鼻息的年代。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任何梦想的实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态恶化、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迷茫等问题的出现,无不影响着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建设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1、建设美丽中国,从自身做起。
一位著名的犹太思想家曾经说过:“我这一生,有很多梦想,梦想改造世界,改造国家,改造家庭。
然而到了垂暮之年,回首往事,我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我终于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先改变自己,接着我就能依次改变家人。
然后,在他们的激励下,我或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
再接下来,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能改变!”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参曾经说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先人们的话虽然不同,但是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要想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必先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才能改变社会!91年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陷入了空前的尴尬。
通知书上的学校离我梦中的大学相差甚远,自以为高中成绩还不错的我,不甘心自己的大学生涯就此度过。
《中国特色美丽中国》
关键词句:资源、环境、生态、绿色、节能、低碳、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M2.5,雾霾等
一、知识链接:
1、明确国情:
人口国情(见教材P5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环境国情(见教材P53):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资源国情(见教材P54):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总括: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2、应对策略:
①深入贯彻落实一个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实施两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若涉及到环境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及科技进步
和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坚持三个基本国策:(若涉及到人口问题时)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④摆正一个位置,做到三个“绝不能”: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
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绝不能”见教材P53下边。
⑤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环境资源方面的立法司法工作,依法与破坏环
境资源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⑦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实现上述对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两型”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
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③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良好是其基本内涵之一)。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需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尤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
二、问题设计
1. 我们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情依据是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国策与战略?
答:环境国情和资源国情(见上面,回答必须完整)
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2、我们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参考答案)
A、过去经济发展高能耗、低产出,使环境和资源付出沉重代价,使我国资源环境
形势相当严峻。
B、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C、有利于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
地发展。
3、国家应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经济建设: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
②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
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政治建设:①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
②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依法关停污染物超标和高排放企业,实
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文化建设: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社会建设: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两型社会;
②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社区、美丽家园。
如
关注:食品安全,提供绿色食品;关注:清洁用水;关注:空气中有害微粒的检测等
4、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答案开放)
①进行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让我们消费者的取向成为生产销售环节的指挥棒
②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对违章建筑、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并监督政府
尽快解决
③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贡献
④积极参加如“保护母亲河”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⑤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如:节约水电纸张等。
保护环境如:不随地乱丢乱扔,
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等,还可以在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
三、真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