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泌乳的营养需要量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68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动物营养与饲料每章习题11.有机体的营养过程就是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 )11.在第(B )阶段,动物营养学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A)一B)二C)三D)四解释:现代动物营养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的1875年,美国成立全球第一家饲料厂标志着动物营养学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1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营养生理11.各种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均为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及微生物消化的综合结果。
(√ )11.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 5%,水分75%,在饲料风干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A )A)18% B)2% C)6% D)25%解释:(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
)设为x,则x∶90%=5%∶25%x=(5%×90%)÷25% =18%11.猪和鸡等单胃动物以胃酶和小肠酶的化学性消化为主,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以瘤胃微生物消化为主,可以大量利用粗饲料,氮胃草食类动物的大肠和盲肠与反刍动物的瘤胃相似。
第二章11.限制性氨基酸一定是必需氨基酸。
(√ )蛋白质、肽和氨基酸营养解释:限制性氨基酸是针对饲料而言,必需氨基酸是针对动物而言的。
而必需氨基酸是必须由饲料提供的。
11.(C )可以干扰精氨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增加精氨酸的需要。
A)蛋氨酸B)胱氨酸C)赖氨酸D)色氨酸赖氨酸与精氨酸两种氨基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11.谷物作为猪饲料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谷物作为家禽饲料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1.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法,植物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单糖和多糖构成的。
(× )解释: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法,植物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构成的。
11.单胃动物小肠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最终产物是(D)。
泌乳的营养需要一、能量需要(一)泌乳母牛乳牛饲养标准中,各国采用的能量体系不尽相同, 但目前总的趋势是采用净能体系。
对于乳牛不仅产奶而且维持和增重的能量需要均以产奶净能表示。
在确定乳牛的产奶净能需要过程中, 除测定奶(动物产品)中所含净能值外, 最重要的是准确评定饲料的产奶净能价值, 或者准确测定饲料消化能或代谢能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奶牛的营养需要大多通过析因法确定,亦即分别研究维持和生产需要。
奶牛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除了产奶以外,还包括体重的增减和妊娠。
因此,奶牛的能量需要是维持、产奶、增重或失重、妊娠等多项需要之和。
1.泌乳母牛维持能量需要目前泌乳牛维持能量需要多借用干乳牛数值, 据报道, 泌乳牛与干乳牛维持需要差距很大。
实验还证明维持能量消耗和产奶量密切相关, 产奶量愈高维持能量消耗愈大。
各国饲养标准所规定的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不完全相同。
我国乳牛饲养标准规定: 在中等温度舍饲条件下, 成年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为356W0.75KJ,第一和第二泌乳期乳牛尚在生长发育,应在维持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对放牧饲养的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 根据行走公里和速度的不同分别作了规定; 还提出了不同气温条件下乳牛维持能量需要的调整参数。
NRC(1988)规定,第三胎及其以上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量为每kg代谢体重(W0.75)334.7kJ 产奶净能(NEL)。
对第一胎和第二胎奶牛,维持需要应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由此,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用下式计算:第一胎: 401.7W0.75 (kJ NEL/d)第二胎: 368.2W0.75 (kJ NEL/d)第三胎及以上:334.7W0.75 (kJ NEL/d)如果奶牛的活动量较大,维持能量需要还应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调整。
奶牛每行走1千米,维持需要增加3%;放牧情况下维持需要增加10-20%。
2.泌乳母牛产奶的能量需要产奶的能量需要根据产奶量和乳脂率计算。
泌乳的营养需要一、能量需要(一)泌乳母牛乳牛饲养标准中,各国采用的能量体系不尽相同, 但目前总的趋势是采用净能体系。
对于乳牛不仅产奶而且维持和增重的能量需要均以产奶净能表示。
在确定乳牛的产奶净能需要过程中, 除测定奶(动物产品)中所含净能值外, 最重要的是准确评定饲料的产奶净能价值, 或者准确测定饲料消化能或代谢能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奶牛的营养需要大多通过析因法确定,亦即分别研究维持和生产需要。
奶牛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除了产奶以外,还包括体重的增减和妊娠。
因此,奶牛的能量需要是维持、产奶、增重或失重、妊娠等多项需要之和。
1.泌乳母牛维持能量需要目前泌乳牛维持能量需要多借用干乳牛数值, 据报道, 泌乳牛与干乳牛维持需要差距很大。
实验还证明维持能量消耗和产奶量密切相关, 产奶量愈高维持能量消耗愈大。
各国饲养标准所规定的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不完全相同。
我国乳牛饲养标准规定: 在中等温度舍饲条件下, 成年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为356W0.75KJ,第一和第二泌乳期乳牛尚在生长发育,应在维持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对放牧饲养的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 根据行走公里和速度的不同分别作了规定; 还提出了不同气温条件下乳牛维持能量需要的调整参数。
NRC(1988)规定,第三胎及其以上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量为每kg代谢体重(W0.75)334.7kJ 产奶净能(NEL)。
