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勘查工程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7
2018 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教材考点:第六章第二节预警系统的成立与实现第二节预警系统的成立与实现一、预警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一 )预警系统的构成预警系统 (两大多数 ):预警剖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此中预警剖析系统主要包含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论指标系统系统、展望评论系统等构成 (四部分 )。
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
预控对策系统依据详细警情确立控制方案。
此中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论指标系统系统、展望评论系统达成预警功能,预控对策系统达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
(二 )预警系统的功能4部分: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论指标系统系统和展望评论系统分别介绍:1.监测系统 (第一部分 )1)过程:经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经过模拟/数字变换后形成数字信号输出,或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信号,这些信号经过传输设备(同轴电缆、控制线、电源线、双绞线等)送入计算机进行办理,办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输出或经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 LED 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头设备上。
2)功能:监测系统主要达成及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剖析使用。
2.预警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 )功能:预警信息系统达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变换功能。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照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面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
原始信息包含1)历史信息, 2)现实信息, 3)及时信息,同时包含 4)国内外有关的事故信息。
构成及过程: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办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三部分 )组成。
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采集、统计与传输;中央信息办理系统的功能是储藏和办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样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
信息判断系统是对缺少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测。
上述三个系统有机地联合达成预警信息系统的各项活动。
预警信息系统的活动:(5 个)(1)信息采集 ;(2)信息办理 ;(3)信息的辨伪 ;(4)信息储存 ;(5)信息推测。
第六章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矿井通风设计是矿床开采总体设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矿床开采要求,基于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等生产条件,规划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网路-动力机械-调控设施密切配合,把新风送到井下并分配至每一个工作面,将有毒有害气体与粉尘稀释并排出矿井外,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通风保障。
矿井通风设计必须符合高效率、低消耗、易管理的原则,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有利于通风管理,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有效的通风系统,应不断的向作业地点供给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出有毒、有害、放射性和爆炸性气体和粉尘、调节气候条件,确保作业面良好的空气质量。
6.1 国内外矿井通风评述6.1.1 我国金属矿山通风技术发展动态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金属矿山和其它非金属地下矿山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953年华铜铜矿首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机械通风系统,至50年代中期,大部分矿山相继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对促进矿山生产安全、保证工人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60年代初,不少矿山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通风专题研究,探索出许多适合矿体赋存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的矿井通风系统,如西华山钨矿的分区通风系统、锡矿山锑矿的棋盘式通风网络等。
1965年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矿井通风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若干年来我国矿井通风技术的经验,促进了我国通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70年代中期,盘古山钨矿的梳式通风网络、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采区的爆堆通风等经验在全国获得推广应用。
1977年,针对矿山通风中发展起来的众多技术进步与成果,召开了全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经验交流会,重点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网络结构、主扇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采场通风线路和通风方法以及通风系统鉴定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初步形成和完善了我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与方法。
80年代后,新型节能风机得到推广应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初见成效;电子计算机在通风计算和管理中开始发挥作用,总之,我国矿山通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第六章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第一节概述建筑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处的有限面积的土地。
建筑场地的概念是宏观的,建筑场地勘察应广泛研究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期间,场地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岩、土体的失稳、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灾害等问题。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工程地基勘察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1避免设计施工的盲目性有些设计师以为凭自己的经验,没有勘查就照样完成设计和施工,结果给后期工程造成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有不少因不经过调查研究而盲目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例子。
如:东南大学职工宿舍,地下有防空洞室等工程。
图纸好画,后果严重。
2粗细大意危害极大有些设计师认为,勘探是件粗活,不就是工人打几个孔吗,定个承载力吗。
其实不然。
结构工程师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好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3结合实际,防止事故的发生岩土工程勘探的目的是使工程设计结合实际来完成。
设计师必须对地基土层的分布、土的松密、压缩性高低、强度大小、均匀性、地下水埋深及水质、土层是否会液化等条件都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
但是,更常见的是勘察不详或分析结论有误,以致延误建设进度、浪费大量资金,甚至遗留后患。
因此,地基勘察工作应该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走在设计和施工前面,采取必要的勘查手段和方法,提供准确无误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各阶段勘察的内容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或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
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址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第一章绪论1.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评价。
