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单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2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一、概述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二、背景危重患者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在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措施多样,患者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如感染、出血、呼吸衰竭等。
因此,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三、目的本次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危重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四、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危重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
2. 风险评估工具:采用标准的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工具,如APACHE II评分系统、SOFA评分系统等,对患者的生理指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评估。
3. 风险因素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感染、出血、呼吸衰竭等。
4. 风险预测模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概率。
5. 预防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预测模型,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护理干预、手术操作等,以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
五、结果根据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得出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例如,患者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发生感染的概率为10%;患者可能面临出血的风险,发生出血的概率为5%。
同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血小板计数预防出血等。
六、结论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是保障危重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一、风险评估1.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2)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
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
(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2.呼吸系统评估(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
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
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
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
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呼吸机运行情况。
(4)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5)血气分析情况。
(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
3.心血管系统评估(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
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
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
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
4.排泄系统评估(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
(2)液体平衡、特殊指标等情况。
(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
(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
5.实验室检查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较快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在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二、风险评估的目的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评估患者的相关信息,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为医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三、风险评估的内容1.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通过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为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2. 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主诉、体格检查等内容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因和病程,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检查项目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理生理变化和器官功能状态,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4. 风险评估工具:包括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WS评分等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通过对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计算,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四、风险评估的方法1. 定期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例如每日或每班次进行一次评估,以及在重大病情变化发生时进行即时评估。
2. 多学科合作:风险评估需要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的合作,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和协作,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生命体征数据、实验室检查数据和风险评估工具的评分结果等,可以发现患者的风险因素和不良事件的趋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记录单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注:Array 1、本表单适用于病危/病重患者的风险评估;2、危重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风险评估;患者通知病危/病重时2小时完成风险评估;遇抢救时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3、危重患者常规每日进行风险评估1次;4、评估后在“评分”栏内填写评估得分,若患者无任何风险得分则填写“0”;对存在风险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在“措施”栏内填写对应序号;同时对于评估存在高度风险的患者床头牌内放置相应的警示牌;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依据一、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二、误吸/窒息风险评估三、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四、泌尿系感染风险评估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1分提示低度风险,2分提示中度风险,3—4分提示高度分险,5分或以上提示超高度风险;二、误吸/窒息风险评估:1—2分提示低度风险,3—4分提示中度风险,>4分提示高度风险;三、导管滑脱风险评估:<8分提示低度风险,8—12分为中度风险,>12分为高度风险;I类管道:此类管道如稍护理不当,即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迅速造成患者死亡;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II类管道: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如各类造瘘管、三腔双囊管、T管、Y管等腹内引流管;III类管道: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结果;如尿管、伤口引流管、胃管等,特殊情况除外,如食道手术留置胃管;四、泌尿系感染风险评估:1—2分提示低度风险,3—4分提示中度风险,>4分提示高度风险;。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标题: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生理指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危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病情评估1.1 主观症状评估: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等,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
1.2 客观指标评估: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氧饱和度、血液生化指标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病情动态观察: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深浅等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以便发现病情的变化趋势。
二、危险因素评估2.1 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如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存在一些特殊的风险。
2.2 基础疾病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2.3 外部环境评估:评估患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有传染病的流行等,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三、生命体征评估3.1 呼吸系统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以及是否有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