对第一胎和第二胎奶牛,维持需要应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由此,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用下式计算:第一胎: 401.7W0.75 (kJ NEL/d)第二胎: 368.2W0.75 (kJ NEL/d)第三胎及以上:334.7W0.75 (kJ NEL/d)如果奶牛的活动量较大,维持能量需要还应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调整。
奶牛每行走1千米,维持需要增加3%;放牧情况下维持需要增加10-20%。
2.泌乳母牛产奶的能量需要产奶的能量需要根据产奶量和乳脂率计算。
《畜禽营养与饲料》复习要点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主要问题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名称2、实验室常规分析出的化合物名称(水、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3、动植物的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维生素、矿物质)4、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成分关系5、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水:动物稳定,植物差异大;粗蛋白:动物13%~19%,真蛋白含量高,植物1%~36%,非蛋白氮含量高;粗脂肪: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动物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植物无氮浸出物是淀粉,动物是葡萄糖和糖原,粗纤维:植物独有)6、畜禽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7 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要看的两个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9、如何从饲料中的总含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量(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总含氮量÷16%=饲料总含氮量×6。
25)10、短肽的营养作用(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沉积率,提高生产性能,提高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率,酪啡肽能调节机体胃肠运动,增进采食)1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12、蛋白质缺乏与过量对动物的危害(消化紊乱、生长发育受阻、贫血、繁殖力降低)13、畜禽对蛋白质的消化(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复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14、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机械法、化学法、氨基酸保护法)15、瘤胃氮素循环及意义(粗蛋白质→氨→菌体蛋白;氨→瘤胃血液→肝脏→尿素,大部尿素→肾脏→排出;少部尿素→唾液和血液→瘤胃,周而复始,提高氮的利用率,避免氨中毒)16、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可避免蛋白质变成能源物质,节约蛋白质、提高经济效益)17、提高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利用的措施(日粮组分搭配多样化,补充氨基酸添加剂、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补充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饲酶制剂)18、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质的机制(尿素→氨+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酮酸+ 挥发性脂肪酸,氨+酮酸→氨基酸→菌体蛋白质→氨基酸)(菌体蛋白和天然蛋白质一样对反刍动物意义大)19、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并防止氨中毒应注意的问题(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控制喂量,注意喂法)20、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分类(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2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能量的主要来源、体脂的主要原料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22、畜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单胃动物葡萄糖代谢、反刍动物挥发性脂肪酸代谢)23、粗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可以填充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24、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畜禽种类不同、日粮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营养、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影响)25、脂肪的组成(真脂肪有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类脂肪由甘油、脂肪酸、含氮化合物组成,磷脂蜡质、固醇)26、脂肪的营养作用(体组织的成分、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畜产品的组成成分、对畜体的保护作用)27、饲料中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畜产品品质的关系(反刍动物的瘤胃氢化反应)28、饲料中添加油脂有什么作用?(直接供能、改善适口性、促进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轻应激反应不良反应,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避免吸湿结块、减少粉尘)29、饲粮中添加油脂应注意什么?(饲粮的能量水平变化不能太大、混合要均匀、添加抗氧化剂、增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含硫氨基酸的供给量尤其,是VE 和Se、控制粗纤维)30、矿物质的营养作用(构成畜体组织、调节渗透压、生命所必需)31、钙、磷对畜禽的营养作用(钙: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抑制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激活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内分泌,磷: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脂类与DNA、RNA的合成有关)32、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钙、磷比例、维生素D 乳糖、蛋白质、磷的存在形式)33、钙、磷的缺乏症(异食癖、佝偻病、溶骨症、产软蛋、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34、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食盐中毒35、常量元素镁、硫、钾的营养作用36、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碘、硒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37、维生素的分类及各种维生素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38、维生素A 有哪些营养作用?