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测井处理软件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10.57 MB
- 文档页数:58
简析试井技术的现状及其新技术的应用1 概述石油勘探评价、油气藏描述和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等都离不开试井技术,同时试井技术能够加速油气田勘探开发以及油气田动态监测,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
井下控制与测量技术的进展,高分辨率压力计、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及日益成熟的解释和模拟技术也对试井技术的巨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井理论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完美结合,已使试井分析方法成为一套比较完善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图版拟合解释法。
随着试井技术应用的发展,其在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将无可替代。
数值试井技术在众多试井技术中是一种全新解释技术。
相对于其他的试井技术,具有描述范围大、假设条件少的优点。
尤其是在处理多相流、复杂边界和非均质油气藏等复杂性试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2 当今试井技术的现状试井技术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对油气藏地质、测井、岩心分析、流体物性等分析描述,油气藏模型由试井测试、解释和分析技术确定,油气藏损害的评价和损害机理则通过对地质结构和流动参数分析确定,得到有效的完井方法。
常规的试井解释方法无法对复杂、多变的非均质油气藏以及多相流的试井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由于渗流方程高度非线性,只能采用数值解法,故称其为数值试井。
数值试井的分析内容包括4个部分,分别是空间离散、产量描述、具体问题的一般规律和参数拟合。
目前支持数值试井技术的软件已经有很多,并且已由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变到了商业化的应用阶段,近年来数值试井软件均推出数值试井模块,此模块将传统的油气井动态分析内容加入其中。
与普通试井技术相比,数值试井建立的储层形态、参数分布地质模型与实际更加贴近,并且可将多井生产的影响考虑在内。
因此,它在储层描述与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方面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如今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数值试井软件有很多,如Kappa公司的Saphir软件、EPS公司的PanSystem软件、Schlumberger公司的Welltest200软件等。
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摘要】发现石油储备层,发现油气层,以及动态监测油气藏的技术手段称之为石油测井。
本文通过对目前石油测井新老技术的现状,从测井技术、测井装备。
测量参数和方法,以及测井技术的资料应用、采集以及评价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提出采取合作研发、自主研发以及技术引进等多个方面多种方式的自主创新,实现石油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测井技术的思路与整体技术水平。
【关键词】石油测井;测井技术;技术现状;发展前景石油测井或者地球物理勘探测井都被称作测井,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程技术之一。
测井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1927年,油井中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测量地层电阻率。
国外石油测井仪器历经了五次换代更新。
而我国测井技术工作始于1939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石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石油测井技术也一代代的更新,即: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数字测井仪、数控测井仪和成像测井仪。
现代测井是在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含量的最搞的技术之一,没有权威的石油测井技术,就无法准确判断油气藏含量和位置,就无法进行工程定位和实施后续作业。
可以说测井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地质条件的探索和描述,是对钻探井工程质量的判断和评价,是提高采油效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使用传统的原始的分辨率较低的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石油勘测的需求。
就当代的勘测而言,需要的是高分辨率深层探测和高测量精准度的石油测井仪器。
国外石油工业企业已经将石油测井仪器进行了五次换代,我国内陆即将做到第四代与第五代仪器更新。
1.电法石油测井技术通过使用井下测井仪器,向地层单位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对地层单位进行测量得到地层电阻率的石油测井方法被称作电法测井。
电法测井技术还包括通过发射电流获得地层自然电位的石油测井手段。
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又被称作核测井技术。
国内外综合录井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综合录井现状及发展趋势综合录井技术发展到代美国baroid公司首次研制的气测录井仪使用开始,为此构成了综合录井发展的雏形。
从30年代到70年代初,有了方钻杆钻时、地层剖面、初步判断油气层的方法等综合录井技术。
70年代中期之后,国外将计算机引入综合录井仪用于实时处理地质与工程数据,录井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A(N;aT*S/D0+m(G1.目前世界录井技术已得到极大发展7x-f$f$h#`5B-|;u/z(R$[1)整机性能、自动化程序、可靠性和精确度不断提高,全部操作实现了计算机化。
这方面较典型的应属法国Geoservice公司研制的ALS-2型高级录井仪和美国Halliburton公司最近推出的SDL—9000地面数据录井系统。
(cv5T+p63)钻井液气体分析仪器不仅限于色谱,还利用光谱来连续检测泥浆内气体。
如斯能贝谢公司利用红外线来检测C1~C5各烃组分、美国Rogaland研究所利用声波干扰仪在井壁间产生声波来检测钻井液中的气体浓度等。
64)综合录井计算机系统已发展成集井场多种数据采集、显示、处理及解释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它可满足安全优化钻井、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多方面需要。
