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
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课时新授1.作者名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出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余两位是:欧亨利、莫泊桑),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2.背景介绍《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
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变色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情节,体会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难点: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简要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
请学生复述故事,互相补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变色龙》,感受其讽刺意味,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请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的词句。
请学生交流对“变色龙”的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就课文复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的情节进行概括,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3.深入研读:请学生朗读“奥楚蔑洛夫断案”一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比如,“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潜台词。
再如,“裹紧大衣”和“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从中可见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态。
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有如此善变的特点?究其原因,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性所致。
4.总结与拓展:请学生结合小说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说说类似的人和事,探讨社会问题。
也可以从人性角度出发,谈谈“人性的弱点”或“人的趋炎附势心态”。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典型人物,注意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字数不少于300字。
6.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主要教学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变色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明确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作家。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讨论明确: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是警官。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学生发表见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等。
3、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
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板书:四、局部探究: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要求学生从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
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恶性统治的产物。
《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及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小说中对比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表现出说话者的表情、语态等。
三、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对小猎狗的态度多次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不同态度的语句。
提问: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这样多变说明了什么?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这样多变说明了主人公是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
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场面作为索材,经过提炼与加工,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腐朽反动的本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设计
一、课题:《变色龙》
二、教材分析:
1.《变色龙》是一篇讽刺文,内容比较简单,可以激发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文章比较短,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
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通过阅读变色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a) 用图片引出变色龙的故事,让学生猜测变色龙的故事;
b) 通过讨论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讲授:
a) 让学生仔细阅读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故事;
b) 让学生分析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3. 活动:
a) 小组讨论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
b) 小组活动,培养。
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2.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和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们对变色龙有初步认识,并且进行讨论。
2. 阅读及理解(20分钟)1.学生先自己阅读《变色龙》这篇文章,了解其大意;2.然后分小组讨论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难点,并解释彼此不理解的地方;3.最后再整体课堂探讨。
3. 练习环节(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答题。
4. 讲解及评析(15分钟)1.老师讲解班级中出现错误的答案,并指出其中的问题;2.老师提供更为准确的答案,形成对孩子的引导和补充;3.教师和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反思及总结(5分钟)1.指出本节课中出现的难点;2.发掘学生存在的问题;3.促进学生思考并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的理解;2.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主题: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2.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阅读及理解3.练习环节4.讲解及评析5.反思及总结教学重点:1. 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的理解;2. 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九下语文《变色龙》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于1884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案例分析:《变色龙》是部编版九下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通篇小说的线索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文章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软怕硬、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统治下的走狗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本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戏剧性强,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
同时,本文的语言也极具特色,人物语言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语言简洁明了,对话紧扣主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变色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变色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它的主题深刻,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也能够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但是,对于这篇小说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对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太熟悉,对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心理活动理解不透彻,对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此外,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他们喜欢阅读小说,也喜欢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6《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有一种动物,它的皮肤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它就是——变色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变色龙》,那么课文内容与变色龙有怎样的联系呢?课文的主要人物身上有哪些“变”?这些“变”中有没有“不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2.写作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曾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
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再不能像果戈理时代一样随意用拳头揍人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警察,还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和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3.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
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
所作中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寓意深刻。
19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戏剧创作,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革新。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教案:《变色龙》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培养默读惯,掌握一定的阅读速度。
学会浏览,能够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了解事件梗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分析,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够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2、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讽刺小说。
本单元要求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作者XXX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XXX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即以小见大,是XXX短篇小说的独特之处。
在教学本文时,应抓住XXX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分角色表演的形式,灵活开展,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同时通过赏析刻画XXX这一人物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未知领域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主动参与分析并希望形成自己的见解。
