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压强题解题技巧
1. 嘿,遇到物理压强题别慌呀!比如看到那种算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嘿,直接套公式P=ρgh 呀!就像你算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一样清楚简单呀!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嘛,其实压强题没那么可怕啦!
2. 哇塞,压强题里有个很重要的技巧哦!当给你不同形状的固体压力时,要想到压力等于重力呀!像那个方方正正的铁块压在桌上,压力不就等于它的重力嘛!这多容易呀,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呢?
3. 哎呀呀,解决压强题还有一招呢!就是分析受力面积呀!比如说一个人站在地上和踮着脚尖站,那受力面积可就不一样咯,压强也就不同啦!就好像你穿不同的鞋子走路感觉不一样一样呢!
4. 嘿哟,要注意压强题里的一些小细节哦!比如单位换算,一不注意就搞错啦!就好比你出门本来要带钥匙,结果带成了别的,那可不行呀!一定要仔细哟!
5. 哇哦,有些压强题会跟浮力结合起来呢!这时候可别晕呀!就像你游泳的时候,既能感受到水的浮力,也有压强的作用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6. 哈哈,做压强题要会举一反三呀!看到一个类似的题目,马上能想到之前做过的,这不就轻松多啦!就像你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发现他和以前的某个朋友有点像,不就好相处多啦?
7. 哎呀,物理压强题的解题技巧其实真不少呢!只要多练习,多总结,肯定能搞定它们呀!就像你打游戏越玩越厉害一样,压强题也难不倒你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压强题并不可怕,只要掌握好这些技巧,大家都能轻松应对!。
初中物理密度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密度解题技巧包括:
1. 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会随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理解密度公式,能根据公式进行变形计算,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
3. 学会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4. 学会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5.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运用图像表示实验数据。
原创有关初中物理压力、压强的解题攻略很多同学觉得物理难学,物理成绩总上不来,刷了好多题,错了改过来做新题仍然不会,结果事倍功半。
其实这不是你不够聪明,不是你做题太少,而是你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先去夯实基础知识,得到规律后总结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再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方法和技巧,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你解题的速度和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在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又学了压强之后,就蒙了。
不知压强为何物,在做有关压力、压强习题时,更是丈二摸不着头脑。
看来这些同学对有关压强的知识点并没牢固掌握,物理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
今天,阿辉老师再帮助同学们把这块的内容梳理一下,另外老师总结了一些答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前,先引入了压力的概念。
顾名思义,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我们先通过小桌陷入海绵的凹陷程度研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在物理学当中就引入了压强这一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所以说,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说明压强越大。
同学们学过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根据速度的定义式不难理解压强的定义式P=F/S及它的变形公式F=PS和S=F/P。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总结答题技巧。
例题、如图所示底面积相等的三个薄壁容器,都装入相同深度的同种液体(容器重忽略不计)。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PA PB PC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FA FB FC3.液体自重的关系GA GB GC4.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F’A F’B F’C5.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P’A P’B P’C6.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自重的关系FA GAFB GB FC GC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三个图中的ρ和h都相同,所以PA=PB=PC2.根据F=PS,和第一问,三个图中的P、S均相同,所以FA=FB=FC3.根据G=mg=ρvg,三个图中的ρ相同,而VA 〉VB〉VC,所以GA〉GB〉GC4.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而GA〉GB〉GC,所以F’A〉F’B〉F’C5.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根据P=F/S,S相同,而F’A〉F’B〉F’C,所以P’A〉P’B〉P’C。
初中物理密度题讲解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和掌握密度的计算对于学习物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典型的初中物理密度题,为大家详细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密度的定义及公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计算物体的密度例题: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求该物体的密度。
解题步骤:(1)根据密度的公式,代入已知数据:ρ = 200g / 100cm。
(2)进行单位换算,将g和cm转换为国际单位制:ρ = 0.2kg / 0.1m。
(3)计算得出密度:ρ = 2kg/m。
2.已知密度和质量,求体积例题:某物体的密度为2g/cm,质量为120g,求该物体的体积。
解题步骤:(1)根据密度的公式,代入已知数据:V = m / ρ = 120g / 2g/cm。
(2)进行单位换算,将g和cm转换为国际单位制:V = 0.12kg /2kg/m。
(3)计算得出体积:V = 0.06m。
