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开放城市名称、目的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新一轮沿边开放:点、线、面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高歌摘要:把中国比作金凤凰,沿海开放和沿边开放就是其双翅,都强壮了才能高飞。
目前,沿边开放这只翅膀较弱,沿边开发开放的意义就要其强壮起来。
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进行了对比,明确了沿边开放面临的难度和挑战,同时提出了建议。
即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双经济特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与飞地政策是沿边开放亮点城市成为发展极的首要抓手。
关键词:沿边开放点线面对策现在,基本上是把中国比为一条腾飞的龙。
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GDP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后,笔者更主张把中国比为一条欲飞得更高更远的凤。
凤的亲和力远远大于龙,中国在金砖国家中也应该是只金凤凰。
沿海开放和沿边开放就是这只金凤凰的两只翅膀。
这只金凤凰要展翅高飞,目前面临着双翅一强一弱的局面。
中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通过沿海城市(点)的开放,形成了一条反“C”的沿海开放线,进而形成了一条沿海开放带(面)。
海上开放这只翅膀强壮之后,另一只翅膀(陆上开放)必需强壮才行。
一旦中国通过沿边开放形成了一条正“C”的沿边开放线,就与沿海开放的反“C”一起形成了“O”型,中国这只金凤凰展翅高飞的时机就真正成熟了。
因此,中国新一论西部大开放战略吹响了沿边开放的号角。
30年前看沿海,30年后看沿边。
如何通过点、线、面来更好地沿边开放就非常值得探讨。
一、中国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的比较现在,主客观的情况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有利于做好沿边开放的工作。
(一)“点”开放的重点不同城市均为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的“点”,也是开放后要达到的目的。
即通过开放要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形成辐射力强的城市(群),形成发展极的作用,成为开放带中的亮点。
沿海开放的城市主要是通过海港形成对外开放效应。
中国沿海开放的五大点是“广(深)、大、上、青、天”,地标亮点是上海洋山港。
不同港口所处的区位虽有不同,但是都可以达到世界的主要港口,相互之间存在竞争。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材整理1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
(2)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3)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8“学思之窗”,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
战略意义:这一举措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教材整理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设置: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范围: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受我国40年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设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创办“经济特区”。
(2)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含义:“特"指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建设资金:以吸引外资为主,并对外商投资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
(2)经营形式: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即“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1)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2)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1.沿海港口城市(1)背景: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的作用.(2)设立: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政策①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以便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②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外向型的工业区。
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立①1985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浦东的开放和开发(1)时间:1990年。
(2)意义:浦东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新兴基地,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步骤)1. 创办经济特区(1)过程(史实):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①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①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1984年开始,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决策时间:1990年。
(2)目的:①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意义: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②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导思】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特点: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
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毗邻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海外交往、贸易的传统,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众多。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以引进外资为主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时间21世纪初。
2.体系构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思路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叫春天的故事,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什么吗?对歌颂的是对外开放。
1979 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决策。
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就初步形成了。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先来了解一下本课的课程目标。
我们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对外开放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二、新课教学(一)对外开放的原因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师:可以说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看世界开始的,1978 年到1979 年两年间,我国国家领导人先后13 次出访外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78 年邓小平出访日本。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 邓小平访问日本的图片。
师:这是邓小平1978 年访问日本丰田公司,当时日本丰田公司的员工每年每人可以生产94 辆汽车,而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长春一汽每人每年只能成产一辆汽车,邓小平考察日本的君津钢铁公司,他问今天是休息日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更加好奇了,他问那厂房里怎么没有人呢?日方回答我们已经实现自动化了,然后引导着他区按动一个红色的按钮,然后告诉他这样一炉钢铁就成产出来了。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区域开放与合作】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新特征*申桂萍胡伟于畅摘要:新时期,沿边地区正由边陲之地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先手棋和排头兵,推动沿边地区进一步开放是新时期加速形成东西双向开放格局、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大致可分为审慎开放阶段(1949—1977年)、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1年)、战略起步阶段(1992—2006年)、深入推进阶段(2007—2012年)和经略周边阶段(2013年至今)等5个阶段。
从沿边省/区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沿边开放城市发展现状与特征以及新时期沿边开发开放新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沿边省(区)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加剧,开发开放整体滞后;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建设成效显著,但发展成果并未很好惠及当地居民,且工业空心化特征进一步凸显;沿边开放通道加速健全,以经贸合作促动的科教合作与人文交流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沿边地区全省开放成为沿边开放发展的新特征。
关键词: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演进历程;新特征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144-11收稿日期:2020-10-16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研究”(18VSJ022);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作者简介:申桂萍,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后(北京100872)。
胡伟,男,经济学博士,管理世界杂志社副研究员(北京100026)。
于畅,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北京100044)。
一、引言沿边地区历来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地理版图的“边缘地带”,又是中国与邻近国家、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地带”。
沿边开放城市名称、目的及意义沿边开放城市
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市、博乐市,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 3个市、镇。
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
也有把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笼统成为开放城市的
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和意义中国开放沿海城市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发挥那里的自
然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沿海城市的经济优势表现在:它们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农业基础好,工业比较发达;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许多优质产品在世界享有很高声誉;水陆交通都很便利,有许多可以停泊万吨轮船的深水良港,可以同世界各国进行交往,对内有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江河运输网络相连;科学教育也比较发达,在那里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开展经济贸易的经验。
据统计,1985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8%。
工业企业拥有职工809万人,全民所有制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 创利税333亿元。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1920万吨,铁路货运量11795万吨,公路货运量54392万吨。
各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有广大的腹地作为后盾。
它们所联系的地区,有的是某一江河流域或经济区,有的深入到全国各地,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中心城市。
它们发展经济,原料有来源,产品有市场,劳动力有保证,又有专门的出口产品基础。
只要扩大这些城市的自主权,并给予外商以优惠条件,就可以使这些城市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窗口与内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枢纽,通过外引内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开放沿海城市的意义是:①增加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使外商有更多的投资场所与选择余地,进一步发展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工作。
外资增加,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会带来某些先进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
引进技术,用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建立一批新兴的企业,使沿海城市的经济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
②在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兴办产品出口企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吸收更多的外汇。
内地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沿海开放城市走向世界,有些产品在内地粗加工,到沿海开放城市精加工,可以增值。
③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大量兴办,先进技术与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的采用,可以使沿海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人民群众先富裕起来。
④开放城市引进的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创新,有利于推动全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⑤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快,会有更多的利税上交国家,扩大积累;有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
⑥开放城市为适应对
外开放,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需要而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内地也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