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平面镜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9
第4.3课时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__相等__;(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虚__像.对称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注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理:__光的反射__.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15. 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八年级上物理镜像知识点在物理学中,镜像依据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平面镜和球面镜两种,其中平面镜是指其反光面是平面的镜子,球面镜则是指其反光面为球面的镜子。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镜像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一、平面镜1. 镜像所谓镜像,即指物体在被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图像,它与原物体在大小、形状、位置等方面都完全对称。
其中,称为虚像的图像则是在镜子后方形成的,而实像则是在镜子前方形成的。
2. 成像规律对于平面镜而言,其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来表述:s_1/s_2 = u_1/u_2 = -i_1/i_2其中,“s”代表物距,即物体与镜面的距离,“u”代表物距,即物体与平面镜的单位长度,“i”代表像距,即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该公式依据物体与镜面的位置关系及反射原理而得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体的成像位置及大小。
3. 物像关系在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推导得出:h_1/h_2 = i_2/i_1 = s_2/s_1其中,“h”代表高度,即物体或像的高度,“i”代表像距,即像与平面镜的距离,“s”代表物距,即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二、球面镜1. 焦距在球面镜形成的像中,焦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具体而言,焦距是指将光线汇聚到一点所需的球面镜与焦点的距离,而其具体值则是根据球面镜半径及介质折射率等因素来决定的。
2. 成像规律球面镜的成像规律与平面镜相比要复杂许多。
其中,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1/f = 1/u + 1/v = (n-1) (1/R1-1/R2)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则是:1/f = 1/u - 1/v = (n-1) (1/R1-1/R2)其中,“f”代表焦距,“u”代表物距,“v”代表像距,“n”代表介质折射率,“R1”代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前半部分曲率半径,“R2”则代表后半部分曲率半径。
3. 物像关系在球面镜成像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得出:h_1/h_2 = v/u = -q/p其中,“h”代表高度,“v”代表像高,“u”代表物高,“q”代表像方焦距,“p”则代表物方焦距。
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所有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使用平面镜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更好
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本文将逐一介绍平面镜的相关概念,类型和用途。
一、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
平面镜是一种具有平面剖面并用玻璃或金属薄片镀膜的镜子。
其特点是像与实物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像倒立、左右与实物相反。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共面,像与物相似,
虚像在镜子背面。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预测和定位镜面成像。
三、平面镜的分类
1. 按照镜面方式分类:分为镜面和半透明镜面。
2. 按照作用分类:分为平面镜和斜面镜。
3. 按照形状分类:分为矩形平面镜和圆形平面镜。
四、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当中。
以下是平面镜的一
些应用。
1. 用于照明和观察。
2. 用作化学反应中的反应容器。
3. 用于制作太阳日晷。
4. 用于照相和光学设备中的反射镜。
5. 用于制作激光器和光通信器件。
6. 用于车辆和航空器的后视镜。
总的来说,平面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光学器件,其在物理教学,个人生活和科技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
镜面成像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平面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