经过上一单元小说的系统研究,对于小说的认识已基本形成。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的教导,更渴望自己去探究,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
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探究和深入思考。
目标:1.通过默读、浏览课文,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赏析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并展开想象,情景续写,深入体味人物形象的本质特点。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课程背景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变色龙》,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分析文学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小说《变色龙》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说《变色龙》中的主题和思想•分析小说中的文学表现形式难点•与文学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结合思考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学生自主思考提问老师在进入正式教学前,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其他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提出一些关于“变色龙”的问题。
例如:“变色龙”对应的是哪个人物?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后续的故事里,他为什么选择“变色龙”的方式?等等。
2.背景知识介绍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文学作品《变色龙》的作者、故事背景,以及和本文相关的一些文学术语和概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铺垫。
•《变色龙》作者:张大春•故事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上海•关键概念: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暗示、反讽等正式教学1.主题和思想的理解第一步,让学生阅读《变色龙》并着重关注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查找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并归纳总结出来。
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据归纳总结出来的主题和思想,探讨小说情节、人物、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
指导学生较深层次地了解小说。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关键问题。
例如,《变色龙》为什么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的文学作品?他究竟是什么意思?《变色龙》与作者和年代的背景有什么关系?2.文学形式表现的分析第一步,讲解小说中常见的文学形式,例如反讽、象征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从文学形式入手解读文学作品。
第二步,在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文学手法的提取和分析,逐步把握小说的表达形式。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形式和文学内涵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6 变色龙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卖油的老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了狡猾的变色龙,并最终用智慧战胜了它。
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示了老人不屈不挠、机智勇敢的品质。
同时,本文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悟到不屈不挠、机智勇敢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于品德修养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教材:准备课文《变色龙》的相关材料,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聪明才智的故事,引出今天的课文《变色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案《变色龙》课文原文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四下里一片沉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
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
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个畜生无缘无故就把这手指头咬了一口……你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
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和关爱。
(3)创新写作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 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变色龙》课文及相关资料。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 作业本:用于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变色龙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课文《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探讨变色龙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说明理由。
4. 课文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基于学情,预设目标,关注增量——《变色龙》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是人教版新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中外小说,主要描写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成败荣辱,以此来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文中契诃夫通过一段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 对话描写生动传神,戏剧性非常强。
小说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小说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注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提升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教学时笔者考虑到了小说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自主阅读和整体把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侧重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解读,深化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同时,以读带练,以写促读。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两年的学习,对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应该能够自主概括故事内容,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九年级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本次新接的两个班级语文基础尚可,对小说阅读也比较喜欢。
但是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够拓展。
或许这就是农村学校孩子的特点,淳朴有余而拓展不足。
因此在教学上准备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圈划、讨论来完成故事情节的把握;通过朗读、品析、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完成人物形象的赏析,尤其是细节描写上的作用;通过朗读、换词、换标点等方式了解本文在标点运用、反复手法运用上的作用;通过师生讨论、教师讲解来完成对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下教案」《变色龙》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变色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变化的原因。
3.学习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及变化原因。
2.学习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变化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2.如何将对比、讽刺等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变色龙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对变色龙的了解,引出课题《变色龙》。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学生边读边标注,找出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如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等。
2.学生举例说明奥楚蔑洛夫性格变化的过程,讨论其变化原因。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对比、讽刺等写作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及变化原因。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为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小狗、赫留金等。
2.学生讨论奥楚蔑洛夫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分析其性格变化的深层原因。
三、写作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对比、讽刺等写作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写作手法如何表现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对比、讽刺等写作手法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变化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为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社会背景对奥楚蔑洛夫性格变化的影响。
2.学生讨论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变色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
(2)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变色龙形象特点;(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展开想象,情景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强对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令众多妖魔鬼怪望风而逃。
那么,你知道他降妖除魔的决胜法宝是什么?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金箍棒。
生:七十二般变化。
师:不错,正是因为他善于七十二般变化,才使他连连得胜。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是《变色龙》。
(板书课题、作者)以学生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人的善变,过渡自然顺畅,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迅速撩起。
(专家点评)师:谁来给我们把作者读一遍?生:qì kē fū生:qì hē fū师:正确,请大家齐读两遍。
qì hē fū qì hē fū分角色朗读,创设情景。
师:请大家把课文浏览一遍,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2、出现了哪些人物?生:运用得最多的是语言描写,出现了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巡警叶尔德林这几个人物。
生:还有几处人群中的答话。
生:还有独眼鬼。
师:说得很好,这个同学说的语言描写,通常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人物的对话描写。
【导语】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发挥其变⾊龙的本⾊的?为⼤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变⾊龙》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教学⽬标 1、知识⽬标:了解“变⾊龙”的表⾯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标:通过⼈物对话来把握⼈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物对话来把握⼈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课时 ⼀、导⼊新课 同学们,说起⼈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种叫变⾊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的改变⽽改变⽪肤颜⾊。
