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9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爱护自然的能力知识:了解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三、学习准备1、学生准备:学习小组课前对当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好调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预先感知。
2、教师准备:符合教材的案例资料和图片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剖析知识1、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2、物种减少的原因?物种减少的危害?(在书中标出)3、破坏的原因?破坏带来的危害?(在书中标出)4环境问题是。
5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它威胁、危害、制约。
(二)、合作探究(一)自然物种在减少下面是一份动物灭绝档案。
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一动物也正在灭绝的边缘挣扎!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1942年红鸭灭绝,原生活于印度1948年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华南虎仅余50只在动物园中白鳍豚不超过100只大熊猫野外生存有1000只左右指猴1966年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学生讨论:看过这些画面和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合作探究(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专家预言:四川九寨沟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可能在20年后消失。
学生讨论:看到四川九寨沟可能在20年之后消失,你们有什么想法?谈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合作探究(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展示我国环境被破坏的四幅图片:(分别是:陕西省某地大规模发展工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云南某地有个癌症村,每年都有20多个人死于癌症,图中的女孩患的就是骨癌;安徽省马鞍山化工园区长江边上被化工厂污染的土地;在黄河边放羊的老汉受不了排水沟第三次排放出的臭气。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不和谐之音。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探讨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不和谐之音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及不和谐之音的原因。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第二章:环境污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讨论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作业:调查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如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第四章: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4.2 教学内容: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
讨论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应对措施。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作业:调查一种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的主要问题。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新授课《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2.能力目标:能从自身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十二课第二个项目的内容。
本节主要从“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三个层次,主要说明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环境人与大自然有密切的联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果说上一课《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正面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么本课时则是从反面警示学生:若是人类肆无忌惮的践踏自然,将会危及人类自身。
本课时有三个层次: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物种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从不同的层面来讲环境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并不和谐,如今的大自然面临着“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等威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必须保护大自然,重新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三个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自然物种在减少”的教学,通过展示人类残害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有好多动物因为人类的残害惨遭灭绝,从而激发学生要保护动物的决心。
2.关于“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教学,让学生说一说自然景观被人类破坏的例子,进一步引导学生要保护自然景观。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从而增进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能力能从自我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提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掌握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状况、原因和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能运用所学到的环保知识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学生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出生、成长的环境是比较优越的,对自然界的物种,自然环境遭人为破坏的情况了解甚少。
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增强保护自然物种,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让他们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以达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本目内容主要说明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本目内容共分三个层次:“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教学准备】学生要有一定的网络应用和搜索基础,学生人手一机;具备一定带宽的网络教室。
【教学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原因。
【教学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方法】可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参与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保护藏羚羊》,学生观看。
并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人的视频画面,尤其是杀戮藏羚羊的场面和最后藏羚羊孤独的身影,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营造一种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下面的正文。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
阐述本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第四章: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4.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探讨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第五章:保护自然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案设计【课程标准】三4.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一、教与学目标1、增进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观,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能够从我做起,培养保护大自然的能力。
3、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以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二、教与学重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三、教与学难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情景分析、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五、教与学过程:课堂序曲:时政播报我们一起来收集一则近期的时事或热点事例(与本节内容有关)并做相应评述,准备课堂上的时事演讲。
时事新闻:我来评述:(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身边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明辨是非,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图片欣赏①滥捕滥杀②乱砍滥伐③大气污染④水污染教师设置思考问题:看了以上图片自己有何感想?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设计意图:设计此项活动的目的是用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出探究的话题,引领本项目的教学)(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学习任务一:材料:目前世界上已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类200多种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临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教师设置思考问题:1读完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导致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3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4体会与交流: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合作,小组代表回答。
