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 I 卷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11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Ⅰ卷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 °B.45°~55°C.5°~15°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秘书考的内容(名词解释、作文、病文修改,大概呢d)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经济文书:经济合同与意向书礼仪生活文书:启事、对联(唔知道他会唔会考入面其他文书)因为她一直话考今个学期学过,题型不重要12.文书处理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用印、缮印几大基本任务13、专用书信:介绍信、慰问信、申请书、倡议书、请柬、聘书8.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哦啊、简报属于事务文书3.在以投标方式订立合同时,属于要约性质的行为是(投标)4.甲乙两公司之间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在合同履行期间,两公司合并,此种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的方式是(混同)六、简答题1、《文书处置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合同与协议书和意向书的区别?答:合同与协议是同一概念,协议是人们一种习惯上的叫法,类似的提法还有契约,如房契、地契。
合同法第2条对合同所作的定义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由此可见,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内容的协议,用来约定当事人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同样具备上述特征的协议就是合同。
实践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如合同,合同书,协议,协议书,备忘录,名字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其内容。
至于意向书仅仅表示双方有合作的意向,是没有法律作用的。
简述经济协议书与经济意向书的作用。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根据《合同法》第2条之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由订立合同的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对商定事件的文字形式的纪录,只要是没有违反法律,没有自我矛盾的合同条文,双方自愿订立,没有伤及第三人利益,订立合同的出让方对标的物有处分权,订立合同的一方或双方没有出于欺骗目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
合同,也就是协议,是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约定、合意。
在做试卷之前,给大家推荐一个视频学习网站,我之前很长时间一直是做试卷之后,再到这上面去找一些相关的学习视频再复习一遍,效果要比只做试题要好很多,真不是打广告。
如果你有上网的条件,建议你也去学习一下,全站所有的视频都是免费的。
◆高考语文类在线听课地址:/yuwen◆高考数学类在线听课地址:/shuxue◆高考英语类在线听课地址:/yingyu◆高考化学类在线听课地址:/huaxue◆高考物理类在线听课地址:/wuli其他学科的大家自己去找吧!◆高考在线题库:/exams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l至7页,第Ⅱ卷8至12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k6kt_翻转课堂()。
2008年高考全国1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注释〗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
例如湖南的衡阳、湘阴等。
答案:D。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畬C.郑观应D.严复〖注释〗近代中英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代表人物选项只有两人:姚莹和徐继畬,姚莹的代表作《康輶纪行》关注重点在西藏等问题,而徐继畬的代表作《瀛寰志略》则是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广泛介绍了世界各国,证明了中国“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答案:B。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注释〗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方式,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才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
答案:B。
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注释〗注意审题,时间1920年,一战结束后;著作《欧游心影录》,关注点是欧洲;观点则是对针科学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指责科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杀人的工具,从而否定“科学万能说”。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地理试题解析1~2题:农业地域、农业区位本题考查点在于通过统计图中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题干文字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的地域分布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
第1题,准确提取文字信息中该地“1月平均气温3℃”、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是关键,“ 1月均气温3℃”“水稻”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区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只有“太湖平原”才具有这种农业地域特点。
第2题,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变化到“200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花卉、蔬菜为主”,表征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由水稻种植业向园艺业转变,这是市场区位成为主导区位的结果。
3~4题: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人口地域本组题主要通过图表数字信息呈现出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数量变化反映人口地域变化等特点,考查学生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3题,人口增长率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图表数字信息显示该地18年来人口变化最大的特点在于总人口增加了666万,约为1982年的19倍,同时15~64岁的比重上升了32.03%,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且该地又位于某城市,因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导致该地人口总量增长更合乎我国的人口国情。
第4题,上题结论人口迁入是导致该地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表中反映该地人口在1982~200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经济因素又是导致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说明该地是一个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惟有深圳符合这一要求。
南京和西安都是古都,人口早已超过百万,沈阳是我国起步时间较早的一个工业城市。
5~7题:产业重心空间转移本组题通过统计图信息反映三大产业重心的空间转移,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地域特征及其转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5题,③线经纬度基本变化不大,且总是在我国东南部,这是气候、地形、水源对农业地域制约的结果,应为第一产业。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必做,共100分)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工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3~4题。
表1: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A.30°N~40°N西海岸B. 30°N~4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谐中均有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6.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7.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唐宋时期,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回答8~9题。
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9.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29世纪中国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l.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41~44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写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表1,完成1-2题。