研究对象:工业矿体基本任务:研究矿体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和方法3.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4.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2.循序渐进: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3.全面研究;4.综合评价;5.经济合理5.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目的与意义:减少勘查投资风险,确保后续勘查合理性,提高矿产勘查效益5.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并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7.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中经济可采部分基础储量(b):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
第二章矿床类型1.矿床勘查类型: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及勘查难易程度,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划分的类型。
划分目的: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实际工作,为合理选择勘查手段、勘查程度、工程部署提供依据划分依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
2.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原则: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原则;2.从实际出发原则;3.以主矿体为主原则;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原则;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原则第三章矿产勘查技术方法1.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1.地质测量法:小比例尺地质测量(1:100万~50万);中比例尺地质测量(1:20万~5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1:1万以上)2.重砂测量法: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3.地球化学方法:岩石测量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法、水化学测量法、生物测量法4.地球物理方法:与围岩有明显物性差别;有一定体积。
勘查工程布置方案一、前言勘查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布置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建设后期的质量和进度。
因此,制定合理的勘查工程布置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勘查范围、勘查方法、勘查周期等几个方面,对勘查工程的布置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勘查范围1. 土地勘查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确定土地勘查的范围,包括需要勘查的地理位置、面积、土地质量等情况。
2.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范围应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等情况,以及对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地质因素进行专业评估。
3. 水文水质勘查水文水质勘查是对工程选址地的水文地质、地下水、地表水及水质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
4. 环境勘查环境勘查包括工程选址地的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等情况,特别是对周边环境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5. 测绘勘查测绘勘查需要确定工程选址地的地类、坡度、海拔等地理信息,以及对工程建设需要的各项测绘数据进行调查。
三、勘查方法1. 野外勘查野外勘查是勘查工程的基本方式,需要配备专业的野外调查团队,对选址地进行细致的实地勘查,获取直接、真实的地质、水文等信息。
2. 实验室分析对于部分勘查内容,还需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土壤力学、水质分析、环境样品分析等,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3. 资料调研勘查工程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调研,包括地质地貌图、水文地质图、环境报告、地质灾害报告等,以全面了解选址地的情况。
四、勘查周期1. 土地勘查土地勘查的周期一般在1个月左右,需要对土地进行实地勘查、土地质量评估及土地利用方案的制定。
2.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的周期由于工程选址地的地质情况复杂性而定,一般在3-6个月左右,需要进行地质剖面观测、地质调查报告的制定等。
3. 水文水质勘查水文水质勘查的周期在2-4个月,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质监测等工作。
4. 环境勘查环境勘查的周期也在2-4个月左右,需要进行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评估、环境样品分析等。
安全与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与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安全分析、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等理论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两种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实际工程进行安全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责任感,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
2. 学生能够关注安全生产领域的时事新闻,提高对安全问题的敏感性。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系统工程在保障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重要性,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与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安全与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等基本定义,以及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概述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重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3. 系统安全分析:讲解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4. 风险评估与控制:学习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风险评估与控制5.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及事故处理流程。
第六章给排水系统的现场查验细则第一节给排水系统现场查验的依据一、相关专业的规范与标准。
⒈《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002);⒉《国家生活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5749-2006);⒊《小区集中生活热水供应设计规范》(CECS-2007);⒋《无负压给水设备》(CJ/T265-2007);⒌《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⒍《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⒎《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二、给水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使用说明书;三、给排水系统竣工图、竣工资料,竣工验收合格报告;四、给排水系统设施设备清单,设备调试报告和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报告,给水系统压力试验报告,排水通水试验报告,相关能源表底读数和供用水合同等;五、二次供水设备使用证和水质化验报告书;六、项目的物业承接查验方案;七、其他有关标准与文件。
第二节给排水系统现场查验的准备一、组织准备⒈由物业公司的水暖专业工程师、项目设备维修主管、水暖工与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现场查验小组,由水暖工程师为组长,并进行人员分工,指定专门记录人员,共同做好现场查验。
⒉由设备生产厂家或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物业服务参与查验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现场查验。
二、现场查验计划与进度安排⒈现场查验的分项工程确定。
见表 6-1。
表 6-1 给排水系统工程分项表⒉编制给排水系统设施设备现场查验计划,填入表2-2,即《_________系统设施设备现场查验计划表》,为现场查验做好准备。
三、现场查验风险分析与预防表 6-2 设施设备现场查验前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四、设备随机图纸、资料集备品、备件的查验在对给排水系统设施设备进行现场查验之前,应对设备的随机图纸、资料及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进行查验和移交。
查验的依据是设备的出厂装箱单与有关合同,查验情况填入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