3.已知密度和体积,求质量例题:一个物体的密度为0.8g/cm,体积为500cm,求该物体的质量。
解题步骤:(1)根据密度的公式,代入已知数据:m = ρ × V = 0.8g/cm ×500cm。
(2)进行单位换算,将g和cm转换为国际单位制:m = 0.8kg/m × 0.5m。
(3)计算得出质量:m = 0.4kg。
三、总结通过以上典型例题的讲解,我们可以发现,解决初中物理密度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注意单位换算。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一)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概述中考物理压轴题通常是较为复杂,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多个概念和公式进行解答的题目。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在应对中考物理压轴题时取得更好的成绩。
技巧一:理清题意在解答压轴题之前,首先应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充分理解题目要求。
注意特别关注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和待求的量,以及题目中可能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技巧二:绘制示意图在解答涉及物体运动等题目时,通过绘制示意图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
示意图可以帮助考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力的作用方向等,对问题的解答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技巧三:运用公式中考物理压轴题考查考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解答题目时,考生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物理公式,并能够准确地将问题转化为公式的应用。
务必牢记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适用的公式。
技巧四:利用数据计算对于需要计算的题目,考生应该善于利用问题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应注重单位的转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出必要的数据,可以尝试通过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或者已知数据的推算得出所需的数值。
技巧五:连贯推理有些压轴题可能需要考生进行连贯的推理。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该逐步推导,合理利用已知条件和物理概念,推断出求解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技巧六:反复检查在解答完题目后,考生应该仔细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特别是在涉及计算的题目中,务必进行重复计算以防错误。
同时,还应检查答案是否与原先理解的题目要求相符,是否满足常理。
以上就是我给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的几个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备考中考物理时,通过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解答压轴题时游刃有余,取得优秀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技巧七:注意单位和精度在解答中考物理压轴题时,考生应该十分注意单位和精度的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数据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避免单位不匹配导致计算错误。
密度压强1、求固体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应先求压力F=G 总,然后由公式p =F/S 求压强。
2、求液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先由公式p=ρgh 求压强,然后由公式F =pS 求压力。
3、定义公式:p =F/S 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4、p =ρgh ,是从p=F/S 推导出来的。
对于液体,二式都可用,但液体有其特殊性,所以用p =ρgh为多。
式中ρ是指液体的密度,h 是指从自由液面到研究点的竖直高度。
推导过程:p=F/S=G/S=mg/S=ρgV/S=[ρg(Sh)]/S=ρgh1、饱满的种子的密度大约是ρ1=1.2×103Kg/m 3,较差种子的密度约为ρ2=1.0×103Kg/m 3,则选种用的盐水的密度ρ应为( ) A 、ρ>ρ1 B 、ρ<ρ2 C 、ρ2<ρ<ρ1 D 、无法确定 2、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 A 、海水 B 、纯水 C 、酒精 D 、汽油 3、测量小石头的密度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量筒B 、天平C 、酒精灯D 、细线4、有空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铜球的一定最小;B 、木球的一定最小;C 、铜球的一定最大;D 、塑料球的可能最大5、厚度相同的一小块铜片和一小块铁片,放在调整好了的天平两边恰好平衡,则铜片与铁片的面积之比S 铜:S 铁等于(ρ铜=8.9g/㎝3,ρ铁=7.8g/㎝3)( )A 、1:9B 、89:78C 、78:89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一台拖拉机耕一亩地需要消耗柴油0.8千克,这台拖拉机油箱的容积是250升,柴油密度是0.85×103千克/米3,油箱装满柴油后,拖拉机能耕完地的亩数是( ) A 、100 B 、200 C 、250 D 、300 7、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A 、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B 、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C 、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D 、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高中物理压强题解题技巧高中物理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经常出现在考试中的题目类型。
解决压强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压强的定义,掌握相关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题目,为高中学生和家长介绍一些解决压强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压强的公式为:压强 = 力 ÷面积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力的单位为牛顿(N),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²)。