$e%a+l;_.{7H:d:@4e(fR$t,?5)随钻测量(MWD)技术的发展为综合录井向高层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研制出了机械效率录井和卡钻指示器的解释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监控钻头状态和钻柱的磨损,实现了安全优化钻井的目的。
FEMWD随钻录井的出现,预示着将录井、地震、测井、地层测试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
)w“o2.国内综合录井技术方兴未艾)80年代,由石油大学、上海仪器厂等借鉴国外录井技术的经验,率先研制了计算机实时数据处理的综合录井系统,揭开了我国综合录井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至今我国3大石油公司各自内部不平衡发展,仍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录井技术集团公司,但通过大量的录井工作者的艰辛的努力,均实现了综合录井技术较大发展。
石油行业测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石油测井技术如今有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含电法、声波、放射性、成像等技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测井的采集过程集成化,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测井的资料收集过程越来越动态化,以实现实时数据的检测,同时从二维向三维发展;在技术和装备上也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设备更加先进安全,技术更加的科技化,相信未来测井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完善,去向更广阔的天空。
标签:石油行业;测井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1石油行业测井技术与现状1.1电法测井技术这种技术是在井下的测井仪向地层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用这种方式对地层的电位进行测量,最后得到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技术,如三侧向测井、八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双感应等测井方法。
1.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这种技术是对地层岩石间的孔隙流体中的核物质的性質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从中发现油气的一种技术。
从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是测量的放射性物质以及研究的岩石的性质,可以将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细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前者指的是用伽马射线作为基础的相关技术,后者是中子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相互发生核物理反应从而发现油气的一种技术。
在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中,最常使用的还是自然伽马或密度测井技术以及中子孔隙度的测井技术。
1.3随钻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在地质导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利用井下仪器设备多方面地详细查询工程的数据信息,并利用前导模拟软件有效分析和处理相关的数据,从而为现场石油开采以及勘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工作人员合理安排钻井施工步骤,保证石油开采效率和石油开采的安全性。
前导模拟技术地面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区块油藏、测井解释、模型构造以及定向钻井等多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相对精确。
1.4声波测井技术此技术是应用了钻孔的特点,然后进行声波发射,这是钻孔测井中的常用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对环井眼地层的声学性质做出判断,从而分析地层的特性和井眼工程的状况,它能够揭示多种储层和井筒特性,还能推导孔隙压力、渗透率、各向异性、岩石的特性等,常用的测井方法是补偿声波测井技术、声速测井技术以及声幅测井技术。
国外钻井技术发展现状张东海Ξ(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 席继强 贾建明(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五厂)摘 要 美国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处于钻井技术的前列,了解国外钻井技术现状,利于我们在战略上决策钻井科技发展的方向。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外比较成熟的大位移井钻井、欠平衡钻井、小井眼钻井、超深井钻井、老井重钻等技术,对国外正在研究和开发的钻井技术,如分枝井钻井技术、连续管技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套管钻井工艺、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也作了一定介绍,对促进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题词 国外 钻井 大位移 小井眼 侧钻 现状 钻井技术从上世纪末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发展阶段。
美国、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钻井技术的前沿,完成了大批超深井、高难度定向井、水平井、径向井、分枝井。
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工艺技术,如化学处理剂应用开发、冶金铸造技术、工具设计制造、精密仪器的研制加工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有力推动了地球科学、石油工业及其他有关行业的发展。
一、 国外比较成熟的钻井技术(一)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1]大位移井(Extended 2ReachDrilling ,简称ERD )是指水平位移深度(HD )与垂直深度(TVD )之比大于2.0以上的定向井或水平井;当比值大于3时,则称为特大位移井。
80年代末,随着水平井钻井高潮的到来,促进了大位移井技术的发展;在1994年SPE 第69届钻井会议上,大位移井成为讨论的主题之一。