2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塘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4.在图示月份中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l 5°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 167 7010-14岁(%)35.27 14.63 8.515-64岁(%)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FANUC(適用機台:R ;、MAKINO)第一章:R ;機台的操作說明第二章:MAKINO 系列機台控制面板操作說控制面板操制面板操主控制面板動功能1.MODE 旋紐置於手輪處.2.前置面板分別按下X、Y、Z按鍵,即可手動傳動.3.X、Y、Z前置面板之右側X1每格0.001MM,每轉0.1MM.X10為每格0.01MM,每轉1MM,X100 為每格0.1MM,每轉10MM.4.MODE旋紐置於為手動自動進給.5.此時在前置操作面板之旋紐,分別代表各軸之押送+、-方向.6.MODE旋紐置於為教導功能,可以在下方之旋紐內選擇任意之教導功能.7.MODE旋紐動作即可分別回到機械原點.或按下鍵,此時Z軸會先行回到原點,X、Y軸再依次回到原點8.為MDI鍵(由MDI面板輸入程式執行操作)9.為DNC鍵(由外部輸入/輸出程式以操控機器之功能)10.為MEM鍵(由存於CNC記憶體內之程式執行操作)為EDIT鍵(編輯程式)快捷R;的程式輸入步驟:G54鍵連到SYSTEM把MODE鍵所輸入的號碼以“0”程式ALLIO轉到執行鍵開關如O0012快捷R;的程式連接部分:G55把機械值寫到里面歸零之后鍵轉到執行鍵電腦部分:一〃與中心切削機操作步驟相同二〃C:\CDDNCG55C:\DNC>DNCEDITG90G54程式名字以對話編輯制作:1〃將模式旋鈕轉至2〃按3〃瑩幕出現“編輯”“刪除”“復印”4〃若要編輯新程式:編輯程式號碼O_________輸入號碼按名稱___________ 輸入名稱按完成后依畫面選擇“引導”“NC語言”“CYCLE”“一覽表”5〃要呼叫舊程式:直接將游標移至欲選擇之程式號碼處按6〃刪除舊程式:直接將游標移至欲刪除之程式號碼處按設定以粗加工相同之工作條件(注意共通項)按此時已編入精加工程式(5)檢查程式:按若頇修改A:則將游標移至欲修改之程式入后按直接修改正確工作數據修改后按再回復(5)之動作檢查是否修正B:或直接將游標至接移至修改處修改,改完后按★初學者可能因對各項數據代號不熟悉,因此宜使用A方式修改工作條件〃INPUT單項工作條件數據設定〃INSETT工作條件全設定完后,存入用〃ALTER有修改后存入並將舊資料(程式)覆蓋〃例X────INPUTY────INPUTA────INPUT切削寬K%切削寬以刀具直徑之百分比計算〃若以Φ30刀具切削,每次進給3mm則K=10%若以Φ30刀具切削,每次進給15mm則K=50%15/30=0〃5即50%3〃開機無法原點復歸:處理方式:(1)關機(3)開RESET4〃SERVOALARM發生時頇關機再重新開機,(X〃Y〃Z軸退刀)原點復歸〃發生原因查詢:(1)X〃Y軸碰體〃(2)進給速度(FEED)及主軸轉速(RPM)〃(3)刀具鈍,排屑不良〃MAKINO V55操作說明書一. MAKINO V55加工機的主要構成部份1 主軸裝置2 工作平台3 換刀裝置4 面板控制器5 冷卻裝置二. 開機前的準備工作1 在開機前,自己檢查各處油量是否充足,如若油量不足,頇加以補充,對已變質的油,頇更換新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 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C.自然条件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982 年199042000 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 岁 <%)35.2714.638.515-64 岁(%)5S3683.1590.3965岁只玫上(%)637 2.221J1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 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1985^ 1995年20A5年图例匚71水楼花卉荔他B.太湖平原D.松嫩平原B.生产经验D.国家政策3~4 题。
A.南京B.深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C.西安D.沈阳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m2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C. 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 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C.第一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 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 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 °40 ° B.45 °55 ° C.5 °15 °D.60 °70 °10. 当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 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 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 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 河南 山西 广西 湖南 陕西 湖北 浙江 安徽 福建 辽宁 江西 )第Ⅰ卷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均温为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图例水稻蔬菜花卉油菜其他1985年1995年2005年图1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 .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 .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 .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 .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 .第二产业向东南B .第二产业向东北C .第一产业向东南D .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 是经线,Q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 8.若Q 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 .北半球、10月B .南半球、5月C .北半球、5月D .南半球、8月 9.若Q 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 地的纬度可能为 A .30°~40° B .45°~55° C .5°~l 5° D .60°~70° 10.当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 .12月、17时 30分 B .9月、17时C .6月、4时30分D .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 点在该经线上 A .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 .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 .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地理部分解析及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l 5°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l至7页,第Ⅱ卷8至12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l 5°D.60°~70°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畲C.郑观应D.严复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让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菇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
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22.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l.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
这表明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目难和损失。
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
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度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
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
回答29~31题。
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表明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l.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自}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
这说明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A.所体现的阶级属性不同B.所体现的国家结构不同C.所体现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D.所体现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34.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