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章(3)-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概要教学讲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80.0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角色定位1. 引言1.1 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应该扮演着引导学生获取、筛选、应用信息的重要角色。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海量的信息,而教师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这些信息。
教师在信息化时代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责任,引导他们正确获取和利用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新的推动者。
他们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塑造学生成长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和学生引领上,更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上。
1.2 本文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角色定位,旨在讨论在数字化和技术发展迅速变化的今天,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教师作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角色定位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本文旨在分析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新角色、职责与使命、专业素养要求、教学方式创新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引起教育界对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视和思考,促进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新角色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上,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但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信息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管理者。
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第3单元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习者息技术的发展使教与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与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信和学习者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扮演着与传统教学中完全不同的角色。
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对教师与学习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单元将从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与学习者角色的转变、学习者的特征、教师与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知识点3.1 信息时代的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作为教与学活动中主体之一的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扮演着知识的占有者与传授者、教材的执行者以及教学控制者等角色。
进入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都发生了变化。
一、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不同时代,教师的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对教师的不同要求,构成了教师角色内涵的时代特征。
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师角色特征,是这一时期教育需要的集中反映,也从根本上体现了这一社会时期教师所具备的素质。
当代教师角色往往是以一种知识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教学中,学生自己的感性经验与生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
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工作者,前提就是正确转换角色观。
[1]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与传统教学相比将发生很大变化。
具体说来,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与职能发生了以下转变,如图3-1所示。
(一)由知识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型随着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出现以及权威主义知识观受到强烈的批判和质疑,知识的权威主义形态被彻底颠覆了。
在批判主义知识观中,知识不再是权威的和不可质疑的,相反,知识的形态表现为多元的、开放的和不确定性的。
相应地,教学模式更侧重创新性和个性化。
这就对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通过“灌输”与“说教”的方式去传递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和唯一确定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即教师要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过去通过控制和灌输的方式以达到学生积累和掌握知识的目标,调整为以学生的建构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为培养目标,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成知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