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内部倾听学生讨论的情况。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此为基础进行情感的升华,能力的培养。
二、贯穿始终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采用合作探究、讨论启发等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
2、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在情境教学中意识到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
2、在案例教学中懂得人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在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从而增进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培养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原因。
【教学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指导】情境赏析、分析归纳、思考交流。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当前我国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材料,以备合作探究。
二、课堂教学1、明确目标(1)笑话故事导入:《上帝与动物》(2)自主学习,感悟大自然与人类的不和谐(3)展示图片,明确学习目标。
2、合作探究(一)自然物种在减少教师讲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多媒体出示: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探究讨论——※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归纳: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教师小结:(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人类的这种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比如:全球化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的不断耗损,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等,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个内容,首先,让学生理解当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减少的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理解当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准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水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保护自然的水平知识:理解当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的内容;二、讲授新课。
1、学生看图,思考、讨论: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对当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分小组交流。
2、板书:⑴、自然物种在减少学生阅读38页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讨论交流: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捕杀、食用时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共同归纳: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⑵、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阅读39页材料,思考:我们如何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⑶、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学生40页阅读材料,并观看课件,讨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理解。
共同归纳:环境及环境问题的含义:★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新城一中吉荣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现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危害,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从自身做起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平等的对待一切生物,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原因。
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四、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并谈谈感受,引出新课内容(二)出示教学目标,并检查预习1、认识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的主要表现。
2、探究造成物种加速灭绝的原因。
3、列举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表现,分析原因及危害4、认识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危害。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能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生回答: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的主要表现是?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环境问题不容乐观(三)进入新课:第一篇章:自然物种在减少出示惊人数据:(1)《频临灭绝的珍贵物种》大熊猫野生不到700只;蓝鲸约500条;新西兰鹦鹉不到60只,多为雄性;爪哇犀约60只;华南虎仅存30只;指猴1996年曾有6只,现在命运不祥。
(2)《惊人的灭绝的速度》约100万年前每300年灭绝一种100万年前至20世纪80年代每50年灭绝一种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每年灭绝一种20世纪80年代至今每小时灭绝一种看过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物种的灭绝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采取措施是什么?由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原因及危害,并及时进行点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
设计目的:用真实而不容乐观的现实材料,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谈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原因及危害,增强保护自然物种的意识。
第二篇章: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教师出示图片,学生阅读P39材料,结合材料说说:(1)你还能举出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这种行为合适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从目前的形势,自然景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来谈)设计目的: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观点,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三、2.1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
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
有意识的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2、能力目标:能从自我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提高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2、教学难点: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物种灭绝的数据,本地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的事例,以备合作探究;预习课文,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不和谐。
教师课前准备:搜索当前我国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播放视频:电影《美人鱼》片头视频。
说一说:看着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你想说什么?(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探究一:人类对大自然的威胁之一—自然物种在减少1、多媒体展示我国最为珍稀的野生动物的图片。
2、出示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
(见教材P38页)讨论交流:读完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讲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探究讨论: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共同归纳: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探究二:人类对大自然的威胁之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多媒体展示国家级风景区遭到破坏的图片和材料。
想一想:(1)图片和资料说明了什么?如何认识这种现象?(2)你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和大家交流分享。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在生活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能力目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知道这些不和谐之音带来的危害。
4、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
