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故事》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23
幼儿园《学习故事》培训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幼儿园《学习故事》教材的第三章“有趣的故事世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故事的基本结构、角色认知、情节发展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知道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
2. 培养幼儿对故事角色的认知,能分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配角,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故事角色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书、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有趣的童话故事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故事讲解(1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角色认知和情节发展,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经典的故事案例,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结构,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故事的基本要素。
4. 随堂练习(5分钟)给幼儿发放故事卡片,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2. 角色认知:主要角色、配角3. 情节发展: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故事,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个故事角色面具。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你用一段话简要描述你制作的故事角色面具的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角色认知和情节发展,让幼儿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故事学习方面的掌握情况。
学习故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习故事》课件的相关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故事的力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故事的定义、类型、结构以及故事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的概念及其在学习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类型的故事及其特点。
3. 学会运用故事进行有效的教学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类型的辨析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故事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案例、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验故事的力量。
教师讲述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学习的启示。
2. 知识讲解:(1)介绍故事的定义、类型及结构。
(2)分析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和价值。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个故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类型和结构。
(2)讲解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故事案例。
(2)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故事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的定义、类型、结构。
2. 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故事教学设计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故事的定义、类型和结构。
(2)结合教材中的故事案例,分析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故事教学活动,包括故事选择、教学目标和活动过程。
2. 答案:(1)故事是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叙述,表达一定主题和寓意的一种文学形式。
(2)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培养情感、传递知识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故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故事,提高自己的故事鉴赏能力。
(2)开展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表达和教学能力。
幼儿园学习故事培训材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培训教材第四章《故事理解与创编》第二节《情节串联与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故事情节的串联方法、情感表达技巧以及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故事情节串联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创编简单的故事。
2. 培养幼儿在故事中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故事情节的串联方法及情感表达技巧。
重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卡片、录音机、磁带、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故事卡片,以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例,讲解故事情节串联的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故事开头,尝试独立创编故事,并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4. 小组讨论(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创编成果,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故事情节串联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情节串联方法2. 情感表达技巧3. 幼儿创编故事示例七、作业设计开头:“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答案示例: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有一天,小兔子在森林里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凶猛的大灰狼。
小兔子害怕极了,但它机智地想到了一个办法。
它对大灰狼说:“我知道森林里有一个神秘的宝藏,如果你不伤害我,我就带你去寻找。
”大灰狼同意了,于是小兔子带着大灰狼来到了一个巨大的瀑布前。
小兔子说:“宝藏就在瀑布后面,你去找吧!”大灰狼兴奋地冲向瀑布,结果被水冲走了。
小兔子机智地躲过了一劫,回到了家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园学习故事培训材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培训教材第四章《故事中的想象与表达》,详细内容包括故事理解、情感体验、想象创作和语言表达四部分。
重点以《小猪快跑》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其情感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小猪快跑》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角色特点。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想象创作能力,激发其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情节的理解、情感态度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故事《小猪快跑》的讲解、讨论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挂图、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故事封面,引发幼儿兴趣,询问幼儿对故事的期待。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小猪快跑》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角色、情节发展。
3. 讨论与分享(10分钟):围绕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讨论故事角色特点、情感体验。
4.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创作故事插画,锻炼其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小猪快跑》2. 故事角色:小猪、小狗、小猫等3. 情感体验:勇敢、同情、合作4. 语言表达:描述故事情节、表达个人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小猪快跑》的故事插画,并用文字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插画展示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如小猪和小狗一起跨越障碍,文字描述为:“小猪和小狗一起勇敢地跨过了河,继续向前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故事理解和表达方面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分享所学故事,进行家庭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学习故事培训材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培训教材第三章《有趣的故事角色》,详细内容包括故事角色的认知、故事情节的串联、情感表达与互动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2. 培养幼儿运用想象力,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
3. 提高幼儿在故事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情节的串联与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故事角色的认知与互动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角色头饰、表演道具。
2. 学具:彩笔、画纸、角色扮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童话故事视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角色认知(5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故事角色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角色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表现。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故事为例,讲解如何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并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角色,根据教材中的情节,进行故事创编和角色扮演。
5. 情感表达与互动技巧(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通过表情、动作、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引导幼儿进行互动练习。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表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角色认知角色特点角色情感2. 故事情节串联情节发展完整故事3. 情感表达与互动技巧表情动作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角色特点,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角色,并简单描述角色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我设计了一个勇敢的小狗角色,它在故事中帮助主人寻找丢失的玩具,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玩具。
2.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角色,描述清楚角色的特点及故事情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在故事角色认知、情节串联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