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红楼梦评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38
《红楼梦》评论(节选)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相关文言句式。
2.了解王国维对《红楼梦》人物悲剧命运的哲学阐释。
见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走近作者”。
“滴残春雨住无期,无尽园花卧不知。
因病废书增寂寞,强颜入世苦支离。
拟随桑户游方外,未免杨朱泣路歧。
闻道南山薇蕨美,膏车径去莫迟疑。
”(《病中即事》)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来,罗振玉要支持他到西洋留学,而后未果。
病痛与抑郁交织,而志向不得成。
后为罗振玉译书,所译之书涉及教育学、科学、哲学。
1901年在藤田的指导下学习哲学。
在这段独学时代,他深入了解叔本华、康德。
对于康德的书,起先不能卒读,后通过叔本华来了解康德。
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甚喜。
也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创作了《〈红楼梦〉评论》,这篇评论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
王国维将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相结合,以崭新的眼光评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写出了《〈红楼梦〉评论》等论著。
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刊出,一百多年来,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红学家,你尽可不必也不可能把这些文章著作都读过,但是你却不能不读王国维的这篇《〈红楼梦〉评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
它尝试运用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理论来评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出了《红楼梦》的“精神”“美学价值”等崭新命题,并做了系统的探讨和评价,较之先前旧红学派的感想式的评论和牵强附会的考评,实在是一个明显的突破。
王国维在其中强调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观点。
虽然他的理论基础是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及悲剧学说,意在突出人生即痛苦悲观的思想,把《红楼梦》说成是一部以“解脱为理想”的“宇宙之大著述”,这不见得符合小说的实际,但他力图从哲学的角度把握《红楼梦》精神实质的努力,却为后来的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