5、教学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6、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资料(视频内容包括动物被猎杀、自然景观、环境被破坏等),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师:从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听出了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有看到美景的舒心,也有看到不和谐景象的气愤与无奈。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不和谐,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板书: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7、新课教授:师:看完视频后,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在哪些方面?师:以上几位的同学的回答都不错,但是都不全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事例来讲解一下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首先,讲解一下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的第一个方面。
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ppt上整理的一份动物灭绝档案。
南非蓝马羚、欧洲野马、印度红鸭、澳洲袋狼等等均已灭绝,华南虎、白鳍豚、大熊猫、指猴也都濒临灭绝。
再看一下这两张图片(图1:布满江豚尸体的江面被鲜血染红;图2:一排排被猎杀的),看了这些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的第一个方面是什么?师:是的,自然物种在减少。
板书:自然物种在减少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自然物种在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深刻。
自然物种在减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而人为因素则是乱砍滥伐、食用野生动植物导致的。
而自然物种减少的危害刚才同学们也都意识到了,那就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危害人类自身。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自然物种减少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避免危害的发生呢?师:听到刚才同学们踊跃的回答,老师感到很欣慰,这说明你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其次就是呼吁大家真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为大家整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期望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一、教学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目标)提高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难点)提高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商量法、问答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
1.声由心生:教师用幻灯出示两组不同的图片(分别是环境破坏和自然和谐的),学生看两组图片,用自己的自然流露的声音表达整理己看到图片后的内心感受。
2.教师小结导入:从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听出了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有看到美景的舒心,也有看到不和谐景象的气愤与无奈。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为难的不和谐,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环节二:新课讲授1.自然物种在减少活动一:读一读教师利用ppt展示一则资料,学生读完之后说整理己的感受,并且思考两个问题: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自然物种在减少的资料目前,世界上已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220多种植物面临灭绝。
国家面临物种进出口治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经历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逝。
据科学家估量,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物种。
世界物种爱护联盟公布的“2022面临灭绝物种红色名单〞称:地球上大约有 11046种动植物面临X性从地球上消逝的危险,包含1/4的哺乳类、1/8的鸟类、1/4的爬行类、1/5的两栖类和近1/3的鱼类。
教学目标:1、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2、认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激发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情境导入:1、声由心生:教师出示教材37页中的四组不同的图片,学生看图片,用自己的自然流露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看到图片后的内心感受。
2、教师小结导入:从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听出了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有看到美景的舒心,也有看到不和谐景象的气愤与无奈。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不和谐,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板书课题)二、组织活动1、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我们的目标”,教师强调学习重难点。
a.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有哪些表现?b.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c.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情况?d.环境问题的含义?原因?危害?教师强调自学方法:圈点勾画学习法。
2、学生结合自学提示展开对课本的自学,可以遗留自己的自学疑惑。
3、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所学,力争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4、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力争用一些实例来说明情况,可以把自己组的共性疑惑提出来在班内求助。
由其他小组帮组解决。
5、教师引导、归纳、强调。
a.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
(特别是人为因素)b.物种减少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c.正确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现象。
(饮鸩止渴)d.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分享读书感受:大家自学的很好,读书要有感悟,老师今天带来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阅读“惊叹”“担忧”“无奈”。
(幻灯片)7、学生小组活动:“我们在思考”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只有一个,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惊叹、无奈、担忧一起来反思自己或身边,看看有哪些对大自然的破坏的行为!a.学生小组讨论列举,代表发言,在班内展示交流。
《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能力:能从自身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三、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原因及危害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活动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天地清明,春风正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们迎来人间最美丽四月天,今朝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四海人荒的人们来到了沂蒙景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无边春光,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作为大自然之子,应对大自然怀有感激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不和谐之场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伤痕累累,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两张图片,猎杀鲸鱼、垃圾成堆。
生思考:图片反映了哪些现象。
学生活动:看了以上图片,有什么感想?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
(二)讲授新课。
1.请大家看一个公益广告,惊人的灭杀速度让我们触目惊心,下面的一份动物的灭绝档案。
(点击图片)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外一些真正死亡的边缘挣扎。
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居高声自远,流响出疏桐的蝉,啄木鸟悠然地啄食树干里的害虫,青蛙和蟾蜍捕食田地里的害虫,大自然是祥和的,然而今天的人类却把捕食的目光瞄准了它们,时下有些人以吃野生动物为“食尚”,请随环境报的小记者看一看,哪些动物进入了黑名单。
必将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甚至致使某些物种灭绝。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长此以往,恐怕就剩下贪婪的人类了,那么人类离灭亡也就不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够惊人了,再加上人类饕餮之口,可谓雪上加霜。
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内容标准◆
2.1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价值观,有意识的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能力。
【能力】
能从自身做起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
知道自然物种在减少及原因,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上课,师生问好。
师说:小小的课堂,就是我们展示才艺的舞台,本堂课,看谁回答最优秀、表现最突出。
下面倾听来自我市的报道。
[据莱芜日报记者:李玉亮 4月16日报道]
4月15日下午,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来我市调研工作,并考察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情况。
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旅游区山水资源优势,创新新型业态,凸显自身特色,加快提升文化内涵,努力将旅游区打造成为全市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我校为了宣传环保知识,打造自然、和谐、优美的雪野旅游度假区,播放了一段资料。
我们观看后感受很深。
播放影片《砍伐森林》:
师问:大家谈,欣赏完影片,你现在想和大家说什么?