钻大位移井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在海洋及滩海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节省近三分之一以上的费用,并大幅度提高了油气采收率。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是钻大位移井的代表,在挪威北海钻成了一批大位移井,从1990至1994年连续4年保持大位移井世界纪录。
1994年所钻的30/6C 226A 井,水平位移7850m ,垂深2760m ,HD/TVD 为2.84;英国石油(BP )公司于1998年12月在英国南部WF 油田完成的M11井,水平位移达10114m ,完钻井深10656m ,HD/TVD 达6.13,目前一直保持着大位移井世界纪录。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测井技术简介 (4)1.3 研究意义 (5)2.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 (6)2.1 测井技术分类 (8)2.1.1 电成像测井技术 (10)2.1.2 声波测井技术 (11)2.1.3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13)2.1.4 X射线测井技术 (14)2.2 国内外测井技术发展概述 (18)2.2.1 中国测井技术发展 (19)2.2.2 国际测井技术发展 (21)2.3 测井技术应用领域 (22)2.3.1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24)2.3.2 地热资源勘探 (25)2.3.3 基础工程地质勘探 (26)2.3.4 环境保护与地下水监测 (28)3. 发展现状分析 (29)3.1 测井技术的进步对地质研究的影响 (31)3.2 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2)3.3 测井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 (33)4. 发展趋势 (34)4.1 智能化和自动化 (35)4.2 技术创新与发展 (36)4.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7)4.4 政策与市场驱动 (39)1. 内容简述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国内外测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将全面回顾测井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从基础理论、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分析国内外测井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重点探讨当前测井技术的热门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化测井、4D 测井、全方位测井、多参数测井、精确定位测井等,并分析其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
结合国际国内大趋势,展望测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对行业挑战并推动技术的创新升级的建议。
期望该文能为读者提供对测井技术的全面了解,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研究背景在能源开发与利用日益严峻的当下,测井技术作为石油天然气工业不可或缺的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储层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在新材料的寻探和矿床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录1.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1)1.1国外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1)1.2国内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7)2.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9)2.1国外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9)2.2国内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9)3.水平井及大斜度井生产测井技术现状 (10)3.1国外水平井生产测井现状 (10)3.2国内水平井生产测井现状 (14)国内外产、注剖面测井技术现状1.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产液剖面测井动态监测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提供重要的储层动用信息,识别高含水层,了解油井的生产状态,为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以及堵水、压裂、补孔等油层改造和增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是精细油藏描述、确定剩余油动态变化的基础资料。
为了适应油田需要,国内外测井各大测井公司不断研发新的测井仪器以满足生产需求。
1.1 国外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Sondex公司研发的七参数生产测井组合仪和斯伦贝谢的PS Platform平台。
Sondex仪器这里主要介绍应用较少的GHT持气率仪和新推出的音叉密度计,PS Platform平台主要介绍其成像设备Flowview和GHOST。
1.1.1 Sondex七参数生产测井组合仪Sondex生产测井组合仪的种类很多,从传输方式可分为存储式和遥测式;从仪器结构和用途分为常规组合系列、短组合系列、高温高压系列,水平井专用仪器。
国内引进的主要为短组合系列,仪器系列主要包括:XTU、HTU、QPC、PGR、FDR、ILS、GHT、CFBM、CFSM、CFJM测井仪器及PKJ、PRC、MBH等测井辅助设备,各仪器应用简介如下:XTU——遥测短接,主要用于仪器总线供电控制、测井数据上传及地面指令的接收下传。
HTU——电缆头张力计。
提供实时的缆头张力监测,主要用于遇阻遇卡位置判断。
QPC——石英晶体压力/磁性定位仪。
用于深度控制和压力测量。
FDR——流体密度仪。
主要用于流体密度测量,与持水率、持气率一起用于计算各相持率。
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钻测井(Logging-While-Drilling, LWD)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油气藏评价准确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随钻测井过程中,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更是关乎到实时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本文旨在探讨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分析可能的技术革新和行业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现状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现状直接反映了石油工业的科技进步水平。
