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 洋务运动——多元史观在历史评价中的运用 (共23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9.58 MB
- 文档页数:23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答案第四课洋务运动1.材料研读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答:①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②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2.课后活动(1 )A(2)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答:①洋务运动是图强求富的第一步,从长期的封闭中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
②洋务派改变了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的落后思想第五课家务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材料研读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答:①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
②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2.问题思考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答:①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人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②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3.课后活动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②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第六课戊戌变法1.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答:①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②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课后活动(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同意观点A。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原因。
习题1、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
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 D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D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3、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
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B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的自强不息、求富求强的精神风貌,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梳理洋务运动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求富求强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代化的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我国近代化的道路上,曾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它是什么呢?从而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4.讲授法: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过程、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背景:内忧外患二、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三、主要内容:自强、求富、改革四、影响: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揭开洋务运动的序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的了解程度。
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提高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对待历史事件的主体,分析材料,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学会处理信息和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尝试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的清政府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宛如以为病入膏肓的病人。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为小医生,跟随这些仁人志士一起来探索这场“自我疗伤”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背景:内忧: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列强通过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及特权。
2、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官员集团就被称为洋务派。
3、时间:19时间60-------90年代4、口号:自强、求富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全集》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1.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为何首先兴办军事工业?材料五: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置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材料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急……中国欲自强之道,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结论:一是认为发展军事力量见效最快,能够很快实现自强的目的;二是自认为清朝仅仅在军事上落后,其他方面远胜于西方。
2.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汇总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分别进行探究、交流、讲解:(1)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①结合教材及史料,让学生理解后期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
②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创办的工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结论:特点:为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多为通商口岸,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巧记洋务派创办的三大军事工业和四大民用工业。
(2)兴办近代教育①展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②重点介绍京师同文馆。
③介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情况。
(3)海防与塞防——建立新式海陆军①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势严峻。
②通过介绍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穿插介绍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具体概况。
板块三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评价洋务运动1.教师讲述洋务运动的结果: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2.展示史料,让学生归纳思考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结论: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政府内部腐败;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
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
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评价、探究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3、教材的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难点:评价洋务运动二、说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知识面比较广,个性比较突出,思维比较活跃。
利用次契机可激发学生思维,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充分肯定他们,从而激发他们敢想敢说的欲望。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主动性,需从多方面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