生答:(略)
教师点拨总结:茂密的原始森林、珍奇的树木、依然自得的动物王国……人与生物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相依为命的生态大系统,然而由于人类的破坏,森林被砍伐、动物被吓跑,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你知道多少?知道这些知识对我们建设雪野旅游度假区有什么好的建议?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我校三年级四班派出了“环保万里行”记者团对我国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请观看他们的调查,题目是-----
环节二:合作探究、讲解新课
出示课题: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请我们一起跟随“环保万里行”记者团,首先倾听来自“今日报道”栏目组的报道。
第一栏目《今日报道》
小记者们发来的是他们在西北地区拍来的一段录像,羚羊奋不顾身的惨烈场景,触目惊心。
你想说什么?
播放影片《羚羊飞渡》:
学生回答:(略)
对戕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充满痛恨之情,对野生动植物生命的失去充满怜惜之情。
在人类的枪口下,每天又有多少生物在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呢?请看来自新华社的统计报道。
师问:看过这些画面与数据,你能总结出物种减少的原因有哪些?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总结:原因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②主要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危害:①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危及人类自身。
师问:请你为雪野旅游度假区的物种保护发出怎样的倡议?
学生回答:善待生灵,保护自然界的生命﹗
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下面请我们继续倾听来自“环保万里行”记者团“热点追踪”栏目组的报道。
第二栏目《热点追踪》
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自然景观发展旅游经济,请看来自张家界的有关报道。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观察图片。
教师把学生分成观点相互对立的两方:正方“人造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和反方“人造环境破坏生态旅游”。
辩论程序:正方一辩(陈词)-----反方一辩(陈词)------正方二辩(攻辩)-----反方二辩(攻辩)----正方三辩(攻辩)-----反方三辩(攻辩)----自由辩论----观众发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总结陈词)学生在两种观点的激烈碰撞中辩曲直、明是非。
论战完毕,教师作点评。
并适当拓展讲解。
①生态旅游本应以组织游客认识、欣赏、保护大自然为宗旨,不应是“旅游到哪里,污染与破坏就带到哪里”。
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保持遗产项目的原貌。
生态旅游资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效益,造成旅游越发展,环境污染越重的状况,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并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总目标,因此尊重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不断改进环境质量,促进人类和环境和谐共处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
师问:请你为雪野旅游度假区的自然景观发出怎样的倡议?
学生回答:珍爱文化遗产,恢复自然景观
拒绝人类的践踏,保护景观原貌
下面请我们继续跟随“环保万里行”记者团去看看“今日说法”栏目组的报道。
第三栏目《今日说法》
记者们发来的是他们在西部地区拍来的一段录像,你想对那里的人们说什么?
播放影片《破坏环境》:
学生回答:(略)
师问:你还知道人类环境的哪些严峻形势?
学生回答: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短缺、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减少等等。
师生进一步探讨:⑴什么是环境与环境问题?⑵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
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
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共同归纳: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师问:请你为雪野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发出怎样的倡议?
学生回答:关爱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环保万里行”记者团的同学们感受很深,请观看来自“走遍中国”栏目组的报道。
第四栏目《走遍中国》
在小学时,我们曾学过一首诗,被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所陶醉,请你分析下面的图面,谈谈你的认识并回答问题:
师问:说说图画的意思,想想画面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相处中的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总结:有些人受经济利益驱动恶意捕杀生物资源、破坏自然景观、践踏自然环境,为了我们人类的自身生存与发展,请倾听来自小记者的呼吁:少一把斧子多一片绿荫少一个烟囱多一片蓝天
少一根污管多一泓清泉少一杆猎枪多世代天籁
环节三:课堂练习、创新实践
“环保万里行”记者团对我国的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面对人类的无所顾及的肆意破坏,他们特别赶制了一期节目。
请听“焦点访谈”栏目组的报道:第五栏目《焦点访谈》
(新闻联播)消息:
今天 (2012-06-05)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我国的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各地纷纷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活动。
作业:
调查我镇的环境状况,并给雪野湖旅游度假区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播放背景音乐《我们只有一个家》,激发学生的激情,在抒情的音乐中打开课件。
)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大自然的友好观,让我们关爱自然,关爱地球,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