(保护粘膜上皮的健康、防止夜盲症、促进生长、维持正常的繁殖力、维护正常的神经功能)39、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有哪些影响?(VA、VB2、VC、VE)40、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的后果( 8%干渴、食欲丧失;10%代谢紊乱;20%以上引起死亡)41、畜禽体内水的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42、畜禽体内水的排出(粪尿、皮肤蒸发、汗液、呼吸、畜产品)43、影响畜禽需水量的因素(生产性能、日粮组成、环境温度)44、畜禽饮水过多不利于畜禽生产(减少采食量、降低物理消化、增加维持能耗、污染环境)45、简述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46、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能量过高、能量不足)47、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名词解释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干草糠麸非蛋白氮饲料主要问题:1、饲料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各是什么?(水、粗纤维、粗蛋白质)2、按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哪八大类?如何编号?(7位、3节:国际分类号、中国亚类、饲料顺序号)3、粗饲料的营养特性(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不易消化、磷的含量低,维生素D 含量丰富,体积大,具有填充和保证消化器官正常蠕动的作用)4、粗饲料的种类(干草、秸秆和秕壳类、树叶)5、青干草的调制方法及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有哪些?6、粗饲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加工方法7、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选择地址、秸秆处理、堆垛注入氨水塑料罩膜制作)8、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含水量高、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含量丰富)9、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种类、生长阶段、土壤质地与施肥植物的不同部位)10、常用青绿饲料的种类(豆科: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紫云英、毛苕子)(禾本科:青刈玉米、青刈高粱、青刈燕麦、苏丹草)(叶菜类:苦荬菜、串叶松香草、聚合草、籽粒苋)( 水生饲料及其他: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和绿萍)11、青绿饲料的饲用特点(日粮中的用量即应注意的问题)12、青贮的意义(有效保存营养成分、保持鲜嫩汁液、扩大饲料资源、杀菌)13、青贮的原理(一般青贮、半干青贮、外加剂青贮)14、从青贮原料收割到青贮完成的三个阶段(植物呼吸阶段、微生物作用阶段、青贮完成阶段)15、乳酸菌大量繁殖的条件(糖、水、温度、厌氧)16、青贮设备(青贮窖、青贮塔、青贮壕、封闭式青贮堆、塑料青贮袋)17、一般青贮饲料的制作(收割、运输、切碎、装窖、踩实、封窖)18、半干青贮饲料的制作(关键是饲料要风干水分含量达到45%—55%)19、常用的青贮饲料方法的成败关键是什么?(提高青贮饲料的酸碱度和降低PH值,使PH值接近7.0 )20、谷实类饲料的一般营养特性(富含无氮浸出物能量含量高,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钙少磷多缺乏维生素缺乏A、D )21、简述玉米的营养特点及利用是应注意的问题(有效能高、氨基酸不平衡,矿物质含量低、VE、VB1含量丰富,水分超过14%易霉变感染黄曲霉毒素)22、简述糠麸饲料的营养特点(蛋白质相对高、矿物质钙少磷多维生素丰富)23、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淀粉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维生素含量低)24、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饲用特点(植物蛋白: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低钙磷比例不恰当,磷为植酸磷,维生素缺乏A、D,含有抗营养因子。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泌乳的营养需要整理一、能量需要(一)泌乳母牛乳牛饲养标准中,各国采用的能量体系不尽相同, 但目前总的趋势是采用净能体系。
对于乳牛不仅产奶而且维持和增重的能量需要均以产奶净能表示。
在确定乳牛的产奶净能需要过程中, 除测定奶(动物产品)中所含净能值外, 最重要的是准确评定饲料的产奶净能价值, 或者准确测定饲料消化能或代谢能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奶牛的营养需要大多通过析因法确定,亦即分别维持和生产需要。
奶牛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除了产奶以外,还包括体重的增减和妊娠。
因此,奶牛的能量需要是维持、产奶、增重或失重、妊娠等多项需要之和。
1.泌乳母牛维持能量需要目前泌乳牛维持能量需要多借用干乳牛数值, 据报道, 泌乳牛与干乳牛维持需要差距很大。
实验还证明维持能量消耗和产奶量密切相关, 产奶量愈高维持能量消耗愈大。
各国饲养标准所规定的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不完全相同。
我国乳牛饲养标准规定: 在中等温度舍饲条件下, 成年泌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为356W0.75KJ,第一和第二泌乳期乳牛尚在生长发育,应在维持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对放牧饲养的乳牛的维持能量需要, 根据行走公里和速度的不同分别作了规定; 还提出了不同气温条件下乳牛维持能量需要的调整参数。
NRC(1988)规定,第三胎及其以上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量为每kg代谢体重(W0.75)334.7kJ产奶净能(NEL)。
对第一胎和第二胎奶牛,维持需要应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10%。
由此,奶牛的维持能量需要用下式计算:第一胎: 401.7W0.75 (kJ NEL/d)第二胎: 368.2W0.75 (kJ NEL/d)第三胎及以上:334.7W0.75 (kJ NEL/d)如果奶牛的活动量较大,维持能量需要还应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调整。
奶牛每行走1千米,维持需要增加3%;放牧情况下维持需要增加10-20%。
2.泌乳母牛产奶的能量需要产奶的能量需要根据产奶量和乳脂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