目前,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主要依赖于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技术方面,主要依赖于电缆或光纤等物理介质,将测井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
这种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但受限于物理介质的长度和强度,对于超深井或复杂地质环境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
有线传输方式还需要考虑钻杆旋转和井眼环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无线传输技术则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声波传输、电磁波传输以及泥浆脉冲传输等。
声波传输利用井筒中的声波作为载体,通过声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传输。
电磁波传输则利用电磁波在井筒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数据传输,但其受限于井筒环境和电磁波衰减的问题。
泥浆脉冲传输则是一种通过改变泥浆流量或压力来产生脉冲信号,进而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传输速度较慢,但适应性强,能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稳定工作。
总体来看,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在有线和无线传输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传输速度、稳定性、适应性和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和地质环境的日益复杂,对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融合,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适应更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勘探需求。
石油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关键词:石油测井技术现状发展方向石油测井是发现油气层和石油储备层并对油气藏进行动态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用于石油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
法国的斯伦贝谢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研究出了测井技术,而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正式在石油工业中运用了这项技术,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测井技术由初期的模拟测井发展成了数控测井、数字测井等。
现阶段,这项技术与另外九项技术并列为石油十大学科,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全程的参与。
此外,测井技术除了在油气田开采中应用的广泛以外,在金属、煤炭等资源的勘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石油测井技术的现状测井技术通常主要被用于勘探山前等复杂油气以及构造-岩性等隐蔽油藏,这种油藏的勘探难度比较大,需要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都很高的测井技术和仪器,而传统的测井技术直观性比较差,分辨率也比较低,因此无法满足勘探实际的需要。
1.随钻测井技术将测井仪器直接安装在与钻头距离较近的位置,在钻井的同时测量地层多种信息的方法,就是随钻测井。
随钻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地层倾角及方位、钻头方向、扭矩等来对钻探方向进行定向的控制。
可以通过测量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等刚钻开地层的各方面的参数,对井身和地层的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然后按照此信息评价地层,再以此评价为依据对地质目标和井眼轨迹作出调整和优化,实现对钻进方向的正确指导。
2.成像测井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将其表现为图像的形式,即为成像测井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对井下设备采集的数据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并且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和很高的分辨率。
比如说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此项测井技术所属斯伦贝谢公司,可以对19cm薄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定量的判断,可以对地层的非均质性进行辨别,在火层岩裂缝油藏的勘探中有很大的作用。
再比如同样所属斯伦贝谢公司的阵列感应成像测井,有1ft的分辨率,可以对厚层内的非均质性进行有效的识别。
3.声波测井技术声波测井可分为声速测井、声幅测井等,是通过测量环井眼地层的情况,再以其声学特点为根据来对井眼状况和地层性质作出判断的测井方法。
技术应用与研究随着定向井、水平井施工任务的不断增加,随钻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已成为钻井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钻测量技术最初起源于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斯伦贝谢研发出第一套随钻测量工具,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该工具仅能够测量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角。
但是随着定向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也促使随钻测量工具的不断发展,其在数据传输速率、稳定性、抗高温高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随着水平井部署的增多,随钻测量工具也逐渐向随钻测井方向发展,现已能够实现常规电缆测井的项目,也即随钻测井技术(Logging While Drilling)。
随钻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两部分,其中地面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解码、数据的显示等部分。
井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的测量、数据的编码、数据的发送等部分。
其中井下所有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供电系统,目前的供电主要有电池供电和涡轮发电两种方式。