二、压强题的解题技巧1. 确定题目所给的已知量和求解的未知量在解决任何物理题目之前,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在压强题中,已知量通常包括力、面积和压强中的某一个量,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则是压强中的另一个量。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一个物体的质量和面积,需要求解该物体所受到的压强。
此时,已知量为物体的质量和面积,未知量为压强。
2. 利用已知量和压强的定义选择合适的公式根据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压强题中,根据压强的定义,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压强 = 力 ÷面积如果已知力和面积,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如果已知压强和面积,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求解力;如果已知压强和力,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求解面积。
3.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精度的保留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是否一致,并进行必要的单位转换。
另外,还需要注意计算结果的精度,通常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或使用科学计数法。
三、举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解决压强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题: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均匀地压在一个面积为0.5m²的平板上,求该平板所受到的压强。
解题步骤:1.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已知力为10N,面积为0.5m²,需要求解的是压强。
2. 根据压强的定义选择合适的公式:压强 = 力 ÷面积。
物理中的力和压强解题技巧与方法物理中的力和压强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内容,也是解题中常见的概念。
了解力和压强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物理解题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和压强概念。
一、力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力是物体受到的推、拉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
在解决力的问题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与方法:1. 分解力:对于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可以将其分解为沿着不同方向的分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可以将复杂的力问题简化为易于计算的几个分力问题。
2. 受力分析:在力的解题中,需要准确地分析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具有相等的大小和相反的方向。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找出所有与物体有关的力,进而解答问题。
3. 选择坐标系:在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时,选择合适的坐标系非常重要。
常见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简化计算,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4. 牛顿定律的应用: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常用于力的解题中。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通过应用牛顿定律,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合力、加速度和质量等物理量。
二、压强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压强是指物体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与面积的比值,通常用于描述物体所受的压力。
在解决压强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与方法:1. 压强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力的大小除以受力面积。
即P = F / A。
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强。
2. 压强方向:在计算压强时,需要确定受力面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压强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准确地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压强。
3. 压力的转化:在压强的问题中,经常会遇到压力的转化。
例如,在液体静止的情况下,液体对容器壁和物体所施加的压力相等。
通过转化压力,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压强。
4. 压强的应用问题:压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水压机、液压制动系统等。
固体沿水平方向切、叠加或液体抽取、倒入压强
固体/液体〔柱状〕
ρ〔V△V〕g/S
P'=F'/S=G'/S=m'g/S=
〔m
ρ△V〕g/S
液体/固体〔柱状〕
p
'
液
ρg〔h△h〕
=ρgh'=
往装有液体的容器内放物块〔加液体〕或将物块取出〞求压强
固体液体未先求压强:p液=ρgh
放入前先求压力:F=G总=G容+G液后求压力:F液=p液S
后求压强:P=F/S特殊容器是柱状:F液=G液
P液=F液/S
求放△P△F=△G=G进-G出△h=△V/S=V排/S
入后,△P=△F/S〔此公式只适用柱状〕
关键△p液=ρg△h
要判P'F'=G'总=G总+△G h'=h+△h
断是P'=F'/S p'液=ρgh'
否有判断〔1〕V排<=V余,不溢出。
〔1〕△h排<h余,不溢出
液体溢出G出=0△h=△h排
溢出方法
〔容〔2〕V排>V余,有溢出。
〔2〕△h排>=h余。
有溢出。
器的G出=ρ液〔V排-V余〕g△h=h余
容积
和高
度〕
装满:△F=△G=G-G装满:△h=0,
求放△P范
111
物出,
入后围漂浮悬浮△F1=0△p1=0帕
=G物-F浮
下沉△F1=G物-F
浮
不溢出:△h2=△V/S=V排/S,
不溢出:△F2=△G2=G物△
p2=ρg△h2。
