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61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unsteady state conduction)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非稳态导热。
0≠τ∂∂t,任何非稳态导热过程必然伴随着加热或冷却过程。
根据物体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不同,非稳态导热过程可分为两类:(1)周期性导热(periodic unsteady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 如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温度的变化。
(2)瞬态导热(transient conduction):物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或降低,在经历相当长时间后,物体的温度逐渐趋于周围介质的温度,最终达到热平衡。
分析非稳态导热的任务:找出温度分布和热流密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一、瞬态导热过程采暖房屋外墙墙内温度变化过程。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前:墙内温度场是稳态、不变的。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室内空气温度很快升高并稳定;墙壁内温度逐渐升高;越靠近内墙升温越快;经历一段时间后墙内温度趋于稳定、新的温度分布形成。
墙外表面与墙内表面热流密度变化过程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前:二者相等、稳定不变。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刚开始供热时,由于室内空气温度很快升高并稳定,内墙温度的升高相对慢些,内墙表面热流密度最大;随着内墙温度的升高,内墙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外墙表面的缓慢升高,外墙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增大;最终二者相等。
上述非稳态导热过程,存在着右侧面参与换热与不参与换热的两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右侧面不参与换热)是过程开始的一段时间,特点是:物体中的一部分温度已经发生变化,而另一部分仍维持初始状态时的温度分布(未受到界面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分布显现出部分为非稳态导热规律控制区和部分为初始温度区的混合分布,物体内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不一样的,即:在此阶段物体温度分布受t分布的影响较大,此阶段称非正规状况阶段或初始阶段(initialregime)。
(2)第二阶段(右侧面参与换热)当右侧面参与换热以后,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受t影响,主要取决于边界条件及物性。
传热学第3章-⾮稳态导热分析解法第三章⾮稳态导热分析解法1、重点内容:①⾮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特点;②集总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应⽤;③⼀维及⼆维⾮稳态导热问题。
2、掌握内容:①确定瞬时温度场的⽅法;②确定在⼀时间间隔内物体所传导热量的计算⽅法。
3、了解内容:⽆限⼤物体⾮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
许多⼯程问题需要确定:物体内部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或确定其内部温度达某⼀极限值所需的时间。
如:机器启动、变动⼯况时,急剧的温度变化会使部件因热应⼒⽽破坏。
因此,应确定其内部的瞬时温度场。
钢制⼯件的热处理是⼀个典型的⾮稳态导热过程,掌握⼯件中温度变化的速率是控制⼯件热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属在加热炉内加热时,要确定它在炉内停留的时间,以保证达到规定的中⼼温度。
§3—1 ⾮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稳态导热1、定义: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导热过程称⾮稳态导热。
2、分类:根据物体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不同分:1)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恒定值,即:const t =↑τ2)物体的温度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1)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趋于恒定值如图3-1所⽰,设⼀平壁,初值温度t 0,令其左侧的表⾯温度突然升⾼到1t 并保持不变,⽽右侧仍与温度为0t 的空⽓接触,试分析物体的温度场的变化过程。
⾸先,物体与⾼温表⾯靠近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其余部分仍保持原来的t 0 。
如图中曲线HBD ,随时间的推移,由于物体导热温度变化波及范围扩⼤,到某⼀时间后,右侧表⾯温度也逐渐升⾼,如图中曲线HCD 、HE 、HF 。
最后,当时间达到⼀定值后,温度分布保持恒定,如图中曲线HG (若λ=const ,则HG 是直线)。
由此可见,上述⾮稳态导热过程中,存在着右侧⾯参与换热与不参与换热的两个不同阶段。
(1)第⼀阶段(右侧⾯不参与换热)温度分布显现出部分为⾮稳态导热规律控制区和部分为初始温度区的混合分布,即:在此阶段物体温度分布受t 分布的影响较⼤,此阶段称⾮正规状况阶段。
传热学中的名词解释1 .稳态导热 : 发生在稳态温度场内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
(或: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称为稳态导热。
)2 .稳态温度场: 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或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3 .热对流 : 依靠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宏观运行,把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热传递现测温度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象4 .传热过程: 热量由固体壁面一侧的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递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5 .肋壁总效率: 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散热量与肋壁21. 换热器的效能(有效度):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
或22. 大容器沸腾:高于液体饱和温度的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23. 准稳态导热:物体内各点温升速度不变的导热过程。
24. 黑体:吸收率等于 1 的物体。
25. 复合换热: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同时存在的综合热传递过程。
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3.稳态导热3.1 知识结构1.一维导热问题(平壁、圆桶壁、球壁)分析解(导热公式、热阻形式);2.温度分布与导热系数和热流的关系;3.变导热系数及变截面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其对温度分布的影响;4.伸展体导热的微元段分析(一维假设条件、微分方程及系数m的组成);5.三种细长杆(无限高、有限高端部散热、有限高端部绝热)的边界条件、分析解、散热量计算公式,工程计算中的简化方法;6.系数m对温度分布的影响⇒杆内热应力的影响;7.肋片与肋效率(定义、肋效率的影响因素、等截面直肋的肋效率公式);8.接触热阻及其治理方法;9.具有内热源的导热及多维导热。
3.2 重点内容剖析3.2.1 典型稳态导热问题分析解稳态导热问题的主要特征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坐标的函数,热流也具有同样性质。
温度在空间坐标上的分布决定导热问题的维数,同样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坐标系会有不同的维数,维数越多问题越复杂,所以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主要因数着手,忽略次要因数,进行适当简化。
一.无限大平壁的分析解(如图3-1)厚度方向传递,亦即温度只在厚度方向变化,→一维导热问题)1.问题(1)均质、单层无限大平壁(一维常物性)(2)无内热源稳态导热(3)平壁两面保持均匀而一定的温度,且t w1>t w2(4)求解平壁内的温度分布t(x)和通过平壁的热流密度。
2.描述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微分方程(一维稳态)02222==∂∂dx td x t (3-1) 定解条件:(稳态——无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第一类):21,,0w w t t x t t x ====δ (3-2)3. 求解对(3-1)两次积分得通解 :21c x c t += (3-3) (3-2)代入(3-3)得待定常数 δ12112,w w w t t c t c -== (3-4)(3-4)代入(3-3)得温度分布(直线) X xt t t t t x t t t w w w w w w =Θ⇒=--+-=δδ121112或(3-5)(无量纲温度与无量纲尺度相等)热流密度: δλδλλ2112w w w w t t t t dx dtq -=--=-= (3-6) (虽然上式就是绪论中的平壁导热公式,但已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二. 多层平壁的导热问题工程中的传热壁面常常是由多层平壁组成的,如表层要考虑外观、防腐、抗老化、防水等因素,内层要考虑耐温、与所接触的介质相容等因素,整个壁面还要考虑强度、能耗、制造成本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