电池供电可以不间断为仪器提供电源,但是也限制了其使用时间的长度。
而涡轮供电需要在开泵的情况下,依靠泥浆的冲击实现涡轮的旋转实现供电,在涡轮不受到损坏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提供电源。
井下数据的测量主要依靠测量探管来提供控制井眼轨迹所需的参数,如井斜角、方位角等,但是目前随钻随钻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MWD工具也与具有其他功能的测量短节组合,对地层参数进行检测,如伽马、电阻率、钻压、扭矩、环空密度等。
目前的数据传输方式主要分为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其中有线传输主要是指光纤、智能钻杆等,而无线传输主要有钻井液、电磁波、声波等方式。
一、国内随钻测量技术现状国内的随钻测量技术起步很晚,所以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很落后。
但是随着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不断重视,各石油企业高校也在不断的增大科研力量,随钻测量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部分领域缩短了与国际间的差距。
北京海蓝科技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泥浆脉冲随钻测量系统(YST),该系统以电池供电,具有结构简单,较强的抗冲击能力,成本低,并且具有可打捞等特点。
第36卷第5期2008年9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PETROL EUM DRILL IN G TECHN IQU ESVol136,No15Sep.,2008收稿日期:2007207202;改回日期:2008204202作者简介:李世平(1965-),男,甘肃庄浪人,1986年毕业于长庆石油学校钻井工程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钻井设计和钻井技术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0990)6868925!管理与发展#国内固井质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李世平 李建国 于 东(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 要:目前国内固井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声幅测井、声幅/变密度测井、SB T扇区胶结测井、PET成像测井和声波/伽马变密度测井。
在介绍这些方法检测固井质量原理的基础上,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结合勘探开发对固井质量的要求和国内固井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国内固井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合理又实用的建议。
关键词:固井质量;水泥胶结测井;成像测井;声波全波列测井中图分类号:TE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0890(2008)05200842031 国内固井质量检测技术发展历程我国检测固井质量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单发射器/单接受器声波幅度(CBL)测井,到20世纪70年代采用声幅2变密度单发/双收(CBL/VDL)测井,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PET、CAST2V成像测井、SB T多扇区测井,2001年引进了俄罗斯的声波/伽马变密度测井仪[1]。
在固井质量的解释上,由最初的人工定性解释发展到利用计算机数字定量解释。
在解释的项目上,由最初的人工定性解释第一界面(套管外壁与水泥环界面)发展到第一界面、第二界面(水泥环与地层界面)水泥胶结解释,环空成像解释,微间隙鉴别解释,环空水泥窜槽解释,水泥石密度解释,水泥石抗压强度解释,套管椭圆度及套管损坏成像解释等。
关于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摘要】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通过各种技术的运用,以实现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石油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因此,为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石油资源的开采,就需要一套良好的测井技术为之服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测井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本文笔者就关于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测井技术现状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迈进,使的我国经济不断加强与国际交往,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测井技术不仅面临着国内的压力,也面临着国际上的挑战。
又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周期短,进步步伐快,所以,我国的测井技术就逐渐凸显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国测井技术在现场测井资料的获取技术较为落后,导致信息获取失真。
首先,新技术、新科学应用较为滞后。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质环境,对测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需要国际先进技术来解决,而我测井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比较慢,就造成了我国测井技术新技术、新科学的应用比较缓慢。
另外,我国自身的测井技术水平比较低,一些成像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随钻测井以及核测井等技术仍举步维艰。
从生产测井技术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定型地面仪器,不能够较为精确的对各种地质环境、储藏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其次,测井技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
现阶段我国的测井技术设备大多都是测井部门自己进行生产的,没有对仪器结构、规格标准化规定,更没有标准化生产。
所以,就造成了测井设备不能够做到长久性使用,缺乏互换性与一致性。
并且目前我国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规划方案,因此,就造成了我国测井技术的应用缺乏有效的设备保证。
所以,测井技术设备生产的规范化、系统化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