俄国短篇⼩说⼤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篇讽刺⼩说就叫《变⾊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起⾛进⼩说,去了解那⾥发⽣的故事。
⼆、明确⽬标 (⼀)、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暗腐败。
(⼆)、学习运⽤精彩的对话刻画⼈物,理解细节描写对⼈物刻画的作⽤。
(三)、进⼀步理解和学习运⽤对⽐进⾏讽刺的写作⽅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于⼩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莫斯科⼤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学创作。
他的短篇⼩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批欺下媚上的⾛狗,为其镇压⼈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些掩⼈⽿⽬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层⾯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过程和方法: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小说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进行讽刺的写作方式,品析精彩对话与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沙皇统治腐朽反动的本质,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1.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小说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进行讽刺的写作方式,品析精彩对话与细节描写。
2. 认识沙皇统治腐朽反动的本质,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进行讽刺的写作方式,品析精彩对话与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和背景资料、课件、多媒体(或平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它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进而避免受到敌方的攻击,从而保护自己。
这种动物你知道叫什么吗?(蜥蜴,又叫变色龙。
)俄国作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小说《变色龙》,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本,看看这篇小说会写怎样的一个故事,会写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出示课题)2.出示目标(投影PPT)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过程和方法: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小说运用夸张、对比手法进行讽刺的写作方式,品析精彩对话与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沙皇统治腐朽反动的本质,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知识链接讽刺小说:讽刺小说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
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生活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
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
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
《变色龙》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是人教版新版九年级下第二单
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中外小说,主要描写人物的悲欢离合、喜
怒哀乐和成败荣辱,以此来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学习本
单元课文,要求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文中契诃夫通过一段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
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 对话描写生动传神,戏
剧性非常强。
小说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小说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注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提升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教学时笔者考虑到了小说
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自主阅读和整体把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侧重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解读,深化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同时,以读带练,以写促读。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两年的学习,对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应该能够自主概括故事内容,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
性格。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九年级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
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
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本次新接的两个班级语文基础尚可,对小说阅读
也比较喜欢。
但是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够拓展。
或许这就是农村学校
孩子的特点,淳朴有余而拓展不足。
因此在教学上准备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
圈划、讨论来完成故事情节的把握;通过朗读、品析、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
式完成人物形象的赏析,尤其是细节描写上的作用;通过朗读、换词、换标点
等方式了解本文在标点运用、反复手法运用上的作用;通过师生讨论、教师讲
解来完成对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本教案的设计在充分研读文本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侧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写促说。
【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问答方式使学生了解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变化,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初步认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形象(100%)
2.通过朗读、换词、分角色朗读、换标点、表演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奥
楚蔑洛夫媚上欺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的特点,同时了解
省略号的用法。
(85%)
3.通过查找、讨论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的目的,分析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
用,明确小说于细微之处见深义的写法,领会契诃夫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70%)
4.通过朗读社会环境描写(第一段),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从而揭示出产生
主人公“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根源。
(90%)
5.以读促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70%)
【教学环节】
一、图片导入:
1.由变色龙图片导入,请学生介绍变色龙。
2.然后老师明确: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皮肤的颜色
能随着四周的物体的颜色而改变。
3.提出疑问:这是一篇小说,问什么契诃夫要以“变色龙”为题呢?变色
龙与本文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变色龙指的就是文中的奥楚蔑洛夫,他一直在变。
二、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
(人物) +(事件)
2.这只狗到底有没有咬人?明确:咬了。
3.对于这个案子,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怎么判断的?明确:一直在变。
怎么变?根据什么?明确:狗的主人是谁。
三、整体把握,品读人物形象
1.针对狗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对于狗的态度和对受害人赫留金的态度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哪儿?我们从书中找找看。
请学生根本问题在书上圈点勾划,找出关键的语句。
可作提示:
(1)文中表明狗主人身份变化的语句划直线 ________
(2)奥楚蔑洛夫对狗评价变化的语句划曲线 ~~~~~
(3)奥楚蔑洛夫对狗处理意见变化的语句划双横线
(4)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变化的语句划中括号[ ]
2.学生回答。
PPT呈现,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其多变的特点。
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快速找出来。
如果稍有出错,其他学生也会迅速补充,一般都能在最短时间内理清情节。
在讨论中明确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判定、五次变化,特别关注奥楚蔑洛夫对狗称呼的变化、对赫留金的态度的变化。
听赫留金申诉疯狗肯定被狗咬,把它弄死好了听说是将军家的狗它那么小被钉子弄破后想嫁祸于人
不是将军家的狗下贱胚子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育他们一下
是将军家的狗名贵的狗不用把你那蠢手指伸出来
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弄死他算了
是将军哥哥家的狗还不赖,怪伶俐的早晚收拾你
四、深入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1.句子品读
说说你最欣赏的句子。
大家一起品读一下。
通过品读和赏析、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身份的不同来断案的媚上欺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的特点。
2.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靠什么变色?是不是每次变色他都能理直气壮面不改色?
赏析细节描写。
明确:全文一共有四处。
其中有两处是起到了辅助变色的作用。
中间的两次,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3. 多变中看不变
小结:以鲁迅的“巴哈狗”:见了所有的富人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做小结。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下的产物,媚上欺下,专横跋扈,对待将军奴性十足,对待民众,官气十足。
是两面派的真实写照。
五、了解环境,明确变色原因
1.奥楚蔑洛夫反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话,结合具体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么的社会。
“沙皇专制依旧,人民没有起码的政治权利,甚至连家庭聚会,娱乐消遣都要受到警察的监视”。
——《世界史纲》
2.浏览全文,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
3.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篇小说?
通过对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写作原因。
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碰到将军的哥哥发生的事,100字以上,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用上下面的词语:洋溢荒唐伶俐无缘无故异想天开无精打采
通过写作,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媚上欺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
【案例反思】
基于学情,精心细化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是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
在省特级教师、区教研员吴丹青老师的引领下,我区语。