3.2 心血管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律等指标,以及是否有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3.3 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肢体活动情况等指标,以及是否有抽搐、昏迷等症状。
四、并发症风险评估4.1 感染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风险因素,如手术后、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等,以及是否有发热、红肿等感染症状。
4.2 出血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风险因素,如手术后、抗凝治疗、血小板减少等,以及是否有出血点、淤血等症状。
4.3 营养不良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如长期卧床、口腔溃疡、摄食困难等,以及是否有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一、背景介绍危重患者是指病情危(wei)险、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及时干预和监护,以预防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危重患者进行系统评估,确定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监护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二、评估内容1. 生命体征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测量和监测。
2. 病情评估:通过详细问询患者或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意识状态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了解病变情况。
5. 评分系统应用:如APACHE II评分系统、SOFA评分系统等,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三、评估方法1. 临床观察法: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问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表现,如呼吸难点、心悸、意识含糊等。
2. 体格检查法: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器官功能。
3. 评分系统应用法: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计算出相应的评分,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
四、风险评估结果根据危重患者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患者的风险等级,普通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高风险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中风险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和适当干预,低风险患者需要常规监测和观察。
五、评估结果的应用根据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监护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液体管理、疼痛控制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合理安排护理资源和医疗设备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六、评估的注意事项1. 评估应及时、准确,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危重患者安全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用来评估危重患者的安全情况和可能的风险的工具。
这种评估旨在识别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或危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危重患者安全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 环境评估:评估治疗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例如设备故障、感染控制不力、不良的工作环境等。
3. 患者行为评估:评估患者的行为,包括自我伤害倾向、抑郁症状、焦虑等,以确定患者的自我安全风险。
4. 药物管理评估:评估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管理情况,包括用药错误、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5. 护理措施评估:评估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包括翻身、管道护理、进食等,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
通过危重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医疗团队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安全。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评分表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早期预警(MEWS)评分表(成人)
科别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
评分评估日期
监测指标
0123
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无反应有反应有反应
体温35.1-36或?35或36.1-38——o(C)38.1-38.5?38.6
脉搏41-50或?40或51-100,130(次/分)101-110111-130
收缩压71-80101-19981-100?70(mmHg)或?200
评估总分
备注:
1.评估说明:
MEWS:0-4分有危险因素,注意监测,汇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MEWS:5-9分病情危险,汇报医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行专科ICU监护MEWS:,9分病情极危,有死亡危险,应严密监护,迅速采取抢救措施,进ICU监护2.评估要求: 病危、病重住院患者每班评,其他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117。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患者风险评估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特殊是对于危重患者来说,评估其风险可以匡助医护人员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和相关内容。
一、患者基本信息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这些信息可以匡助医护人员准确识别患者,并与其他患者进行区分。
二、主要疾病诊断在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中,需要明确患者的主要疾病诊断。
这是评估患者风险的重要依据,不同的疾病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因素和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关注心脏骤停的风险;对于肺炎患者,可能需要关注呼吸衰竭的风险。
三、生命体征评估危重患者风险评估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风险程度。
四、疾病严重程度评估评估危重患者的风险还需要对其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各种评分系统来实现,例如APACHE II评分系统、SOFA评分系统等。
这些评分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因素,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从而判断其风险程度。
五、并发症风险评估危重患者往往伴有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感染、出血、血栓等。
评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可以匡助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操作等因素。
六、营养状况评估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康复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匡助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
评估营养状况可以通过体重、身高、BMI指数、血清蛋白等指标来进行。
七、心理状况评估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是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因此,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以匡助医护人员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姓名性别年龄项风险评估情目1.意识:□清楚□模糊□嗜睡□昏睡□昏迷2.瞳孔: □正常□异常3.生命征:□平稳□不稳定4.呼吸道:□通畅□梗阻□其它5.胃肠道:□出血□梗阻□其它观6.出入量:□正常□异常7.抽血检查情况:□正常□异常8.各种导管:□有□无9.皮肤情况:□压疮□伤口□其他10.其它风险心 1.心理状态:□焦虑□恐惧□悲伤□愤怒□理抑郁2.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无3.治疗依从性:□差□好4.其它1.检查或转运时病情监护:□有□无2.脱管:□有□无3.压疮:□有□无病4.坠床:□有□无人服 5.烫伤:□有□无6.用药反响:□有□无7.使用约束带风险:□有□无8.输血反响:□有□无9.其它风险1.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有□没有务2.护患信息交流:□通畅□不顺畅3.有效性沟通:□语言通畅□语言不通度4.专业技术:□熟练□不熟练与护 5.其它通技巧1.护理记录:□真实□准确□客观□完整理2.抢救后及时补记录:□有□无文3.病例丧失:□有□无件其它4.书写质量床号 住院号 诊断 护理 措 施 评估 执行时间 护士 1.□观察神志面色四肢末梢温度与体温,采取适宜的体位。
2.□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睛不能闭合者防止角膜溃疡。
3.□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每 15~ 30分钟测一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吸痰,测氧饱和度。
5.□观察有无呕血及便血或剧烈呕吐,保持口腔清洁。
6.□监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尿量及排便,保持会阴部清洁。
7.□根据医嘱准确抽取血标本,及时送检,有异常报告医生。
8.□妥善固定导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与量。
9.□观察有无皮肤是否完整及伤口情况,查有无压疮。
10.其它措施1.□严格交接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者的心态做好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情绪。
2.□评估可用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家属陪伴。
3.□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匡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
