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
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
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
1.坐起训练。
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
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
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
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
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
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
2.准备站立训练。
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
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
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
3.站立平衡训练。
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
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
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
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
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
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
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
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
4.步行训练。
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
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
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
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
评估病情中期评定(可多次评定) 末期康复评定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就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就是否有感,为康复训练计划得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得异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与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早期康复 相当于Brunnstrom 恢复阶段1~2期: ⑴ 正确体位教会家属与护理人员采用正确得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得方法。
⑵翻身练习 包括往健侧与患侧翻身 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 床边被动运动 包括上肢、下肢与躯干。
⑸促进肌肉收缩得方法利用对肌肉得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针对吞咽障碍 可给予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颚等,冰冻棉签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⑺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⑻转移 床到轮椅得或轮椅到床得转移。
⑼ 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斜床(电动起立床)站立。
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得控制,重获血压得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与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 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中频、脑循环等。
⑻ 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约为130—150万。
因受国内现有医疗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脑血管意外存活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只能在院外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等待功能的自然恢复,许多患者疑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38-02脑卒中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早期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
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现状综述如下:1、偏瘫的程度1.1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1.2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瘫痪、全瘫。
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
不完全瘫痪:肌力2-4级。
全瘫: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肌力在IV级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扶持入厕,并防止摔伤。
肌力在III级以下的卧床患者需放置床档,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时坠床。
对偏瘫侧肢体肌力II级以下的患者应定时翻身和进行肢体被动运动。
2、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与实施时间2.1 早期康复的意义:早期康复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
早期康复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身体的部分或全部瘫痪,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然而,通过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中风患者可以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后的康复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康复方法1.物理治疗:中风会导致肌肉瘫痪或肌肉无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理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和运动练习等。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在康复中心或医院进行。
2.言语治疗: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或吞咽困难。
言语治疗专注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这包括通过重复练习和语音训练来提高发音和语言理解能力。
3.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帮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洗澡和烹饪等。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
4.心理治疗:中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个人咨询、团体支持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
生活质量改善技巧1.饮食调整:中风后,饮食调整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纤维,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2.合理锻炼: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
3.物理辅助设备:中风患者可能需要借助物理辅助设备来帮助行走或完成日常任务。
步行器、轮椅、扶手等设备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
4.康复辅助工具:现代科技为中风康复带来了许多辅助工具,如声控设备、智能手环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进程,记录和监测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艰难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摘要】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病人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康复治疗方案、身体功能训练、护理方法、家庭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措施五个方面探讨了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
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身体功能训练主要针对病人的肢体和语言功能进行综合训练,涉及到的护理方法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日常生活护理。
家庭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措施则关注病人在家庭环境中的护理和心理疏导。
综合以上措施,有助于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全面展开,提高康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方法、康复治疗方案、身体功能训练、家庭护理指导、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性、重要性、总结1. 引言1.1 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重要性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针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尽可能多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病人可以逐渐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只有充分重视康复治疗,有效实施护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
康复治疗不仅仅是病人本人的需要,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方案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会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针对病人的肌肉和关节功能进行训练,通过运动和技能练习来恢复或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有哪些偏瘫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其实中风常见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患者则会失去行动能力,那么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偏瘫的肢体康复方法有哪些1、偏瘫病人在病床上肢体功能所要进行的锻炼。
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
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
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
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病人在平时的康复训练中应该多练习做起和站立。
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
起床动作要慢,否则会有头晕感。
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最后最主要的就是偏瘫患者所要练习的生活自理和行走能力的锻炼。
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
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
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介绍(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
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偏瘫等后遗症。
针对这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力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旨在帮助他们实现有效康复。
一、目标设定康复训练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
具体目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而定,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平衡能力:通过训练,使患者能够在站立和行走时保持姿势稳定。
