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9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1.2.1 第一型糖尿病1.2.2 第二型糖尿病1.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二、糖尿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2.1 糖尿病的原因2.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2.1 遗传因素2.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2.3 缺乏体育锻炼2.2.4 肥胖或超重2.2.5 高血压和高血脂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饮食调控3.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1.2 脂肪的摄入3.1.3 蛋白质的摄入3.1.4 饮食的时间与频率 3.2 锻炼与运动3.2.1 有氧运动3.2.2 无氧运动3.3 控制体重3.4 管理心理压力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1.1 胰岛素治疗4.1.2 口服降糖药物4.2 饮食调节4.2.1 饮食控制的原则 4.2.2 摄入卡路里的控制4.2.3 控制餐后血糖4.3 运动治疗4.3.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3.2 运动的种类与频率五、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管理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5.3 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六、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1 生活方式的改变6.2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6.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计划附件2:糖尿病锻炼日志附件3:糖尿病常用药物说明注释:1、糖尿病:一种由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病。
2、第一型糖尿病:指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糖尿病。
3、第二型糖尿病:指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糖尿病。
4、胰岛素: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教案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教案,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1.1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定义,以及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2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解释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以及糖尿病发病的生理机制。
1.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列举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并介绍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二、糖尿病的治疗原则2.1 药物治疗:介绍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2.2 饮食调理:详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控制糖分摄入、合理搭配饮食等。
2.3 运动疗法:强调运动对糖尿病的重要性,介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注意事项。
三、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3.1 血糖监测:介绍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糖。
3.2 药物管理:指导患者如何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
3.3 饮食管理:教育患者如何根据血糖水平合理调整饮食,避免出现血糖波动。
四、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干预4.1 心理健康:强调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对疾病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4.2 戒烟限酒:提醒患者糖尿病与吸烟、酗酒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戒烟限酒。
4.3 合理作息: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五、预防和处理急性并发症5.1 低血糖:介绍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教育患者如何应对低血糖的突发情况。
5.2 高血糖:提醒患者高血糖的危害,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高血糖的情况。
5.3 急性并发症:介绍糖尿病可能引发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教导患者如何及时处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以下是 7 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1.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糖尿病就像一个悄悄潜伏的小怪兽吗?例子:咱就说平常要是总爱吃甜的东西,还不咋运动,这小怪兽可能就趁虚而入啦!糖尿病可不是啥小事情,它一旦缠上咱,那可麻烦着呢!咱们可得认清它的真面目,早早预防才行!
2. 哎呀呀,大家想想,血糖就好像是身体里的“小精灵”!例子:要是这些小精灵乱了套,那可不得了哇!比如胰岛素不足的时候,血糖就蹭蹭往上涨啦。
所以要掌握控制血糖的妙招,不能让它捣乱呀!
3. 你们晓得不,管理糖尿病就跟打仗一样嘞!例子:这可是一场长期的战斗呀,要注意饮食,就像准备精良的粮草;要适度运动,好比锻炼强壮的士兵。
咱可得有策略,有决心去打这场仗呀,可不能马虎哟!
4. 哇塞,糖尿病的并发症那可真是吓人嘞!例子:就好像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受到攻击,心呀、肾呀、眼睛呀,都可能遭罪呢!那咱可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呀,不然以后后悔都来不及呀!
5. 嘿,别小看了日常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哦!例子:这就好比给自己的身体安了个警报器,随时能知道情况咋样。
如果不测,那不就像闭着眼睛走路一样危险嘛!大家说是不是呀!
6.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不是随便吃的哟!例子: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想吃啥就吃啥啦,得有选择,有控制呀!就好比给身体选合适的“食物朋友”,这样才能和糖尿病友好相处呀!
7.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那可是太重要啦!例子:好比给身体注入活力的源泉,能帮咱更好地控制血糖呢。
还等啥呢,赶紧动起来呀,别偷懒哟!
总之,糖尿病不可怕,只要咱认真对待,了解相关知识,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能和它好好相处!。
九坝镇高岗村健康教育知识讲稿糖尿病的概念主讲:王建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一、糖尿病的分类1、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2、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
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能够引发数十种并发症,范围遍布全身,从头到脚,从皮肤到脏器都有可能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因此,人们把糖尿病称为“百病之母”,糖尿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洪水猛兽!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因此,在β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4、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凡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饮食,均列为“禁忌”范围①禁食纯糖及各种水果糖,甜食、糕点、蜜饯等也不宜吃;②从严限制食用白薯、马铃薯、芋艿、粉条、果酱等食品;③红小豆、绿豆等含淀粉较多,吃后应相对减少主食用量;④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及煎炸的食物。
饭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体内的毒素的堆积。
一些专家提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增加体内毒素,就会成为得糖尿病的一大诱因。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
十
一
期
2013年1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孙清玉负责人(签字):况成贵
填表时间:2013年11月20日
通知
古桥村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运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按时就医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3年11月8日7:00-8:30
地点:古桥村村卫生室
讲座内容: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授课人:孙清玉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
红塔镇卫生院
2013.11.6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
印度,中国,美国是糖尿病最多的三个国家。
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
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
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
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
那么患病率与咱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倾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向城市),还有生活的西方化(在国外已被淘汰的垃圾食品,像肯德基,麦当
劳在我国到处都是。
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
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
糖合并感染。
3.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累及到肾脏: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致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坏了,小便是排不出来)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费也很大。
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
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虫子爬的感觉或脚上有踩棉垫的感觉。
糖尿病足:也就是烂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旦失去了双脚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难自理的。
对这一点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
不要小看一个针眼,一个很小的伤口,还有脚气
二、糖尿病的预防对策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
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
最初的餐后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疗,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这足见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大有可为的,无糖尿病者完全可能不得糖尿病。
虽然现代医学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因糖尿病致残或早亡,但其治愈还是很困难。
因此,预防仍然是最关健的。
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关专家提出了“四个要点”:
1.“多懂点儿”,即知识预防。
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
何谓“多”?就是既要知晓家庭有无糖尿病史,又要知晓防治措施,还要通过经常检测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点儿”,即饮食预防。
何谓“少”?就是进食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味满足食欲,七八成饱即可。
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的形成。
有肥胖危险因素者注意体重、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的控制。
日本的一项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研究成果认为,用凉开水泡茶喝,有肋于糖尿病的防治,高危人群不妨一试。
3.“勤动点儿”,即运动预防。
运动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
适当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粘。
目前公认,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要小20%。
何谓“勤”?专家认为,那种一周爬一次山,两周游一次泳的间断式的抽空锻炼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年轻人应经常参加“出点汗、喘点气”的运动,最好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次。
4.“放松点儿”,即心理预防。
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戒烟限酒,保证睡眠。
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粘加重。
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
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多吃纤维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运动指导“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此病除应用药物和饮食疗法外,运动也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有利益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最后可增强体力及免疫功能以及减轻病人压力和紧张情绪。
糖尿病运动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有氧运动为主,医疗步行是最佳方法。
年青、体质好的可采用跑步、游泳、登山、打球、骑自行车等,年老体弱者可打太极拳
或慢速步行,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出去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免低血糖时备用。
用药指导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
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
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
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