一、背景和目的: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是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程度,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二、评估内容:1. 个人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进行标识和记录。
2. 病史: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背景。
3.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数据,以便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4. 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情表现,记录患者的症状,如疼痛、呕吐、腹泻等,以便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5. 体格检查:包括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心肺听诊等,以便发现患者的体征异常和病情变化。
6.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项目,以便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
7. 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自理能力、危(wei)险因素评估、疼痛评估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8. 心理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波动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
三、评估方法:1. 采集数据: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的表现、查阅患者的病历等方式,采集患者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2. 分析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程度。
3. 判断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的风险程度,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4. 记录和报告:将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及时向医护团队报告,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四、评估标准: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如高危、中危、低危等级。
2. 根据评估标准,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打分,以便评估患者的整体风险程度。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患者的风险评估是医疗团队在提供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评估内容、评估工具和评估结果的解读。
1. 评估内容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1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1.2 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病情稳定性、治疗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1.3 体能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1.4 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变化、蛋白质摄入量等方面的评估。
1.5 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等方面的评估。
1.6 环境评估:评估患者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包括床位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2. 评估工具在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中,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以下工具进行评估:2.1 APACHE II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包括年龄、慢性病情况、生命体征等多个指标。
2.2 SOFA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评估危重患者的器官功能,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功能等多个指标。
2.3 Norton压疮风险评估:该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患压疮的风险,包括活动能力、感觉状态、患者的体重等多个指标。
2.4 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该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患压疮的风险,包括感觉知觉、湿度、活动能力等多个指标。
2.5 意识评分: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里程碑意识评分等,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3. 评估结果的解读根据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的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1 低风险: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有效,体能、营养和心理状况良好,环境安全。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记录单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注:
1、本表单适用于病危/病重患者的风险评估。
2、危重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风险评估;患者通知病危/病重时2小时完成风险评估;遇抢救时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
3、危重患者常规每日进行风险评估1次。
4、评估后在“评分”栏内填写评估得分,若患者无任何风险得分则填写“0”。
对存在风险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在“措施”栏内填写对应序号。
同时对于评估存在高度风险的患者床头牌内放置相应的警示牌。
项目 目 目
时间
评分 措施 评分 措施 评分 措施 评分 措施 评分 措施 评分 措施 评
分
措施 压疮 跌倒/坠床
深静脉血栓 误吸/窒息
非计划性拔管 泌尿系感染
签名
采 取 护 理 措 施 压疮:①协助正确翻身(qh 或q2h )及摆放体位 ②使用气垫床 ③避免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 ④保持床单元及皮肤清洁干燥 ⑤局部用防压疮敷料 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 ⑦营养支持 ⑧放置警示标识 ⑧___________ 跌倒/坠床:①放置警示标识 ②告知跌坠危险性,目前的行动能力及限制 ③指导特殊药物注意事项 ④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尿壶倒空) ⑤呼叫铃放置患者手可及处,指导使用方法 ⑥使用床栏、床脚轮固定 ⑦保护性约束 ⑧患者衣裤长短合适,穿防滑鞋,保持地面干燥 ⑨平常的活动路线上避免障碍物,且有24h 照明 ⑩提供辅助用具并指导使用方法 ⑾加强巡视 ⑿活动时有人陪伴 ⒀ __________ 深静脉血栓:①抬高患肢 ②早期被动活动 ③下床活动 ④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⑤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 ⑥使用足底静脉泵 ⑦___________ 误吸/窒息:①头偏向一侧 ②抬高床头 ③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④气管切开护理 ⑤气管插管护理 ⑥鼻饲护理 ⑦健康宣教 ⑧_______ 非计划性拔管:①妥善固定 ②健康宣教 ③使用约束带 ④加强巡视 ⑤分类标识 ⑥________ ⑦_________ 泌尿系感染:①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 ②留置导尿患者每日会阴擦洗2次 ③留置导尿患者定期更换尿袋 ④保持尿管通畅 ⑤病情许可前提下,指导患者充足饮水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依据
一、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二、误吸/窒息风险评估 三、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 四、泌尿系感染风险评估
一、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1分提示低度风险,
2分提示中度风险,3—4分提示高度分险,5分或以上提示超高度风险。
二、误吸/窒息风险评估:1—2分提示低度风险,3—4分提示中度风险,>4分提示高度风险。
三、导管滑脱风险评估:<8分提示低度风险,8—12分为中度风险,>12分为高度风险。
I 类管道:此类管道如稍护理不当,即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迅速造成患者死亡。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
II 类管道: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
如各类造瘘管、三腔双囊管、T 管、Y 管等腹内引流管。
III 类管道: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结果。
如尿管、伤口引流管、胃管等,特殊情况除外,如食道手术留置胃管。
四、泌尿系感染风险评估:1—2分提示低度风险,3—4分提示中度风险,>4分提示高度风险。
评估标准 计分 年龄
≥60岁
1
性别
女性
1
疾病因素 恶性肿瘤 2
卧床 3 糖尿病病史
3
使用药物
免疫抑制剂
3
诊断操作
2周内泌尿系侵袭性操作(导尿、介入、手术等)
5
留置导尿>3天
5
评估内容 计分 基本危险因素评分(只选择一项)
外科小手术
1 外科大手术(>45分钟)
2 患者卧床时间(>72小时)
2 石膏固定 2 中心静脉通路
2 外科大手术合并心肌梗塞
3 外科大手术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3 外科大手术合并严重脓血症/感染 3 择期关节置换手术 5 髋、骨盆或腿骨折 5 多发创伤
5 急性脊髓损伤(瘫痪) 5 附加危险因素评分(累积计分)
年龄41—60岁 1 年龄>60岁
2 有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史
3 大手术史(>45分钟) 1 怀孕或产后一个月内 1 恶性肿瘤 2 静脉曲张 1 肥胖(BMI>25)
1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
1
评估标准 计分 年龄
<5岁 3
神经损伤 昏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 3
使用药物 镇静催眠药
3
疾病因素 肥胖 1
强制性体位—仰卧 2 痰液量多 2
呕吐或反流(胃内容物或血液) 2 颌面、口腔或颈部手术后 3 人工气道 3 咯血
5
麻醉未清醒 5
评估内容 计分 年龄
<10或>70岁
1
意识
嗜睡 1 恍惚 2 躁动 3 情绪
焦虑/恐惧 2 活动
术后3天内
3 偏瘫 2 活动
2
管道(按
数量累计计分) I 类(高危风险)管道 3 II 类(中危风险)管道 2 III 类(低危风险)管道 1 疼痛
可耐受
1
难耐受
3
沟通
一般,能理解
1 差,难以理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