物理中考冲刺——压强压轴题分析例1:把一个密度均匀的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的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它们的底面积之比S甲:S乙=3:4,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甲:p 乙=4:1.若在圆柱体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高为8cm的物体,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施加一个外力使物体刚好浸没在深度为h乙的液体中(物体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此时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12p甲,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2p乙且p′甲=p′乙.则此时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为()Pa,物体浸没在液体后,容器乙中液体的深度h′乙是()m(ρ甲=1.2×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
分析:(1)我们要求在甲圆柱体在水平方向截取8cm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我们知道均匀柱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Shg/S=ρgh,我们只需求截取后圆柱体的高度即可;在圆柱体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高为8cm的物体后,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12p甲,据此求出圆柱体甲截取后的高度,利用p=F/S =ρgh求出此时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2)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圆柱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p=ρgh结合p乙′=2p乙求出两者的液面高度关系,根据截取部分物体刚好浸没在乙液体中和V=Sh求出液体原来的深度,进一步求出物体浸没后的深度。
解答:(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F甲/S甲=G甲/S甲=m甲g/S甲=ρ甲V甲g/S甲=ρ甲S甲h甲g/S甲=ρ甲gh甲,在圆柱体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高为8cm的物体后,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12p甲,则ρ甲g(h甲0.08m)=12ρ甲gh甲,解得:h甲=0.16m=16cm,所以,此时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ρ甲g(h甲0.08m)=1.2×103kg/m3×10N/kg×(0.16m0.08m)=960Pa;(2)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因圆柱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且p乙′=2p乙,所以,由pe=ρgh可得,h乙′=2h乙,又因截取部分物体刚好浸没在乙液体中,所以,S乙h乙+S甲×8cm=2S乙h乙,则h乙=S甲S乙×8cm=34×8cm=6cm,所以,h乙′=2h乙=2×6cm=12cm=0.12m 故答案为:960;0.12。
初中物理有关密度计算的解题思路
一、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计算密度的公式为:
密度(ρ)= 物质的质量(m)/ 物质的体积(V)
二、密度计算的解题步骤
1. 首先,了解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未知量。
2. 确定要使用的计算公式,即密度公式。
3. 判断是否已经给出了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若是,则直接代入
公式中。
4. 如果未给出物质的质量或体积,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来。
常见的比较方法有:
a) 若已知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则可以使用公式ρ = m/V,进行
转换计算。
b) 若已知物质的质量和密度,则可以使用公式V = m/ρ,进行
转换计算。
c) 若已知物质的密度和形状,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几何形状的
体积公式来计算体积。
5. 根据已知条件和计算公式,计算出未知量的数值。
6. 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给出答案,并进行适当的单位换算。
三、注意事项
1.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确保全部使用相同的单位
进行计算。
2. 若题目中给出的物质质量或体积是用其他单位表示的,需要
进行适当的换算。
3. 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与题目要求相符。
4. 在计算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检查,确保答案的合理
性和可信度。
初中物理密度计算的解题思路如上所述,通过遵循解题步骤和
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解决密度计算问题。
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一、公式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公式m= v=2、压强的计算公式p=(适用于所有压强) p=(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 G排=(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3)F浮=(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二、典例解析1、一个容器装满水,总质量为65克,将30克的沙子投入容器中,有水溢出,此时容器及水、沙子的总质量为83克,求沙的密度?2、质量0.9千克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0.1升,求:(1)冰的质量是多少?(2)冰的密度是多少?3、如图1所示,一梯形截面容器重10N,容器底面积是200cm2,倒入4 Kg水的高度是30cm。
(g=10N/Kg )求:(1)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2)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4、通常情况下,物体压在同样的泥地上,如果压强相同则压痕深度相同。
野生动物调查员在泥地上发现黑熊刚留下的足印,为了估算黑熊的质量,他把底面积为10 cm2的容器放在足印旁边的泥地上,再慢慢往容器中倒沙子,直到泥地上出现和黑熊足印相同的痕迹,测出此时装了沙子的容器总质量为 1.25Kg,g=10N/Kg ,求:(1)装了沙的容器对泥地的压强(2)量出黑熊与地接触的足印痕总面积共800cm2,估算黑熊的质量有多大?4、将重为4.5N,体积为0.5dm3的铜球浸没在水中后放手,铜球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多少?5、如图2所示的是棱长为0.1m的立方体铝块,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的面积是()m2,如果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20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Pa,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Pa,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N,铝块受到水的浮力是()N 。
