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优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本课主要包括三目,第一目“人的价值”是在介绍价值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阐述了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并进一步分析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三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1.认知结构:高中生经过前三本教材的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积累,特别是已经学习了哲学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2.情意活动:高中生思维活跃,心理活动丰富。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3.生活经历: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重大成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在脱贫路上涌现出了许多脱贫英雄,为学生提供素材。
网络的发展,开阔了高中生的视野,他们在对这些模范人物的认识上能够保持理性,基本上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实践经验较少,其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有时感性认识占主导,对事情认识不全面。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所以本节课主要以优秀影片为切入点并结合模范人物的典型案例,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感悟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能够理解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通过分析贡献与索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评价人的价值,明晰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能够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层次的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包括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目,以认识人的价值为逻辑起点,辨析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落脚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框“凝聚价值追求”的学习中,对价值观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但并未形成哲学意义上的理性思考;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高,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在辦证分析、深入思考问题方面需要引导;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认识层次和亲力践行方面有待提升。
三、核心素养(一)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科学精神理解价值、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不同性质的价值观作用不同。
(三)公共参与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做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人的价值的特点及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二)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分析法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他是科学家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是潜心教书育人的教师楷模,是矢志科技自立自强的深海勘探先锋,是来自湖南的“养牛”专业户。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关键词,猜猜他是谁?(万步炎)新课讲授环节一:走进时代楷模:人的价值是索取还是奉献议学情境:观看视频《海牛二号》议学活动:结合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万步炎项目团队为什么要研发海底深孔钻机‘海牛Ⅱ号’?(2)‘海牛Ⅱ号’的价值是什么?议学情境:展示相关材料材料: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但也有人认为“人的价值应该由他所创造的财富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来衡量。
”议题活动:结合视频并根据材料,辩论“人的价值是索取还是奉献?”正方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反方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而不应该看他贡献什么环节二:感悟时代楷模:价值观如何助推伟大人生议学情境:观看视频《深海勘探先锋万步炎》议学活动:结合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万步炎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填补一项项技术空白。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达成】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人的价值的特点以及对人的价值的评价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优势及培育【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导入新课2019年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坚决要打赢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疫情防控中涌现了一批功勋模范人物,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1、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2、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首先,会给学生播放一段短视频,来一起致敬英雄。
通过致敬英雄,让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体会英雄价值观的树立和价值的实现,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价值与价值观。
二、讲授新课,感受新知在这一部分是围绕走近疫情,学习抗疫精神展开的,所以设置了一个总议题为:学习抗疫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议题一:通过关注防疫物品,引出价值的含义课件上给学生播放一组防疫物品的图片,其中有口罩、消毒水和防护服。
然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这些物品是否有价值?为什么?你能由此总结出价值的含义吗?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总结。
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讲解价值的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注意是积极功能,而且要满足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的含义。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如何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一框,主要讲解价值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2.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2.2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价值与价值观。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的价值。
2.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3.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精神】探究人的价值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1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习目标◆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议题设置总议题: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议题:1.怎样认识人的价值?2.如何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如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六)教学过程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②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③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哲学与文化》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第一课时)【课标要求】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内容要求编写。
内容要求: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1.通过情景与案例分析,能认识物的价值,区分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不同, 认识人的价值;并且能够全面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到公共参与。
2.通过对热点时事分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辨析价值观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
感知价值观的基本含义,真正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科学精神。
3.通过对比不同的价值观,合作研讨,辨析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区别和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和现实意义,进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政治认同。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第一单元的拓展,又是第三单元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讲述一般的逻辑走向对实践、历史的阐述;为第三单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指导、价值方向。
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共3框,三课时,本课学习的是第一框,第一课时。
讲述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等基础理论。
为第二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和第三框实现人生价值提供理论铺垫。
2.本课学习流程:认识人的价值一意识到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习的重难点:价值的内涵、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可以利用老师提供情景案例分析,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活动,实现重难点突破。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全面认识人的价值1 .图片展示:认识这些“物''的作用,并总结概括它们的价值?(指向目标1)图1空调图2汽车图3卫星1 .结合具体“物”的作用,我对物的“价值"概括为: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归纳这些人的作用:(指向目标1)3.结合教材69-70页文字部分及自身的生活阅历,讨论“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大小",并做总结。
《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价值与价值观》。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内容主要分两目: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一目,人的价值。
主要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是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人不同于物,物永远都是价值的客体。
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作为价值的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作为价值的主体,人的价值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得到应有的报酬和认可。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价值的主体和价值的客体的统一,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辨证统一。
二、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学生通过对《生活与哲学》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对第十一课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同伴合作能力和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心理分析:在我国现阶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和道德典范,但同时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同样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
值观》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如何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一框,主要讲解价值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2.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2.2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价值与价值观。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