2. 改善肢体活动能力:通过特定运动以及物理疗法,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4. 促进神经再生:通过康复训练,刺激患者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二、训练计划1. 基础训练a. 平衡训练:患者坐在平稳的座椅上,尽量保持坐姿平衡,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b. 肢体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拉伸、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患者肢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c. 康复器械训练:利用康复器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步态训练机、肌肉力量训练仪等。
2. 日常功能训练a. 空间定向训练:使用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患者提高空间定向能力,如指向物体、找东西等。
b. 日常动作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患者完成自理、进食、穿衣等基本动作。
c. 手部功能训练:针对上肢功能障碍,进行手部灵活性和力量的训练。
3. 社交参与训练a. 患者之间互动:组织患者参与小组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b.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者工作,增加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参与感。
三、训练注意事项1. 个性化定制:针对每个患者的症状和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确保个性化康复效果。
2. 渐进式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渐进式地进行训练,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3. 专业指导:由专业康复医师或理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训练动作正确、安全。
中风偏瘫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发布时间:2023-03-01T06:47:57.59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倪简梅[导读]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它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积锁机下部的运动障碍倪简梅德阳第五医院四川德阳 618000偏瘫又叫半身不遂,它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积锁机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轻度偏瘫的患者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上肢弯曲,下肢伸直,是一种特殊的走路姿势。
严重情况下的偏瘫患者直接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中风患者一般情况下发作都比较及,对患者的损害也非常严重。
中风发生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半身不遂,半边身体麻木,大小便失禁、变傻,甚至是认知功能障碍。
面对这样的情况,会给患者的后期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
但这些后遗症是能够借助康复治疗来得到改善的,对于中风的康复治疗,前三个月是黄金时间,把握这些黄金时间,做好有效的康复,能让患者的康复程度有所提升,那么中风偏瘫的康复训练要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来了解一下吧!中风偏瘫的康复训练的误区。
你知道吗?大脑作为人体中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它被称作是人体的总司令部。
人们的听觉、触觉、声音的输入、语言、情绪、运动控制,都需要听从大脑的指挥,。
但是,一旦大脑出现了问题,那么身体的一些功能就会罢工。
中风是生活中一种由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常见疾病,病人在中风后会出现口歪眼斜、意识障碍、语言不清、视线模糊、偏瘫等症状,这些情况会给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成带来极大的危害。
当前临床中发现至少有1/3的患者在中风后出现抑郁的症状,让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丧失,但是对于中风偏瘫的康复训练,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会给康复训练带来一定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中风偏瘫之后,需要经过几个月才能够进行康复,因为身体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康复很简单,就是动动手、动动腿,自己在家中也可以做。
其实盲目的训练不仅不能帮助患者康复,反而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肢体偏瘫的康复训练一、肢体偏瘫的定义及原因肢体偏瘫是指身体一侧的肌肉无力或无法运动,通常是由于大脑半球、脑干或脊髓受损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中风、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
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再生和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训练的步骤1.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
2.制定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锻炼目标、锻炼方式和频率等。
3.进行锻炼:通过各种锻炼方式如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语言治疗等进行针对性锻炼。
4.监测进展:定期检查患者的康复进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康复计划。
四、肢体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1.物理治疗: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如按摩、热敷、冷敷和电刺激等,促进肌肉活动和神经再生。
2.运动治疗:通过各种运动如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和手部功能恢复训练等,促进肌肉协调和身体平衡。
3.语言治疗: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口语能力。
4.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五、注意事项1.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锻炼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或损伤。
3.饮食要合理,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酒或吸烟等不良习惯。
4.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结语肢体偏瘫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只要患者和家人一起努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就能够尽早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重获幸福生活。
篇一:[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大全!(总结篇)偏瘫是中风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有大脑病变引起,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和精神上的压力,因此,患上疾病之后应该技术的进行有效的治疗,在偏瘫疾病的治疗手段中,康复训练手段也是其重要措施之一,那么,偏瘫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哪些不妨看看专家给我们的建议吧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2、目的(1)使患者能从座位站立起来,增强下肢肌力,并能站稳(2)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3)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3、方法(1)站立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臀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腿负重。
第二步键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键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患者侧,一手握住患者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着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只能缓解病情,想要治疗疾病,必须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关键。
--------济南复元康复医院-------您身边的特色康复医院篇二:[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脑中风发病后可通过体位摆放、被动运动等,预防或减轻肢体痉挛及后遗症的发生。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
1、早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⑴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
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
⑵翻身练习包括往健侧和患侧翻身
⑶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
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⑷床边被动运动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
⑸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⑹针对吞咽障碍可给予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
上颚等,冰冻棉签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⑺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⑻转移床到轮椅的或轮椅到床的转移。
⑼坐站练习早期给予患者斜床(电动起立床)站立。
帮助患者重新获垂直感,
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溢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⑽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中频、脑循环等。
2、中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3~5期
⑴抑制上肢痉挛模式。
⑵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⑶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何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
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⑷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⑸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伸展、前臂旋后。
⑹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桡尺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⑺肩胛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⑻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⑼髋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
⑽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⑾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训练。
⑿患肢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⒀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⒁站立平衡训练包括从坐到站和从站到坐、重心转移、单腿负重平衡等。
⒂迈步训练包括足跟着地训练、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等。
⒃上下楼梯健侧先上患侧先下
⒄穿脱衣训练
3、后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5~6期
⑴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⑵侧方行走训练先向健侧后向患侧。
⑶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踝背伸牵伸屈膝加强训练。
⑷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
足跟不能离地;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末期康复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