(g=10N/Kg)6、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放手后物体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N。
中考物理压强题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压强题是中考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一些压强题的方法归纳:
1. 理解压强的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公式为
P=F/S,其中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2. 分析受力情况:在解决压强问题时,需要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拉力等。
对于不同的受力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3. 利用压强公式: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以及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正确使用。
4. 分析压强的变化:在一些题目中,压强会随着时间或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分析压强的变化趋势,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5. 注意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物体的形状、材料、密度等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摩擦力等因素。
解决中考物理压强题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分析受力情况和压强的变化趋势,并注意实际应用。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可以提高解决压强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密度、压强、浮力解题技巧
****************************
****************************
密度、压强、浮力解题技巧----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大家要注意把握以下4个要点:
1、分析清楚物体所处的状态.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在涉及密度、体积计算时、一般将浮力、重力、都展开成pgv 的形式.
4、在计算、比较或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时,应优先考虑浮沉条件去解题,其次才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展开式.
例题:
一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均匀实心圆柱体M,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加入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M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的水面平行,当加入的水等于3kg时,物体M 刚好漂浮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如图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
求:
(1)圆柱体M刚好漂浮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
(2)圆柱体M的密度ρ
(3)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S.
答:(1)圆柱体M刚好漂浮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为6cm;
(2)圆柱体M的密度ρ为0.6×103kg/m3;
(3)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S为0.1m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的掌握和运用,难点根据水的压强的增加量和加水的质量求出底面积.练习题
**********************
想让你的孩子在考试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吗?。
中考物理压强浮力压轴题及解析中考物理压强浮力压轴题是一道常见的题目,通常涉及三个要素:液体、物体、压强。
下面将分别介绍该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解析。
1. 液体、物体、压强这类题目一般需要明确以下信息:- 液体:液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温度等)。
- 物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 压强:液体对物体的压强(单位通常为帕斯卡)。
例如,以下是一道简单的压强题:如果某物体在液体中漂浮,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之和为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 F浮 = ρ液gV排,其中ρ液是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V排是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根据题意可知,物体漂浮,因此 V排 = V物,即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其质量。
又因为 F浮 = ρ液gV排,因此可得:F浮 = ρ液gV物 = 1000×10×V物 / 1000V物 = 10N 因此,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0N。
又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其质量,即 m物 = ρ物V物 = 1×103kg/m3×(10m3) / 1000m3 = 103kg因此,物体的质量为 103kg。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0N,因此物体受到的压强大小为:p液 = F浮 / V物 = 10N / (103kg×10m3) ≈ 0.95MPa 因此,该液体的压强约为 950帕斯卡。
2. 浮力压轴题浮力压轴题通常需要以下信息:- 液体:液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温度等)。
- 物体:物体的形状、密度等。
- 杠杆:杠杆的长度、横截面积、重心等。
例如,以下是一道浮力压轴题:一根长为5m、横截面积为1×10m2的铁棒放在一杯密度为1.0×103kg/m3的液体中,该铁棒的中心点离杯底的距离为2m,求该液体的压强。
解题思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杠杆所对的液体的压强等于液体的重量,即 p液× L = G,其中 p液是液体的密度,L 是杠杆的长度,G 是物体的重量。
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1. 理清题目要求在解决物理压轴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可以将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出来,方便后续的解题过程。
2. 充分利用公式物理压轴题通常需要应用多个物理公式,因此需要对各种常见的物理公式进行熟悉。
在遇到题目时,可以先尝试应用已知的公式,进行求解。
熟练使用公式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3. 运用图像解析法有些物理问题可以通过图像解析法来解决。
可以将问题中涉及到的物理量用图像表示出来,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使用图像解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问题。
4. 创造条件,构建逻辑在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可以考虑创造条件来简化问题的求解。
例如,通过设定变量的值来满足某些方程关系,从而简化问题。
此外,逻辑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也很重要,通过构建逻辑关系来推导出问题的解答。
5. 分析特殊情况有些物理问题可能有特殊情况出现,而这些特殊情况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分析一下是否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并针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思考和求解。
6. 多角度思考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有时候,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可以提供不同的见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多角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找到更有效的解题方法。
7. 做题时注重时间在中考压轴题中,时间通常比较紧张。
因此,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时间的控制。
不要在一个问题上过于纠结,可以先跳过,解答其他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
希望对同学们在中考物理考试中有所帮助。
记住,经过充分的准备和适当的解题技巧,相信你一定能够应对物理考试的挑战!8. 多做题目,积累经验解决中考物理压轴题的关键是多做题目,积累经验。
通过做更多的题目,你可以熟悉常见的考点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和速度。
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弥补。
初中物理学会这7种解题法,所有涉及压强的难题全部迎刃而解压强的求解方法1. 整体法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对于液面高度变化及不同液体混合等问题运用整体法解决较为方便。
例、如图1所示,冰块浮在杯中水面上,且水面上覆盖有一层煤油。
问:在冰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么变?油面厚度怎么变?图1分析与解:以冰块、水、煤油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如图1所示和如图2所示,由于整体总重力不变,此整体对同样的杯底的压强不变,故有:图2显然,冰熔化成水后煤油层厚度变薄,即,故上式等号左端应为正。
所以,即水面上升。
故正确答案为:水面高度上升,煤油层厚度变薄。
2. 假设法指在分析问题时,依据具体情况把问题中某个过程或条件假设为理想的物理过程或特殊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图3所示,一同学测定大气压时,测得水银柱高度为74cm,若此时外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当玻璃管倾斜放置时,则管内水银柱()A. 长度变长,高度不变B. 长度、高度都不变C. 长度变长,高度减小D. 长度、高度都变大图3分析与解:外界为一标准大气压,而水银柱高为74cm,则说明管中水银柱上方含有少量空气。
当管倾斜放置时,假设水银柱长度不变,则水银柱高度变小。
大气压对管中空气柱压强变大,空气柱体积变小,故水银柱长度变长。
假设水银柱高度不变,则水银柱长度变长,空气柱长度变短,空气柱产生的压强变大,所以水银柱要下降,故高度减小,故正确答案为C。
3. 等效法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变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在求解液体压力时,,因而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以容器底面积为截面,以液体深度为高的液柱重”,灵活运用结论,许多题目便可迎刃而解。
例、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截面如图4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水未装满,水对容器底压力、压强分别为F、p,与把容器倒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与F、p的大小关系是()分析与解:上口小下口大,倒置后液面要上升,根据,易得压强;但压力,倒置后,p变大、S变小,则不能确定F的变化情况。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密度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中考压轴题中也多有出现(如,2012年上海卷第21题、2012年云南昆明卷第25题、2012年湖北天门卷第49题、2012年湖北咸宁卷第24题、2011年河北卷第37题,等).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压轴题总体难度不大,下面我就以2012年上海卷第21题为例,和同学们熟悉一下这类考题.
三、解后反思收获大
决定性的一步
在计算第(2)小题时,知道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与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是正确计算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先决条件.
主要困难在哪儿
第(3)小题要求计算物体密度,但其质量与体积均是未知.题中只提供了一个等量关系,也没有具体的数值,若按一般思路必然无法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利用题中提供的等量关系,并且尽可能使两个式子的“外形”相同,从而为消去相同的物理量“埋下伏笔”.
有什么值得一学
本题第(1)、(2)小题较为简单,但在计算时仍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水的密度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为1.0×l03 k g/m3;二、在使用“g”参与运算时,若无特殊说明,g值应取9.8 N/kg.
本题的难点在第(3)小题,利用等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点,通过这一小题计算,也告诉我们,对于较难的计算题可以先利用公式进行综合推导或列方程,然后代人数据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